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1922发布日期:2022-04-30 20:5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外科临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上的很多患者在经历如结肠手术等外科手术或术后出现肠瘘形成体表窦道时,都需要在术中或术后下引流管,而在引流管处所覆盖的敷料大部分为无菌纱布,少部分使用自粘性敷料,但是临床应用中根据引流管的管径及数量等并没有特别匹配、合适尺寸的敷料,往往无法精确精准贴合覆盖引流管,同时常常会遇见引流液从引流管周围流出,使其覆盖引流管的敷料无法保持干燥,当引流液流出量较多时,纱布及自粘性敷料因湿透无法阻止引流液向周围腹壁扩散,从而导致如部分肠瘘消化液流出对引流管处皮下组织及引流管周围皮肤有腐蚀性伤害,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增加患者痛苦。
3.综上,提供一种能够对引流管处的渗出液等具有良好吸收且能阻挡作用的贴合装置成为临床外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护装置,以实现更佳的精准贴合引流管周围皮肤;当引流液或消化液从引流管周围渗出腹壁外时能保持管周皮肤清洁且干燥,避免不必要皮肤损害。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为圆形状,圆形状装置本体的中心设有空心孔,圆形状装置本体设有两面,分别为标识面和粘贴面,所述粘贴面上涂有粘贴层,用于与人体表面粘贴,所述标识面上设有多条标记线,所述标记线为以所述空心孔的中心为圆心,等间距设置的同心圆标记线;所述标识面上设有海绵层及开口,其中所述海绵层位于标识面的下部,所述开口位于标识面的上部,所述开口与所述空心圆孔相连通,所述开口与海绵层相对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粘贴层采用医用热敏水胶体或生物贴合胶。
7.进一步地,多条所述同心圆标记线之间的间距为5mm。
8.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层通过胶体粘贴到标识面的表面,所述海绵层的高度约为5mm。
9.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层的长度为装置本体圆周长度的1/3-1/2。
10.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层中预留有吸引管留置槽。
11.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负压吸引管及负压装置,所述负压吸引管放置在留置槽内,所述负压吸引管一端与海绵层接触,另一端与负压装置相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圆形状的装置本体外缘连接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装置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护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应用方便,可根据引流管的直径任意裁剪合适的尺寸,从而能够使得该贴合装置能够更佳精准的贴合引
流管周围皮肤; 当引流量较多时可连接持续负压吸引,持续不断吸走引流液;故能够进一步保持引流管的周皮肤清洁且干燥,同时避免刺激性消化液腐蚀管周皮肤,利于切口愈合,避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及造成不必要的皮肤损害,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4.该装置填补了临床上无专门适应于引流管周围皮肤的保护装置的空白,应用时避免了插管处反复渗出而换药的麻烦,减少了临床工作量、患者的心理负担及费用。
15.该装置还具有操作简单,便于学习,非医务人员也可操作,体积较小,方便存储及携带等优点。
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圆形状装置本体1的标识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标识面中标记线3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圆形状装置本体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的例子。
23.临床中容易遇到引流液从引流管周围流出,则需要在引流管的周围覆盖些敷料,以吸收引流管周围的液体流出,但现有技术中覆盖引流管的敷料无法保持干燥,当引流液流出量较多时,纱布及自粘性敷料因湿透无法阻止其向周围腹壁扩散,有时部分肠瘘消化液流出对引流管处皮下组织及引流管周围皮肤有腐蚀性伤害,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等问题,例如目前临床工作中常使用的自粘性无菌敷料,该产品存在与皮肤贴合不严,同时未预留相关位置及不同直径同心圆刻度进行圆形裁剪,最后当有渗出时无法保持管周辅料清洁干燥,且无法阻止渗出液的在辅料上的扩散。
24.为此,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护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为圆形状,圆形状装置本体1的中心设有空心圆孔2,圆形状装置本体1设有两面,分别为标识面和粘贴面,粘贴面上涂有粘贴层,用于与人体表面粘贴,优选地,粘贴层采用医用热敏水胶体或生物贴合胶,该胶的选择,使得装置本体与人体的皮肤结合紧密,且不易被流出的液体浸泡而失去粘性;
25.标识面上设有多条标记线3,标记线3为以空心圆孔为圆心,等间距设置的同心圆标记线;优选地,多条同心圆标记线之间的间距可以为5mm。该标识为剪孔刻度,可辅助裁
剪,从而使得装置本体能够适合引流管的直径,使得保护装置能够更佳精准贴合引流管周围皮肤;
26.标识面上设有海绵层4及剪口5,其中海绵层4位于标识面的下部,剪口5位于标识面的上部,当使用该装置时,粘贴好后,此处的上下部可以以人体为标准,头部为上部,脚部为下部;剪口5与空心圆孔相连通,剪口与海绵层相对设置,即剪口与海绵层沿着所述装置的直径对应设置。其中剪口设计更适于操作,不受引流管直径大小的限制,且通过剪口对空心圆孔的直径进行剪裁更加方便好操作。海绵层位于下部,人体站立时,液体大部分都会朝下流出,海绵层的位置设计正好能够对留下的液体进行充分吸附,同时由于现有的引流管的直径不会超过刻度线的22mm处以上,此海绵层位于标识面的外沿,故其遮挡的部分刻度线,并不影响剪裁。优选地,其中海绵层的长度为装置本体圆周长度的1/3-1/2;
27.海绵层通过胶体粘贴到标识面的表面,优选地海绵层的高度可以为5mm。其中海绵层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
28.海绵层中预留有吸引管留置槽6。优选地,可以在海绵层的侧面流出负压吸引管位置,便于后期需要负压吸引时固定。
29.该装置还包括负压吸引管7及负压装置8,负压吸引管7放置在留置槽6内,负压吸引管7一端与海绵层接触,另一端与负压装置8相连通。
30.圆形状的装置本体外缘连接有手持部9,手持部9与装置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手持部的背面不具有粘结层,方便粘贴及撕开该装置,当引流量较多时可连接持续负压吸引,持续不断吸走引流液。
31.在应用上述装置时,针对引流管的直径及数量通过标记线3及剪口5将空心孔2裁剪出适合的尺寸及形状,将引流管周围皮肤消毒擦干后,撕开装置粘贴面的粘贴纸,将引流管置于裁剪后的空心2中心,应紧贴管的下缘,不留有空隙。当引流管周围有液体或消化液渗出时,因该装置与引流管贴合紧密,且为防水材质,引流液无法渗透至皮肤及辅料之间,沿重力作用方向流至装置上的吸水性强的海绵层4上,使流出的引流液都存于该装置上,当吸水材质海绵层4达到饱和时可定期更换辅料。如当渗出液量较多时,可以在海绵层中预留的吸引管留置槽6处放置负压吸引管,持续吸走渗出液。
32.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