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加热保温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9551发布日期:2022-08-06 03:5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保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奶瓶加热保温套。


背景技术:

2.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较成人脆弱,为保护婴儿的消化道,需要确保其摄入的奶维持在一定的温度,最佳的温度是36℃-37℃。
3.为此,人们通常会选购奶瓶加热保温套,奶瓶加热保温套内设有加热机构,能够对奶瓶加热保温套内侧进行加热;然而,市面上奶瓶具有多种不同的尺寸,随着婴儿的成长,也需要换用容量更大的奶瓶,固定尺寸的奶瓶加热保温套难以适应所有奶瓶的尺寸;也有一部分可调节尺寸的奶瓶加热保温套,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奶瓶,但其尺寸调节机构复杂,增加了奶瓶加热保温套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奶瓶加热保温套,能够调节尺寸,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奶瓶,且结构简单合理。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奶瓶加热保温套,包括瓶身护套、瓶底托位、柔性发热板以及电控器;所述柔性发热板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在所述瓶身护套中;所述瓶身护套的两侧分别设有能够相互配合的第一魔术贴模块和第二魔术贴模块,所述瓶身护套能够卷起为筒形,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模块和所述第二魔术贴模块将所述瓶身护套的两侧接合;所述瓶底托位固定在所述瓶身护套的一端,所述瓶身护套的该端设有第三魔术贴模块,所述瓶底托位的外周绕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三魔术贴模块相互配合的第四魔术贴模块,使所述瓶底托位的自由部分能够与所述瓶身护套的该端接合;所述电控器固定在所述瓶身护套的表面并与所述柔性发热板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柔性发热板的运行。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发热板包括热反射层、发热线以及热传导层,所述发热线盘曲后夹设在所述热反射层与所述热传导层之间;所述柔性发热板埋入在所述瓶身护套时,所述热反射层面向所述瓶身护套的外侧,所述热传导层面向所述瓶身护套的内侧。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器包括电控外壳、电路板、电源开关以及调节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调节开关均与所述电路板信号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电源开关以及所述调节开关均容置在所述电控外壳中,所述电控外壳上形成若干按键,所述按键分别与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调节开关对位,按下所述按键时,能够触发相应的所述电源开关或调节开关;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柔性发热板电性连接。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器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路板信号连接;所述显示屏容置在所述电控外壳中,所述电控外壳上设有显示窗口,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显示窗口对位。
9.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种奶瓶加热保温套还包括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电
控器电性连接。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接口为防水型母端电源接口。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瓶身护套包括绒布层和外护层,所述柔性发热板夹设在所述绒布层与所述外护层之间,所述柔性发热板的发热面面向所述绒布层。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魔术贴模块和所述第二魔术贴模块的其中一者为魔术贴毛面,另外一者为魔术贴勾面。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魔术贴模块和所述第四魔术贴模块的其中一者为魔术贴毛面,另外一者为魔术贴勾面。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瓶底托位为保温材料。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奶瓶加热保温套,通过第一魔术贴模块和第二魔术贴模块将瓶身护套的两侧接合,使瓶身护套能够根据奶瓶的尺寸将瓶身护套卷起为合适尺寸的筒形,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方向下的立体视图。
18.图3为实用新型中的柔性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实用新型中的柔性发热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结构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控器的分解视图。
22.附图标记为:1、瓶身护套;11、第一魔术贴模块;12、第二魔术贴模块;13、第三魔术贴模块;14、绒布层;15、外护层;2、瓶底托位;21、第四魔术贴模块;3、柔性发热板;31、热反射层;32、发热线;33、热传导层;4、电控器;41、电控外壳;411、按键;412、显示窗口;42、电路板;43、显示屏;44、电源开关;45、调节开关;46、指示灯;5、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奶瓶加热保温套,包括瓶身护套1、瓶底托位2、柔性发热板3以及电控器4。
25.其中,瓶身护套1为至少两层的纺织品,且瓶身护套1展开时呈长方形;瓶底托位2为纺织品,其外轮廓呈圆片形。
26.柔性发热板3的至少一部分埋入在瓶身护套1中;瓶身护套1的两侧分别设有能够相互配合的第一魔术贴模块11和第二魔术贴模块12,瓶身护套1能够卷起为筒形,且能够通过第一魔术贴模块11和第二魔术贴模块12将瓶身护套1的两侧接合;瓶底托位2固定在瓶身护套1的一端,瓶身护套1的该端设有第三魔术贴模块13,瓶底托位2的外周绕设有能够与第三魔术贴模块13相互配合的第四魔术贴模块21,使瓶底托位2的自由部分能够与瓶身护套1
的该端接合;电控器4固定在瓶身护套1的表面并与柔性发热板3电性连接,以控制柔性发热板3的运行。
27.请参阅图3和图4,具体地,柔性发热板3包括热反射层31、发热线32以及热传导层33;其中,热反射层31为具有热反射性能的面料,能够反射热量;热传导层33为多孔透气的面料,例如保温棉;发热线32为具有塑胶护套的电热丝以及碳纤维发热线中的一种,向发热线32通入直流电后,发热线32能够发热;发热线32盘曲后夹设在热反射层31与热传导层33之间,本实施例中,发热线32盘曲后均布于热反射层31与热传导层33之间,热反射层31、发热线32与热传导层33通过粘胶或者热压的方式结合为一体;柔性发热板3呈长方形,柔性发热板3埋入在瓶身护套1时,热反射层31面向瓶身护套1的外侧,热传导层33面向瓶身护套1的内侧。
28.请参阅图5,具体地,瓶身护套1包括绒布层14和外护层15;其中,外护层15为疏水或者防水面料,例如帆布、纤维布、皮革以及人造革;瓶身护套1卷起为筒形时,绒布层14在内侧,外护层15在外侧;柔性发热板3夹设在绒布层14与外护层15之间,柔性发热板3的发热面面向绒布层14,即,柔性发热板3的热传导层33面向瓶身护套1的绒布层14,柔性发热板3的热反射层31面向瓶身护套1的外护层15。
29.具体地,瓶底托位2为保温材料,例如,使用两层纺织品叠置形成瓶底托位2,并在该两层纺织品之间填充保温棉,从而形成瓶底托位2。
30.具体地,第一魔术贴模块11和第二魔术贴模块12的其中一者为魔术贴毛面,另外一者为魔术贴勾面,第一魔术贴模块11和第二魔术贴模块12均为方块状,第一魔术贴模块11位于瓶身护套1的内侧,第二魔术贴模块12位于瓶身护套1外侧,第一魔术贴模块11和第二魔术贴模块12均缝制在瓶身护套1上,使瓶身护套1能够通过第一魔术贴模块11和第二魔术贴模块12将瓶身护套1的两侧接合,从而形成筒状;第三魔术贴模块13和第四魔术贴模块21的其中一者为魔术贴毛面,另外一者为魔术贴勾面,第三魔术贴模块13为长条状,第四魔术贴模块21为环状,第三魔术贴模块13缝制在瓶身护套1的一侧,并布满该侧,第四魔术贴模块21缝制在瓶底托位2上并环绕瓶底托位2,瓶身护套1形成筒状时,第三魔术贴模块13能够与第四魔术贴模块21接触,使瓶底托位2的自由部分能够与瓶身护套1的一端接合。
31.请参阅图2和图6,具体地,电控器4包括电控外壳41、电路板42、电源开关44以及调节开关45;其中,电控外壳41为硅胶壳体,电路板42为印刷电路板,电路板42上搭载有主控,该主控为单片机或者嵌入式芯片等mcu,电源开关44和调节开关45均为微动开关;电源开关44和调节开关45均与电路板42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开关44和调节开关45均以插件的形式搭载在电路板42上,此时,电源开关44和调节开关45均通过电路板42上的印刷电路与主控信号连接,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电源开关44和调节开关45为独立零部件,此时,电源开关44和调节开关45引出导线并焊接在电路板42上,进而通过电路板42上的印刷电路与主控信号连接;电路板42、电源开关44以及调节开关45均容置在电控外壳41中,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2通过粘胶固定在电控外壳41中,电控外壳41上形成若干按键411,按键411与电源开关44和调节开关45对位,按下按键411时,能够触发相应的电源开关44或调节开关45,本实施例中,电控外壳41上形成一个具有弹性的部分,该具有弹性的部分即为按键411;电路板42与柔性发热板3电性连接,具体来说,柔性发热板3的发热线32引出导线后,依极性与电路板42电性连接,发热线32引出的导线在瓶身护套1的绒布层14和外护层15之间走线。
32.进一步地,电控器4还包括显示屏43,显示屏43与电路板42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43以插件的形式搭载在电路板42上,此时,显示屏43通过电路板42上的印刷电路与主控信号连接,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屏43为独立零部件,此时,显示屏43引出导线并焊接在电路板42上,进而通过电路板42上的印刷电路与主控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43为led式数码管,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屏43为led显示屏或者带有背光的lcd显示屏;显示屏43容置在电控外壳41中,电控外壳41上设有显示窗口412,该显示窗口412为电控外壳41上的通孔或者较薄的部分,显示屏43与显示窗口412对位,使显示屏43的显示内容能够通过显示窗口412透出。
33.进一步地,电控器4的电路板42上搭载有指示灯46,指示灯46与主控电性连接,指示灯46可以设定为柔性发热板3的发热线32通电即亮,柔性发热板3的发热线32断电即灭,指示灯46的灯光能够穿过电控器4的电控外壳41,从而指示发热线32的运行状态。
34.进一步地,该种奶瓶加热保温套还包括电源接口5,电源接口5与电控器4电性连接,电源接口5为防水型母端电源接口,具体地,电源接口5为防水型type-c母端接口;本实施例中,电源接口5搭载在一外壳中,该外壳固定在瓶身护套1的表面,电源接口5引出导线并与电控器4的电路板42电性连接,电源接口5引出的导线在瓶身护套1的绒布层14和外护层15之间走线。
35.电控器4的电路板42上搭载有温度传感器,例如ntc热敏电阻,能够获取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该温度传感器与主控信号连接;按下电控器4的按键411以触发电源开关44,使发热线32通电,按下电控器4的按键411以触发调节开关45,以预设所需要的温度,此时,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将上升,当主控通过温度传感器获知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上升至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将对发热线32断电;发热线32断电后,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将下降,当主控通过温度传感器获知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下降至预先设定的温度时,使发热线32重新通电,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将再次上升;以此方式,使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维持恒定;显示屏43在主控的控制下,能够显示发热线32的运行状态以及当前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等信息,显示屏43可以设置为每3-10秒刷新一次,以便用户随时获知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
36.请参阅图2、图5和图6,该种奶瓶加热保温套在制造时,在瓶身护套1的外护层15上预先开孔,以供使柔性发热板3的发热线32和电源接口5的导线穿过,并接入到电控外壳41内的电路板42上,然后将电控外壳41和电源接口5的外壳分别缝制在瓶身护套1的外护层15上,从而将电控外壳41和电源接口5分别固定在瓶身护套1的外护层15上,随后先铺设好绒布层14,将柔性发热板3依照方向铺设在绒布层14上,再使用缝纫机将外护层15缝在绒布层14上,形成瓶身护套1,此时,柔性发热板3即被埋入到瓶身护套1中;将瓶底托位2的一侧缝制在瓶身护套1一侧长边的中央,并将第三魔术贴模块13缝制在瓶身护套1的该侧,将第四魔术贴模块21缝制在瓶底托位2的外周;分别将第一魔术贴模块11和第二魔术贴模块12缝制在瓶身护套1的两侧短边处,使第一魔术贴模块11位于瓶身护套1的内侧,第二魔术贴模块12位于瓶身护套1外侧;至此,即完成该种奶瓶加热保温套的制造。
37.在电控外壳41后端的开口处涂上防水胶后,整个奶瓶加热保温套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能够适应水洗环境,在奶瓶加热保温套沾上污垢时,使整个奶瓶加热保温套能够水洗。
38.该种奶瓶加热保温套在使用时,依据奶瓶的尺寸将瓶身护套1卷起为合适尺寸的
筒形,通过第一魔术贴模块11和第二魔术贴模块12将瓶身护套1的两侧接合,通过第三魔术贴模块13和第四魔术贴模块21将瓶底托位2的自由部分与瓶身护套1的一端接合;将装有奶的奶瓶放入瓶身护套1中,按下电控器4的按键411以触发电源开关44,使发热线32通电,按下电控器4的按键411以触发调节开关45,以预设所需要的温度,此时,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将上升,当主控通过温度传感器获知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上升至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将对发热线32断电;发热线32断电后,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将下降,当主控通过温度传感器获知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下降至预先设定的温度时,使发热线32重新通电,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将再次上升;以此方式,使瓶身护套1内侧的温度维持恒定;显示屏43在主控的控制下,能够显示发热线32的运行状态以及当前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等信息。
39.该种奶瓶加热保温套,通过第一魔术贴模块11和第二魔术贴模块12将瓶身护套1的两侧接合,使瓶身护套1能够根据奶瓶的尺寸将瓶身护套1卷起为合适尺寸的筒形,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