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静脉置管的防弯折支架

文档序号:29984983发布日期:2022-05-11 13:0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静脉置管的防弯折支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静脉置管的防弯折支架。


背景技术:

2.颈内静脉置管属于深静脉置管术中的一种。用于迅速开放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急症抢救治疗。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的量。等患者需要长期补液或者外周静脉条件差时,也应该开通静脉穿刺置管。肿瘤病人为了保护外周血管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引起皮肤坏死,往往也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化疗。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时,例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静脉支架的放置的,一般也是采用颈静脉穿刺置管。
3.在进行心脏手术时,颈内静脉置管成为首选。朱艳在《成人心脏术后颈内静脉置管的管理》中提出了颈内静脉置管为成人心脏手术围麻醉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安全保障。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整个围手术期,患者都会留置颈内静脉置管,但是病人偏头或者病人肥胖脖子短等就会造成导管打折,影响输液。
4.公开号cn203017546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透析用颈内深静脉置管外管固定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上连接有一段松紧带,带体一端外侧设有尼龙搭扣公扣,另一端内侧设有尼龙搭扣母扣,带体上设有一垫块,所述垫块上粘接有尼龙搭扣的绒面,垫块上设有与颈内深静脉置管外管形状相匹配的定位垫,定位垫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条,另一侧连接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开有一可供固定条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条和固定耳的表面上均粘贴有尼龙搭扣的钩面。然而,通过固定静脉置管进行静脉置管的固定会产生静脉置管在患者体内的位移问题。进一步地,公开号cn208799459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肩部操作垫枕,包括伸缩立板,升降滑块,进气阀,硬质底座,进气管,支撑气囊,电磁阀,短立板,铰接轴,整体弹性垫;伸缩立板和短立板分别布置在硬质底座的左右两侧,整体弹性垫右侧与短立板通过铰接轴连接,整体弹性垫左侧与升降滑块铰接,升降滑块与伸缩立板配合连接,能升降运动;进气阀布置在进气管端部,进气管通过电磁阀与支撑气囊连接,3~6个支撑气囊布置在整体弹性垫内部。通过控制患者的颈部支撑,是颈内静脉置管能够保持稳定,但上述专利中涉及的弹性垫需要大面积抵触患者皮肤,在长期使用时会造成褥疮、湿疹等皮肤问题。
5.基于对颈内静脉置管防弯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颈静脉置管的防弯折支架。
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颈静脉置管的防弯折支架,包含支撑杆和连接支撑杆一侧的接
合件和连接支撑杆另一侧的托板,接合件包含抵触人体正前躯的第一接合件和抵触肩部的第二接合件;托板通过枢转连接件与支撑杆连接,其中,当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分别抵触于人体正前躯和肩部时,托板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撑杆内部设置有高度调节单元,高度调节单元按照能够允许支撑杆的上半部分相对支撑杆的下半部分在其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杆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连接处。
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托板设置为由塑性材料构成的,且能够匹配患者下颚骨的弧型或u型。
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接合件能够通过枢转连接件靠近或远离第二接合件。
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接合件与第二接合件之间能够形成不大于180
°
的夹角。
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相向一侧具有相应形状的平坦的表面,在防弯折支架处于第一位置时使第一接合件的表面与第二接合件的表面相邻并平行于第二接合件的表面。
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防弯折支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托板朝向第二接合件使放置于托板上的患者头部能够朝向肩部。
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防弯折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托板朝向第一接合件使放置于托板上的患者头部能够朝向身体正前躯。
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托板连接有捆绑带,捆绑带的两端与托板之间通过卡扣形成可拆卸连接结构。
1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托板的上表面贴合有托腮软垫。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8.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支架形式,其分别抵触于人体正前躯(尤其是锁骨)和肩部,一方面,双支架的支撑方式能够增加装置在进行脖颈支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设置于双支架上的托板能够自由活动,在患者头部下颚抵触托板时,能够通过头部的力量使托板和头部在横向上转动。由于装置的支撑作用,转动的头部不会在竖向上发生变化导致静脉置管被弯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列表
22.100:托板;200:枢转连接件;300:支撑杆;310:高度调节单元;400:接合件;410:第一接合件;420:第二接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颈静脉置管的防弯折支架,包含支撑杆300和连接支撑杆300一
侧的接合件400和连接支撑杆300另一侧的托板100。接合件400包含抵触人体正前躯的第一接合件410和抵触肩部的第二接合件420。托板100通过枢转连接件200与支撑杆300连接,其中,当第一接合件410和第二接合件420分别抵触于人体正前躯和肩部时,托板10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如图1所示。本装置的基础在于通过托板100和接合件400之间的支撑杆300的固定作用,使托板100和接合件400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在竖向的高度距离保持不变。当患者头部的下颌或者说下颚抵触托板100,并将接合件400抵触肩部或脖颈下部末端时,患者头部的转动不会发生向下倾或向脖颈靠近的问题,从而保护患者颈部的静脉置管。而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将接合件400分为第一接合件410和第二接合件420。第一接合件410抵触人体正前躯,其中人体正前躯包含锁骨处或胸部上下。第二接合件420抵触肩部,其中,肩部能够包含左肩部和右肩部。通过双支架的支撑作用,使装置相较于单支架的支撑更加稳重,增加患者在头部转动或静止时的重力支撑范围,从而避免了患者在使用单支架时的下颚滑脱问题。优选地,接合件400通过枢转连接件200与托板100形成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2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接合件410抵触人体正前躯的方向设置有柔性垫。在第一接合件410抵触人体正前躯时,柔性垫能够设置于人体正前躯和第一接合件410之间,从而减少第一接合件410对人体正前躯的压力,避免在长期使用时与第一接合件410抵触的皮肤产生压疮的问题。第二接合件420朝向肩部的一面同样设置柔性垫。在第二接合件420抵触肩部时,柔性垫能够设置于肩部和第二接合件420之间。优选地,柔性垫能够由透气吸水的柔性材料,例如海绵,构成。
2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支撑杆300内部设置有高度调节单元310,高度调节单元310按照能够允许支撑杆300的上半部分相对支撑杆300的下半部分在其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杆300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连接处。由于使用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支撑杆300能够通过其内部设置的高度调节单元310实现竖向长度的变化。优选地,高度调节单元310能够采用如公开号为cn108464185a的中国专利公布的高度调节方式。高度调节单元310能够为锁紧套。锁紧套松弛状态时,支撑杆300的上半部分相对支撑杆300的下半部分在其延伸方向移动,从而调节支撑杆300长度。锁紧套处于禁锢状态时,支撑杆300的上半部分相对支撑杆300的下半部分在其延伸方向无法移动,从而固定支撑杆300长度。
2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托板100设置为弧型或u型以匹配患者的下颚骨的形状,使患者的头部能够与托板100契合。优选地,托板100能够为塑性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时,形变形状不会恢复。当患者将头部放置于托板100上时,患者能够通过调整托板100的形状。可调节形状的托板100能够匹配每一个使用防弯折支架的患者。
2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接合件410能够通过枢转连接件200靠近或远离第二接合件420。第一接合件410与第二接合件420之间能够形成不大于180
°
的夹角。第一接合件410与第二接合件420之间能够形成彼此靠近或远离的状态。由于肩部和身体正前躯具有一定距离,第一接合件410和第二接合件420彼此远离,彼此之间产生夹角和距离,从而使第一接合件410和第二接合件420能够分别抵触肩部和身体正前躯。由于第一接合件410和第二接合件420之间的调节自由,因此施用于不同患者。
2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接合件410和第二接合件420相向一侧具有相应形状的平坦的表面,在防弯折支架处于第一位置时使第一接合件410的表面与第二接合件420的
表面相邻并平行于第二接合件420的表面。在本装置不需要使用时,第一接合件410和第二接合件420能够彼此靠近,使装置呈一条直线状,便于放置与保存,如图2所示。尤其地,第一接合件410和第二接合件420靠近时其彼此间的抵触面会影响两者紧密程度,平坦的且互相具有能够匹配的抵触表面能够使装置在收起时节约更多的存储空间。
3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防弯折支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托板100朝向第二接合件420使放置于托板100上的患者头部能够朝向肩部。托板100能够基于枢转连接件200以支撑杆300为轴心旋转。基于托板100的旋转,防弯折支架能够形成两种位置状态。当防弯折支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患者的重心偏向肩部的第二接合件420,并保持头部与颈部、肩部的距离,从而防止患者在发生头部转动时,下颌靠近颈部产生微缩导致的静脉置管位移。
3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当防弯折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托板100朝向第一接合件410使放置于托板100上的患者头部能够朝向身体正前躯。当防弯折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患者的重心偏向身体正前躯,即第一接合件410抵触的部位,并使放置于托板100的患者的头部能够与颈部大致形成90
°
。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变化时,由于托板100的作用,头部即使在旋转过程中,同样不会产生靠近脖颈使脖颈埋入的静脉置管发生位移和弯折的问题。
3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托板100连接有捆绑带,捆绑带的两端与托板100之间通过卡扣形成可拆卸连接结构。捆绑带用于将于托板100处的患者头部固定,避免患者头部转动时患者头部自托板100滑脱。优选地,托板100两侧设置有孔洞,使捆绑带一侧能够自孔洞中穿出并捆绑于孔洞上,以实现与托板100的连接。连接于托板100两侧的捆绑带能够通过捆绑患者头部达到将患者头部和托板100相对位置固定的目的。
3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托板100的上表面贴合有托腮软垫。优选地,托腮软垫能够为无菌棉质材料构成。托腮软垫通过魔力贴或卡扣的方式贴合于托板100上表面。
34.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