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足部被动训练装置

文档序号:32102346发布日期:2022-11-09 03:3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足部被动训练装置

1.本发明属于深静脉血栓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足部被动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病,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尤其是一些行动不便的卧床患者易患此病,目前以研制出多种预防锻炼设备。
3.研究表明,保持足踝部处于功能位及定期进行足踝部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措施之一。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现有的预防设备虽然能助于锻炼,但额外需手部进行配合使用,而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其自身的协调能力较差,操作现有的预防设备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足部被动训练装置,针对自身协调能力较差的患者,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足部被动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座椅、泡脚装置和脚部按摩装置,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一电动滑轨,所述第一电动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滑轨,所述第二电动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二移动板,所述脚部按摩装置、泡脚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板上,且所述第一电动滑轨与所述第二电动滑轨布局方向垂直;所述座椅安装在两条第一电动滑轨的一端;所述脚部按摩装置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充气层、导热板、加热层和基板,所述充气层的上部开设有两个与脚部形状相符的放脚槽,所述放脚槽内设置有若干个形状和位置均不规则的按摩凸起,且这些按摩凸起能够随着充气层充气、放气而调整按摩力度;所述放脚槽的脚趾部还设有微电流按摩模块。
6.作为本案重要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电流按摩模块包括粘接部和导电硅胶,所述粘接部采用魔术贴,且该魔术贴的中部通过卡扣与所述放脚槽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导电硅胶涂覆在所述魔术贴的内壁上,所述导电硅胶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主机,当魔术贴缠绕脚趾时,所述导电硅胶与脚趾接触导电。
7.作为优选,靠近所述按摩装置的一端安装有加热风箱,所述净化箱上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气管与充气层连通;所述加热风箱通过导管与所述加热层连通,所述加热层朝向座椅的一端低,另一端高,所述基板上面与加热层固定连接,下面与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加热风箱向加热层输入热风并能够调节充气层的高低以及倾斜度,所述导热板设置在所述加热层和所述充气层之间,用于使加热层热度更加均匀。
8.作为优选,所述加热风箱内安装有热风机。
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底座的上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壳,且电机壳内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部连接有液压杆,且座椅固定安装在液压杆的上端。
10.作为优选,所述泡脚装置包括圆桶,所述圆桶的底部设有十字形的加热棒,该加热棒中间通过转轴与驱动电机连接,通过驱动电机能够驱动加热棒旋转。
11.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棒上表面为四分之一圆弧形,该加热棒高于圆桶底部3mm-5mm,在旋转时速度为20-30r/min。
12.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棒通过圆桶底部的导电滑环与外部电源连接。
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患者坐在座椅上,首先,第一移动板沿着第一电动滑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第二移动板沿着第二电动滑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患者脚放置到圆桶内,通过底部的加热棒对水加热,并在加热的同时还旋转,由于加热棒上表面为四分之一圆弧形,且微高于圆桶底部,因此,加热棒在旋转的同时能够对患者脚底部进行捋顺,使脚底的血液流通更加顺畅。对脚部热水泡洗之后,将按摩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患者脚部放置到放脚槽内,脚趾处通过魔术贴缠在脚趾上粘接,内壁上的导电硅胶接触脚趾表面,可以对脚趾进行微电流按摩。
14.所述放脚槽的两侧壁上沿着侧壁走向安装有多个滚柱,按摩时,脚随着滚柱往复滑动,能够对患者脚底以及侧边全面按摩;所述滚柱上还设有多个不规则的凸起。
15.作为优选,所述放脚槽的底部铺设有多个中药药包,这些中药药包分布在所述按摩凸起之间;所述中药药包采用无纺布包装,内装中药成分。
16.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通过泡脚装置内的加热棒能够对脚部血管捋顺,并且加热棒能够对桶内水进行加热,促进脚底血液更加顺畅的流通。所述按摩凸起随着气泵充气、放气,能够不断的顶脚底从而对脚底进行不规则按摩,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减少血栓的形成。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脚部按摩装置的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微电流按摩模块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发明充气层带有中药药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圆桶底部结构图;图6为本发明加热棒截面图;图7为本发明加热层结构图;图8为本发明加热层侧壁滚柱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支撑底座;2、泡脚装置;201、加热棒;202、转轴;203、圆桶;3、脚部按摩装置;301、充气层;302、按摩凸起;303、导热板;304、加热层;305、基板;306、魔术贴;307、导电硅胶;4、座椅;401、旋转电机;402、电机壳;403、液压杆;5、第一电动滑轨;6、第一移动板;7、电动滑轨;8、第二移动板;9、加热风箱;10、气泵;11、滚柱;12、中药药包。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1.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2.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3.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足部被动训练装置主要应用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脚部进行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4.参考图1-图8所示,一种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足部被动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座椅4、泡脚装置2和脚部按摩装置3。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一电动滑轨75,所述第一电动滑轨75上滑动安装有第一移动板6,所述第一移动板6上安装有第二电动滑轨7,所述第二电动滑轨7上滑动安装有第二移动板8,所述脚部按摩装置3、泡脚装置2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板8上,且所述第一电动滑轨75与所述第二电动滑轨7布局方向垂直;所述座椅4安装在两条第一电动滑轨75的一端。通过第一电动滑轨75和第二电动滑轨7能够控制按摩装置、泡脚装置2的移动,便于将其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同时,脚在按摩装置上按摩时,通过第一电动滑轨和第二电动滑轨同步工作,可以使患者腿部缓慢弯曲锻炼。
25.所述脚部按摩装置3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充气层301、导热板303、加热层304和基板305,所述充气层301的上部开设有两个与脚部形状相符的放脚槽,所述放脚槽内设置有若干个形状和位置均不规则的按摩凸起302,且这些按摩凸起302能够随着充气层301间歇性的充气、放气而调整按摩力度,所述按摩凸起302为形状不规则凸起,不规则的凸起如鹅卵石一样,能够无规则的按摩脚底。所述放脚槽的脚趾部还设有微电流按摩模块。通过气泵10控制充气层301的充、放气,调整按摩凸起302的软硬程度,从而调整按摩力度。不规则的按摩凸起302能够对脚底进行不规则按摩,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
26.而且,所述加热层304朝向座椅4的一端低,另一端高,即能够调整充气层301的倾斜角度以及高度。并且加热层304采用热风式加热,能够使充气层301热度均匀,并且不至于太热,舒适性高。
27.作为本案重要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电流按摩模块包括粘接部和导电硅胶307,所述粘接部采用魔术贴306,且该魔术贴306的中部通过卡扣与所述放脚槽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导电硅胶307涂覆在所述魔术贴306的内壁上,所述导电硅胶307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主机,当魔术贴306缠绕脚趾时,所述导电硅胶307与脚趾接触导电。该微电流按摩能够促使血液流通,能够打通经络、改善身体微循环,并且本技术带有导电硅胶307的魔术贴306可拆卸更
换,使用方便。
28.进一步的,靠近所述按摩装置的一端安装有加热风箱9,所述净化箱上安装有气泵10,所述气泵10通过气管与充气层301连通。所述加热风箱9通过导管与所述加热层304连通,所述基板305上面与加热层304固定连接,下面与第二移动板8固定连接;所述加热风箱9向加热层304输入热风并能够调节充气层301的高低以及倾斜度,这样更加有利于脚底的按摩。所述导热板303设置在所述加热层304和所述充气层301之间,用于使加热层304热度更加均匀。所述加热风箱9内安装有热风机。
2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部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壳402,且电机壳402内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401,所述旋转电机4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部连接有液压杆403,且座椅4固定安装在液压杆403的上端。通过该结构,座椅4可旋转和升高,便于适应不同的人群使用。
30.所述泡脚装置2包括圆桶,所述圆桶203的底部设有十字形的加热棒201,该加热棒201中间通过转轴202与驱动电机连接,通过驱动电机能够驱动加热棒201旋转。所述加热棒201上表面为四分之一圆弧形,该加热棒201高于圆桶底部3mm-5mm,在旋转时速度为20-30r/min。通过加热棒201,有利于血管内血液的疏通,而且加热棒201略高于桶底,脚踩在桶底也不会干扰加热棒201的旋转。所述加热棒201通过圆桶底部的导电滑环与外部电源连接。
3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患者坐在座椅4上,首先,第一移动板6沿着第一电动滑轨75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第二移动板8沿着第二电动滑轨7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患者脚放置到圆桶203内,通过底部的加热棒201对水加热,并在加热的同时还旋转,由于加热棒201上表面为四分之一圆弧形,且微高于圆桶203底部,因此,加热棒201在旋转的同时能够对患者脚底部进行捋顺,使脚底的血液流通更加顺畅。对脚部热水泡洗之后,将按摩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患者脚部放置到放脚槽内,脚趾处通过魔术贴306缠在脚趾上粘接,内壁上的导电硅胶307接触脚趾表面,可以对脚趾进行微电流按摩。
32.所述放脚槽的两侧壁上沿着侧壁走向安装有多个滚柱11,按摩时,脚随着滚柱11往复滑动,能够对患者脚底以及侧边全面按摩。同时,由于充气层301为气囊的结构,可以适应不同患者的脚大小。滚柱11的安装方法为,在放脚槽侧壁上开设凹槽,将滚柱11置入凹槽内,然后滚柱11的上下两端均采用与充气层301一体的气轴,气轴与滚柱11的上下两端插接且能够旋转。放脚槽比成年人脚小,若成年人的脚放入放脚槽内,由于气囊的结构,脚的两侧可以与侧壁的滚柱紧密接触,脚部前后移动按压更加紧密,当脚较小时,脚的侧面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与滚柱接触。
33.如图4所示,所述放脚槽的底部铺设有多个中药药包12,这些中药药包12分布在所述按摩凸起302之间;所述中药药包12采用无纺布包装,内装中药成分。在使用时,将中药药包12放置到泡脚装置3中浸泡,浸泡的水可以用于洗脚,洗脚之后,将带有温度以及湿度的中药药包12卡在按摩凸起302之间,中药药包12的高度小于按摩凸起302的高度,在脚部按摩时来回移动脚部可以进一步辅助脚部吸收中药成分。
34.本装置通过泡脚装置2内的加热棒201能够对脚部血管捋顺,并且加热棒201能够对桶内水进行加热,促进脚底血液更加顺畅的流通。所述按摩凸起302随着气泵10充气、放气,能够不断的顶脚底从而对脚底进行不规则按摩,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
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减少血栓的形成。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