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颈部支撑装置

文档序号:29901324发布日期:2022-05-05 20:4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颈部支撑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颈部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颈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颈部支撑装置常作为一种颈椎固定装置,用于患者进行颈椎手术后的固定,是颈椎病的辅助治疗器具。颈部支撑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限制患者颈椎的过多移动,减少颈椎增生的骨刺、突出间盘等与神经的相对摩擦,防止颈椎受伤或不稳所引起的更严重的神经组织损伤,有利于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以及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3.中国专利cn205924271u公开了一种颈托。其包括内颈托和外颈托;内颈托设置在外颈托的一侧;外颈托的两端可拆卸连接,能够将外颈托形成一个圆形围设在人体脖颈上;外颈托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弧形槽;支撑板朝向外颈托远离内颈托的一侧设置;内颈托与外颈托之间设置有固定调节装置,能够调节内颈托和外颈托之间的固定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托,通过在外颈托和内颈托之间设置固定调节装置,来对外颈托和内颈托之间的相对固定位置进行调整,进而能够实现对颈托的整体高度的调节,以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人群的需求,增加了颈托的适用人群,同时,通过对颈托的高度的调整,能够进一步增加颈托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4.中国专利cn210277434u公开了一种侧方插入式颈托,包括颈托左片、颈托右片、颈托前片和颈托后片,颈托前片和颈托后片并不同时固定连接颈托左片和颈托右片,或者颈托前片和颈托后片包括两个部分时,两个部分分别固定连接颈托左片和颈托右片,而两个部分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使用时,能够从患者的一侧或两侧插入并可拆卸连接,其中颈托前片贴合前颈以及下巴、颈托后片贴合后颈以及枕部结构。该专利的侧方插入式颈托设计巧妙,佩戴方便,结构简洁,减轻颈托的重量和操作负担,并增加患者舒适感,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5.上述两种专利都采用多孔式设计以增加自身的透气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多孔设计存在以下缺点:第一,使颈托的支撑性能降低;第二,内部无法增加衬垫,导致患者的汗液腐蚀颈部支撑装置。
6.对此,本发明通过支撑部和接触部,支撑部开设侧透和气管处开口以增加透气性,接触部接触患者颈部皮肤并吸收患者流出的汗液,接触部的降温层还能使患者颈部处于密封状态下时,也不会受热。
7.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患者颈部侧面开设有第一侧透口和第二侧透口,所述支撑部朝向患者颈部皮肤的一侧设有固定带,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由接触患者皮肤的第一面向外依次设有降温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固定带匹配。优选地,支撑部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制作而成。所述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通过扫描的方式得到患者颈部的个性化数据,例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图像采集设备,从患者下颚处延伸扫描至锁骨处。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作出的支撑部一体成型,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颈椎曲度、长度和粗细给出个体化方案,使其更为贴合患者皮肤,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制作支撑部所用的材料选择轻量型材料,让支撑部不给患者颈部带来负担,加强其支撑效果,美观的同时方便患者佩戴,并且具有一定透气效果。增材制造技术为现有常规技术手段,对此不进行详述。
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透口和第二侧透口沿患者颈部竖向下方向设置并用于所述支撑部的透气。第一侧透口和第二侧透口为竖条状细缝,与常规的采用圆孔状透气相比,减少了分布的透气孔数量以增强支撑部的支撑性能,同时竖条状的透气方式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颈部舒适度的提高。
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侧透口沿患者颈部周向靠近患者气管处设有用于调整所述支撑部环向大小的第一尼龙搭扣和第二尼龙搭扣,所述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尼龙搭扣和第二尼龙搭扣位置分割。通过第一尼龙搭扣和第二尼龙搭扣的相错面积能够细微调整颈部支撑装置大小,以使得颈部支撑装置更加贴合患者颈部皮肤。
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尼龙搭扣位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患者气管的第一端并为毛面,所述第二尼龙搭扣位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第二侧透口的第二端并为勾面。
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带按照从所述第一尼龙搭扣和第二尼龙搭扣出发,沿所述第二侧透口、患者后颈部和所述第一侧透口的方向环形设置。
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带上间隔设有若干固定口,所述保护层上间隔设有与所述固定口相对应的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通过与所述固定口一一对应结合的方式将所述接触部连接于所述固定带上。通过将固定凸起按压入固定口中以连接保护层和固定带并保持其不移动。
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降温层位于所述接触部接触患者颈部皮肤的面,其中,所述降温层包括若干金属片,所述金属片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护层上。金属片能够对患者颈部进行降温,防止因颈部支撑装置的密封结构给患者带来温度上的不适,同时减少患者出汗量也能够保护颈部支撑装置主体,防止被汗液腐蚀。
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降温层和保护层为一体化结构且所述保护层以与所述固定凸起一体化的方式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接触部保护支撑部不被患者的汗液腐蚀并方便将接触部拆卸下进行替换水洗。
1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的位于患者气管处位置设有开口。开口使得本装置不再局限于进行了颈椎手术的患者,对于其余患者也同样适用。并且开口能够防止对男性患者的喉结造成压迫感,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同时也能够起到透气的作用。
1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带、所述降温层和所述保护层的边缘均为不存在尖锐的弧形角,以避免在患者佩戴该装置时,被尖锐处割伤。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9.(1)本装置通过基于增材制造技术打印出的支撑部,采用轻量型材料,不给患者颈部带来负担,加强其支撑效果,美观的同时方便患者佩戴,并且具有一定透气效果。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颈椎曲度、长度和粗细给出个体化方案,使其更为贴合患者皮肤,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20.(2)通过支撑部的第一侧透口和第二侧透口,采用竖条状细缝的方式,与常规的采用圆孔状透气相比,减少了分布的透气孔数量以增强支撑部的支撑性能,同时竖条状的透气方式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颈部舒适度的提高;
21.(3)通过接触部的降温层和保护层的设计,对患者颈部进行降温,防止因颈部支撑装置的密封结构给患者带来温度上的不适,同时减少患者出汗量也能够保护颈部支撑装置主体,防止被汗液腐蚀,并且方便拆卸下进行替换水洗;
22.(4)通过位于患者气管处的开口,尽可能暴露患者气管或喉结,使得本装置不再局限于进行了颈椎手术的患者,对于其余患者也同样适用。此外,开口还能够防止对男性患者的喉结造成压迫感,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同时也能够起到透气的作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支撑装置的支撑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支撑装置的接触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尼龙搭扣和第二尼龙搭扣的截面示意图。
26.附图标记列表
27.1:支撑部;2:接触部;101:第一侧透口;102:第二侧透口;103:固定带;104:第一尼龙搭扣;105:第二尼龙搭扣;106:固定口;107:开口;201:降温层;202:保护层;203:固定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29.实施例1
30.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所述支撑部1位于患者颈部侧面开设有第一侧透口101和第二侧透口102,所述支撑部1朝向患者颈部皮肤的一侧设有固定带103,接触部2,所述接触部2由接触患者皮肤的第一面向外依次设有降温层201和保护层202,所述保护层202与固定带103匹配。优选地,支撑部1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制作而成。所述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通过扫描的方式得到患者颈部的个性化数据,例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图像采集设备,从患者下颚处延伸扫描至锁骨处。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作出的支撑部1一体成型,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颈椎曲度、长度和粗细给出个体化方案,使其更为贴合患者皮肤,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制作支撑部1所用的材料选择轻量型材料,让支撑部1不给患者颈部带来负担,加强其支撑效果,美观的同时方便患者佩戴,并且具有一定透气效果。增材制造技术为现有常规技术手段,对
此不进行详述。
3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透口101和第二侧透口102沿患者颈部竖向下方向设置并用于所述支撑部1的透气。第一侧透口101和第二侧透口102仅为支撑部1上竖条状细缝,与常规的采用圆孔状透气相比,减少了分布的透气孔数量以增强支撑部1的支撑性能,同时竖条状的透气方式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颈部舒适度的提高。
3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侧透口102沿患者颈部周向靠近患者气管处设有用于调整所述支撑部1环向大小的第一尼龙搭扣104和第二尼龙搭扣105,所述支撑部1在所述第一尼龙搭扣104和第二尼龙搭扣105 位置分割。颈部支撑装置的具体大小由增材制造技术制作时扫描的患者的个性化数据决定。通过第一尼龙搭扣104和第二尼龙搭扣105的相错面积能够细微调整颈部支撑装置大小,以使得颈部支撑装置更加贴合患者颈部皮肤。
3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尼龙搭扣104位于所述支撑部1 靠近患者气管的第一端并为毛面,所述第二尼龙搭扣105位于所述支撑部1 靠近所述第二侧透口102的第二端并为勾面。
3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带103按照从所述第一尼龙搭扣 104和第二尼龙搭扣105出发,沿所述第二侧透口102、患者后颈部和所述第一侧透口101的方向环形设置。固定带103置于支撑部1内部,进一步加强支撑部1的支撑作用,同时防止了侧透口将支撑部1彻底分割开来。
3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带103上间隔设有若干固定口106,所述保护层202上间隔设有与所述固定口106相对应的固定凸起 203,所述固定凸起203通过与所述固定口106一一对应结合的方式将所述接触部2连接于所述固定带103上。通过将固定凸起203按压入固定口 106中以连接保护层202和固定带103并保持其不移动。
3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降温层201位于所述接触部2接触患者颈部皮肤的面,其中,所述降温层201包括若干金属片,所述金属片间隔设置于所述保护层202上。优选地,金属片可由铝构成。对于金属片材质的选择,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其中,银、铜、金和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热传导系数高,散热性能也就越好。对于银和金来说,其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高,故不采用;铜作为一种惰性金属,处于体表位置时不容易产生反应,人体表皮尽管是多孔结构,但铜分子过于巨大以至于不能通过人体表层的防护,人体皮肤基本不会直接吸收,但是,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成的铜绿(碳酸氢氧化二铜)和空气中氧化产生的绿粉(氧化铜)都是有毒物质,并且其价值也不低,对此也不进行使用;纯铝硬度较低,对此采用美观性高、密度小、耐低温以及强度高的铝合金,铝合金表面能够产生致密的氧化膜,其耐汗抗腐蚀性高。通过铝构成的金属片能够对患者颈部进行降温,防止因颈部支撑装置的密封结构给患者带来温度上的不适,同时减少患者出汗量也能够保护颈部支撑装置主体,防止被汗液腐蚀。
3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降温层201和保护层202为一体化结构且所述保护层202以与所述固定凸起203一体化的方式与所述支撑部1 连接。优选地,各层连接方式可为缝接或复合等,对此不进行详述。保护层 202可由布料、ptfe膜以及纯棉纱构成,其中ptfe膜复合在布料的外表面,纯棉纱编织于布料背离ptfe膜的一面。当患者佩戴本装置时,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因素的原因,患者颈部可能出现出油、出汗等现象,现象持续时间一久
就会令患者感到不适,甚至出现皮肤疾病,同时颈部支撑装置也会被其腐蚀。本装置的保护层202能够有效防止该现象的发生,并且方便拆卸下进行替换水洗。
3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1的位于患者气管处位置设有开口107。优选地,开口107可为圆形孔洞,以尽可能暴露患者气管或喉结的形状设置。如此设计的开口107使得本装置不再局限于进行了颈椎手术的患者,对于其余患者也同样适用。例如,进行了气切的患者或有一定外伤的患者用于头部固定时,都可以使用该装置,而不局限于疼痛科患者。此外,开口107能够防止对男性患者的喉结造成压迫感,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同时也能够起到透气的作用。
3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带103、降温层201和保护层202的边缘均为不存在尖锐的弧形角。即,将固定带103、降温层201和保护层 202带有尖锐角的边缘改为圆角,例如将矩形的固定带103改为圆角矩形的固定带103,以避免在患者佩戴该装置时,被尖锐处割伤。此外,保护层 202应当与固定带103适配,并且贴合按照人体工学方式贴合患者颈部皮肤,以使得吸汗、吸油效果达到最佳。
40.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41.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