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排痰器

文档序号:30464328发布日期:2022-06-18 06:4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排痰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排痰器。


背景技术:

2.振动排痰是呼吸道疾病和肺手术后常见的操作,老年患者,由于排痰方法不正确或咳嗽无力,导致痰液淤积在呼吸道中,从而造成了疾病的加重,甚至呼吸衰竭可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目前,排痰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排痰和振动排痰,振动排痰常常是护理人员或者患者家属用空心掌用力拍打患者背部,达到排痰的效果,其排痰效果不但因人而异,同时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痰效率低、工作强度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排痰器,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排痰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辅助排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振动腔,振动腔内滑动设置有振动板;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滑动套筒,滑动套筒内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振动板固定相连,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动力相连的调节电机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滑杆之间通过相互啮合的不完全齿轮和齿条相互啮合;所述滑动套筒内还设置有相互抵靠的复位弹簧和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与滑杆一体相连,复位弹簧套置于所述滑杆上。
6.可选的,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分置于调节电机两侧,并分别通过传动齿轮与调节电机动力相连;所述第二转轴与滑杆之间通过相互啮合的不完全齿轮和齿条相互啮合。
7.可选的,不完全齿轮包括齿体,绕所述齿体的轴线,在所述齿体上均匀有4-6个啮合齿。
8.可选的,壳体与滑动套筒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环和限位槽,所述壳体与滑动套筒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相连。
9.可选的,滑动套筒内还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与复位弹簧关于所述挤压板对称设置,且所述缓冲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
10.可选的,振动板上套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按摩球。
11.可选的,振动板与滑杆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套筒和螺纹接头固定相连。
12.可选的,振动板底面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拆卸装置的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
13.可选的,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手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振动腔,振动腔内滑动设置有振动板;壳体内还设置有滑动套筒,滑动套筒内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振动板固定相连,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动力相连的调节电机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滑杆之间通过
相互啮合的不完全齿轮和齿条相互啮合;所述滑动套筒内还设置有相互抵靠的复位弹簧和挤压板,挤压板与滑杆一体相连,复位弹簧套置于所述滑杆上;
16.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排痰器使用时,将振动板贴合于人体背部,并与痰液聚集处正对,设备启动后,调节电机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并通过齿条带动滑杆向上运动,同时滑杆通过挤压板压缩复位弹簧;当不完全齿轮与齿条脱离啮合状态时,滑杆处于自由状态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并推动振动板撞击人体背部,调节电机高速运动过程中,带动振动板以较高的频率不断锤击人体背部,从而将痰液震松,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不完全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即可实现振动板的高频振动,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滑杆在齿轮和齿条脱离后处于自由状态,其反向受到复位弹簧的推动而加速,因此其能够有效提高振动板的冲击力,从而提高振动排痰的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分置于调节电机两侧,并分别通过传动齿轮与调节电机动力相连;所述第二转轴与滑杆之间通过相互啮合的不完全齿轮和齿条相互啮合;使用过程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置于调节电机的两侧,从而在两侧同时施加推动力,保证滑杆受力的均匀性,避免推杆向一侧倾斜,不但能够降低因滑杆倾斜造成的磨损,同时施加的振动力始终处于垂直方向,有利于提高振动排痰效果。
19.3、本实用新型的不完全齿轮包括齿体,绕所述齿体的轴线,在所述齿体上均匀有4-6个啮合齿,与传统的不完全齿轮相比,此种涉及能够有效缩减滑杆处于自由状态的时间,保证在完成振动后能够及时进入到下一次振动啮合中,从而提高振动板的振动频率。
20.4、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与滑动套筒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环和限位槽,所述壳体与滑动套筒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相连,通过限位环和限位槽能够有效提高滑动套筒安装的准确性,降低设备的安装难度;同时限位环和限位槽之间相互卡合,其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从而降低工作过程中滑动套筒受到的作用力。
21.5、本实用新型在滑动套筒内还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与复位弹簧关于所述挤压板对称设置,且所述缓冲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通过缓冲弹簧能够对反向运动的滑杆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从而方便控制所述振动板的振动力,提高设备使用的舒适性。
22.6、本实用新型在振动板上套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按摩球,通过缓冲垫进一步降低人体受到的振动力,在保证将痰液震松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人体受到的伤害,使用更加舒适。
23.7、本实用新型的振动板与滑杆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套筒和螺纹接头,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快速更换不同的振动板,从而满足不同部位的不同振动需求,使用更加多样化;同时通过一u形结构的结构件,其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在转动该结构件即可快速拆卸振动板,使用方便,且不会产生额外的结构。
24.8、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手柄,使用者在使用时双手握持两手柄,握持更加牢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排痰器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电机布置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振动板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壳体,2-振动腔,3-振动板,4-滑动套筒,5-滑杆,6-调节电机,7-第一转轴,8-不完全齿轮,9-齿条,10-复位弹簧,11-挤压板,12-第二转轴,13-限位环,14-限位槽,15-紧固螺栓,16-缓冲弹簧,17-缓冲垫,18-按摩球,19-螺纹套筒,20-螺纹接头,21-第一沉孔,22-第二沉孔,23-手柄,81-齿体,82-啮合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实施方式1
35.参照图1到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排痰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手柄23,以方便使用时稳定的握持设备;
36.同时在所述壳体1底部还设置有横截面呈圆形的振动腔2,振动腔2内设置有振动板3,振动板3的直径小于振动腔2的内径,以保证振动板3能够在振动腔2内上下滑动;同时在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伸缩孔和限位环13,限位环13与第一伸缩孔同轴设置;
37.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滑动套筒4,所述滑动套筒4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孔,所述滑动套筒4的开口端设置有与限位环13适配的限位槽14,安装时,所述限位环13插入到限位槽14内,同时第一伸缩孔和第二伸缩孔同轴,所述滑动套筒4通过紧固螺栓15固定于安装板上;在所述滑动套筒4内还滑动设置有挤压板11,所述挤压板11的上下两端面均一体连接有滑杆5,其中位于挤压板11下端的滑杆5的自由端设置有螺纹接头20,该滑杆5的自由端穿过第一伸缩孔插入到振动腔2内,所述振动板3顶面设置有螺纹套筒19,所述螺纹套筒19与螺纹接头20丝扣相连,从而将滑杆5与振动板3固定相连;
38.位于挤压板11上端的滑杆5穿过第二伸缩孔深入到壳体1内;同时在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调节电机6、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12,其中所述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12分置于调节电机6的两侧,调节电机6通过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12动力相连,所述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12上均设置有不完全齿轮8,所述滑杆5的两端均设置有齿条9,所述齿条9分别与对应侧的不完全齿轮8啮合;
39.所述不完全齿轮8包括齿体81,根据需要,在所述齿体81上设置有4-6个啮合齿82,且所述啮合齿均匀布置于齿体81的周向方向上;同时相邻两啮合齿之间设置有间隙区,齿条9与该间隙区正对时,所述滑杆5处于自由状态,通过控制该间隙区的大小即可控制滑杆5的运动频率;
40.所述滑动套筒4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0和缓冲弹簧16,且所述缓冲弹簧16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复位弹簧10的弹性系数,根据需要,缓冲弹簧16的弹性系数为所述复位弹簧10弹性系数的0.5倍为佳;
41.安装时,所述缓冲弹簧16位于下端,复位弹簧10位于上端,且所述缓冲弹簧16和复位弹簧10均套置于对应侧的滑杆5上;
42.所述振动板3的外表面还套置有缓冲垫17,所述缓冲垫17的底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按摩球18;所述振动板3的底面还设置有第一沉孔21和第二沉孔22,所述第一沉孔21和第二沉孔22关于振动板3的圆心对称设置。
4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