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透液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8960发布日期:2022-08-31 14:1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透液袋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透液袋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的特性,通过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规律、定时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由于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为了便于腹膜透析液产品的使用和废液的收集,腹膜透析液包装需要有装腹膜透析液的药液袋和收集透析后废液的废液袋,药液袋和废液袋需要通过一个三通阀进行连接形成一种双袋的袋装结构。
3.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先通过三通阀将透析后的液体排放至废液袋中,再使用三通阀将患者腹腔内的空气排出后,才能把药液袋中的液体通过三通阀流入患者体内,然而,在排废液和放入药液的过程中,需要来回使用密封夹将软管夹住,操作复杂且难度较高,不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腹透液袋连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腹透液袋连接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腹透液袋连接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三根导管,所述盒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与三根导管对应的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与其中两根导管流通的导流孔,所述盒体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与密封柱固定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根拨杆,其中一根所述导管的侧壁上活动套设有螺旋扣,且其内壁螺纹套接有与可拆卸的外接短管口。
7.优选地,所述盒体为圆筒形结构,三根所述导管均布在盒体的侧壁上,且每两根导管之间的夹角为120
°

8.优选地,所述密封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三个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与导管的管口接触,所述导流孔与其中两个密封胶垫贯穿设置,且另外一个密封胶垫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
9.优选地,两根所述拨杆之间的夹角为120
°
,且其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指向箭头,两个所述指向箭头的朝向分别与导流孔两端的朝向相同。
10.优选地,所述螺旋扣为圆管状结构,且位于螺旋扣内的导管外径自左向右依次递增。
11.优选地,所述外接短管口的外径自左向右依次递减,且其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两个条形孔,所述螺旋扣的深度与外接短管口的长度相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设置的导管、导流孔和拨块的配合使用,以达到通过转动两个拨块使其上端的箭头分别指向两根导管的效果,有利于使导流孔将这两个导管连通,进而便于快速实现对患者腹腔排废液和放入药液,操作简单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
14.2、通过设置的螺旋扣和外接短管口的配合使用,以达到通过插入外接短管口使其沿导管侧壁上向有移动的效果,有利于将外接短管口撑开使其与螺旋扣内壁接触,从而便于转动螺旋扣使其将外接短管口固定在导管的侧壁上,便于将患者腹腔导液管与盒体连通,节省了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接口处外加一个无菌包装的一个过程,同时避免患者与医护人员对接口直接接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柱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盒体、2导管、3密封柱、4导流孔、5限位块、6拨杆、7螺旋扣、8外接短管口、9密封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4,一种腹透液袋连接装置,包括盒体1,盒体1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三根导管2,盒体1为圆筒形结构,三根导管2均布在盒体1的侧壁上,且每两根导管2之间的夹角为120
°
便于每次转动的拨块6的角度相同,三根导管2分别为a导管、b导管以及c导管,盒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与三根导管2对应的密封柱3,密封柱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三个密封胶垫9,通过密封柱3侧壁上的三个密封胶垫9分别将a导管、b导管以及c导管堵住,避免三根导管2与盒体1连通;
22.密封胶垫9与导管2的管口接触,密封柱3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与其中两根导管2流通的导流孔4,导流孔4与其中两个密封胶垫9贯穿设置,且另外一个密封胶垫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0,定位块10为橡胶材质,当转动拨块6使其带动密封柱3同步转动时,密封柱3带动定位块10转动,当定位块10刚好与导管2对应时,定位块10进入导管2内并卡住,使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清晰的感知到卡顿感,此时导流孔4已经与另外两根导管2连通,其中一根导管2与患者腹部的导液管连通,另外两根导管2分别与药液袋和废液袋连通,且与药液袋和废液袋使密封连接,不会出现脱落或漏液的情况;[a1]
[0023]
盒体1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与密封柱3固定的传动杆,传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限位块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根拨杆6,两根拨杆6之间的夹角为120
°
,且其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指向箭头,两个指向箭头的朝向分别与导流孔4两端的朝向相同,通过盒体1外侧的两个指向箭头,使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实时连接
盒体1内导流孔4两端的朝向,便于调节密封柱3的位置;
[0024]
当转动拨块6使其上端的两个指向箭头分别朝向a导管和b导管时,导流孔4将a导管与b导管连通,此时密封胶垫9将c导管堵住,当转动拨块6使其上端的两个指向箭头分别朝向a导管和c导管时,导流孔4将a导管与c导管连通,此时密封胶垫9将b导管堵住,当转动拨块6使其上端的两个指向箭头分别朝向b导管和c导管时,导流孔4将b导管与c导管连通,此时密封胶垫9将a导管堵住;
[0025]
其中一根导管2的侧壁上活动套设有螺旋扣7,且其内壁螺纹套接有与可拆卸的外接短管口8,螺旋扣7为圆管状结构,且位于螺旋扣7内的导管2外径自左向右依次递增,外接短管口8的外径自左向右依次递减,且其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两个条形孔,将患者腹腔导液管一端外接短管口8插入螺旋扣7的内部,使外接短管口8沿导管2侧壁向右移动,将外接短管口8撑开使其与螺旋扣7内壁接触,从而便于转动螺旋扣7与外接短管口8螺纹连接,将外接短管口8固定在导管2的侧壁上,便于将患者腹腔导液管与盒体1连通,节省了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接口处外加一个无菌包装的一个过程,同时避免患者与医护人员对接口直接接触,避免患者和医护人员沾染细菌,螺旋扣7的深度与外接短管口8的长度相同,当螺旋扣7与外接短管口8连接后,外接短管口8一端的导液管刚好与螺旋扣7的一端接触,避免患者和医护人员与导管2接触。
[0026]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患者腹腔导液管一端外接短管口8插入螺旋扣7的内部,使外接短管口8沿导管2侧壁向右移动,将外接短管口8撑开使其与螺旋扣7内壁接触,从而便于转动螺旋扣7与外接短管口8螺纹连接,将外接短管口8固定在导管2的侧壁上,便于将患者腹腔导液管与盒体1连通,节省了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接口处外加一个无菌包装的一个过程,同时避免患者与医护人员对接口直接接触,避免患者和医护人员沾染细菌,随后再将另外两根导管2分别与药液袋和废液袋连通,转动两个拨块6使其上端的箭头分别指向两根导管2的效果,有利于使导流孔4将这两个导管2连通,进而便于快速实现对患者腹腔排废液和放入药液,操作简单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
[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