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60201发布日期:2023-12-05 15:47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通常,粘连(adhesion)是指,在外科手术后的腹腔内部形成的伤口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过度生成或流出的血液凝固导致周边的脏器或组织与伤口部位彼此紧贴结合的现象。

2、在现有技术中,主要使用了通过在预测会粘连的部位形成物理屏障来防止手术部位与正常组织之间发生粘连的防粘连膜。与此相关地,在韩国授权权利公报第10-1277509号中公开有关于用于防止组织粘连的膜的技术。

3、但是,对于为了与特定部位的贴附力而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现有的防粘连膜而言,即使正常地进行了贴附,也可能因腹腔内的脏器的移动而容易从所贴附的部位脱离,因此存在粘连防止能力可能降低的问题。

4、并且,具有亲水性表面的防粘连膜可能因在贴附部位周边产生的体液和水分而其形态发生改变,或者由于防粘连膜的亲水性表面之间的彼此贴附导致本来的形态发生改变,这是引起防粘连膜的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5、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在通过电纺丝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来制造防粘连膜的情况下,为了调节防粘连膜的生物降解速度,执行了将防粘连膜浸渍于交联剂的交联化工艺。然而,在交联剂中浸渍防粘连膜的方式存在防粘连膜内含有的部分生物降解性高分子在交联化工艺中分离而流失的可能,对于在将生物降解性高分子与交联剂预先混合的状态下进行电纺丝而制造防粘连膜的方式而言,由于在电纺丝之前进行交联化,因此,在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因溶液的交联化而在喷射器内凝固,所以存在纺丝时间非常有限且难以连续纺丝的问题。因此,目前急需开发改善现有的问题的新的防粘连膜。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利用电纺丝来制造防粘连膜的情况下能够长时间连续纺丝而实现大量生产并提高操作性和生产率的技术。

3、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在交联化工艺中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流失的技术。

4、另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因工艺的自动化而能够实现防粘连膜的大量生产并能够制造大面积的防粘连膜的技术。

5、并且,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贴附部位的粘结强度优异的防粘连膜。

6、此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因水分而变形的防粘连膜。

7、另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利且操作性优异的防粘连膜。

8、并且,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仅在需要时发挥防粘连膜的粘结力的技术。

9、此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直观地区分防粘连膜的表面的技术。

10、另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节防粘连膜的生物降解速度的技术。

1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后述的内容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12、技术方案

13、为了达成这种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排出步骤,分别对填充于第一喷射器中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溶液和填充于第二喷射器中的交联剂溶液进行电纺丝;以及膜形成步骤,所述排出步骤中的以纤维形态排出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溶液和以液滴形态排出的交联剂溶液彼此接触的同时进行交联而形成防粘连膜。

14、此外,在排出步骤中,填充于所述第一喷射器中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溶液可以包括选自由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壳聚糖以及明胶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5、另外,在排出步骤中,填充于所述第二喷射器中的交联剂溶液可以包含交联剂、第一溶剂以及与所述第一溶剂不同种类的第二溶剂。

16、并且,交联剂可以为选自由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n-羟基琥珀酰亚胺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7、此外,交联剂溶液中的交联剂的浓度可以为1~2w/w%。

18、另外,第一溶剂可以是水,所述第二溶剂可以为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19、并且,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等离子体步骤,对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而使表面改性。

20、此外,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凹凸形成步骤,在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形成凹凸结构。

21、另外,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粘结层形成步骤,在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以点状(dot)图案涂敷第一涂层材料而形成粘结层,其中,所述第一涂层材料可以为选自由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壳聚糖以及明胶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22、并且,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孔隙形成步骤,在所述防粘连膜形成至少一个孔隙。

23、此外,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等离子体步骤,对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而使表面改性;以及第一突出部形成步骤,在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涂敷第一涂层材料而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一涂层材料可以为选自由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壳聚糖以及明胶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24、另外,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等离子体步骤,对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而使表面改性;凹凸形成步骤,在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形成凹凸结构;以及第一突出部形成步骤,在形成有所述凹凸结构的面涂敷第一涂层材料而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一涂层材料可以为选自由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壳聚糖以及明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25、此外,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等离子体步骤,对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而使表面改性;以及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形成步骤,在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涂敷第二涂层材料而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将与所述第二涂层材料不同种类的第三涂层材料涂敷在形成有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面而形成至少一个第三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在变为液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涂层材料和第三涂层材料可以彼此混合而形成粘结层。

26、另外,防粘连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等离子体步骤,对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而使表面改性;凹凸形成步骤,在所述防粘连膜的一面或另一面形成凹凸结构;以及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形成步骤,在形成有所述凹凸结构的面涂敷第二涂层材料而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然后,将与所述第二涂层材料不同种类的第三涂层材料涂敷在形成有所述凹凸结构的面而形成至少一个第三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在变为液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涂层材料和第三涂层材料可以彼此混合而形成粘结层。

27、并且,第二涂层材料可以为四臂聚乙二醇-硫代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和甲氧基聚乙二醇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涂层材料可以为l-赖氨酸和多聚(l-赖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28、上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仅是示例性的,不应被解释为旨在限定本发明。除了上述的示例性地实施例以外,还可能存在附图和发明的详细说明中记载的追加的实施例。

29、技术效果

30、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

31、第一、由于在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溶液和交联剂溶液储存在各自的喷射器的状态下进行电纺丝,因此,在执行电纺丝之前,无法进行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的交联化。即,借由电纺丝排出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溶液和交联剂溶液彼此接触才能进行交联化,因此,能够防止在电纺丝之前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溶液发生交联导致溶液凝固,并且能够进行长时间连续纺丝。因此,具有能够实现防粘连膜的大量生产并提高操作性和生产率的效果。

32、第二、由于不执行在交联剂中浸渍防粘连膜的工艺,因此,能够防止浸渍工艺中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流失,并且易于适当地控制防粘连膜中含有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的含量。

33、第三、因工艺的自动化而能够实现防粘连膜的大量生产,并可以制造大面积的防粘连膜。

34、第四、通过将防粘连膜的一面和另一面分别形成为亲水性和疏水性,可以使形成为亲水性的一面与预测粘连的部位接触,因此,该部位与防粘连膜之间的贴附容易。此外,因形成为疏水性的另一面而可以防止防粘连膜的表面彼此粘贴导致形态发生改变。即,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防粘连膜的结构稳定性出色而具有优异的粘连防止能力,并且贴附防粘连膜的过程便利,因此具有操作性提高的效果。

35、第五、通过在防粘连膜的一面涂敷用于提高粘结力的各种涂层材料,可以形成至少一个突出部。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突出部提高了与粘连预测部位的粘结力,从而能够防止防粘连膜从该部位分离或脱离,因此有助于粘连防止能力的提高。

36、第六、由于通过形成在防粘连膜的一面的凹凸结构来增大了作为亲水性的一面的表面积,因此提高了与粘连预测部位的贴附力,在凹凸结构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突出部的情况下,具有进一步提高与该部位的贴附力的效果。

37、第七、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变为液态的情况下,构成各个突出部的第二涂层材料和第三涂层材料可以彼此混合而形成粘结层。因此,在体内使用防粘连膜的情况下,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借由体温和水分变为液态并彼此混合而形成粘结强度优异的粘结层,从而具有防粘连膜的贴附力提高的效果。另外,在防粘连膜没有被贴附到粘连预测部位的情况下,第二突出部和第三突出部保持固体状态,防粘连膜可以仅在需要时形成粘结层,因此操作性优异且使用便利。

38、第八、由于在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防粘连膜的一面形成至少一个突出部,因此,用户在向粘连预测部位贴附防粘连膜之前,容易用肉眼确认或通过触觉确认防粘连膜的贴附面。即,用户可以直观地区分防粘连膜的亲水性面和疏水性面,因此具有使用方便的效果。

39、第九、由于防粘连膜的主体被交联化,因此能够制造在体内的水分变形率低的防粘连膜,并且能够将防粘连膜的生物降解速度调节为期望的水平。

40、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效果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