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2721发布日期:2022-06-10 21:1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


背景技术:

2.传染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传染,传染病作为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许多高传染患者在确诊后,或在诊治中需要转移,为了保证公共环境的卫生安全,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护,用以防止病原的传播;由于在确诊前,患者是否存在高传染性,是未知的,因此,需要在医疗场所,例如救护车、门诊等,都配置隔离装置,用来在发现病情、疫情后,能够快速的实现隔离,避免进一步的扩散;这种第一时间隔离非常关键,然而,由于现有的隔离设备,如隔离担架等都尺寸较大;只能配置在专用的地方,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申请进行调用,使得隔离效率低下,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隔离处理。
3.基于上述原因,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包括柔性舱体,所述柔性舱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安装扣,所述安装扣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撑杆;所述柔性舱体的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柔性舱体上与进风口相对的一侧设有排气口。
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舱体与支架配合处设有支架放置腔,所述支架放置在所述支架放置腔内。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为弧形支架,所述弧形支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个支架上设有四个安装扣。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撑杆包括撑杆本体,所述撑杆本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头,所述撑杆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与安装头配合的安装腔。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撑杆、安装扣均采用塑料材质。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舱体的外侧设有压边装置。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舱体的左端面或右端面设有l型压板。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舱体的一侧连接有排风过滤装置。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风过滤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壳体一和壳体二,所述壳体一和壳体二之间设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内设有风机;所述壳体一上与进风腔连通处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有螺纹扣,所述螺纹扣上设有与其配合的高效过滤器。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效过滤器前、进风腔内分别通过采集管道与粒子计数器连接。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粒子计数器与控制装置连接。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舱体通过排气口与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进气管道与进气口连接。
17.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性舱体与支架的配合,可以实现柔性可折叠一体成型的舱体设计,使柔性舱体形成手风琴式结构,展开收拢自如;在支架上设置安装扣,通过与支撑杆配合,可快速将可折叠的传染病员运送负压隔离转运舱展开,并且在负压环境下,对舱体形成可靠支撑;此外,优选地,传染病员运送负压隔离转运舱在转运病人过程中,会遇到颠簸的路况,在不停颠簸或者大幅度颠簸时,舱内负压值变化大,并且容易产生局部正压的情况发生,从而舱内气体外泄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设计了动态补偿压差结构,设计l型压板,在不停颠簸或者大幅度颠簸时,通过l型压板的动态自适应调制,迅速补偿舱体其他部位负压值的变化。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的角度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的角度二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的支架和安装扣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扣的角度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的安装扣的角度二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的撑杆的角度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的撑杆的角度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技术的压边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的l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技术支架和l型压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实施例七的柔性舱体与排风过滤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壳体二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是壳体一和壳体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14是螺纹扣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柔性舱体
ꢀꢀꢀꢀ
2、支架
ꢀꢀꢀꢀ
3、安装扣
ꢀꢀꢀꢀꢀ
4、撑杆
34.5、安装座
ꢀꢀꢀ
6、安装座孔
ꢀꢀ
7、连接座
ꢀꢀꢀꢀ
8、安装孔
35.9、撑杆本体
ꢀꢀꢀ
10、安装头
ꢀꢀꢀ
11、安装腔
ꢀꢀꢀ
12、压边装置
36.13、l型压板
ꢀꢀꢀ
14、固定孔
ꢀꢀꢀ
15、壳体一
ꢀꢀ
16、壳体二
37.17、风机
ꢀꢀ
18、出风管道
ꢀꢀ
19、进风口
ꢀꢀꢀ
20、螺纹扣
38.21、安装部一
ꢀꢀꢀꢀ
22、安装部二
ꢀꢀꢀꢀꢀ
23、粒子计数器
39.24、计数器保护壳
ꢀꢀꢀ
25、显示装置
ꢀꢀꢀꢀꢀ
26、进气口
40.27、操作孔。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42.实施例一:
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包括柔性舱体1,所述柔性舱体1
采用现有中全透明的pvc篷布等材质制作,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柔性舱体1内设有支架2,支架2用于支撑柔性舱体1,便于实现柔性舱体1的展开和收纳,所述支架2上设有安装扣3,安装扣3与支架2可以通过焊接、粘结等方式进行固定,需要注意的时,当安装扣3和支架2均采用金属材质时,才可以用焊接;所述安装扣3 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撑杆4,撑杆4的设置用于支撑整个柔性舱体1,使其在运输隔离病人时,防止坍塌;优选地,所述安装扣3包括安装座5,安装座5上设有安装座孔6,所述安装座5与支架2固定,所述安装座5上设有连接座7,所述连接座7上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座孔6与安装孔8为偏心十字交叉打孔结构,安装座孔6穿到支架2上通过粘结、焊接、过盈配合等进行固定,所述撑杆4穿设过所述安装孔8,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所述撑杆4的两端安装有螺钉,防止撑杆4从安装孔8内脱落,上述安装座5和连接座7优选为一体成型;
44.所述柔性舱体1的一侧设有进风口19,进风口19用以通入新鲜空气,所述柔性舱体1上与进风口19相对的一侧设有排气口,排气口用于排出舱体内的空气,形成空气循环。
45.本实施例可快速将柔性舱体1展开,并且通过支撑杆4的设置在负压环境下,对柔性舱体形成可靠支撑。
46.实施例二:
47.本实施例对柔性舱体1与支架2的固定方式进行描述:
48.具体地:所述柔性舱体1与支架5配合处设有支架放置腔,即所述支架放置腔处为双层的柔性舱体,通过粘结等方式进行成型,所述支架2放置在所述支架放置腔内,将支架2穿设进所述支架放置腔内。
49.不仅仅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支架2直接设置在柔性舱体1的内侧或者柔性舱体的外侧,通过粘结、粘扣连接等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即可。
50.实施例三:
51.本实施例对支架2进行描述,具体地:
52.所述支架2为弧形支架,更优选为半圆形,所述弧形支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地,所述弧形支架采用钢丝支架,钢丝支架穿进支架放置腔内,所述钢丝支架上连接有安装扣3,优选地,为了防止对ct等检查造成影响,所述安装扣3采用塑料材质制作,所述安装扣3延伸出柔性舱体1,设置在柔性舱体1 的外侧。
53.优选地,所述支架2包括五个支架5,均采用半圆形钢丝支架,半圆形钢丝支架与柔性舱体1的配合使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形成手风琴式结构,展开收拢自如;更优选地,为了提高使用时,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的稳定性,所述每个支架2上设有四个安装扣3,即包括四根撑杆4,能够对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进行有效的支撑。
54.实施例四:
55.本实施例对撑杆4进行描述,具体地:
56.为了方便撑杆4的存放,所述撑杆4设计为可拆卸撑杆,所述撑杆4包括撑杆本体9,所述撑杆本体9的一侧设有安装头10,优选地,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安装头10采用锥形头,撑杆本体9与安装头10优选为一体成型;所述撑杆本体9的另一侧设有与安装头10配合的安装腔11;使用的时候,通过一根撑杆4的安装头10和另一根撑杆4的安装腔11的配合,实现撑杆4的连接,即采用首尾相连的形式,依次将撑杆4连起来,可快速将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
展开,并且在负压环境下,对舱体形成可靠支撑,撑杆4便于拆卸,便于收纳,节省空间。
57.优选地,为了防止对ct等检查造成影响,方便直接对患者进行检查,所述所述撑杆4、安装扣3均采用塑料材质制作。
58.实施例五:
59.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舱体展开的稳定性,所述柔性舱体1的外侧设有压边装置12,通过压边装置12的设置可以提高柔性舱体1展开的稳定性,配合撑杆 4的使用,防止出现坍塌等情况的产生。
60.实施例六:
61.本实施例中,通过动态补偿压差,能够对柔性舱体1内的负压值进行调整,具体地:
62.所述柔性舱体1的左端面或右端面设有l型压板13,优选地,同撑杆4、安装扣3的设计相同,所述l型压板13采用塑料压板;所述l型压板13与柔性舱体1通过粘结连接;可折叠的负压隔离转运舱在转运病人过程中,会遇到颠簸的路况,在不停颠簸或者大幅度颠簸时,舱内负压值变化大,并且容易产生局部正压的情况发生,从而舱内气体外泄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设计了动态补偿压差结构,设计l型压板13,折叠角度在80度,当设置l型压板13时,l型压板13与支架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即撑杆4与l型压板13有一定的距离,优选地,所述距离为150mm;在不停颠簸或者大幅度颠簸时,通过l型压板13的动态自适应调制,迅速补偿舱体其他部位负压值的变化。
63.实施例七:
64.在转运过程中过滤器是否完好、转运完成更换新的高效过滤器是否连接好,医护人员均没有办法现场检测,只能靠专业检测人员定期测试,而过滤效率是最关键的安全性指标;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能够现场监测过来效率,具体地:
65.所述柔性舱体1的排气口连接有排风过滤装置,通过排风过滤装置将舱体内的污染空气经过净化后排出,切断可能性的传染源,提高了安全性;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可以在l型压板13上设置固定孔14,通过固定孔14的设置安装排风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内还设置有压力监测装置等,均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任何改进,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66.所述排风过滤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壳体一15和壳体二16,所述壳体一15 和壳体二16之间设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内设有风机17,优选地,为了便于实现自动控制,所述风机17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即可,具体型号不做具体限定;进风腔与出风管道18连接;所述壳体一15 上与进风腔连通处设有进风口19,所述进风口19上设有与其配合的螺纹扣20;优选地,所述进风口19内设有内螺纹,螺纹扣20的安装部一21设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实现进风口19和螺纹扣20的连接,所述螺纹扣 20上设有与其配合的高效过滤器(图中未示意);具体地,所述螺纹扣20的安装部二22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高效过滤器与安装部二22上设有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安装部一21和安装部二22一体成型。
67.优选地,所述高效过合滤器包括与螺纹扣20配合的壳体,壳体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和安装部二22上设有内螺纹配合实现螺纹扣20与高效过滤器一的安装;所述壳体内设有高效过滤器,所述高效过滤器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使0.3um粒子过滤效率达到99.97%—99.99%的高效过滤器hepa即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68.安装的时候,先将螺纹扣和柔性舱体1拆开,然后将螺纹扣20放置进柔性舱体1内,
通过固定孔14实现螺纹扣20和排风过滤装置的安装,排风过滤装置设置在柔性舱体1的外侧,螺纹扣20设置在柔性舱体1的内侧,然后将高效过合滤器与螺纹扣20连接即可。
69.优选地,为了方便监测净化质量,确定净化的空气是否达标,所述高效过滤器前、进风腔内分别通过采集管道(图中未示意)与粒子计数器23连接,采集管道设有现有技术中的采集泵,所述粒子计数器23与控制装置连接;高效过滤器前的采集管道用于采集待净化的空气,进风腔内的采集管道用于采集经过过滤后的空气,粒子计数器23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尘埃粒子计数器设备即可,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任何改进,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粒子计数器23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粒子计数器23固定在壳体二16内,粒子计数器23通过支架、螺钉等方式与壳体二16进行固定;更优选地,所述粒子计数器23的外侧设有计数器保护壳24,计数器保护壳24通过螺钉等方式与壳体二16连接。
70.优选地,所述排风过滤装置的外侧设有显示装置25,所述显示装置25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显示装置25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屏即可,本实用新型对其具体型号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显示装置25固定在壳体二16上,通过在壳体一15上设置显示槽,方便显示装置的观看;更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连接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采用指示灯或蜂鸣器等形式,用于提示工作人员空气净化是否达标,报警装置可以设置在壳体一15或壳体二16上,技术人员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即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赘述;粒子计数器23 用于测量净化前和净化后的洁净环境中单位体积内尘埃粒子数和粒径分布,并将结果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显示装置25进行显示,当不达标的时候,可以通过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71.实施例八:
72.本实施例能够对舱体内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具体地,柔性舱体通过排气口与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进气管道与进气口26 连接,通过臭氧对舱体内进行全面的消毒,避免通过擦拭等操作导致的清洁不到位等情况,本实施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对舱体进行全面的消毒,本实施例中的臭氧发生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臭氧发生器即可,本实用新型对其不做任何改进,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即可。
73.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性舱体1与支架2的配合,可以实现柔性可折叠一体成型的舱体设计,使柔性舱体形成手风琴式结构,展开收拢自如;在支架2上设置安装扣3,通过与支撑杆4配合,可快速将可折叠的传染病员运送负压隔离转运舱展开,并且在负压环境下,对舱体形成可靠支撑;此外,优选地,传染病员运送负压隔离转运舱在转运病人过程中,会遇到颠簸的路况,在不停颠簸或者大幅度颠簸时,舱内负压值变化大,并且容易产生局部正压的情况发生,从而舱内气体外泄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设计了动态补偿压差结构,设计l型压板,在不停颠簸或者大幅度颠簸时,通过l型压板的动态自适应调制,迅速补偿舱体其他部位负压值的变化。
74.本实用新型为详细描述的结构、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的赘述;上述各个部件的之间的连接关系,优选为粘结、一体成型等方式进行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方式进行固定。
75.本技术中所述柔性舱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操作孔27,操作孔27的密封等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7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7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78.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申请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