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发型导电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2175发布日期:2022-08-31 12:5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发型导电织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能型织物,属于纺织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发型导电织物。


背景技术:

2.良好的睡眠是获取健康生活状态的前提与保证,而人们每天都至少有八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床上渡过,因而,床垫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现有的床垫除了传统的弹簧、乳胶、棕丝之外,还出现了多种附加功能的新式床垫,如具有按摩功能、温度调节功能、磁疗功能的床垫。
3.授权公告号为cn209712289u,授权公告日为2019年12月3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磁穴疗法磁性健康床垫,其包括垫套和垫芯,所述垫套全立体包裹垫芯;所述垫芯包括垫芯本体,所述垫芯本体上设有多个按摩凸起球,多个所述按摩凸起球均匀分布在垫芯本体上,按摩凸起球内分别对应安装一颗磁灸石,在磁石分布上,结合人体穴位,将磁石的布置,能针对穴位进行有效按摩,并在人体的重要多个部位,在按摩凸起球的周围四角用相同安装方式安装四颗相邻为异极或同极的圆形磁石,形成立体磁场。虽然该设计通过在垫芯本体上增设磁石的方式提高对人体的保健效果,但其依然具有以下缺陷:
4.首先,该设计中的磁石藏在按摩凸起球内,而按摩凸起球设置在垫芯本体上,在垫芯本体的上方依次设置有缓冲层、保护层、套层,这导致磁石与人体之间的间距较大,作用距离较长,降低附加功能性效果;
5.其次,该设计的功能单一,只能发挥磁石的基本作用,不能引入其它附加功能,导致附加功能,如磁疗的效果较差。
6.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作用距离较长、附加功能效果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作用距离较短、附加功能效果较好的触发型导电织物。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触发型导电织物,包括基本织物及其上连接的至少两个线型的触发组,单个触发组内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触发球,且触发组沿基本织物的纬向设置;
9.所述触发球包括上球座、上轴体、下筒体、下球座、左导电线与右导电线,所述下球座的内部开设有下球腔,下球座的顶部与下筒体的底端相连接,下筒体的顶端穿经基本织物后,上延至低于上球座的底部设置,下筒体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嵌入连接有密封板,该密封板的中部开设有通轴孔,密封板上围绕通轴孔的部位通过弹簧与导行台的顶部相连接,导行台的顶部上夹于弹簧内部的位置与上轴体的底端相连接,上轴体的顶端穿经通轴孔后与
上球座的底部相连接;
10.所述导行台的底部经绝缘柱与导电片的顶部相连接,导电片的垂直投影与左导电台、右导电台的顶部均相接触,所述左导电台的左端与左导电线的内端相连接,左导电线的外端穿经下球座的座外壁后延伸至下球座的外部,所述右导电台的右端与右导电线的内端相连接,右导电线的外端穿经下球座的座外壁后延伸至下球座的外部;相邻的触发球之间通过左导电线、右导电线进行对应的串联连接。
11.所述触发组的数量为三个及以上,相邻的触发组相互平行或者同轴设置。
12.所述上球座的顶部、下球座的底部均为平面。
13.所述上轴体侧围、密封板顶部、下筒体内壁共夹成环柱腔。
14.所述基本织物由经线、纬线纺织而成,基本织物内沿其纬向织入有管状织物,该管状织物沿基本织物的纬向设置,且管状织物与触发组一一对应;
15.所述管状织物的侧围由纱线纺织而成,相邻的纱线相互交接以构成线圈,管状织物的内部开设有管状空腔,所述下筒体穿经管状空腔而过,所述上球座与上轴体的交接处高于管状织物的顶部设置,所述下筒体与下球座的交接处低于管状织物的底部设置。
16.单个触发组中位于自由态的左导电线、右导电线各有一根;
17.位于自由态的左导电线的外端延伸至管状织物的外部;
18.位于自由态的右导电线的外端延伸至管状织物的外部。
19.位于自由态的左导电线的外端穿经一个线圈后,延伸至管状织物的外部;
20.位于自由态的右导电线的外端穿经一个线圈后,延伸至管状织物的外部。
21.所述管状织物上靠近触发球的部位所用的纱线为高弹纱线。
22.所述下球座的底部开设有下球口,该下球口内嵌入连接有一个下球板,该下球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左卡台槽、右卡台槽,所述左卡台槽与左导电台的底部进行卡接配合,所述右卡台槽与右导电台的底部进行卡接配合。
23.所述上球座的顶部开设有上球口,该上球口内嵌入连接有一个上球板;所述上球座的内部开设有上球腔,所述上轴体的内部开设有上轴腔,所述上球口依次经上球腔、上轴腔后与导行台的顶部相接触。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5.1、本实用新型一种触发型导电织物中,包括基本织物及其上连接的至少两个线型的触发组,单个触发组内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触发球,触发球中的上球座、下球座分别暴露在基本织物的上方、下方,应用时,一旦人体压在上球座上,上球座带动上轴体一同下行,上轴体带动导行台沿下筒体的内壁下行,导行台驱使导电片下行,以使导电片的底部与左导电台、右导电台的顶部相贴合,从而导通左导电线、右导电线所在电路回路,进而使电路回路上所连接的功能元件运行,如发热元件发出热量、发光元件发光,如紫外光,其中,发出热量能提升上球座、下球座的磁疗效果(上球座、下球座内提前设置磁性物质,如内填、镀层、植入等,或直接采用磁性物质制作上球座、下球座),而紫外光则能杀菌,此外,上球座与人体直接接触,缩短了作用距离,能够进一步提升磁疗效果,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附加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作用距离较短,而且附加功能效果较好。
26.2、本实用新型一种触发型导电织物中,触发组的数量为三个及以上,相邻的触发组相互平行或者同轴设置,该设计能扩大触发组在基本织物上的分布范围,确保当人体躺
在基本织物上时,必定与触发组相接触,提高触发组运行的概率。因此,本实用新型被触发的概率较高。
27.3、本实用新型一种触发型导电织物中,基本织物内沿其纬向织入有管状织物,该管状织物沿基本织物的纬向设置,管状织物与触发组一一对应,所述管状织物的侧围由纱线纺织而成,相邻的纱线相互交接以构成线圈,管状织物的内部开设有管状空腔,所述下筒体穿经管状空腔而过,所述上球座与上轴体的交接处高于管状织物的顶部设置,所述下筒体与下球座的交接处低于管状织物的底部设置,该设计在外在状态上将触发组单独化,使其成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既利于单独准备,提升制作效率,又利于作为纬线参与纺织,以顺利的编织入基本织物中,提升工作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的俯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触发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触发球的剖视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管状织物、触发组的结合示意图。
33.图6是图5中管状织物被剖开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基本织物1、管状织物2、纱线21、线圈22、管状空腔23、触发球3、上球座31、上球腔311、上球口312、上球板313、下球座32、下球腔321、下球口322、下球板323、左卡台槽324、右卡台槽325、座外壁326、上轴体33、上轴腔331、下筒体34、密封板341、弹簧342、通轴孔343、导行台35、绝缘柱351、导电片352、环柱腔36、左导电线37、左导电台371、右导电线38、右导电台381、触发组4、纬线5、经线6。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6.参见图1—图6,一种触发型导电织物,包括基本织物1及其上连接的至少两个线型的触发组4,单个触发组4内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触发球3,且触发组4沿基本织物1的纬向设置;
37.所述触发球3包括上球座31、上轴体33、下筒体34、下球座32、左导电线37与右导电线38,所述下球座32的内部开设有下球腔321,下球座32的顶部与下筒体34的底端相连接,下筒体34的顶端穿经基本织物1后,上延至低于上球座31的底部设置,下筒体34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嵌入连接有密封板341,该密封板341的中部开设有通轴孔343,密封板341上围绕通轴孔343的部位通过弹簧342与导行台35的顶部相连接,导行台35的顶部上夹于弹簧342内部的位置与上轴体33的底端相连接,上轴体33的顶端穿经通轴孔343后与上球座31的底部相连接;
38.所述导行台35的底部经绝缘柱351与导电片352的顶部相连接,导电片352的垂直投影与左导电台371、右导电台381的顶部均相接触,所述左导电台371的左端与左导电线37的内端相连接,左导电线37的外端穿经下球座32的座外壁326后延伸至下球座32的外部,所述右导电台381的右端与右导电线38的内端相连接,右导电线38的外端穿经下球座32的座
外壁326后延伸至下球座32的外部;相邻的触发球3之间通过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进行对应的串联连接。
39.所述触发组4的数量为三个及以上,相邻的触发组4相互平行或者同轴设置。
40.所述上球座31的顶部、下球座32的底部均为平面。
41.所述上轴体33侧围、密封板341顶部、下筒体34内壁共夹成环柱腔36。
42.所述基本织物1由经线5、纬线6纺织而成,基本织物1内沿其纬向织入有管状织物2,该管状织物2沿基本织物1的纬向设置,且管状织物2与触发组4一一对应;
43.所述管状织物2的侧围由纱线21纺织而成,相邻的纱线21相互交接以构成线圈22,管状织物2的内部开设有管状空腔23,所述下筒体34穿经管状空腔23而过,所述上球座31与上轴体33的交接处高于管状织物2的顶部设置,所述下筒体34与下球座32的交接处低于管状织物2的底部设置。
44.单个触发组4中位于自由态的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各有一根;
45.位于自由态的左导电线37的外端延伸至管状织物2的外部;
46.位于自由态的右导电线38的外端延伸至管状织物2的外部。
47.位于自由态的左导电线37的外端穿经一个线圈22后,延伸至管状织物2的外部;
48.位于自由态的右导电线38的外端穿经一个线圈22后,延伸至管状织物2的外部。
49.所述管状织物2上靠近触发球3的部位所用的纱线21为高弹纱线。
50.所述下球座32的底部开设有下球口322,该下球口322内嵌入连接有一个下球板323,该下球板323的顶面上设置有左卡台槽324、右卡台槽325,所述左卡台槽324与左导电台371的底部进行卡接配合,所述右卡台槽325与右导电台381的底部进行卡接配合。
51.所述上球座31的顶部开设有上球口312,该上球口312内嵌入连接有一个上球板313;所述上球座31的内部开设有上球腔311,所述上轴体33的内部开设有上轴腔331,所述上球口312依次经上球腔311、上轴腔331后与导行台35的顶部相接触。
52.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53.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优选为导电纤维或各种现有的线型的导电材料,如金属丝,此外,在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的外部包裹绝缘材料,效果更好。
54.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触发球3之间通过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进行对应的串联连接是指:相邻的触发球3中,位于左方的触发球3上的右导电线38与位于右方的触发球3上的左导电线37对应连接。
55.本实用新型中单个触发组4中位于自由态的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各有一根是指:只有一根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处于自由态,未进行连接,其余的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都已经一一对应连接。
56.本实用新型在基本织物1内沿其纬向织入有管状织物2,该管状织物2沿基本织物1的纬向设置,该管状织物2既可以为整根纬线5,也可以为一根纬线5上的某一段,因而,一根纬线5上可以存在多段相互分隔的管状织物2。
57.实施例1:
58.参见图1—图6,一种触发型导电织物,包括基本织物1及其上连接的至少两个线型的触发组4,单个触发组4内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触发球3,且触发组4沿基本织物1的纬向设置;所述触发球3包括上球座31、上轴体33、下筒体34、下球座32、左导电线37与右导电
线38,所述下球座32的内部开设有下球腔321,下球座32的顶部与下筒体34的底端相连接,下筒体34的顶端穿经基本织物1后,上延至低于上球座31的底部设置,下筒体34内近其顶端的部位嵌入连接有密封板341,该密封板341的中部开设有通轴孔343,密封板341上围绕通轴孔343的部位通过弹簧342与导行台35的顶部相连接,导行台35的顶部上夹于弹簧342内部的位置与上轴体33的底端相连接,上轴体33的顶端穿经通轴孔343后与上球座3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导行台35的底部经绝缘柱351与导电片352的顶部相连接,导电片352的垂直投影与左导电台371、右导电台381的顶部均相接触,所述左导电台371的左端与左导电线37的内端相连接,左导电线37的外端穿经下球座32的座外壁326后延伸至下球座32的外部,所述右导电台381的右端与右导电线38的内端相连接,右导电线38的外端穿经下球座32的座外壁326后延伸至下球座32的外部;相邻的触发球3之间通过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进行对应的串联连接。优选触发组4的数量为三个及以上,相邻的触发组4相互平行或者同轴设置。
59.实施例2:
60.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61.所述上球座31的顶部、下球座32的底部均为平面。
62.实施例3:
63.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64.所述基本织物1由经线5、纬线6纺织而成,基本织物1内沿其纬向织入有管状织物2,该管状织物2沿基本织物1的纬向设置,且管状织物2与触发组4一一对应;所述管状织物2的侧围由纱线21纺织而成,相邻的纱线21相互交接以构成线圈22,管状织物2的内部开设有管状空腔23,所述下筒体34穿经管状空腔23而过,所述上球座31与上轴体33的交接处高于管状织物2的顶部设置,所述下筒体34与下球座32的交接处低于管状织物2的底部设置。单个触发组4中位于自由态的左导电线37、右导电线38各有一根;位于自由态的左导电线37的外端延伸至管状织物2的外部;位于自由态的右导电线38的外端延伸至管状织物2的外部。
65.应用时,先将属于同一个触发组4中的触发球3都一并塞于同一个管状空腔23中(如图5、图6所示),再将触发球3中的上球座31、下球座32从管状织物2中扒出,如将位于上球座31、下球座32上方、下方的线圈22扒大,再分别下滑、上滑,直至套在下筒体34的外侧围上。
66.实施例4:
67.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68.所述下球座32的底部开设有下球口322,该下球口322内嵌入连接有一个下球板323,该下球板323的顶面上设置有左卡台槽324、右卡台槽325,所述左卡台槽324与左导电台371的底部进行卡接配合,所述右卡台槽325与右导电台381的底部进行卡接配合。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