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多个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重叠而成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
背景技术:2.一直以来,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会以紧凑地被折叠的状态重叠而形成聚集体,作为在袋状的包装容器中收纳有该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在市场上流通。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样的包装体,记载了将在外装片的整个区域实施了彩色设计的一次性尿布的聚集体对多个颜色准备,将该聚集体按照该颜色排列装填在能够从外部透视的包装容器内的包装体,作为其具体例,记载了彩色设计不同的3种尿布的聚集体在包装内分上层、中层、下层这3层堆叠装填的包装体。专利文献2记载了在袋状的包装容器中收纳有多个将吸收性物品用包装片单独包装的独立包装体而得到的包装体中,将多个独立包装体用2种着色图案进行颜色区分,将该颜色不同的2种独立包装体交替配置。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5890号公报
6.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367290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7.本发明涉及重叠有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
8.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分别具有识别区域,所述识别区域具有与周边部不同的颜色,且能够通过目视从该吸收性物品的外部视觉辨认。
9.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聚集体具有形成有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各自的所述识别区域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而成的识别区域排的识别面。
10.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在所述识别区域排中,相邻的所述识别区域的颜色彼此不同。
11.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在所述识别面存在沿所述识别区域排在与该识别区域排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且以与该识别区域排所具有的颜色不同的1种颜色为主体的非识别区域。
12.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非识别区域的颜色在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各者中是共同的。
13.此外,本发明涉及包括所述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和将该聚集体收纳于内部的包装容器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14.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效果和实施方式在下文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的一实施方式,以使构成该聚集体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聚集方向与水平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静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16.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聚集体以使构成该聚集体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聚集方向与铅垂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静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17.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构成图1所示的聚集体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侧)的展开俯视图。
18.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尿布的沿符号clx所示的纵中心线的截面(尿布的纵向中央部的沿厚度方向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
19.图5是说明图1所示的聚集体的效果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该聚集体的形状从使用前的形状被压扁的状态的立体图。
20.图6是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21.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包装体的使用方式的一例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从该包装体取出的多片尿布(聚集体)被收纳在与构成该包装体的包装容器不同的其他容器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有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在一见之下难以对吸收性物品进行单独识别,因此,在要从聚集体取出所需数量的吸收性物品时、或要掌握聚集体中的吸收性物品的剩余个数等时,需要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指着吸收性物品进行计数的操作,掌握吸收性物品的个数耗时耗力。
23.因而,本发明提供易于掌握吸收性物品的个数、能够简便地进行各种操作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
24.以下,参照附图,基于本发明所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附图基本上是示意图,存在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的情况。
25.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由多个吸收性物品重叠而成。该多个吸收性物品彼此除了后文所述的识别区域之外,可以一部分或全部相同。此处所说的“一部分相同”是指例如吸收性物品的基本结构或主要结构(例如后文所述的尿布1的吸收性主体2)或对该吸收性物品赋予特征的特征部分(例如后文所述的尿布1的吸收体5)的结构或组成相同,除此之外的其他要素(但是除了尺寸)不同。
26.本发明中所说的“吸收性物品”广泛地包括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体液(尿、软便、经血、汗等)的物品,例如包括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生理用短裤等。一次性尿布包括形成有腰部开口部和腿部开口部的短裤型、和没有形成这些开口部而在吸收体的非配置部(翼部)包括粘扣带等固接机构的展开型,本发明对任一种一次性尿布都能够适用。
27.图1和图2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集体10。聚集体10由作为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多个一次性尿布1重叠而成。另外,在图1和图2中,仅构成聚集体10的尿布1的片数不同,作为聚集体的结构相同。在本说明书中,构成聚集体的吸收
性物品的个数不认为是聚集体的构成要素。
2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聚集体10,多个尿布1在折叠的状态下在一个方向(厚度方向)上聚集,聚集体1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多个尿布1分别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即从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方向对应的纵向x和与纵向x正交的横向y,在沿横向y延伸的折弯部18在纵向x上被对折,在聚集体10中,以多个尿布1各自的折弯部18对齐的方式,具体而言,如图1、图2所示,以各尿布1的折弯部18位于聚集体10的1个面(在图1中为上表面,在图2中为右侧面)的方式,将多个尿布1的方向对齐而重叠。另外,在图1所示的聚集体10中重叠了8个尿布1,在图2所示的聚集体10中重叠了4个尿布1,但在本发明中,构成聚集体的吸收性物品的个数只要是多个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
29.图3和图4示出了构成聚集体10的尿布1。以下,对尿布1进行说明。
30.如图3所示,尿布1隔着横中心线cly在一侧和另一侧对称地形成。
31.尿布1被划分成如下三个区域:配置于穿戴者的胯裆部,包含与阴茎等排泄部相对的排泄部相对部(未图示)的裆部b;配置在比该裆部b靠穿戴者的腹侧(前侧)的腹侧部a;和配置在比该裆部b靠穿戴者的背侧(后侧)的背侧部c。
32.腹侧部a是尿布1的前身f的一部分,背侧部c是尿布1的后身r的一部分。裆部b在纵向x上跨纵中心线clx地存在于从前身f至后身r的范围。腹侧部a和背侧部c典型而言分别包含在尿布1被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腰身的腰身部,该腰身部含有作为尿布1的纵向x的端部的腰部端部。
33.在本发明中,腹侧部a、裆部b和背侧部c可以是将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纵向x三等分时的各区域。
34.所述横中心线cly是将如图3所示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横向y二等分并沿纵向x延伸的假想直线。
35.所述纵中心线clx是将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纵向x二等分并沿横向y延伸的假想直线。所述沿横向y延伸的折弯部18(参照图1、图2)是尿布1中的包含与纵中心线clx一致的折弯线及其附近的部分。
36.所述“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成为如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将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的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而扩展至成为设计尺寸(与在完全排除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展开成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
37.尿布1具有吸收保持尿等体液的吸收体5。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5含有能够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50和包覆该吸收性芯50的包含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外表面的包芯片51。吸收性芯50典型而言以吸水性材料为主体,作为该吸水性材料,含有选自木材浆等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的1种以上。包芯片51具有液体透过性,典型而言由纸、无纺布等构成。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没有包芯片51。
38.在本实施方式中,尿布1具有吸收性主体2,吸收性主体2具有吸收体5,还具有配置于吸收体5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3和配置于吸收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4。吸收性主体2的轮廓与吸收体5的轮廓一致。吸收性主体2从腹侧部a在纵向x延伸至背侧部c,其长度方向与纵向x一致。正面片3与后文所述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13一同形成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内表面),背面片4形成尿布1的非肌肤相对面(外表面)。吸收性主体2的各构成部件彼此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式而相互接合。作为吸收性主体2的构成部件,以在后文中
有对该部件的说明时可适用该说明为前提,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种吸收性物品中通常使用的部件。作为正面片3,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各种片,例如能够列举无纺布、织布、纸。作为背面片4,能够使用具有防漏性的片,具体而言能够使用具有液体不透过性(液体完全不通过的性质)或液体难透过性(虽达不到液体不透过性,但液体难以通过的性质)的片,例如能够列举透湿性的树脂膜、该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
39.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中的在吸收性物品被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被穿戴时朝向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即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另外,此处所说的“穿戴时”是指维持通常的恰当的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穿戴位置的状态。
40.尿布1包括从吸收体5(吸收性主体2)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和该两侧缘的假想延长线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的侧翼部1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正面片3包覆吸收体5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背面片4包覆吸收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两个片3、4还从吸收体5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与后文所述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13一同形成侧翼部11。构成侧翼部11的多个部件彼此通过粘接剂、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式而相互接合。
41.如图3和图4所示,沿着吸收性主体2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配置有在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防漏翻边12、12。各防漏翻边12含有阻液性或拨水性且通气性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13,该片13的横向y的一端侧被固定于其他部件(在图示的方式中为正面片3和背面片4)而成为固定端部13a,横向y的另一端侧成为与其他部件没有固定的自由端部13b。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14以在纵向x伸长的状态被固定于片13的自由端部13b,从而配置为能够在该方向上伸缩。在尿布1被穿戴时,通过弹性部件14的收缩力,至少在裆部b,片13的自由端部13b侧以与其他部件的固定端部13a为立起基端地朝向穿戴者侧立起,从而一对防漏翻边12、12立起,由此阻止尿等排泄物向横向y外侧流出。
42.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c各自的纵向x的端部(腰部端部),以能够在横向y伸缩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腰部褶皱形成用弹性部件15,这些多个弹性部件15在纵向x隔开规定间隔地间隔性配置。通过像这样将弹性部件15以不体现其伸缩性的状态配置,在尿布1的自然状态或穿戴状态下,在作为其配置部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c的腰部端部,通过弹性部件15的收缩而在构成该腰部端部的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片3、4)形成在与弹性部件15的收缩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褶(褶皱),由此在该腰部端部的整周形成该褶实质上连续的腰部褶皱。此外,在翼部11中的在尿布1被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腿周围的腿部,能够在纵向x伸长的腿部褶皱形成用弹性部件16至少在裆部b的纵向x的全长的范围在纵向x延伸,在尿布1被穿戴时,通过弹性部件16的收缩,在构成该腿部的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片4、13)形成在与弹性部件16的收缩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褶(褶皱),由此在穿戴者的腿周的整周形成该褶实质上连续的腿部褶皱。这些褶皱形成用弹性部件15、16均在构成腰部端部或翼部11的多个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面片3、背面片4和防漏翻边形成用片13中的2种)之间通过粘接剂等接合方式以伸长状态被夹持固定。上述各弹性部件14、15、16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截面为矩形、正方形、圆形、多边形状等的线状或绳状(扁平橡胶等)的弹性部件,或者复合丝型的的线状的弹性部件等。
43.尿布1为所谓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如图3所示,包括设置在尿布1的背侧部c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的一对粘扣带6、6,和设置在腹侧部a的外表面的、供粘扣带6可拆装地固定的目标带7。一对粘扣带6、6分别具有固接部60,经由固接部60可拆装地固定于目标带7。
44.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带7在如图3所示那样俯视时具有在横向y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在腹侧部a,通过粘接剂、熔接等公知的接合方式固定于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的背面片4的非肌肤相对面。
45.目标带7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粘扣带6具有的固接部60的材料等适当选择。例如在固接部60为机械紧固的阳面材料时,作为目标带7,能够使用具有能够与该阳面材料的卡合突起卡合的表面结构的环圈件作为机械紧固的阴在材料,作为该环圈件的具体例,能够列举编织物、无纺布等纤维片。此外,在固接部60为粘接剂时,作为目标带7,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平滑的膜。
46.尿布1包括具有与周边部不同的颜色且能够通过目视从尿布1的外部视觉辨认的识别区域20,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带7作为识别区域20发挥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聚集体10的特征在于:具有形成有多个尿布1各自的识别区域20在一个方向(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在图2中为上下方向)上排列而成的识别区域排21的识别面10s。
47.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分别呈折叠状态。该尿布1的折叠状态通过在如图3所示的尿布1的展开状态下,首先使一对侧翼部11、11以各自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3侧)成为内侧的方式、在由图3中的虚线包围的部分具体而言在侧翼部11的内侧缘部在横向y折弯,接着使尿布1以肌肤相对面(正面片3侧)成为内侧的方式、在纵中心线clx或其附近在纵向x折弯(对折)而形成。在折叠状态的尿布1中,所述侧翼部11的内侧缘部成为在纵向x延伸的折弯部17,纵中心线clx或其附近成为在横向y延伸的折弯部18,折弯部17以折弯部18(纵中心线clx)为边界被划分为位于前身f的前侧折弯部17f和位于后身r的后侧折弯部17r。前侧折弯部17f如图3所示包含目标带7的横向y的端部,因此,前侧折弯部17f的外表面(前侧折弯部17f中的背面片4的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目标带7。如图1和图2所示,聚集体10具有多个尿布1的前侧折弯部17f的外表面和后侧折弯部17r的外表面在一个方向上交替排列而成的、相对的一对面10s、10s,在各面10s的由前侧折弯部17f构成的部分设置有作为识别区域20发挥作用的目标带7,因此,各面10s成为形成有由多个识别区域20(目标带7的一部分)在一个方向(多个尿布1的聚集方向)上排列而成的识别区域排21的识别面10s。此外,在像这样形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识别区域排21中,在相邻的识别区域20彼此之间存在作为不是识别区域20的部分的后侧折弯部17r,识别区域20和后侧折弯部17r(不是识别区域20的部分)交替配置。该后侧折弯部17r的颜色与后文所述的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相同,典型而言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无彩色。
48.如前文所述,识别区域排21是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各自的识别区域20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而形成排的部分。
49.此处,为了“多个识别区域形成识别区域排”,需要将构成聚集体的多个吸收性物品各自的识别区域在聚集体的1个面中以具有能够被视为形成为排的统一整度进行配置,因此,需要满足:1)存在于聚集体的1个面的多个识别区域在与多个尿布1的聚集方向(尿布1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也称为“聚集正交方向”)上彼此处于相同位置,和2)该多
个识别区域的聚集正交方向的长度(即宽度)彼此相同。
50.关于上述1),参照图1或图2,从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任意选择的1个尿布1中的、识别区域20的聚集正交方向(纵向x)的中心位置距折弯部18(将尿布1在纵向x折弯时时产生的折弯线)的间隔距离d与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的间隔距离d的平均值的差相对于该平均值小于10%时,可以说满足所述1)。
51.关于所述2),参照图1或图2,从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任意选择的1个尿布1的识别区域20的宽度20w与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的宽度20w的平均值的差相对于该平均值小于10%时,可以说满足所述2)。
52.关于此点,在图1、图2所示的聚集体10中,就所述1)而言,各尿布1的间隔距离d与其平均值的差为零,而且就所述2)而言,各尿布1的识别区域20的宽度20w与其平均值的差为零,以完美的形式满足了所述1)和2),聚集体10的1个面(识别面)10s的多个识别区域20在俯视时形成了宽度一定的带状(直线状)的识别区域排21。
53.在识别区域排21中,相邻的识别区域20的颜色彼此不同。在本发明中,提到“颜色不同”或者“不同的颜色”等时的“颜色”是指色相(hue,色彩)。即,所述“相邻的识别区域20的颜色彼此不同”是指相邻的识别区域20的色相彼此不同,在相邻的识别区域20的色相相同仅色调(浓淡)不同时,该相邻的识别区域20的颜色彼此相同。例如在相邻的2个识别区域20的一者为红色、另一者为蓝色时,两者的色相不同,因此这2个识别区域20的颜色彼此不同,但在一者为深红色、另一者为浅红色时,两者的色相相同,因此,这2个识别区域20的颜色彼此相同。
54.另外,多个尿布1各自的识别区域20典型而言统一为1种颜色。此处所言的“统一为1种颜色”是指识别区域20中的任意2处彼此的色差δe
*
小于5。此外,此处所言的“识别区域20中的任意2处”在识别区域20由字符、数字、图案等设计和其背景色构成时,是该背景色中的任意2处。所述背景色通常是在识别区域20中面积最大的、构成识别区域20的主体的部分。关于色差δe
*
将于后文叙述。
55.在图1所示的聚集体10中,识别区域排21具有颜色互不相同的3种以上的识别区域20按规定顺序排列的重复单元22,相邻的识别区域20彼此的颜色互不相同。更具体而言,在图1所示的聚集体10中,识别区域排21通过颜色互不相同的4种识别区域20按照规定顺序排列的重复单元22连结多个(2排)而形成,由重复单元22构成。图2是表示取出该聚集体10中具有重复单元22的部分并水平放置的状态的图。构成重复单元22的识别区域20的个数(颜色数量)为3以上即可,无特别限制。
56.在识别面10s存在沿着识别区域排21在与识别区域排2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且以与识别区域排21所具有的颜色不同的1种颜色为主体的非识别区域23。
5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识别面10s中隔着识别区域排21的聚集正交方向(纵向x)的两侧存在一对非识别区域23、23。一对非识别区域23、23中,裆部b侧(折弯部18侧)的非识别区域23与相反侧(腰部端部侧)的非识别区域23相比,聚集正交方向的长度(即宽度)长,面积大。
58.如前文所述,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的主体为“与识别区域排21具有的颜色不同的1种颜色”,其典型的是形成非识别区域23(识别面10s)的原材料本来具有的颜色、所谓的本色。作为该本色的具体例,能够列举作为此种吸收性物品的形成材料通用的无纺布等各种
片材的本色即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无彩色。即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典型而言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无彩色。尿布1中的、识别区域20和后文所述的识别辅助区域24以外的部分典型而言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无彩色。
59.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在多个尿布1的各者中是共同的。即,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彼此的构成非识别区域23的部分的颜色是共同的。此处所说的“颜色是共同的”是指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的主体是共同的,更具体而言,在进行对比的尿布1彼此之间,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的主体的色差δe
*
小于5。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的主体将于后文叙述。
60.另一方面,识别区域20和后文所述的识别辅助区域24典型而言是将白色或者接近白色的无彩色的部件通过印刷等公知的染色方法着色为所期望的颜色的区域,或者是由所期望的颜色的原液着色纤维构成的区域,两区域20、24的颜色典型而言与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无彩色的色相(色彩)不同。另外,所述原液染色纤维是指在纤维制造阶段着色的纤维,例如经由在从制造树脂至纤维化的阶段向制造中间物添加颜料等色素的着色工序而制造得到。
61.如前文所述,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以形成非识别区域23的原材料的本色等1种颜色(单色)为主体,此处所言的“为主体”是指在存在于识别面10s的非识别区域23的总面积(例如,如果是图1所示的聚集体10的话,为识别区域排21的两侧的一对非识别区域23、23各自的面积的合计)的50%以上、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中,任意2处彼此的色差δe
*
小于5。换句话说,非识别区域23的单色占有率需要至少为50%以上。
6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的各种指标(例如色差δe
*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针对构成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的主体的1种颜色的指标。
63.在本说明书中,色差δe
*
是基于jis-z-8729中规定的“l
*a*b*
表色系统”的指标,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测量。色差δe
*
的值越大,则越容易识别出进行对比的颜色的差异。
64.《色差δe
*
的测量方法》
65.色差δe
*
使用色差计测量。作为色差计,能够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简易型分光色差计nf333(商品名)等。在jis-z-8729规定的“l
*a*b*
表色系统”中,明度l
*
表示明亮程度,色度a
*
和色度b
*
分别表示颜色的方向,a
*
表示大致红色方向,-a
*
表示大致绿色方向,b
*
表示大致黄色方向,-b
*
表示大致蓝色方向。另外,色差δe
*
为通过下式(1)求得的值。
66.色差δe
*
=[(δl
*
)2+(δa
*
)2+(δb
*
)2]
1/2
···
(1)
[0067]
δl
*
、δa
*
、δb
*
分别为进行对比的两色之间的l
*
值、a
*
值、b
*
值的差。例如δl
*
通过δl
*
=l
*2
-l
*1
来计算。
[0068]
在使用所述简易型分光色差计nf333进行的测量方法中,在光源c/2、视角2
°
的条件下测量。
[0069]
将测量对象的吸收性物品以展开并伸展了的状态载置在白色板上,使色差计所具有的传感器的前端部与该吸收性物品的测量对象部位(识别区域、非识别区域、识别辅助区域等)直接接触,以测量对象部位与该传感器的前端部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将该传感器按压于测量对象部位而进行测量。对1个测量对象部位进行5次测量,将其平均值作为该测量对象部位的色差δe
*
。
[0070]
如前文所述,聚集体10通过a)具有形成有多个尿布1各自的识别区域20(在本实施
方式中为目标带7)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而成的识别区域排21的识别面10s,b)在识别区域排21中,相邻的识别区域20的颜色彼此不同,且c)在识别面10s存在沿着识别区域排21在与识别区域排2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且以与识别区域排21所具有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为主体的非识别区域23,且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在多个尿布1的各者中是共同的,从而与现有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相比,容易掌握尿布1(吸收性物品)的个数,并且能够便捷地进行伴随其个数的掌握的各种操作,例如从聚集体10取出所需数量的尿布1的操作,确认尿布1的剩余数量的操作等。尤其通过采用所述a)和b),容易单独识别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此外,通过采用所述c),在识别面10s,非识别区域23与识别区域排21一同存在,由此易于单独识别构成识别区域排21的多个识别区域20。
[007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文所述,识别区域排21具有颜色互不相同的3种以上的识别区域20按规定顺序排列的重复单元22,因而,即使从聚集体10拿走了1个尿布1,相邻的识别区域20彼此的颜色也维持互不相同的状态,因此可以在较长期间起到由上述聚集体10的特征结构带来的作用效果。
[0072]
就进一步可靠地起到采用上述c)而产生的作用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各自的非识别区域23的聚集正交方向(纵向x)的全长(例如,如果是图1所示的聚集体10的话,为识别区域排21的两侧的一对非识别区域23、23各自的纵向x的全长的合计)的50%以上、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与非识别区域23的识别区域20侧的端部的色差δe
*
小于5。换句话说,优选在非识别区域23中,该非识别区域23的识别区域侧的端部的颜色的占有率为50%以上。由此,识别区域20(识别辅助区域24)变得更为显眼。所述“非识别区域23的识别区域20侧的端部”是指从非识别区域23与识别区域20的边界起向该非识别区域23侧的15mm以内的区域,在识别区域20与非识别区域23之间存在后文所述的识别辅助区域24时,是指从非识别区域23与识别辅助区域24的边界起向该非识别区域23侧的15mm以内的区域。
[0073]
另外,非识别区域23包含排泄物集中的裆部b,担心由于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导致难以通过目视确认在裆部b是否有排泄物。例如,在尿布1的穿戴者为婴幼儿时,存在该婴幼儿的母亲等第三人通过目视对穿戴状态的尿布1的裆部b进行视觉辩认来确认有无排泄的情况,此时,期望裆部b等能够在一见之下迅速确认有无排泄物。就该观点而言,非识别区域23的颜色的明度l
*
优选为90以上。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无彩色的明度l
*
为90以上。
[0074]
就进一步可靠地起到由上述聚集体10的特征结构带来的作用效果的观点,尤其是更容易单独识别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的观点而言,在识别区域排21中相邻的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优选为8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该色差δe
*
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在该色差δe
*
过大时,例如构成识别区域排21的多个识别区域20的颜色为红、蓝、黄、黑这样的原色时,识别区域排21的印象过于强烈而可能给看到它的人带来不快的印象。于是,就实现聚集体10整体的统一感的提高并且给看到聚集体10的人以柔和的印象的观点而言,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该色差δe
*
具体而言优选为8以上且7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且50以下。
[0075]
就进一步可靠地起到由上述聚集体10的特征结构带来的作用效果的观点,尤其是更容易单独识别构成识别区域排21的多个识别区域20的观点而言,在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
尿布1的各者中,关于构成识别面10s的部分,识别区域20与非识别区域23的色差δe
*
优选为8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该色差δe
*
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就实现尿布1整体的统一感的提高并给看到尿布1的人以柔和的印象的观点而言,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该色差δe
*
具体而言优选为8以上且7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且50以下。
[0076]
作为聚集体10所优选的一实施方式,能够列举具有下述结构a的聚合体。后文所述的实施例1具有下述结构a。
[0077]
结构a:识别区域排21具有第1组g1和第2组g2,第1组g1和第2组g2在一个方向(多个尿布1的聚集方向)上交替排列,其中,所述第1组g1由相邻的多个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处于规定范围的多个识别区域20构成,所述第2组g2中相邻的多个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处于与第1组g1不同的范围。
[0078]
关于上述结构a,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第1组g1由相邻的4个识别区域20构成,第2组g2由相邻的2个识别区域20构成。此外,第1组g1和第2组g2在一个方向上交替排列,且相邻的第1组g1和第2组g2共有1个识别区域20,换言之,第1组g1中的位于第2组g2侧的一方向端的识别区域20和第2组g2中位于第1组g1侧的一方向端的识别区域20是相同的。
[0079]
如上文所述,第1组g1的相邻的多个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的范围与第2组g2的不重复。例如,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第1组g1由相邻的4个识别区域20构成,因此具有3个色差δe
*
,由这3个色差δe
*
确定的第1组g1的色差δe
*
的范围和采用与之同样的方式确定的第2组g2的色差δe
*
的范围不重复。
[0080]
具有上述结构a的聚集体10,在识别区域排21中,相邻的多个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的范围互不相同的2个组g1、g2沿着识别区域排21的延伸方向而周期性存在,因此各组g1、g2的识别性优异,构成聚集体10的尿布1的个数的计数容易度进一步提高。
[0081]
另外,第1组g1和第2组g2的包含于该组(g1或g2)的识别区域20的个数,以为多个为前提均无特别限制,而且包含于该组的识别区域20的个数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0082]
就可靠地起到上述结构a产生的作用效果的观点而言,第1组g1和第2组g2中的一者的“相邻的多个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的平均值”(如图1所示的方式的第2组g2那样,色差δe
*
仅有1个时,指该1个色差δe
*
。以下,也称为“色差δe
*
平均值”。)与另一者的色差δe
*
平均值的差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所述色差δe
*
平均值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就实现尿布1整体的统一感的提高并且给看到尿布1的人以柔和的印象的观点而言,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
[0083]
第1组g1和第2组g2中的任一者的色差δe
*
平均值优选为8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并且,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
[0084]
识别区域排21优选具有相邻的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从该识别区域排21的延伸方向(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的聚集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少的部分。即例如参照图2,作为构成识别区域排21的多个识别区域20,从识别区域排21的延伸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去存在20a、20b、20c、20d这4种识别区域时,优选以下的大小关系(i)成立。
[0085]
(i)20a与20b的色差δe
*
》20b与20c的色差δe
*
》20c与20d的色差δe
*
[0086]
通过上述大小关系(i)成立,单独识别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变得更容易。尤
其是图1所示的聚集体10中,如前文所述识别区域排21具有颜色互不相同的3种以上的识别区域20按规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重复单元22,通过进一步成立上述大小关系(i),重复单元22的识别性提高,因此对构成聚集体10的尿布1的个数进行计数变得更加容易。
[0087]
在识别区域排21中,相邻的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优选为比间隔一个的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大。即例如参照图2,对于4种识别区域20a、20b、20c、20d,优选以下大小关系(ii)~(v)全部成立。
[0088]
(ii)20a与20b的色差δe
*
》20a与20c的色差δe
*
、20b与20d的色差δe
*
[0089]
(iii)20b与20c的色差δe
*
》20a与20c的色差δe
*
、20b与20d的色差δe
*
[0090]
(iv)20c与20d的色差δe
*
》20a与20c的色差δe
*
、20b与20d的色差δe
*
[0091]
(v)20d与20a的色差δe
*
》20a与20c的色差δe
*
、20b与20d的色差δe
*
[0092]
通过上述大小关系(ii)~(v)全部成立,能够充分确保识别区域排21中相邻的识别区域20彼此的色差δe
*
,提高构成聚集体10的多个尿布1的单独的识别性,并且使构成识别区域排21的颜色的种类较多,即使在构成聚集体10的尿布1的个数较多时,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009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文所述,目标带7作为识别区域20发挥作用,作为识别区域20的目标带7所优选的方式的一个例子是,参照图3,能够列举在横向y横穿尿布1,统一于1种色相(例如红色),且横向y的中央部颜色最浅,随着从该中央部向横向y的外侧去而颜色逐渐变深的方式。在目标带7以此种方式构成时,能够确保上述作为识别区域20的功能的体现,并提高尿布1的设计性。
[0094]
在本实施方式中,聚集体10除了上述a)~c)的特征结构之外,还具有其他特征结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聚集体10的识别面10s中的识别区域排21与非识别区域23之间,统一于与识别区域排21和非识别区域23各自具有的颜色不同的1种颜色的识别辅助区域24,沿着识别区域排21在与识别区域排2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0095]
此处所说的“统一于1种颜色”是指识别辅助区域24中任意2处彼此的色差δe
*
小于5。
[0096]
通过在识别面10s存在识别辅助区域24,与之邻接的识别区域20变得容易引起注意,因此,与上述非识别区域23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作用,独立识别多个识别区域20变得更容易,能够更便捷地进行各种操作。
[0097]
在识别辅助区域24相对于识别区域排21仅存在于聚集正交方向(纵向x)的单侧时也能起到上述效果,但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识别辅助区域24隔着识别区域排21存在于两侧时,能够更可靠地起到上述效果,因此优选。
[0098]
关于识别辅助区域24起到的作用效果,例如在聚集体10如后述尿布包装体30那样收纳于包装容器的内部,且在该包装容器内如图1所示,使多个尿布1的纵向x与铅垂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一致地配置时,构成聚集体10的尿布1的个数随着使用而逐渐减少,聚集体10的形状随之从使用前(取出尿布1前)的形状(大致长方体形状)垮塌,例如如图5所示,成为尿布1的纵向x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状态,其结果是,识别区域排21中多个识别区域20的排列产生混乱,识别区域排21的视觉辨认性下降,担心上述作用效果无法充分发挥。但是,通过在识别区域排21与非识别区域23之间存在识别辅助区域24,即使如图5所示那样聚集体10的形状垮塌,识别区域20的排列产生稍许混乱,因为观察识别面10s的人的视线易于
集中于识别区域排21,所以能够消除这样的担心。使该识别区域排21引人注目的效果在如图5所示识别辅助区域24隔着识别区域排21存在于两侧时尤为显著。
[0099]
就可靠地起到上述识别辅助区域24产生的作用效果的观点而言,识别辅助区域24的聚集正交方向(纵向x)的长度(即宽度)24w(参照图1)优选为识别区域20的该方向的长度即宽度20w(参照图1)的三分一以下。
[0100]
识别辅助区域24的宽度24w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3.5mm以上,并且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7.5mm以下。
[0101]
识别区域20的宽度20w优选为20mm以上,更优选为25mm以上,并且优选为60mm以下,更优选为45mm以下。
[0102]
就提高上述识别辅助区域24产生的作用效果,更容易单独识别构成识别区域排21的多个识别区域20的观点而言,优选以下的大小关系(vi)对于识别区域排21中的颜色互不相同的多种识别区域20中的半数以上成立。
[0103]
(vi)识别区域20与识别辅助区域24的色差δe
*
比非识别区域23与识别辅助区域24的色差δe
*
大(识别区域20与识别辅助区域24的色差δe
*
》非识别区域23与识别辅助区域24的色差δe
*
)。
[0104]
例如,在图2所示的聚集体10中,在识别区域排21,作为颜色互不相同的多种识别区域20,存在20a、20b、20c、20d这4种,优选上述大小关系(vi)对于这4种中的至少2种成立。在识别区域排21排列有颜色互不相同的多种识别区域20的状态下,相比于以1种颜色为主体、典型的是实质上在整个区域中颜色统一的非识别区域23与识别辅助区域24的边界,识别区域20与识别辅助区域24的边界不易引人注意,因此优选上述大小关系(vi)成立。
[0105]
就提高上述识别辅助区域24产生的作用效果,更容易单独识别构成识别区域排21的多个识别区域20的观点而言,“识别区域20与识别辅助区域24的色差δe
*”和“非识别区域23与识别辅助区域24的色差δe
*”分别优选为8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该色差δe
*
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实现尿布1整体的统一感的提高,并且给看到尿布1的人以柔和的印象的观点出发,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该色差δe
*
具体而言优选为8以上且7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且50以下。
[0106]
本发明中包括含有上述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图6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一实施方式的尿布包装体30。对于后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聚集体10)不同的结构为主进行说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没有特意说明的结构能够适当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
[0107]
尿布包装体30包括聚集体10和将该聚集体10收纳于内部的包装容器31。在尿布包装体30中,聚集体10以在尿布包装体30的高度方向(与尿布1的纵向x相同的方向)上层叠多个(具体而言为两层)并一体压缩的状态收纳于包装容器31的内部。
[0108]
包装容器31能够收纳多个尿布1(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即可,原材料和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装容器31是由具有挠性的片构成的包装袋。
[0109]
在包装容器31的与聚集体10的识别面10s相对的面31s形成有尿布1的取出口32。在尿布包装体30未使用(未开封)的状态下,取出口32没有形成,代替其在取出口32的形成预定位置设置有与取出口32的轮廓线对应的孔眼线等切取引导线(未图示),通过沿着该切
取引导线切取包装容器31的一部分而形成取出口32。
[0110]
尿布包装体30能够以与此种尿布包装体同样的方式使用,通过上述聚集体10产生的作用效果,易于掌握包装容器31内的尿布1的个数,能够简便地进行从包装容器31内取出所需数量的尿布1的操作、掌握包装容器31内的尿布1的剩余数量的操作等各种操作。
[0111]
作为此种尿布包装体的典型的使用方式之一,有预先从尿布包装体取出所需个数的尿布而转移到其他容器,在使用尿布时从该其他容器取出的方式,根据尿布包装体30,能够顺畅地进行这样的尿布向其他容器的转移。图7示出了从尿布包装体30取出的多个尿布1(聚集体10)被收纳在作为与包装容器31不同的容器的收纳箱33中的状态。
[0112]
就可靠地体现上述聚集体10产生的作用效果,能够顺畅地进行尿布1的取出等各种操作的观点而言,优选在1个尿布1都没有从包装容器31取出的状态下目视观察取出口32时,能够经由取出口32视觉辨认识别区域排21所具有的全部颜色。
[0113]
关于此点,在图6所示的方式中,包装容器31内的聚集体10的识别区域排21如前文所述像图2所示那样由重复单元22构成,在1个尿布1也没有从包装容器31取出的状态下目视观察取出口32时,能够经由取出口32看到重复单元22,由此能够视觉辨认识别区域排21所具有的所有颜色。
[0114]
此外,对于尿布包装体30的使用者,如果能够在尿布包装体30开封前意识到识别区域20(识别区域排21)的存在,就能够充分利用上述聚集体10的特征结构,顺畅地进行尿布1的取出等各种操作,因此优选。作为在尿布包装体30开封前能够让使用者意识到识别区域20的存在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使用透明性高的材料作为包装容器31的原材料,在包装容器31的外表面显示存在识别区域20的消息等的方法。
[0115]
以上,基于本发明所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完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仅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具有的部分均能够适当地相互利用。
[0116]
例如,就提高吸收性、防漏性等观点而言,也可以在正面片3与吸收体5之间配置也被称为第二片、子层片等的由纸、各种无纺布构成的液体透过性片。
[0117]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广泛地包含用于从人体排出的体液(尿、经血、软便、汗等)的吸收的物品,也包含不具有粘扣带6和目标带7这样的固接结构的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生理用短裤等。
[0118]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内容。
[0119]
《1》
[0120]
一种重叠有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特征在于:
[0121]
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分别具有识别区域,所述识别区域具有与周边部不同的颜色,且能够通过目视从该吸收性物品的外部视觉辨认,
[0122]
所述聚集体具有形成有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各自的所述识别区域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而成的识别区域排的识别面,
[0123]
在所述识别区域排中,相邻的所述识别区域的颜色彼此不同,
[0124]
在所述识别面存在沿所述识别区域排在与该识别区域排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且以与该识别区域排所具有的颜色不同的1种颜色为主体的非识别区域,
[0125]
所述非识别区域的颜色在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各者中是共同的。
[0126]
《2》
[0127]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识别区域排中相邻的所述识别区域彼此的色差δe
*
为8以上。
[0128]
《3》
[0129]
如上述《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在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各者中,所述识别区域与所述非识别区域的色差δe
*
为8以上,优选为8以上且7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且50以下。
[0130]
《4》
[0131]
如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识别区域排具有颜色彼此不同的3种以上的所述识别区域按规定顺序排列而成的重复单元。
[0132]
《5》
[0133]
如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识别区域排具有:由相邻的所述识别区域彼此的色差δe
*
处于规定范围的多个所述识别区域构成的第1组;和该色差δe
*
处于与该第1组不同的范围的第2组,
[0134]
所述第1组和所述第2组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交替地排列。
[0135]
《6》
[0136]
如上述《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第1组和所述第2组中的一者的相邻的多个所述识别区域彼此的色差δe
*
的平均值与另一者的相邻的多个所述识别区域彼此的色差δe
*
的平均值的差为5以上且2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上且15以下。
[0137]
《7》
[0138]
如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识别区域排具有相邻的所述识别区域彼此的色差δe
*
从该识别区域排的延伸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去而逐渐减少的部分。
[0139]
《8》
[0140]
如上述《1》~《7》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在所述识别区域排中,相邻的所述识别区域彼此的色差δe
*
比间隔一个的该识别区域彼此的色差δe
*
大。
[0141]
《9》
[0142]
如上述《1》~《8》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在所述识别面中的所述识别区域排与所述非识别区域之间,统一于与该识别区域排和该非识别区域分别具有的颜色不同的1种颜色的识别辅助区域,沿着该识别区域排在与该识别区域排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0143]
《10》
[0144]
如上述《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识别辅助区域隔着所述识别区域排存在于两侧。
[0145]
《11》
[0146]
如上述《9》或《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关于所述识别区域排中的颜色彼此不同的多种识别区域中的半数以上,该识别区域与所述识别辅助区域的色差δe
*
比所述非识别区域与该识别辅助区域的色差δe
*
大。
[0147]
《12》
[0148]
如上述《9》~《11》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识别区域与所述识别辅助区域的色差δe
*
和所述非识别区域与该识别辅助区域的色差δe
*
值分别为8以上。
[0149]
《13》
[0150]
如上述《1》~《12》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分别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
[0151]
所述识别区域在所述横向上横穿所述吸收性物品,统一于1种色相,且该横向的中央部的颜色最浅,随着从该中央部向该横向的外侧去而颜色逐渐变深。
[0152]
《14》
[0153]
如上述《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分别被划分为配置于穿戴者的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位置的腹侧部、和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位置的背侧部,且包括:设置在该背侧部的沿所述纵向的两侧缘部的粘扣带;和设置于该腹侧部的外表面的、能够可拆装地固定该粘扣带的目标带,
[0154]
所述目标带作为所述识别区域发挥作用。
[0155]
《15》
[0156]
如上述《1》~《14》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其中,所述非识别区域的颜色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无彩色。
[0157]
《16》
[0158]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其包括所述《1》~《15》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聚集体和将该聚集体收纳于内部的包装容器。
[0159]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160]
〔实施例1~5,比较例1~3〕
[0161]
准备多个基本结构与上述尿布1相同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将它们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制作图1所示的聚集体。制作出的聚集体是将2~4个尿布的重复单元组合多个而成的,具有多个该重复单元在一个方向(该重复单元的聚集方向)上连结的部分,且在相对的一对面存在构成该聚集体的尿布的识别区域(识别区域排)。表1表示各聚集体的重复单元中各部分的颜色的特性等。例如实施例1中,构成重复单元的识别区域的个数(颜色数)为4,其4个颜色(桃色、绿色、橙色、紫色)的识别区域多个连结在一起而形成识别区域排。此外,实施例4的颜色数量为3,其3个颜色(桃色、绿色、橙色)的识别区域多个连结在一起而形成识别区域排。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颜色数量为1,形成识别区域排的多个识别区域彼此为相同颜色(桃色)。另外,在实施例1~3中,使用桃色、绿色、橙色、紫色这4个颜色作为识别区域的颜色,但实施例1~3中各颜色的色相(色彩)彼此互不相同。例如,在实施例1~3中,作为识别区域的颜色均使用了“桃色”,但实施例1~3的“桃色”严格来讲色相互不同,并非相同的颜色。对于识别区域的其他颜色也同样。
[0162]
《尿布的计数容易度的评价试验》
[0163]
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聚集体收纳于包装袋,制作图6所示的尿布包装体,作为样品。样品中收纳有20个以上的尿布。对于样品,用下述2种评价方法(评价方法1、评价方法2)对尿布的计数容易度进行评价,基于其评价结果(正确率、回答时间)按照下述评价标准对尿布的计数容易度进行了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0164]
(尿布的计数容易度的评价标准)
[0165]
a:评价方法1、2的正确率均为90%以上且回答时间均为2.5秒以下(顺畅地回答)。
[0166]
b:评价方法1、2的正确率均为90%以上且评价方法1、2的任一者的回答时间超过2.5秒且为3.0秒以下(大致顺畅地回答)。
[0167]
c:评价方法1、2的任一者的正确率小于90%。
[0168]
d:评价方法1、2的正确率均小于90%。
[0169]
(评价方法1)
[0170]
从样品(尿布包装体)中抽取由5~10个尿布构成的聚集体并向5名评价小组成员展示,让各评价小组成员不用手触摸该聚集体而对构成该聚集体的尿布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回答其数量,对其正确率(%)、回答时间(秒/个)分别进行评价。
[0171]
(评价方法2)
[0172]
从样品(尿布包装体)抽取由7~12个尿布构成的聚集体(第一次抽取作业),接着,让与进行该第一次抽取作业的人不同的人从该聚集体随机抽取1~3个尿布(第二次抽取作业),向没有进行这些抽取作业的5名评价小组成员展示像这样经过两次抽取作业的聚集体,让各评价小组成员不用手触摸该聚集体而对构成该聚集体的尿布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回答其数量,对其正确率(%)、回答时间(秒/个)分别进行评价。评价方法2是设想了从尿布包装体的包装袋开封起使用了几个尿布后的尿布的计数容易度的评价。
[0173]
所述评价方法1、2均将5名评价小组成员的正确率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正确率,将5名评价小组成员的回答时间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回答时间。
[0174]
此外,回答时间通过测量评价小组成员至回答为止所需的时间,用该测量值除以向评价小组成员展示的构成聚集体的尿布的个数来计算。
[0175]
此外,在上述评价方法1、2的各者中,在回答完尿布的个数后,让回答的5名评价小组成员按照下述评价标准对尿布的计数容易度进行评价,将5人份的评价得分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计数容易度得分”。计数容易度得分的数值越大,则该样品的尿布越容易计数,评价越高。
[0176]
5分:特别容易计数。
[0177]
4分:较容易计数。
[0178]
3分:不能说容易计数也不能说难计数。
[0179]
2分:较容易计数或者较难计数。
[0180]
1分:难计数。
[0181]
[表1]
[0182]
[0183][0184]
如表1所示,各实施例的聚集体在该聚集体的一个面形成有构成该聚集体的多个尿布各自的识别区域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而成的识别区域排,且该识别区域排中相邻的识别区域的颜色彼此不同,且在该一个面存在以与识别区域排所具有的颜色不同的1种颜色为主体的非识别区域,因此与不具有该结构的各比较例相比,容易掌握尿布的个数。
[0185]
比较例1、比较例2在聚集体的一个面形成有识别区域,但因为相邻的识别区域的颜色即色相并没有彼此不同,而且比较例3的非识别区域为多彩花纹且单色占有率小于50%、即并非以1种颜色为主体,所以与各个实施例相比评价低。
[0186]
此外,从实施例1~3与实施例4的对比可知,通过存在识别辅助区域,更容易掌握构成聚集体的尿布的个数。
[0187]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88]
根据本发明,易于单独识别构成聚集体的多个吸收性物品,因此容易掌握吸收性物品的个数,能够便捷地进行从聚集体取出所需数量的吸收性物品的操作、确认吸收性物品的剩余数量的操作等各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