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6758发布日期:2023-02-04 03:5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


背景技术:

2.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线分为长波长紫外线uv-a(320~400nm)及中波长紫外线uv-b(290~320nm),到达人类皮肤的真皮上层的uv-b会在皮肤上引起红斑反应(晒斑)。紫外线红斑在曝露于uv-b数小时后被观察到,在24小时左右达到高峰,然后消退。红斑消退后,发生迟发性黑化(晒黑)。认为:因紫外线而在皮肤内产生的活性含氧物(ros)或通过与ros反应所生成的生物氧化物会导致形成紫外线红斑。
3.uv-b引起的红斑反应的状态根据皮肤对紫外线(uv-b)的敏感性而大不相同。产生红斑的最小紫外线量以最小红斑量(med:minimal erythema dose)表示,med的值越低,即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越高,则导致皮肤产生红斑的紫外线量越少。因此,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对于皮肤的紫外线防御对策而言是很重要的。
4.另一方面,作为二氧化碳的生理作用,一般已知其具有血液循环促进作用,提出了利用二氧化碳的血液循环促进作用的化妆品或沐浴剂等(专利文献1)。
5.另外,有报告称:通过应用发泡型皮肤外用剂,能够获得使肌肤水润有弹力、提亮肤色、使肌肤红润等效果(专利文献2);二氧化碳外用剂对治疗伴有泛红的痤疮或部分瘦脸等有效(专利文献3);含有二氧化碳的粘性组合物对伴随足癣或异位性皮肤炎的瘙痒有效(专利文献4)。
6.然而,尚不知二氧化碳具有降低皮肤的紫外线敏感性的作用。
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93877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8-199731号公报
9.(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7-2073号公报
10.(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0-2753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发明涉及以下的1)~10)。
12.1)一种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其以二氧化碳作为有效成分。
13.2)一种皮肤紫外线红斑形成抑制剂,其以二氧化碳作为有效成分。
14.3)一种二氧化碳的用途,其用于制造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
15.4)一种二氧化碳的用途,其用于制造皮肤紫外线红斑形成抑制剂。
16.5)一种二氧化碳,其用于降低皮肤的紫外线敏感性。
17.6)一种二氧化碳,其用于抑制皮肤的紫外线红斑形成。
18.7)一种二氧化碳的非治疗性用途,其用于降低皮肤的紫外线敏感性。
19.8)一种二氧化碳的非治疗性用途,其用于抑制皮肤的紫外线红斑形成。
20.9)一种皮肤的紫外线敏感性降低方法,其中,将二氧化碳应用于有需要的对象的
皮肤。
21.10)一种皮肤的紫外线红斑形成抑制方法,其中,将二氧化碳应用于有需要的对象的皮肤。
附图说明
22.图1中,(a)是表示uv-b照射部位的红斑形成的图,(b)是表示应用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对med造成的影响的图,(c)是表示uv-b照射部位的肤色(a
*
值)的变化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的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
24.本发明人发现,在将二氧化碳应用于皮肤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25.根据本发明,通过对皮肤应用二氧化碳,能够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能够抑制紫外线引起的红斑的形成。
26.如下述实施例中所示,在将含有二氧化碳的组合物应用于人类肌肤的情况下,该应用部位的最小红斑量(med)显著地上升。另外,在该应用部位确认到由uv-b引起的红斑的形成得到了抑制,肤色(a
*
值:泛红)的变化量显著地减少。如上所述,med是表示紫外线敏感性的指标。
27.因此,二氧化碳可以成为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皮肤紫外线红斑形成抑制剂(以下,也称为“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等”),通过向人类等的皮肤供给二氧化碳,能够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能够抑制紫外线红斑的形成。
28.另外,关于二氧化碳,可用于降低皮肤的紫外线敏感性,可用于抑制紫外线红斑形成,从而可用于制造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等。
29.在此,二氧化碳在人类中的用途可以是治疗性用途,也可以是非治疗性用途。“非治疗性”是指,不包括医疗行为,即不包括对人类进行手术、治疗或诊断的方法,更具体而言,不包括医生、或者医务人员或接受过医生指导的人对人类进行手术、治疗或诊断的方法。本发明中,作为非治疗性用途,可列举:出于美容或审美目的的二氧化碳的用途等。
30.在本发明中,“紫外线敏感性”是指由因紫外线、主要为中波长紫外线uv-b(290~320nm)引起的红斑等炎症性反应的强弱或持续时间所表示的炎症性反应的程度,该炎症性反应的程度意味着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31.另外,“紫外线敏感性的降低”是指,缓和或抑制对该紫外线的敏感性,使最小红斑量(med)的值提高,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红斑等炎症性反应的发生,使作为炎症性反应的指标的肤色泛红(a
*
值)的变化量降低。
32.关于本发明的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等,只要能够向皮肤角质层供给二氧化碳即可,对于其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列举:封入有二氧化碳作为喷射剂的气溶胶化妆品这样的皮肤外用剂(日本专利特开2014-129306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7-125003号公报等)、含有与水分反应而产生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产生剂的发泡性皮肤外用剂、无纺布片材(日本专利特开2015-105451号公报)、沐浴剂(日本专利特开平9-2942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0-191429号公报等)、护垫(日本专利特开2006-249025号公报等)。
33.在将二氧化碳作为喷射剂封入于皮肤外用剂的情况下,从在皮肤上获得本发明的紫外线敏感性降低效果的观点而言,以喷射剂的总量为基准,优选为包含90质量%以上的二氧化碳,更优选为包含95质量%以上的二氧化碳,进一步优选为包含98质量%以上的二氧化碳,进一步更优选为包含100质量%的二氧化碳。
34.在制备封入有二氧化碳作为喷射剂的气溶胶制剂的情况下,皮肤外用剂(原液)与包含二氧化碳的喷射剂的质量比率优选为94:6~99.5:0.5,更优选为95:5~99:1,进一步优选为96.5:3.5~98.5:1.5。关于气溶胶制剂的喷射形态,从使作为喷射剂调配的二氧化碳持续地留在皮肤上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制成皮肤外用剂以泡沫状喷出的泡沫型。
35.用作原液的皮肤外用剂中可以调配在化妆品、准药品、医药品等皮肤外用剂中通常使用的各种成分。具体而言,从使皮肤外用剂以泡沫状喷出,使泡沫在皮肤上的延展性良好,使用感优异,使泡沫持续而提高二氧化碳的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含有粉体、油剂、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增粘剂、水等的成分。
36.作为粉体,可列举选自平均粒径为0.01~30μm的氧化硅、氧化钛、(甲基)丙烯酸或其盐/(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交联聚合物及硅酮弹性体中的1种以上的粉体。
37.(甲基)丙烯酸或其盐/(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交联聚合物是使选自(甲基)丙烯酸或其盐的至少1种单体与选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至少1种单体共聚而成的交联(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粉体。另外,(甲基)丙烯酸是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的总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指丙烯酸烷基酯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总称。具体而言,可列举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钠共聚物。
38.硅酮弹性体是通过单体的聚合所获得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硅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例如,优选为使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及月桂基聚二甲基硅烷氧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等的单体进行聚合或共聚所获得的硅酮及其衍生物,更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peg-15/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进一步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peg-15/月桂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进一步更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39.关于(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作为固体状的产品,可列举trefil e-506s(有效成分100质量%)(东丽道康宁公司制造)等,作为与液状油混合而成的产品,可列举:作为与十甲基环五硅氧烷(kf-995)的混合物的ksg-15(有效成分7质量%)、作为与低粘度二甲基聚硅氧烷(kf-96a-6cs)的混合物的ksg-16(有效成分25质量%)(以上为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造);作为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混合物的trefil e-508(有效成分70质量%)等,作为与水混合而成的产品,可使用by29-119(有效成分63质量%)、by29-129(有效成分63质量%)等市售品。关于(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作为与液状油混合而成的产品,可使用作为与二苯基硅烷氧基苯基聚三甲基硅氧烷(kf-56a)的混合物的ksg-18a(有效成分15质量%)(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等市售品。
40.关于原液中的粉体的含量,从提高含有二氧化碳的泡沫在皮肤上的均匀涂布性及二氧化碳对皮肤的渗透性的观点而言,在本发明中的原液中,粉体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具体的含量范围优选为0.1~2.5质量%,更优选为0.5~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8~1.5质量%。
41.作为油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在通常的化妆品中所使用的油剂即可,例如,可列举:烃油、硅酮油、酯油、醚油、氟油等。更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轻质异链烷烃、液态石蜡、液态异链烷烃、角鲨烷、角鲨烯等的直链或支链烃油;二甲基聚硅氧烷、环聚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三硅氧烷甲基聚三甲基硅氧烷、乙基三硅氧烷、二甲基环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甲基氢聚硅氧烷、高级醇改性有机聚硅氧烷等硅酮油;异壬酸异壬酯、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由苯甲酸与碳原子数为12~15的脂肪族醇所得到的酯即苯甲酸烷基(c12-15)酯等单酯油、二癸酸新戊二醇酯等二酯油、三(辛酸/癸酸)甘油酯、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等三酯油;烷基-1,3-二甲基丁基醚、二辛基醚、二辛基醚等醚油;氟聚醚、全氟烷基醚硅酮等的氟油等,从提高泡沫的延展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烃油、酯油及硅酮油中的1种或2种以上,更优选为烃油、单酯油、三酯油、硅酮油,进一步优选为单酯油、硅酮油。
42.从提高二氧化碳对皮肤的渗透性的观点而言,油剂的粘度为1mpa
·
s以上,优选为2mpa
·
s以上,更优选为3mpa
·
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mpa
·
s以上,并且为100mpa
·
s以下,优选为50mpa
·
s以下,更优选为30mpa
·
s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20mpa
·
s以下。另外,油剂为1~100mpa
·
s的成分,优选为2~50mpa
·
s的成分,更优选为3~30mpa
·
s的成分,进一步优选为4~20mpa
·
s的成分。
43.在此,粘度是在25℃下通过bm粘度计(东机产业公司制造)(转子no.1,60rpm,1分钟)进行测定的。
44.关于油剂,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从提高二氧化碳对皮肤的渗透性、涂布后的皮肤的皮膜感的观点而言,原液中的油剂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优选为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质量%以上,并且为25质量%以下,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2质量%以下。另外,原液中的油剂的含量为1~25质量%,优选为2~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12质量%。
45.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在本发明中,从二氧化碳在原液中的溶解量、促进溶解性及涂布时的起泡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hlb为3~2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关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从提高泡沫对皮肤的渗透感、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7以上,更优选为9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以上,从提高涂布后的皮肤的皮膜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8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另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优选为7~18,更优选为9~16,进一步优选为11~15。
46.在此,hlb(亲水性-亲油性的平衡值《hydrophilic-lypophilic balance》)是表示表面活性剂的总分子量中所占的亲水基团部分的分子量,通过格里芬(griffin)式求出。关于由2种以上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通过将各个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基于其调配比率进行算术平均而求出。
47.作为具体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
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等,优选为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更优选为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进一步优选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48.关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从提高二氧化碳对皮肤的渗透性、泡沫的稳定性的观点而言,环氧乙烷的平均加成摩尔数优选为20~90,更优选为30~80,进一步优选为50~70。
49.关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从提高泡沫的延展性、二氧化碳对皮肤的渗透性、涂布后的皮肤的皮膜感的观点而言,原液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上,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3质量%以上,并且为6质量%以下,优选为2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另外,原液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05~6质量%,优选为0.1~2质量%,更优选为0.3~1质量%。
50.作为水溶性增粘剂,只要是在通常的化妆品中使用的成分即可,例如,可列举:卡拉胶、糊精、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羧基乙烯基聚合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黄原胶、羧基甲基甲壳素、壳聚糖等。这些具有提高原液的粘度,抑制急剧地产生泡沫,提高稳定性的效果。进一步,从提高二氧化碳对皮肤的渗透性、以及提高涂布后的皮肤的皮膜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为羧基乙烯基聚合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更优选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在此,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是丙烯酸c10-30烷基酯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这些的低级烷基酯的共聚物,通过蔗糖的烯丙醚或季戊四醇的烯丙醚交联而成,可以使用pemulen tr-1、pemulen tr-2、carbopol etd2020、carbopol 1342、carbopol 1382(以上为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公司制造)等的市售品。
51.关于水溶性增粘剂,可以使用选自上述成分中的1种或组合使用选自上述成分中的2种以上,原液中的水溶性增粘剂的含量为0.1质量%以上,优选为0.1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并且为1质量%以下,优选为0.8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下。另外,原液中的水溶性增粘剂的含量为0.1~1质量%,优选为0.15~0.8质量%,更优选为0.2~0.5质量%。
52.水发挥作为溶剂的作用,原液中的水的含量优选为5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下。另外,原液中的水的含量优选为55~95质量%,更优选为65~9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5~90质量%。
53.从提高稳定性、泡沫的喷出性、二氧化碳对皮肤的渗透性的观点而言,原液在25℃下的粘度优选为500mpa
·
s以上,更优选为1000mpa
·
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0mpa
·
s以上,并且优选为20000mpa
·
s以下,更优选为10000mpa
·
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00mpa
·
s以下。原液在25℃下的粘度优选为500~20000mpa
·
s,更优选为1000~10000mpa
·
s,进一步优选为1500~7000mpa
·
s。
54.在此,粘度是指,在25℃下利用bm粘度计(东机产业公司制造),在转子no.3、12rpm的条件下测定1分钟所得的值,当粘度超过10000mpa
·
s的情况下,是指在转子no.3、6rpm的条件下测定1分钟所得的值。
55.作为发泡性皮肤外用剂中所使用的二氧化碳产生剂,通常而言,可列举:由二氧化碳产生物质及酸性物质组成,通过与水进行接触使该两者反应,从而产生二氧化碳的制剂。
56.在此,作为酸性物质,可以是无机酸及有机酸中的任意一种,可以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有机酸,例如,可列举选自琥珀酸、富马酸、苹果酸、己二酸、酒石酸、苯甲酸、柠檬酸、吡咯烷酮羧酸及水杨酸中的1种或2种以上。另外,作为无机酸,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选自磷酸、硼酸、偏硅酸及硅酸酐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从确保二氧化碳产生量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有机酸,更优选为选自柠檬酸、苹果酸、富马酸、琥珀酸及酒石酸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选自柠檬酸、苹果酸及富马酸中的1种或2种以上。
57.作为二氧化碳产生物质,可列举碳酸盐,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钙、碳酸镁及倍半碳酸钠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作为碳酸盐,从确保二氧化碳产生量的观点而言,优选为选自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中的1种或2种以上。
58.对于该二氧化碳产生剂而言,可以在同一制剂中含有酸性物质、二氧化碳产生物质,另外,也可以拆分成多种制剂而含有。
59.发泡性皮肤外用剂的剂型可以是固体状、液体状、凝胶状等的任意一种。当固体状的情况下,可以是颗粒状、细粒状、粉末状。该皮肤外用剂可以是化妆品、准药品、医药品的任一形态,优选为以化妆品或准药品的形态使用。具体而言,可列举化妆水、乳液、美容凝胶、敷剂、生发剂、洗面奶、洁面剂、洗发剂、护发素等各种形态,另外,也可以采用将发泡性皮肤外用剂担载于片状材料的形态。在使用时,优选为在手掌上、容器内或片状材料内与含水物质混合,使其发泡而使用。
60.作为片状材料,可以担载作为粉体的二氧化碳产生剂(酸性物质及二氧化碳产生物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在应用于皮肤之前或者在贴附于皮肤之后,通过对该片材施加水或热水就能够在片材内产生充分多的量的二氧化碳的材料即可,优选可列举无纺布片材。
61.具体而言,可列举:(a)选自有机酸及无机酸的粉体;(b)作为碳酸盐的粉体;(c)熔点为50℃以上110℃以下且在25℃下为固体的物质(例如,聚乙二醇等聚醚或羟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这样的高分子化合物;肉豆蔻酸、棕榈酸等高级脂肪酸;鲸蜡醇、十六烷醇、鲸蜡硬脂醇、硬脂醇等高级醇;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以及,(d)含有纤维的无纺布片材。
62.作为沐浴剂,可列举:一种发泡性锭剂型沐浴剂,其含有(a)包含10质量%以上的表面活性剂及该表面活性剂的2质量倍以上的碳酸盐的固体状赋形物、(b)碳酸盐或碳酸氢盐、(c)有机酸,并且,沐浴剂中的成分(a)的含量为3~20质量%(日本专利特开平9-2942号公报);或者,一种发泡性化妆品,其含有(a)常温下呈固体的酸或溶解于水中时表现出酸性的无机物、(b)碳酸盐、(c)冷感剂或温感剂(日本专利特开2000-191429号公报)。
63.作为防护垫,可列举如下防护垫(日本专利特开2006-249025号公报)等,该防护垫包含具有吸水性的基底层、以覆盖该基底层的方式设置的具有阻气性的保护层、以及被封入于该保护层与上述基底层之间的二氧化碳产生剂,该防护垫能够在保护层的周缘部分贴合于皮肤。
64.本发明的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等可以根据任意的应用方案,以喷雾、涂布等方法应用于皮肤,可以是以1天1次~多次方式应用。可以适当地决定应用时间,例如,优选为1天以上,更优选为7天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天以上。
65.作为本发明的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等的应用对象,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为有需要的对象即可,优选为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因紫外线而产生红斑的人;或暴露于紫外线的机会较多的人。
66.作为本发明的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等的应用部位,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人的皮肤即可,优选为暴露于紫外线的机会较多的部位的皮肤。具体而言,可列举:头部、面部、额、面颊、颈部、前胸、上臂、前臂、手背、背部、腹部、脚部、大腿、小腿、脚背等,其中,优选为面部、额、面颊、颈部、前胸、上臂、前臂,更优选为面部、额、面颊、颈部、前胸,进一步优选为面部、额、面颊。
67.对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方式。
68.《1》一种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其以二氧化碳作为有效成分。
69.《2》一种皮肤紫外线红斑形成抑制剂,其以二氧化碳作为有效成分。
70.《3》一种二氧化碳的用途,其用于制造皮肤紫外线敏感性降低剂。
71.《4》一种二氧化碳的用途,其用于制造皮肤紫外线红斑形成抑制剂。
72.《5》一种二氧化碳,其用于降低皮肤的紫外线敏感性。
73.《6》一种二氧化碳,其用于抑制皮肤的紫外线红斑形成。
74.《7》一种二氧化碳的非治疗性用途,其用于降低皮肤的紫外线敏感性。
75.《8》一种二氧化碳的非治疗性用途,其用于抑制皮肤的紫外线红斑形成。
76.《9》一种皮肤的紫外线敏感性降低方法,其中,将二氧化碳应用于有需要的对象的皮肤。
77.《10》一种皮肤的紫外线红斑形成抑制方法,其中,将二氧化碳应用于有需要的对象的皮肤。
78.《11》在<1>~<10>中,紫外线优选为uv-b。
79.《12》在<1>~<10>中,二氧化碳优选为以皮肤外用剂的形态应用。
80.《13》在<12>中,以喷射剂的总量为基准,皮肤外用剂优选为含有90质量%以上的二氧化碳,更优选为含有95质量%以上的二氧化碳,进一步优选为含有98质量%以上的二氧化碳,进一步更优选为含有100质量%的二氧化碳。
81.《14》在<12>或<13>中,对于皮肤外用剂而言,皮肤外用剂(原液)与包含二氧化碳的喷射剂的质量比率优选为94:6~99.5:0.5,更优选为95:5~99:1,进一步优选为96.5:3.5~98.5:1.5。
82.《15》在<12>~<14>中,皮肤外用剂优选为含有粉体、油剂、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增粘剂及水。
83.《16》在<12>~<15>中,关于皮肤外用剂,原液在25℃下的粘度优选为500mpa
·
s以上,更优选为1000mpa
·
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0mpa
·
s以上,另外,优选为20000mpa
·
s以下,更优选为10000mpa
·
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00mpa
·
s以下,另外,优选为500~20000mpa
·
s,更佳为1000~10000mpa
·
s,进一步优选为1500~7000mpa
·
s。
84.[实施例]
[0085]
实施例1
[0086]
(1)试验参加者
[0087]
将有异位性皮肤炎等皮肤症状的人、在待测部位有皮肤问题或过度日晒的人、定
期进行会遭受极度日晒的室外活动的人、服用对肌肤有效果的医药品或以美容为目的的化妆品等或者将它们涂布于待测部位的人、以及吸烟者排除在外,选定20~50岁的9名健康男性。本试验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实施,对候选人预先说明试验的条件及方法,取得知情同意。
[0088]
(2)试验品
[0089]
按照下述方法制备表1所示的配方的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作为试验品。
[0090]
将表1所示的成分中的成分(1)、(2)及(15)在60℃下搅拌,进一步混合(10)并搅拌。之后,添加剩余的成分,搅拌使其均匀,冷却至25℃,获得原液,将其作为“对照乳霜”。将所获得的原液填充至耐压容器中,密封后,填充二氧化碳,制成“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
[0091]
[表1]
[0092][0093]
*1:silicone ksg-16(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kf-96a-6cs=25/75,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造
[0094]
*2:emanon ch60k,花王公司制造:hlb 14
[0095]
*3:silicone sh3775m,东丽道康宁公司制造:hlb 5
[0096]
*4:pemulen tr-1,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inc.制造
[0097]
*5:kf-96a-6cs,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粘度6mpa
·s[0098]
*6:finsolv tn,innospec active chemicals llc制造:粘度13mpa
·s[0099]
*7:含有46.0~50.0%的氢氧化钾的水溶液
[0100]
(3)试验概要
[0101]
试验是将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co2)与对照乳霜(对照组:ctl)分别历时2周涂布于左臂上臂内侧部的双盲平行试验。
[0102]
在左臂上臂内侧部设定2处涂布范围(5cm
×
15cm),在各涂布范围内每天早晚2次涂布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co2)或对照乳霜(ctl)各约0.5g。2周后,清洗乳霜涂布部位,其
后对各乳霜的涂布部位照射紫外线(uv-b),次日进行med判定及肤色测定,确认红斑形成。
[0103]
(4)紫外线照射
[0104]
对于左臂上臂内侧部的2处涂布范围,各设定7处uv-b照射部位,以1mw/cm2的剂量,照射量每次变化10mj/cm2,照射共计7个等级的uv-b(10~70mj/cm2)。使用uv-b灯管(gl20se,sankyo)作为紫外线光源,使用dermaray uv-meter(dm-uv-m2cv-b,gigahertz-optik)测定uv-b剂量。
[0105]
(5)med判定
[0106]
在紫外线照射的次日,试验负责人通过目视观察uv-b照射部位,进行med判定。此时,同时使用数字相机对uv-b照射部位拍摄照片。
[0107]
(6)肤色测定
[0108]
在紫外线照射前及紫外线照射的次日,使用分光式色差计se-6000(日本电色工业)测定a
*
值。对uv-b照射1部位测定3次,将其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0109]
(7)统计分析
[0110]
关于本结果的组间比较,使用配对学生t检验(paired student's t-test)(*p<0.05,**p<0.01)。在所有结果中均以平均值
±
标准误差表示。
[0111]
(8)结果
[0112]
为了确认二氧化碳对紫外线红斑形成的效果,在左臂上臂内侧部的皮肤上涂布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co2)与对照乳霜(ctl)后,照射uv-b而诱导红斑形成。结果发现:与对照乳霜(ctl)涂布部位相比,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co2)涂布部位上,由uv-b引起的红斑形成得到了抑制(图1a)。此时,与对照乳霜(ctl)涂布部位的med相比,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co2)涂布部位的最小红斑量(med)显著地上升(图1b)。另外,关于对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co2)涂布部位照射相当于1med的uv-b的部位的紫外线照射前后的a
*
值(泛红)的变化量,与对照乳霜(ctl)涂布部位相比,在含有二氧化碳的乳霜(co2)涂布部位也显著地减少(图1c)。根据以上结果显示:二氧化碳降低人类皮肤对uv-b的敏感性,抑制紫外线红斑的形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