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3447发布日期:2022-05-26 11:1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跟骨结节部位的骨折多为跟腱强力牵拉导致的撕脱性骨折,目前该部位没有可供内固定的钢板,而临床上多是采用以下两类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3.1、拉力螺钉固定:该固定方式中的螺钉设置为半螺纹设计,当螺钉螺纹超过骨折断端,就会对骨折断端产生加压固定作用,符合骨折内固定的ao原则,但该螺钉存在的缺点在于:螺钉的加压区域较小,不能对抗功能性应力,难以确定操作时产生的扭力和螺钉剥离的扭力,且骨折块间微动导致应变超过骨能够耐受应变范围,螺钉会发生松动,导致内固定失效。
4.2、钢丝或带线锚钉固定:该固定方式采用张力带原理,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为骨折常用的固定方式,其存在的缺点在于:张力带原理固定,需要多次骨隧道穿钢丝或不可吸收线,操作较为复杂,对局部皮肤的刺激较大,术后易发生皮肤并发症导致伤口迁延不愈;且由于钢丝或线较细,收紧缝合线或术后跟腱牵拉,易发生局部骨组织切割,导致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因此术后需要辅助石膏外固定,以减少应力对骨折端的干扰,但石膏固定后不能及时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最终固定满意度下降。
5.另外,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有一些锁定板结构,例如:cn 107928775a的专利文件中就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跟腱撕脱性骨折的根据锁定板”,该技术方案中是通过设置与跟骨结节相贴合的锁定部,该技术方案是整体将跟骨部位锁定,整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和面积都较大,而且还需要配合缝线进行锁定,十分的不方便。
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操作使用方便,固定可靠,且有利于快速康复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
8.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包括与跟骨结节外侧壁轮廓形状对应的接骨主板,该接骨主板为长条状,所述接骨主板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横臂端部,该横臂端部与跟骨结节的前侧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接骨主板的后端则相应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折弯端部,该折弯端部相应与跟骨结节后上方结节轮廓形状相匹配,完全覆盖跟骨后上结节骨折块。
9.进一步地,所述接骨主板、接骨主板前端的横臂端部以及接骨主板后端的折弯端部均通过钛材质制作而成。
10.进一步地,所述的接骨主板与前端的横臂端部位于同一竖向面,而接骨主板与后
端的折弯端部垂直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的接骨主板上还设置有腰形滑动槽;且所述接骨主板与前端的横臂端部和后端的折弯端部均通过圆角过渡,且该腰形滑动槽的长度设置为1cm-1.5cm。
12.进一步地,所述的接骨主板前端的横臂端部上还设置有两个钉孔,两钉孔内相应打入两枚锁定钉,对整体接骨板进行加固。
13.进一步地,所述的接骨主板后端的折弯端部完全覆盖跟骨结节后上方,整体勾住骨折块,其上还设置有螺钉孔,该螺钉孔中相应旋入半螺纹松质骨钉,对断骨加压固定。
14.进一步地,所述横臂端部处的两个钉孔内的锁定钉的直径设置为3.5-4.5mm。
15.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弯端部的螺钉孔内的半螺纹松质骨钉的直径设置为4-5mm。
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接骨板根据医学解剖设计,其整体形状结构与跟骨结节的局部骨形完全匹配,安放服帖,减少软组织激惹,操作安装简单;
18.2)本实用新型根据ao骨折固定原则,要能够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固定,可维持有效固定强度,直到骨折愈合;
19.3)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的横臂设计,可以让骨折远端的固定空间更大,螺钉更接近骨皮质,固定更可靠;
20.4)本实用新型后端的折弯型设计,配合加压螺钉一起,产生骨折端的双重固定,因此固定更可靠,术后康复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理想。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撕脱性骨折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包括与跟骨结节外侧壁轮廓形状对应的接骨主板1,该接骨主板1为长条状,接骨主板1的前端设置有向上弯折的横臂端部2,该横臂端部2与跟骨结节的前侧轮廓形状相匹配,接骨主板1的后端则相应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折弯端部3,该折弯端部3相应与跟骨结节后上方结节轮廓形状相匹配,完全覆盖跟骨后上结节骨折块。
24.接骨主板1、接骨主板1前端的横臂端部2以及接骨主板1后端的折弯端部3均通过钛材质制作而成。
25.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选用钛材质,这是目前和机体组织相容性最好的材料,异物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可靠,临床上已经广泛采用,且本实用新型根据解剖设计,整体形状与跟骨局部的外形相匹配,最大程度减少了对软组织的激惹,并且具体根据人体高矮不同,可设计三种大小的钢板。
26.接骨主板1与前端的横臂端部2位于同一竖向面,而接骨主板1与后端的折弯端部3垂直设置;接骨主板1上还设置有腰形滑动槽4;且接骨主板1与前端的横臂端部2和后端的
折弯端部3均通过圆角过渡。
27.该腰形滑动槽的设计主要是使用加压的时候给整体接骨板一个滑动的距离,使用螺钉加压后,骨折端件的距离会相应缩短,腰形滑动槽的设计让接骨板可以相应的移动,通常设置该腰形滑动槽的长度在1cm-1.5cm。
28.接骨主板1前端的横臂端部2上还设置有两个钉孔5,两钉孔5内相应打入两枚锁定钉,对整体接骨板进行加固;横臂端部2处的两个钉孔5内的锁定钉的直径设置为3.5-4.5mm,且可优选直径为4mm。
29.该横臂设计中,可以拧入两枚锁定钉,优选直径设置为4.0mm,对整体接骨板进行有效固定,保护骨折断端间的加压力,抵消骨折端的弯曲力和扭转力,有效防止了骨折端固定强度的的失效;由于跟骨中央部位骨小梁稀疏,对螺钉的把持力不足,通过本实用新型横臂设计,让螺钉在跟骨骨质较好的部位(骨皮质下)打入,增强了固定效果。
30.所述的接骨主板1后端的折弯端部3完全覆盖跟骨结节后上方,整体勾住骨折块,其上还设置有螺钉孔6,该螺钉孔6中相应旋入半螺纹松质骨钉,对断骨加压固定;折弯端部3的螺钉孔6内的半螺纹松质骨钉的直径设置为4.5mm,优选直径为4.5mm。
31.本实用新型中在后上方采用折弯钩型设计,与跟骨后上结节形状轮廓相匹配,完全覆盖跟骨后上结节骨折块,和单纯螺钉相比,大大增加了局部的接触面积,可以施加较大的扭力,避免了单纯螺钉易发生骨折块碎裂和钉帽穿进皮质导致的固定失效,且该部位采用低切迹设计,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刺激。
32.且该折弯端部上设置的螺钉孔可以旋入半螺纹松质骨顶,优选直径4.5mm,对断端进行加压固定,符合ao骨折固定原则,由于钉帽的扭力点位于钢板上,因此可以对骨折端施加更大的加压力,而不用担心骨片碎裂。
33.本实用新型的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的使用操作步骤如下:在跟骨结节外侧壁后下方切出“l”型切口,切开皮肤以及皮下脂肪,向前上方游离皮瓣,显露跟骨结节部位,清理断端间血肿,复位。
34.之后,在切口内植入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先定位接骨主板1后端的折弯端部(3),拧入后上方的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对断端进行加压固定,后定位接骨主板1前端的横臂端,拧入下方横臂端部2上的两枚锁定螺钉。
35.通过c臂机透视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后缝合切口,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联系,4周后复查x线片,骨折初步愈合后可穿跟腱行走靴开始下床活动。
36.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结节加压锁定接骨板,填补了该部位专用钢板的空白,解剖设计,让手术操作简单,加压和锁定的结合,让骨折端的固定和力学保护完美结合,极大的缩短了病人的卧床时间,减少了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让病人更好的重返社会。
37.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成本较低,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钢板的成本类似,没有明显增加住院成本,相反,由于有效的固定,病人可以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极大的减轻了社会负担。
38.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