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塞露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9750发布日期:2022-07-29 22:4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塞露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开塞露灌肠器。


背景技术:

2.常见的开塞露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浓度,即高渗作用,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其具有润滑作用,能使大便容易排出,而往往通过一次性可形变的储液瓶对其进行储存,使用时将储液瓶前端的硬质管状出液管插入肛门以实现灌肠操作。
3.临床中现有开塞露使用较为不便,其硬质开塞露储液瓶的出液管的长度有限,一方面因其硬质材质易造成患者不适,另一方面对于肥胖患者或便秘严重的患者使用时,容易造成漏液,且受限于患者体位影响,同样容易导致液体漏出。因此,提出一种开塞露灌肠器,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塞露灌肠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临床中现有开塞露使用较为不便,其硬质开塞露储液瓶的出液管的长度有限,一方面因其硬质材质易造成患者不适,另一方面对于肥胖患者或便秘严重的患者使用时,容易造成漏液,且受限于患者体位影响,同样容易导致液体漏出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塞露灌肠器,包括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尾端设置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与挤压可形变的储液瓶的出液端过盈配合,所述引导管的前端外壁设置有多排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出液孔,所述引导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所述引导管靠近尾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
6.优选的,所述引导管为前端呈球面闭口设置的柔性透明管状结构。
7.优选的,所述引导管处于刻度的7-10cm处的外壁上设置有颜色标识。
8.优选的,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套接在引导管的外壁上,所述外框的侧壁开口内嵌设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外壁与外框的侧壁开口内壁相接触,所述圆块的侧壁与圆心处贯穿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与外框侧壁开口侧斜向设置的导向槽滑动连接 。
9.优选的,所述圆块的侧壁上内嵌设置有胶圈,所述胶圈与外框的侧壁开口内壁紧密贴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开塞露灌肠器,使用方便,能够便于进行灌肠操作,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同时保证了灌肠效果,避免操作中管路脱出漏液,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液孔、引导管和刻度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框、圆块和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引导管,2、连接接头,3、出液孔,4、储液瓶,5、刻度,6、外框,7、导向槽,8、圆杆,9、圆块,10、胶圈,11、颜色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18.一种开塞露灌肠器,包括引导管1,引导管1的尾端设置有连接接头2,连接接头2与挤压可形变的储液瓶4的出液端过盈配合,引导管1的前端外壁设置有多排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出液孔3,引导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5,引导管1靠近尾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
19.需要说明的是,引导管1的材质可选用热塑性弹性体tpe/tpr材料制成,其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弹性,且其环保、无毒、手感舒适,且刻度5为0-20cm。
20.具体的,首先通过连接接头2将引导管1的尾端与盛装有开塞露的储液瓶4的出液端相连接,使得挤压储液瓶4时其内部液体可导入引导管1,此时将引导管1插入患者的肛门内,通过刻度5可对插入深度进行判断和控制,当插入至合适深度时,挤压储液瓶4,使得开塞露可通过引导管1前端的出液孔3倒入患者肛门内,其通过调整流量控制器可对挤压储液瓶4时引导管1内的流速进行控制,进一步提升患者舒适性,可较好的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同时保证了灌肠效果,且可避免操作中管路脱出漏液。
2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引导管1为前端呈球面闭口设置的柔性透明管状结构。
22.具体的,通过引导管1为前端呈球面闭口设置,可避免引导管1在插入肛门时造成二次伤害,且可保证开塞露可从出液孔3呈环形喷出,提升灌肠效果。
2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引导管1处于刻度5的7-10cm处的外壁上设置有颜色标识11。
24.需要说明的是,引导管1处于刻度5的7-10cm处为引导管1插入肛门的最佳深度,而颜色标识11可以为与引导管1其他部分对比度较强的任意颜色,目的在于当插入深度置于颜色标识的部分时,可对医护人员起到提示作用,使得医护人员可快速获知此时为最佳深度,无需参照刻度5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灌肠的效率。
2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流量控制器包括外框6,外框6套接在引导管1的外壁上,外框6的侧壁开口内嵌设有圆块9,圆块9的外壁与外框6的侧壁开口内壁相接触,圆块9的侧壁与圆心处贯穿设置有圆杆8,圆杆8的外壁与外框6侧壁开口侧斜向设置的导向槽7滑动连接。
26.具体的,当拨动圆块9时,其位置可沿着导向槽7斜向移动,进而改变圆块9的外壁与引导管1的挤压受力程度,通过拨动调整圆块9相对于外框6的位置,可对引导管1内的流速或流量进行调整。
2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圆块9的侧壁上内嵌设置有胶圈10,胶圈10与外框6的侧壁开口内壁紧密贴合。
28.具体的,通过胶圈10的设置,可增大圆块9与外框6的侧壁开口内壁的摩擦力,进而使得圆块9移动后,其位置更为稳固,保证流量调节的稳定性。
29.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连接接头2将引导管1与储液瓶4连接,此时调整圆块9的位置,使得引导管1呈堵塞状态,避免储液瓶4内部开塞露因操作不当而漏液,此时将引导管1插入患者肛门内,当插入深度置于颜色标识11处时停止,再次调整圆块9的位置,使得引导管1内部流通,挤压储液瓶4,使其内部开塞露导入引导管1并通过出液孔3排出至患者肛门内,以实现灌肠操作,且可根据患者的反馈状态适当调整圆块9的位置,保证患者的舒适性。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开塞露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管(1),所述引导管(1)的尾端设置有连接接头(2),所述连接接头(2)与挤压可形变的储液瓶(4)的出液端过盈配合,所述引导管(1)的前端外壁设置有多排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出液孔(3),所述引导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5),所述引导管(1)靠近尾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塞露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1)为前端呈球面闭口设置的柔性透明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塞露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1)处于刻度(5)的7-10cm处的外壁上设置有颜色标识(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塞露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外框(6),所述外框(6)套接在引导管(1)的外壁上,所述外框(6)的侧壁开口内嵌设有圆块(9),所述圆块(9)的外壁与外框(6)的侧壁开口内壁相接触,所述圆块(9)的侧壁与圆心处贯穿设置有圆杆(8),所述圆杆(8)的外壁与外框(6)侧壁开口侧斜向设置的导向槽(7)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塞露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块(9)的侧壁上内嵌设置有胶圈(10),所述胶圈(10)与外框(6)的侧壁开口内壁紧密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塞露灌肠器,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临床中现有开塞露使用较为不便,其硬质开塞露储液瓶的出液管的长度有限,一方面因其硬质材质易造成患者不适,另一方面对于肥胖患者或便秘严重的患者使用时,容易造成漏液,且受限于患者体位影响,同样容易导致液体漏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尾端设置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与挤压可形变的储液瓶的出液端过盈配合,所述引导管的前端外壁设置有多排出液孔,所述引导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所述引导管靠近尾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述引导管靠近尾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述引导管靠近尾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


技术研发人员:张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29
技术公布日:2022/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