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式耳针电针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1125发布日期:2022-08-27 01:36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耳机式耳针电针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耳机式耳针电针治疗仪。


背景技术:

2.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郭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望耳的形态、色泽可以辅助诊断疾病,刺激耳部穴位可以防治疾病。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中耳针电针法是毫针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3.电针仪为针灸仪器名。指可以输出电流,利用电刺激代替手法刺激的一种仪器。一、技术性能:1、经皮电刺激2、电针刺激3、探穴 (主要针对耳穴)。频率:1、连续波:1-100hz可调2、疏密波:疏波频率约为密波频率的三分之一。二、产品用途:电子针疗仪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统经络理论于一体,具有经皮电刺激,电针治疗及探穴等作用。该仪器操作安全简便,疗效确信可靠,广泛适用于医院及家庭自我保健。三、适用范围:电针仪广泛适用于临床内、外、妇科、皮肤科、眼科、五官科、骨伤科等各系统疾病百余种,尤其对常见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周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牙痛、肩周炎、网球肘、挫伤、肌肉劳损、急性胃痛、痛经、便秘、泄泻、肾绞痛、胆绞痛、急性阑尾炎、急性扁桃体炎、带状疱均有显著疗效。
4.目前耳针治疗需要持续的刺激,特别于慢性疼痛等慢性疾病则需要通过长留针并且持续刺激起到治疗作用。而现有针灸治疗常使用电针治疗仪多用于常规针灸治疗,且现有治疗仪体积过大,不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出耳机式耳针电针治疗仪。
6.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式耳针电针治疗仪,包括:外壳、连接线、卡扣、电针、连接杆、挂耳,所述外壳连接有多条所述连接线的一端,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属卡扣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扣的另一端连接有电针,所述外壳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挂耳铰接。
7.优选的,所述卡扣内部设置有所述卡扣卡合后可以连通所述连接线和所述电针的电路。
8.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电针仪。
9.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外壳上安装有多个按键,所述外壳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电池、多个所述按键、所述调节旋钮、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电针仪电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设置有防滑纹。
11.优选的,所述挂耳的材质为轻质塑料,外层包裹有橡胶层。
12.优选的,所述外壳设置有充电口。
13.优选的,所述连接线外层设置有绝缘层。
14.优选的,所述挂耳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旋动管、第一螺杆、第二
螺杆、第一导杆、第二导杆、轴肩,所述旋转杆的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所述旋动管一端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第一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轴肩的一侧连接,所述轴肩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导杆连接,所述旋动管另一端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第二螺杆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轴肩的一侧连接,另一个所述轴肩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导杆连接,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二导杆滑动连接,所述挂耳中间处断开,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所述挂耳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与剩余所述挂耳的部分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旋动管设置有防滑纹。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医护人员将所述电针刺入耳穴,耳甲腔放置所述外壳,所述挂耳挂在耳朵上,卡合所述卡扣,使得耳机式耳针电针治疗仪更加不易产生晃动,避免所述电针脱落和所述电针晃动使患者感受到刺痛等不适感,解决了传统耳针电针治疗仪由于体积大,不能长时间留针,仪器距离患者距离远连接线路难以整理,易产生晃动的问题,通过耳机式结构,线路连接耳针,便于长留针,又可持续电针治疗仪作用,行针加强刺激。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21.其中,1-外壳,2-连接线,3-卡扣,4-电针,5-连接杆,6-挂耳, 7-按键,8-调节旋钮,9-充电口,10-旋动管,11-第一螺杆,12-第二螺杆,13-第一导杆,14-第二导杆,15-轴肩。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24.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耳机式耳针电针治疗仪,包括:外壳1、连接线2、卡扣3、电针4、连接杆5、挂耳6,所述外壳1连接有多条所述连接线2的一端,所述连接线2的另一端与所属卡扣3的一端连接,所述卡扣3的另一端连接有电针4,所述外壳1与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挂耳6铰接。
2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通过医护人员将所述电针4刺入耳穴,耳甲腔放置所述外壳1,所述挂耳6挂在耳朵上,卡合所述卡扣3,使得耳机式耳针电针治疗仪更加不易产生晃动,避免所述电针4脱落和所述电针4晃动使患者感受到刺痛等不适感,解决了传统耳针电针治疗仪由于体积大,不能长时间留针,仪器距离患者距离远连接线路难以整理,易产生晃动的问题,通过耳机式结构,线路连接耳针,便于长留针,又可持续电针治疗仪作用,行针加强刺激。
28.在一个实例中,所述卡扣3内部设置有所述卡扣3卡合后可以连通所述连接线2和所述电针4的电路。
29.在一个实例中,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电针仪。
30.在一个实例中,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外壳1上安装有多个按键7,所述外壳1设置有调节旋钮8,所述电池、多个所述按键7、所述调节旋钮8、所述连接线2与所述电针仪电连接。
31.在一个实例中,所述调节旋钮8设置有防滑纹。
3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所述卡扣3卡合后所述电针4与所述连接线2可以连通,所述调节旋钮8调节刺激强度,以适用于对刺激敏感程度不同的患者,多个所述按键7控制耳机式耳针电针治疗仪的开关和模式选择,所述调节旋钮8设置的防滑纹便于使用者拨动,防止打滑。
33.在一个实例中,所述挂耳6的材质为轻质塑料,外层包裹有橡胶层。
34.在一个实例中,所述外壳1设置有充电口9。
35.在一个实例中,所述连接线2外层设置有绝缘层。
36.在一个实例中,所述挂耳6上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旋动管10、第一螺杆11、第二螺杆12、第一导杆13、第二导杆 14、轴肩15,所述旋动管10的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所述旋动管10一端与第一螺杆11螺纹连接,第一螺杆11的一端与所述轴肩15的一侧连接,所述轴肩15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导杆13连接,所述旋动管10另一端与第二螺杆12螺纹连接,第二螺杆12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轴肩15的一侧连接,另一个所述轴肩15 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导杆14连接,所述第一导杆13与所述第二导杆 14滑动连接,所述挂耳6中间处断开,所述第一螺杆11的另一端与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所述挂耳6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12 的另一端与剩余所述挂耳6的部分固定连接。
37.在一个实例中,所述旋动管10设置有防滑纹。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所述挂耳6的材质为轻质塑料可以减轻对耳部的压迫,橡胶层可以增大摩擦,防止所述挂耳 6打滑,通过旋转所述旋动管10使得所述第一螺杆11和所述第二螺杆12同时旋进或旋出所述旋动管10,达到调节长度的目的,以适用于各个患者耳朵大小的差异,所述轴肩15防止旋转过度导致所述第一螺杆11和所述第二螺杆12脱出,所述旋动管10设置得防滑纹便于适用旋转。
3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