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球训练康复用踝关节保护罩

文档序号:30228976发布日期:2022-06-01 03:4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球训练康复用踝关节保护罩

1.本发明涉及复健护具领域,具体为一种足球训练康复用踝关节保护罩。


背景技术:

2.踝关节,是由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是人体的主要承重关节之一,但膝关节相对比较表浅,在遭遇外伤时,容易出现骨骼、韧带、软骨等结构的损伤,是最容易造成的扭伤的部位之一。
3.足球作为腿部运动较为激烈的几项运动之一,也是最容易导致踝关节扭伤的运动之一,而一旦处理不当,还容易对伤者的后半生留下不可逆的永久损伤,故在扭伤的康复过程中,常会使用相应的护具进行辅助治疗,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各种保护套,通过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整体的包裹固定起到保护效果,但是,过于硬性的固定方式,又容易引起踝关节发生粘连,导致后期踝关节活动度减小,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进而影响恢复速度。
4.为解决患者病患部位固定性与活动性的兼容,经检索,有专利号为 cn202120754473.6的一种具有气垫、可调节的踝关节固定及康复支具,其通过角度调节固定卡盘调节踝关节支撑角度,设定脚踝活动范围,利用气囊内气体的流动挤压踝关节和小腿肌肉,在起到按摩的效果同时使支具更加稳定的装夹在小腿和踝关节上,通过调节气囊,使踝关节处于相应内翻或外翻位,适时进行被动及主动功能康复锻炼,加快踝关节的康复,但是,其虽然保证了对活动性的一定兼顾,却缺乏了相应的支撑效果,无法对人体体重进行分担,只适合卧床使用,下地后患者的踝关节依然需要承受大量来自人体的负重,不利于伤病的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基恩给你度伤处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减轻伤处负担便于活动复健的足球训练康复用踝关节保护罩。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足球训练康复用踝关节保护罩,包括固定在小腿臂下端的固定套与垫设在后脚掌处的底托,固定套与底托之间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进行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固定套的正面底部固定有延伸出的第一支撑件,与脚掌的掌面进行接触,两侧有向下延伸与底托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件进行固定套与底托竖直方向上的固定连接。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固定套为上下大中间小的由首尾连接片状面料形成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通过后侧开口处的魔术贴贴合固定形成。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为三角形的弹性绑带,其中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套与底托上,第三端延伸至掌面或跟腱位置,尾端设置有对应魔术贴,通过魔术贴进行贴合固定。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绑带与固定套连接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套的背侧位置,三角带的交汇位置位于踝尖的前侧位置,第二绑带与固定套连接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套
的前侧位置,三角带的交汇位置位于踝尖的后侧位置。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的内表面嵌设有按摩气囊,底托内部与脚跟对应的位置嵌设有底部气囊,底部气囊通过导管与两侧的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内按摩气囊连通。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支撑件包括外衬、纤维板与胶块,纤维板为贴合掌面的弧形碳纤维面板,上表面等距设置有倒置的梯形胶块,纤维板与胶块整体通过外衬进行包覆。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二支撑件为外侧包覆硅胶层的不锈钢金属条,中段设置有向外的翘曲结构,首尾两端呈175
°
的角度设置,尾端表面凹设有卡齿,底托的外侧设置有对应的活动卡扣,进行可调节高度的活动连接。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底托的前端有延伸至前脚掌位置的掌托,掌托的内部嵌设有前掌气囊,第一支撑件为可拆卸设置,第一支撑件内的胶块通过互相连通空心回弹气囊进行替换,回弹气囊与掌托内的前掌气囊通过贴合在第一绑带外侧的气管连通。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掌托的两侧设置有第三绑带对掌托与前脚掌进行固定,第三绑带通过尾端魔术贴进行贴合固定。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掌托与底托为通过魔术贴粘合连接的可拆卸的连接。
16.有益效果1.本发明固定套的正面底部固定有延伸出的第一支撑件,与脚掌的掌面进行接触,两侧有向下延伸与底托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件进行固定套与底托竖直方向上的固定连接,通过两侧的第二支撑件能对体重进行支撑,减少足跟受力时踝关节负担,而正面的第一支撑件能在前脚掌受力时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与辅助脚掌复位。
17.2.本发明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的内表面嵌设有按摩气囊,底托内部与脚跟对应的位置嵌设有底部气囊与按摩气囊连通,当使用者走动,足跟压迫底部气囊,底部气囊能起到减震效果,减少对受伤的踝关节的冲击负担,且随着底部气囊的压缩,气体会被压缩进按摩气囊内,带动按摩气囊鼓胀,随着反复的鼓胀与复原过程,按摩踝关节周围肌群与组织,加速血液循环,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18.3.本发明底托的前端可以进行加装掌托,掌托的内部嵌设有前掌气囊,第一支撑件内的胶块通过互相连通空心回弹气囊进行替换,回弹气囊与掌托内的前掌气囊通过贴合在第一绑带外侧的气管连通,通过空心回弹气囊对胶块的替换,能在前脚掌受力时,将前掌气囊内的气体压入回弹气囊内,利用回弹气囊的主动鼓胀加速第一支撑件的支撑效果,更加适用于复健后期的跑动时运动频率更快的状态,通过更快的响应速度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气囊分布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气囊作用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支撑件结构剖视图。
2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气囊分布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一支撑件结构剖视图。
28.图10为本发明的图9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9.图1-10中:1-固定套,2-底托,201-底部气囊,3-第一绑带,301-按摩气囊,4-第二绑带,5-第一支撑件,501-外衬,502-纤维板,503-胶块,6-第二支撑件,7-活动卡扣,8-掌托,801-前掌气囊,9-第三绑带,10-回弹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图10,对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图1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气囊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气囊作用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支撑件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气囊分布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一支撑件结构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的图9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1.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足球训练康复用踝关节保护罩,如图1所示,其包括固定在小腿臂下端的固定套1与垫设在后脚掌处的底托2,固定套1与底托2之间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绑带3与第二绑带4进行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固定套1的正面底部固定有延伸出的第一支撑件5,与脚掌的掌面进行接触,两侧有向下延伸与底托2活动连接的第二支撑件6进行固定套1与底托2竖直方向上的固定连接。
32.其中,固定套1为上下大中间小的由首尾连接片状面料形成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通过后侧开口处的魔术贴贴合固定形成;通过固定套1的大小结构能对小腿与脚腕处人体结构进行贴合,保证固定套1与小腿的贴合,从而通过第二支撑件6进行稳定支撑,辅助站立。
33.其中,第一绑带3与第二绑带4为三角形的弹性绑带,其中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套1与底托2上,第三端延伸至掌面或跟腱位置,尾端设置有对应魔术贴,通过魔术贴进行贴合固定。
34.具体的,第一绑带3与固定套1连接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套1的背侧位置,三角带的交汇位置位于踝尖的前侧位置,第二绑带4与固定套1连接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套1的前侧位置,三角带的交汇位置位于踝尖的后侧位置;由交叉设置的绑带对踝骨周围的肌肉组织进行保护固定,绑带的三角结构则避开了踝尖位置,保证了舒适性,减少与踝尖的摩擦,也利用踝尖结构对绑带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绑带位置偏移带来的保护不足。
35.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绑带3与第二绑带4的内表面嵌设有按摩气囊301,底托2内部与脚跟对应的位置嵌设有底部气囊301,底部气囊301通过导管与两侧的第一绑带3、第二
绑带4内按摩气囊301连通;通过联动的底部气囊201与按摩气囊301的设置,当使用者走动,足跟压迫底部气囊201,底部气囊201能起到减震效果,减少对受伤的踝关节的冲击负担,且随着底部气囊201的压缩,气体会被压缩进按摩气囊301内,带动按摩气囊301鼓胀,随着反复的鼓胀与复原过程,按摩踝关节周围肌群与组织,加速血液循环,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36.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件5包括外衬501、纤维板502与胶块503,纤维板502为贴合掌面的弧形碳纤维面板,上表面等距设置有倒置的梯形胶块503,纤维板502与胶块503整体通过外衬501进行包覆;通过纤维板502对小腿与脚掌的角度进行支撑,在脚掌受力时,减少踝关节正面肌群的负担,且随着脚掌的弯曲,胶块503顶部互相挤压,起到缓冲作用,且胶块503的回弹也能辅助脚掌角度的回复,减少脚掌回复时肌群支撑身体的负担。
37.其中,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件6为外侧包覆硅胶层的不锈钢金属条,中段设置有向外的翘曲结构,首尾两端呈175
°
的角度设置,尾端表面凹设有卡齿,底托2的外侧设置有对应的活动卡扣7,进行可调节高度的活动连接;利用第二支撑件6在脚踝两侧的支撑效果,能减少体重对脚踝的负担,而第二支撑件6的翘曲设置,使得其避开了踝尖,防止了与踝尖的摩擦,且由于翘曲结构的设置,第二支撑件6能更容易的发生横向的弯曲,通过结构形变进行承重,也更容易通过横向弯曲带来的竖直方向的长度变化来适应脚掌左右翻转的动作,也能对翻转角度进行一定限制,防止肌群二次拉伤。
38.在实施本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时,在使用者运动时,两侧的第二支撑件6能对体重进行支撑,减少足跟受力时踝关节负担,而正面的第一支撑件5能在前脚掌受力时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与辅助脚掌复位,且随着受力位置的变化,会通过足跟带动底部气囊201进行反复压缩,进而带动两侧的按摩气囊301的鼓胀与收缩,按摩踝关节周围肌群与组织,加速血液循环,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39.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7、8 、9所示,底托2的前端有延伸至前脚掌位置的掌托8,掌托的8内部嵌设有前掌气囊801,第一支撑件5为可拆卸设置,第一支撑件5内的胶块503通过互相连通空心回弹气囊10进行替换,回弹气囊10与掌托8内的前掌气囊801通过贴合在第一绑带3外侧的气管连通;通过空心回弹气囊10对胶块503的替换,能在前脚掌受力时,将前掌气囊801内的气体压入回弹气囊10内,利用回弹气囊10的主动鼓胀加速第一支撑件5的支撑效果,更加适用于复健后期的跑动时运动频率更快的状态,通过更快的响应速度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40.具体的,掌托8的两侧设置有第三绑带9对掌托与前脚掌进行固定,第三绑带9通过尾端魔术贴进行贴合固定,便于掌托8与前脚掌的便携固定。
41.具体的,掌托8与底托2为通过魔术贴粘合连接的可拆卸的连接,便于掌托8的拆卸与安装,从而进行两种模式的切换,纯底托2模式适用于治疗早期步行复健的足跟受力较多的状态,加装掌托8后适用于治疗后期跑动复健的前后受力均衡状态,进行针对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