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血液回流的药液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3354发布日期:2022-06-25 11:2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防血液回流的药液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液过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血液回流的药液过滤器。


背景技术:

2.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输液是医疗过程中常见常用的医疗手段。
3.相关技术中,在输液过程中,为了防止药液中的杂质随药液被一起输入人体内,造成患者的不适,通常会设置相应的过滤器,传统的药液过滤器在使用时,虽然能起到相应的过滤功能,但是不具有防血液回流的功能,以至于在输液后,血液容易出现回流的现象,进而影响输液者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具有防血液回流功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血液回流的药液过滤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血液回流的药液过滤器,包括壳体和套筒,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底端与所述套筒的内部连通,所述套筒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锥形套,所述锥形套的内部放置有锥形浮塞,所述锥形套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顶端与所述锥形套的内部连通;
7.通过套筒内部药液不足时,通过锥形浮塞自身的重力,就会向下运动,对锥形套形成堵塞,有效的防止了药液的在输液管内的回流,防止了输液过程中出现回血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药液过滤器的功能性。
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9.所述输液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囊体,所述囊体与所述输液管的内部连通。
10.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膜,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环形凹口,所述环形凹口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卡槽。
11.所述壳体的顶部通过连接件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液管,所述端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插块,所述环形插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环形插块的外表面开设有环形卡条。
12.所述连接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端盖外表面的凹形口,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u形架,所述u形架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
13.所述凹形口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壳体内部的过滤膜可以对药液进行过滤,并且过滤后的药液
通过支管排至到套筒的内部,而进入套筒内部的药液就会使锥形浮塞向上运动,从而打通锥形套,使得套筒内部的药液进入到输液管中,形成输液,而且通过定位块的设置,避免套筒内部的锥形浮塞出现翻转现象,失去堵塞的功能,当套筒内部药液不足时,通过锥形浮塞自身的重力,就会向下运动,对锥形套形成堵塞,有效的防止了药液的在输液管内的回流,防止了输液过程中出现回血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药液过滤器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血液回流的药液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套筒的结构剖视图;
18.图3为图1中壳体和端盖的组合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3中壳体的结构剖视图。
21.图中:1、壳体;2、套筒;3、支管;4、锥形套;5、锥形浮塞;6、定位块;7、输液管;8、囊体;9、过滤膜;10、环形凹口;11、环形卡槽;12、连接件;121、凹形口;122、u形架;123、限位槽;124、连接杆;125、限位块;13、端盖;14、环形插块;15、密封圈;16、环形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血液回流的药液过滤器,包括壳体1和套筒2,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支管3,所述支管3的底端与所述套筒2的内部连通,所述套筒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锥形套4,所述锥形套4的内部放置有锥形浮塞5,所述锥形套4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6,所述套筒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液管7,所述输液管7的顶端与所述锥形套4的内部连通;
25.通过壳体1内部的过滤膜9可以对药液进行过滤,并且过滤后的药液通过支管3排至到套筒2的内部,而进入套筒2内部的药液就会使锥形浮塞5向上运动,从而打通锥形套4,使得套筒2内部的药液进入到输液管7中,形成输液;
26.当套筒2内部药液不足时,通过锥形浮塞5自身的重力,就会向下运动,对锥形套4形成堵塞,有效的防止了药液的在输液管7内的回流,防止了输液过程中出现回血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药液过滤器的功能性;
27.锥形浮塞5采用现有技术中漂浮在药液上的材料,而且通过定位块6的设置,避免套筒2内部的锥形浮塞5出现翻转现象。
2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29.所述输液管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囊体8,所述囊体8与所述输液管7的内部连通;
30.通过囊体8的设置,用于储存一定的药液,而且通过手部挤压囊体8底部的输液管7,再挤压囊体8,可以使囊体8内部的药液对锥形浮塞5进行冲击,避免锥形浮塞5出现卡死现象。
31.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膜9,所述壳体1顶部开设有环形凹口10,所述环形凹口10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卡槽11;
32.通过过滤膜9的设置,用于对药液进行过滤,而且通过环形凹口10的设置,便于环形卡条16的插入,从而形成端盖13和壳体1的卡紧。
33.所述壳体1的顶部通过连接件12设置有端盖13,所述端盖13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液管,所述端盖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插块14,所述环形插块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5,所述环形插块14的外表面开设有环形卡条16;
34.通过端盖13的设置,用于安装于壳体1的顶部,通过壳体1组合成过滤器,通过环形插块14插入对应位置的环形凹口10中,形成卡紧,进而保证端盖13与壳体1安装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密封圈15的设置,提高了安装后的密封性。
35.本实施例中,将端盖13底部的环形插块14插入壳体1内部的环形凹口10中,再时环形卡条16插入对应的环形卡槽11中,即可形成过滤器的组装,通过进液管将药液排至到壳体1内部,再通过过滤膜9对药液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药液通过支管3排至到套筒2的内部,而进入套筒2内部的药液就会使锥形浮塞5向上运动,从而打通锥形套4,使得套筒2内部的药液进入到输液管7中,进行正常的输液工作,当套筒2内部药液不足时,通过锥形浮塞5自身的重力,就会向下运动,对锥形套4形成堵塞,有效的防止了药液的在输液管7内的回流。
36.实施例二
37.如图3-4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连接件12包括开设于所述端盖13外表面的凹形口12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外表面的u形架122,所述u形架122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123;
38.连接件12的数量优选为五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数量。
39.所述凹形口12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24,所述连接杆12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5。
40.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杆124插入u形架122的内部,并且使限位块125对准限位槽123,通过限位块125插入限位槽123中,即可形成卡紧,保证过滤器组合后的稳定性,使得过滤器具有可拆装功能,方便后续人员进行分类回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