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胸腔闭式引流管两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6707发布日期:2022-08-03 03:2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胸腔闭式引流管两通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胸腔闭式引流管两通管。


背景技术:

2.胸腔闭式引流术现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血胸、气胸、脓胸以及开胸术后的一种常见引流方法,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常规需要每天更换胸引瓶,在更换胸引瓶的过程中必须对胸引管进行夹管,目的是防止气体进入胸膜腔。另外在引流大量胸腔积液、积气时,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全肺切除术后以及拔管前试夹管等都需要对胸引管进行夹管。
3.传统夹管方法需用两把血管钳双重夹闭胸引管,缺点为过程费时、费力,血管钳夹管过程中,由于齿轮比较锋利,很容易将胸引管夹破,而且血管钳尖端也很容易刺伤病人皮肤。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胸引管双折,再用医用胶布固定折痕,但胶布夹管不美观、不牢固,夹管不当或患者体位移动幅度较大时很容易造成松管,导致夹管无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些改进措施例如设计胸腔闭式引流管调节夹,可用于夹闭胸引管,但是调节夹为塑料卡扣,直接在胸引管外侧夹闭胸引管,反复卡夹,很容易卡伤胸引管,导致胸引管破裂,另外设计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调节夹类似于输液调节器,只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无菌留置引流管等管腔较细、管壁较薄,材质较软的引流管,不适用于临床常用的普通胸引管,上述改进措施均不够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调节式胸腔闭式引流管两通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可调节式胸腔闭式引流管两通管。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7.一种可调节式胸腔闭式引流管两通管,包括主体以及设于主体两端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的管径由主体处往外侧呈渐进缩窄式设置,所述第二接管的管径呈等宽设置,所述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外部均布设有凸起卡槽;
8.所述主体内设有与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相连通的空腔并且空腔中部设有堵块,所述堵块的底部转动插接于主体的内侧壁上,且堵块上横向开设有侧通槽,所述主体的上端转动配合有控制阀并且控制阀伸入空腔内的一端与堵块相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主体的上端开设有供控制阀插入的通孔并且通孔处设有与控制阀相抵接的密封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凸起卡槽的形状设为螺旋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外部均套设有保护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控制阀上垂直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设有
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底部与侧通槽相连通,且内套管内设有多个单向隔膜,所述控制阀的顶端设有凸起状连接沿,且连接沿上螺纹配合有封盖。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封盖的内部设有与内套管顶端相嵌装的塞块。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单向隔膜由呈对接设置的两个圆弧状橡胶隔膜组成。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在护士每天常规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过程中,患者外出检查、下床活动时,试夹管,或全肺术后需要间断开放胸引管等过程中,通过调节两通管开关来控制胸引管的开放或夹闭状态,夹闭效果更好,可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
17.(2)本实用新型采用聚丙烯材料制作的可调节式胸腔闭式引流管两通管可实现灵活选择与不同型号胸引管的连接,同时两端配以保护套,通过独立包装,再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后可安全应用于临床,使得胸引管夹管过程简易、方便,安全性更高;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套管,在患者需要进行药物灌注时,灌注药物的管道插入内套管中并穿过单向隔膜进入侧通槽,即可将灌注的药物通过侧通槽流入第一接管流入胸引管中以实现治疗操作,使得药物灌注过程更加方便易行,护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a部的结构放大图;
23.图中:1、主体;2、第一接管;3、第二接管;4、控制阀;5、堵块;6、侧通槽;7、凸起卡槽;8、保护套;9、密封圈;10、内套管;11、单向隔膜;12、连接沿;13、封盖;14、塞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参照说明书附图1,该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式胸腔闭式引流管两通管,每个两通管进行独立小包装,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可应用于临床,其结构包括主体1以及设于主体1两端的第一接管2和第二接管3,第一接管2与第二接管3分别根据胸引管pvc材质及胸引瓶连接管软聚氯乙烯材质均选择使用聚丙烯材料制成;
27.所述第一接管2的管腔外径由主体1处往外侧呈渐进缩窄式设置,管腔外径的最细端为0.55cm,最粗端为0.85cm,用于适应不同型号胸引管内径的大小,可实现灵活选择与不同型号胸引管的连接;
28.所述第二接管3的管径呈等宽设置,管腔外径为0.7cm,符合胸引管连接管管腔内径,需要说明的是,普通胸引瓶临床上使用的连接管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29.所述第一接管2和第二接管3的外部均布设有凸起卡槽7,使得胸引管与第一接管2、胸引瓶连接管与第二接管3之间的管道连接结构更加紧密;
30.参考说明书附图2-3,所述主体1内设有与第一接管2和第二接管3相连通的空腔并且空腔中部设有堵块5,所述堵块5的底部转动插接于主体1的内侧壁上,且堵块5上横向开设有侧通槽6,所述主体1的上端转动配合有控制阀4并且控制阀4伸入空腔内的一端与堵块5相连接。
31.具体的,主体1内部设置的空腔使得第一接管2以及第二接管3实现连通,而在空腔中部设置堵块5实现第一接管2以及第二接管3的阻隔,而堵块5上沿横向开设的侧通槽6又可使第一接管2与第二接管3实现连通,同时主体1的上端转动配合的控制阀4,其伸入空腔内的一端与堵块5相连接,使用时,通过转动控制阀4,即可控制堵块5上的侧通槽6的中轴线与空腔的水平线处于重合还是垂直的状态,即可实现第一接管2与第二接管3的通闭,即两通管的开关;
32.因而,在护士每天常规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过程中,患者外出检查、下床活动时,试夹管,或全肺术后需要间断开放胸引管等过程中,通过调节两通管开关来控制胸引管的开放或夹闭状态,使得胸引管夹管过程简易、方便,安全性更高,夹闭效果更好。
33.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的上端开设有供控制阀4插入的通孔并且通孔处设有与控制阀4相抵接的密封圈9,保证控制阀4与主体1间的转动密封性。
34.所述凸起卡槽7的形状设为螺旋状,螺旋状的凸起卡槽7,管道连接时可通过旋入的方式使得管道内壁与凸起卡槽7相抵接,保证连接紧密性的同时也方便管道与接管的套接。
35.另外,所述第一接管2和第二接管3的外部均套设有保护套8,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可保持两通管的无菌状态,保护套8可避免第一接管2与第二接管3取出时污染。
36.实施例二
37.参考说明书附图3-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阀4上垂直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设有内套管10,所述内套管10的底部与侧通槽6相连通,且内套管10内设有多个单向隔膜11,所述控制阀4的顶端设有凸起状连接沿12,且连接沿12上螺纹配合有封盖13,所述封盖13的内部设有与内套管10顶端相嵌装的塞块14,所述单向隔膜11由呈对接设置的两个圆弧状橡胶隔膜组成。
38.具体的,如需胸腔灌注药物治疗时,转动控制阀4使得两通管处于打开状态后,然后打开封盖13,使得内套管10顶端与外界处于相连通后,将灌注药物的管道插入内套管10中,内套管10内部设置的单向隔膜11可保证在封盖13打开时或者灌注药物的管道拔出至在转动控制阀4的间隙时也能使内套管10仍保持密封状态,然后,灌注药物的管道穿过单向隔膜11进入侧通槽6中即可将灌注的药物通过侧通槽6流入第一接管2流入胸引管中以实现治疗操作,使得药物灌注过程更加方便易行,护理效率高。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