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CT引导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2446发布日期:2022-11-22 18:4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CT引导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在ct引导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肿块穿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ct引导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ct引导下肺部肿块(或者其他部位肿块)穿刺过程中,为了找到安全又合适的穿刺路径和角度,穿刺操作者可能会多次用活检针穿刺定位,特别是对于小结节的穿刺,定位精准度更不好掌握,很容易导致患者肺组织损伤、出血、气胸等不良症状,也导致了患者多次(三次以上)受到扫描带来的辐射,从而也加长了穿刺时间,患者的坚持能力也有限,穿刺难度大一点的可能会因为病人无法坚持,或多次穿刺引起的出血、气胸,未达到穿刺目的就从而告终。
3.目前,现有的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大多在调节角度时,精准度不足,从而导致穿刺不能精准的进行,需要多次试探,从而降低了医疗速度,同时增加了患者医疗时的痛苦,不能满足医疗所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在ct引导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ct引导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大多在调节角度时,精准度不足,从而导致穿刺不能精准的进行,需要多次试探,从而降低了医疗速度,同时增加了患者医疗时的痛苦,不能满足医疗所需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在ct引导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和角度测量仪,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角度测量仪,所述角度测量仪嵌设在底座的表面,所述角度测量仪的内部设有重力指针,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件的底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和活动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和活动件通过穿插固定,所述螺母的一端设有扣板,所述扣板和螺母通过卡合固定。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在使用该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设有的角度测量仪,可对其进行精准的调节,从而使在穿刺时更加准确,通过设有的重力指针,可通过观察重力指针来确定是否调整至适合的位置,使用时更加便捷,在调整时,只需转动底座,带动活动件在固定件的内部转动,从而实现调节功能,通过设有的扣板,可对螺母进行锁定,从而完成底座的固定,避免在穿刺时发生晃动,导致穿刺失败,解决了现有的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大多在调节角度时,精准度不足,从而导致穿刺不能精准的进行,需要多次试探,从而降低了医疗速度,同时增加了患者医疗时的痛苦,不能满足医疗所需的问题。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扣板的底部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和扣板固定连接。
10.通过设有的连接件,实现了支撑杆的转动,通过设有的支撑杆,实现了扣板的固定,从使扣板在使用时更加简单便捷,只需通过转动支撑杆,便可实现螺母的锁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和支撑杆通过穿插固定,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和连接件固定连接。
12.通过设有的旋转轴,实现了支撑杆的固定和转动,通过设有的底板,实现了连接件的固定,使其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穿刺时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粘胶,所述粘胶的表面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和底板通过粘贴固定。
14.通过设有的粘胶,实现了底板和患者皮肤表面的固定,从而完成该装置的固定,通过设有的保护膜,可对粘胶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粘胶的有效期。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筒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和第一连接筒活动连接。
16.通过设有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可根据穿刺针的长度进行调节,提高了该装置的受用范围,为医护人员的使用提供了便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筒的顶部设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和第二连接筒活动连接。
18.通过设有的固定套筒,实现了穿刺针的定位,当调整好角度后,只需将穿刺针从固定套筒的内部穿过,便可精准的进行穿刺功能,操作简单便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在使用该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设有的角度测量仪,可对其进行精准的调节,从而使在穿刺时更加准确,通过设有的重力指针,可通过观察重力指针来确定是否调整至适合的位置,使用时更加便捷,在调整时,只需转动底座,带动活动件在固定件的内部转动,从而实现调节功能,通过设有的扣板,可对螺母进行锁定,从而完成底座的固定,避免在穿刺时发生晃动,导致穿刺失败;
21.2、通过设有的连接件,实现了支撑杆的转动,通过设有的支撑杆,实现了扣板的固定,从使扣板在使用时更加简单便捷,只需通过转动支撑杆,便可实现螺母的锁紧;
22.3、通过设有的旋转轴,实现了支撑杆的固定和转动,通过设有的底板,实现了连接件的固定,使其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穿刺时的稳定性;
23.4、通过设有的粘胶,实现了底板和患者皮肤表面的固定,从而完成该装置的固定,通过设有的保护膜,可对粘胶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粘胶的有效期;
24.5、通过设有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可根据穿刺针的长度进行调节,提高了该装置的受用范围,为医护人员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25.6、通过设有的固定套筒,实现了穿刺针的定位,当调整好角度后,只需将穿刺针从固定套筒的内部穿过,便可精准的进行穿刺功能,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底座;2、角度测量仪;3、重力指针;4、活动件;5、固定件;6、螺母;7、扣板;8、连接件;9、支撑杆;10、旋转轴;11、底板;12、粘胶;13、第一连接筒;14、第二连接筒;15、固定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4.实施例:1
35.如图1-图5所示,一种在ct引导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和角度测量仪2,底座1的一侧设有角度测量仪2,角度测量仪2嵌设在底座1的表面,角度测量仪2的内部设有重力指针3,底座1的一侧设有活动件4,活动件4和底座1固定连接,活动件4的底部设有固定件5,固定件5和活动件4转动连接,固定件5的一侧设有螺母6,螺母6和活动件4通过穿插固定,螺母6的一端设有扣板7,扣板7和螺母6通过卡合固定。
3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37.在使用该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设有的角度测量仪2,可对其进行精准的调节,从而使在穿刺时更加准确,通过设有的重力指针3,可通过观察重力指针3来确定是否调整至适合的位置,使用时更加便捷,在调整时,只需转动底座1,带动活动件4在固定件5的内部转动,从而实现调节功能,通过设有的扣板7,可对螺母6进行锁定,从而完成底座1的固定,避免在穿刺时发生晃动,导致穿刺失败,解决了现有的下肿块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大多在调节角度时,精准度不足,从而导致穿刺不能精准的进行,需要多次试探,从而降低了医疗速度,同时增加了患者医疗时的痛苦,不能满足医疗所需的问题。
3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扣板7的底部设有连接件8,连接件8的内侧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和连接件8转动连接,支撑杆9的一端和扣板7固定连接。
39.通过设有的连接件8,实现了支撑杆9的转动,通过设有的支撑杆9,实现了扣板7的固定,从使扣板7在使用时更加简单便捷,只需通过转动支撑杆9,便可实现螺母6的锁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40.实施例:2
41.如图1所示,连接件8的一侧设有旋转轴10,旋转轴10和支撑杆9通过穿插固定,连接件8的底部设有底板11,底板11和连接件8固定连接。
42.通过设有的旋转轴10,实现了支撑杆9的固定和转动,通过设有的底板11,实现了连接件8的固定,使其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穿刺时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4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板11的底部设有粘胶12,粘胶12的表面设有
保护膜,保护膜和底板11通过粘贴固定。
44.通过设有的粘胶12,实现了底板11和患者皮肤表面的固定,从而完成该装置的固定,通过设有的保护膜,可对粘胶12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粘胶12的有效期。
4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座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筒13,第一连接筒13和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筒13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筒14,第二连接筒14和第一连接筒13活动连接。
46.通过设有的第一连接筒13和第二连接筒14,可根据穿刺针的长度进行调节,提高了该装置的受用范围,为医护人员的使用提供了便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47.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筒14的顶部设有固定套筒15,固定套筒15和第二连接筒14活动连接。
48.通过设有的固定套筒15,实现了穿刺针的定位,当调整好角度后,只需将穿刺针从固定套筒15的内部穿过,便可精准的进行穿刺功能,操作简单便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