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9050发布日期:2022-07-23 10:0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肠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2.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灌肠器主要用于医疗机构治疗便秘、肛肠疾患等等,现在也逐渐是家庭用于居家保健的一种仪器。目前的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筒和导管,灌肠筒内装有灌注液,导管一端与灌肠筒连接,另一端插入人体内,灌注液从灌肠筒经导管进入人体内。
3.目前,现有的灌肠装置在注射药液时,灌肠装置容易从患者体内脱落,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并且灌肠装置以及灌肠所用药液的温度低于人体,直接进行操作容易使病人产生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包括药箱,所述药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药箱的左侧插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侧分别与药箱以及隔板滑动连接,所述药箱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右端螺纹连接的注射管,所述注射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注射头,所述药箱的顶部开设有置物槽,所述注射头底部与置物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注射头上设置有防脱装置。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防脱装置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套设于注射头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气环,所述输气环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环,所述注射头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驱动环,所述驱动环的底部贯穿输气环并与活塞环接触,且输气环的顶部开设与驱动环相适配的环形槽,所述支撑环的底部嵌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顶部通过两个导管与输气环相连通。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药箱的正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电性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隔板的内部嵌设安装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嵌设有吸液垫,所述吸液
垫的内壁与注射头相接触。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注射头的内壁嵌设有导热环,所述导热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另一端均贯穿注射头并插接于支撑环上。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驱动环旋转后会沿着注射头移动,驱动环移动后会挤压活塞环,活塞环受到挤压后会沿着输气环的内部滑动,活塞环在滑动过程中会将输气环内部的气体通过导管注入到气囊内部,气囊接着会发生膨胀,气囊膨胀后充分的与人体接触,进而起到对注射头支撑的作用,降低注射头滑出人体的情况发生,起到对注射头防脱的目的,通过隔板内部嵌设安装的电加热丝可以在灌肠时通过控制器启动,电加热丝启动后会对药液进行加热,进而降低药液对患者造成的不适,并且在将注射头插入到患者体内之前,将加热后的药液注入到注射头内部时停留一段时间,药液会对注射头起到预热的效果,进而降低注射头对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观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部的放大图。
23.图中标号说明:
24.1、药箱;2、隔板;3、电动推杆;4、活塞;5、出液管;6、注射管;7、注射头;8、置物槽;9、防脱装置;901、支撑环;902、输气环;903、活塞环;904、驱动环;905、气囊;10、控制器;11、电加热丝;12、储液箱;13、吸液垫;14、导热环;15、导热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包括药箱1,药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药箱1的左侧插接有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活塞4,活塞4的外侧分别与药箱1以及隔板2滑动连接,药箱1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5,出液管5的右端螺纹连接的注射管6,注射管6的另一端连通有注射头7,药箱1的顶部开设有置物槽8,注射头7底部与置物槽8的内壁接触,注射头7上设置有防脱装置9。
27.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通过置物槽8的设置可以方便医护人员放置注射头7,接着医护人员将注射头7拔出插入到患者体内,接着旋转防脱装置9,防脱装置9会起到对注射头7防脱落的效果,进而避免注射头7从患者体内脱落的情况出现,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接着启动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会带动活塞4沿着药箱1以及隔板2滑动,活塞4滑动的过程中会将药箱1内部的药液通过出液管5注入到注射管6内,药液接着会通过注射管6注入到注射头7内部,注射头7接着会将药液注入到患者体内,进而完成对患者的灌肠,灌肠完成后,反向旋转防脱装置9即可对注射头7进行解锁,注射头7解锁后即可从患者体内抽出,接着医
护人员可以旋转注射管6将其拆卸下,接着将药液罐与出液管5连接,控制电动推杆3反向启动可以将新的药液抽入到药箱1内部,接着将新的注射管6连接到出液管5内部即可继续使用。
28.请参阅图1~4,其中:防脱装置9包括支撑环901,支撑环901套设于注射头7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支撑环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气环902,输气环90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环903,注射头7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驱动环904,驱动环904的底部贯穿输气环902并与活塞环903接触,且输气环902的顶部开设与驱动环904相适配的环形槽,支撑环901的底部嵌设有气囊905,气囊905的顶部通过两个导管与输气环902相连通。
29.本实用新型中,注射头7插入到患者体内后,此时支撑环901会与换患者肛门接触,接着旋转驱动环904,驱动环904旋转后会沿着注射头7移动,驱动环904移动后会挤压活塞环903,活塞环903受到挤压后会沿着输气环902的内部滑动,活塞环903在滑动过程中会将输气环902内部的气体通过导管注入到气囊905内部,气囊905接着会发生膨胀,气囊905膨胀后充分的与人体接触,进而起到对注射头7支撑的作用,降低注射头7滑出人体的情况发生,起到对注射头7防脱的目的。
30.请参阅图1与2,其中:药箱1的正面安装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3电性连接。
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药箱1正面安装的控制器10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对电动推杆3进行控制,进而方便医护人员控制注入药液的含量,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2.请参阅图3,其中:隔板2的内部嵌设安装有电加热丝11,电加热丝11的输入端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
3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隔板2内部嵌设安装的电加热丝11可以在灌肠时通过控制器10启动,电加热丝11启动后会对药液进行加热,进而降低药液对患者造成的不适,并且在将注射头7插入到患者体内之前,将加热后的药液注入到注射头7内部时停留一段时间,药液会对注射头7起到预热的效果,进而降低注射头7对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4.请参阅图3与4,其中:隔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12,储液箱12的顶部嵌设有吸液垫13,吸液垫13的内壁与注射头7相接触。
3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隔板2顶部固定连接的储液箱12可以用于存放润滑液,接着吸液垫13会吸收润滑液,润滑液会通过吸液垫13涂抹到注射头7表面,进而起到对人体润滑的目的,降低插入注射头7对人体造成的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电加热丝11启动后会对储液箱12内部的润滑液进行加热,进而降低润滑液对患者造成的不适,并且加热后的润滑液会对注射头7起到预热的效果,进而降低注射头7对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6.请参阅图4,其中:注射头7的内壁嵌设有导热环14,导热环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导热杆15,导热杆15的另一端均贯穿注射头7并插接于支撑环901上。
37.本实用新型中,在对注射头7预热时,通过注射头7内壁嵌设的导热环14以及导热环14外侧固定连接的导热杆15可以起到对支撑环901导热的目的,进而降低支撑环901对人力的不适,进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置物槽8的设置可以方便医护人员放置注射头7,接着医护人员将注射头7拔出插入到患者体内,注射头7插入到患者体内后,此时支撑环901会与换患者肛门接触,接着旋转驱动环904,驱动环904旋转后会沿着注射头7移动,驱动环904移动
后会挤压活塞环903,活塞环903受到挤压后会沿着输气环902的内部滑动,活塞环903在滑动过程中会将输气环902内部的气体通过导管注入到气囊905内部,气囊905接着会发生膨胀,气囊905膨胀后充分的与人体接触,进而起到对注射头7支撑的作用,降低注射头7滑出人体的情况发生,起到对注射头7防脱的目的,接着启动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会带动活塞4沿着药箱1以及隔板2滑动,活塞4滑动的过程中会将药箱1内部的药液通过出液管5注入到注射管6内,药液接着会通过注射管6注入到注射头7内部,注射头7接着会将药液注入到患者体内,进而完成对患者的灌肠,灌肠完成后,反向旋转防脱装置9即可对注射头7进行解锁,注射头7解锁后即可从患者体内抽出,接着医护人员可以旋转注射管6将其拆卸下,接着将药液罐与出液管5连接,控制电动推杆3反向启动可以将新的药液抽入到药箱1内部,接着将新的注射管6连接到出液管5内部即可继续使用。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