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接过渡修复体

文档序号:30361621发布日期:2022-06-10 20:2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接过渡修复体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科器材,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粘接过渡修复体。


背景技术:

2.齿科实践中,天然牙拔除后牙槽嵴的吸收、改建是进行性且不可逆的,直接影响后续种植修复的功能及美学效果。成功的种植手术需要充足的牙槽骨骨量和有利的牙槽嵴形态。牙槽嵴保存是指通过手术保存拔牙窝软硬组织量,为后续种植修复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3.骨吸收改建主要发生于拔牙后前6个月,牙槽嵴宽度、高度可丧失达原来的50%;唇、颊侧骨板相较于舌侧,会出现更多的吸收,因而多数情况下水平向骨丧失量多于垂直向骨丧失量。水平向骨吸收将导致牙槽嵴顶宽度不足,种植体植入后螺纹暴露,影响远期功能及美学效果。垂直向骨吸收将导致牙槽嵴骨高度不足,无法植入常规长度种植体,若勉强植入短种植体,远期效果将无法保证。所以拔牙前准确评估剩余牙槽骨量,合理的进行牙槽嵴保存术,将很大程度方便后续种植修复的开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修复方案和治疗效果。
4.牙槽嵴保存有多种方式。其中,拔牙窝充填是指拔牙后牙槽窝内植入骨替代材料,表面用粘接修复体修复体协助覆盖,这种封闭不用严密,只需保证植骨材料不脱落即可。这种方法,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植骨材料固定确切,成骨效果良好。
5.但目前常规方法是用成品树脂冠修整成形后龈端覆盖植骨材料,近远中两端用树脂水门汀直接粘接于邻牙或额外使用纤维带加树脂进行固定,操作过程复杂费时、脱粘接几率高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装置使用不方便、脱粘接几率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固定效果较好的粘接过渡修复体。
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接过渡修复体,其设有树脂牙及固定翼,所述树脂牙设有龈端,所述龈端上3~5mm处,沿所述树脂牙4个轴角方向各固定1条固定翼。
8.优选的,所述固定翼材质为镍铬合金,所述固定翼内侧面喷砂粗化。
9.优选的,所述镍铬合金固定翼厚度1mm,宽度1.5mm,长度3~5mm。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翼材质为聚酯纤维。
11.优选的,所述聚酯纤维固定翼厚度1mm,宽度2~4mm,长度3~5mm。
12.优选的,所述树脂牙的材质为甲基丙烯酸树脂。
13.优选的,近远中径宽6~9mm,颈部颊舌径厚6~8mm,冠高8~12mm。
14.优选的,近远中径宽3~7mm,颈部颊舌径厚5~8mm,冠高8~10mm。
15.优选的,近远中径宽5~8mm,颈部颊舌径厚7~9mm,冠高3~5mm。
16.优选的,近远中径宽7~11mm,颈部颊舌径厚9~12mm,冠高3~5mm。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过渡修复体龈端完全覆盖封闭骨替代材料,通过粘接于邻牙固位,保证骨替代材料的稳定,有利于其完全成骨,同时修复体边缘还能支撑颊舌侧软组织,引导其生长改建,保存了牙龈(尤其角化龈)软组织。口腔牙槽嵴保存手术时,封闭骨替代材料,避免其暴露脱落,同时为牙龈软组织提供支撑的一种便捷实用装置。
附图说明
19.图1a和图1b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其中,图1a为甲基丙烯酸树脂牙通过固定翼粘接固定于近远中邻牙,面观;图1b为甲基丙烯酸树脂牙通过固定翼粘接固定于近远中邻牙,侧面观;
20.图2a和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牙示意图,其中图2a为侧视图,图2b为俯视图;
21.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牙示意图,其中图3a为侧视图,图3b为俯视图;
22.图4a和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牙示意图,其中图4a为侧视图,图4b为俯视图;
23.图5a和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牙示意图,其中图5a为侧视图,图5b为俯视图;
24.图6a为本实用新型镍铬合金固定翼结构示意图;
25.图6b为本实用新型聚酯纤维固定翼结构示意图;
26.图6c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翼和甲基丙烯酸树脂牙连接整体侧面示意图;
27.图6d、图6e、图6f、图6g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翼和甲基丙烯酸树脂牙连接整体,面观。
28.图中附号说明:
29.1、树脂牙;2、固定翼;3、拔牙窝;4、植骨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1.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接过渡修复体包括甲基丙烯酸树脂牙1和固定翼2两部分;树脂牙设有龈端,龈端上3~5mm处,沿树脂牙1的4个轴角方向各固定1条固定翼2。通过4条固定翼2,与近远中邻牙牙面釉质粘接固位。其中金属固定翼内侧粘接面,可喷砂粗化处理,增加粘接强度。
32.甲基丙烯酸树脂牙分为四种类型:上前牙、下前牙、前磨牙及磨牙。
33.实施例1
34.如图2a和图2b所示,上前牙:近远中径a=6,7,8,9mm(多规格可选),冠高b=8,9,10,11,12mm(多规格可选),颈部颊舌径c=6,7,8mm(多规格可选)。
35.实施例2
36.如图3a和图3b所示,下前牙:近远中径d=3,4,5,6mm(多规格可选),冠高e=8,9,10mm(多规格可选),颈部颊舌径f=5,6,7,8mm(多规格可选)。
37.实施例3
38.如图4a和图4b所示,前磨牙:近远中径g=5,6,7,8mm(多规格可选),冠高h=4,5,6mm(多规格可选),颈部颊舌径i=7,8,9mm(多规格可选)。
39.实施例4
40.如图5a和图5b所示,磨牙:近远中径j=7,8,9,10,11mm(多规格可选),冠高k=4,5,6mm(多规格可选),颈部颊舌径l=9,10,11,12mm(多规格可选)。
41.如图6a所示,镍铬合金固定翼,宽度m=1.5mm,厚度m=1mm,长度o=3,4,5mm(多规格可选)。
42.如图6b所示,聚酯纤维固定翼,宽度p=2,3,4mm(多规格可选),厚度q=1mm,长度r=3,4,5mm(多规格可选)。
43.本实用新型中聚酯纤维固定翼与甲基丙烯酸树脂牙组合的过渡修复体主要应用于前牙区,一是美观效果更佳,同时前牙区也无太高的粘接强度要求。镍铬合金固定翼与甲基丙烯酸树脂牙组合的过渡修复体主要应用于后牙区,因金属固定翼与邻牙粘接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更能满足后牙区咬合力环境要求。同时后牙区无需考虑因金属颜色暴露可能带来的美学问题
44.前磨牙和磨牙牙位树脂冠的冠高度较低,原因是让其就位后,不承受任何咬合力。后牙咬合力大,容易造成修复体过早脱落。同样原因,前牙粘接固定后,也需调合,使其在正中、前伸和侧方运动时均无任何咬合接触。
45.使用时,拔牙窝形成后,根据选择相应牙位及相应材质固定翼修复体,适当调磨或树脂补填树脂牙龈端形态和牙冠外形,以适配个体化的拔牙窝洞口形态和近远中缺牙间隙大小。纱布卷临时覆盖保护拔牙窝及植骨材料,隔湿,近远中邻牙粘接牙面进行酸蚀,干燥,涂布粘接剂,树脂牙就位,持针器弯制塑形镍铬合金固定翼,使之与邻牙牙面基本贴合(聚酯纤维固定翼则无需此步骤)。固定翼与牙面之间涂布树脂水门汀,光固化,完成固定。检查金属固定翼尖端是否外露,若外露,用树脂水门汀覆盖,以免刺激黏膜,形成创伤性溃疡。若拔牙窝颊舌侧牙龈黏膜活动度较大,可颊舌向间断缝合,辅助固定牙龈。最后,再次检查修复体咬合情况,务必调合至无任何静态及动态咬合接触。
46.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