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9743发布日期:2022-05-18 08:2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用流体注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已经使用了为患者以每小时均匀的量来供应如镇痛药等医用流体的装置,这种医用流体供应装置具有存储医用流体的医用流体腔室以及医用流体管,该医用流体管允许从医用流体腔室排出的医用流体流动至插入患者身体中的注入针或导管。
3.对于混合药液一般是现配现用,因为放置时间长了后,混合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还原或变质,降低混合药液的药效。
4.现有技术中,由于是进行长时间的持续的进行注射,当使用混合药液时,由于持续时间长,会使医用流体腔室内药液的药效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因此,需要一种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如何降低医用流体注入器的药效损失率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包括若干储药装置、混合装置、连接器、导管、控制系统;储药装置包括储药筒、推动气缸、推动头;推动头设置于储药筒内,推动头的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与储药筒的内侧壁紧贴;推动气缸设置于推动头外侧,其伸缩端延伸至储药筒内,且与推动头连接,推动气缸沿储药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混合筒的内部空腔分别与若干储药装置连通;导管的一端与混合筒连通;连接器与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系统与储药装置、混合装置连接。
7.若一次性将所有药剂注入病人的体内,由于人体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会导致部分有效成分无法得到利用,降低了对药液的利用率,甚至由于某些治疗物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未被人体接受的情况下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间隔性的注入少量药液,能够提高对药液的利用率,对有效成分进行充分的吸收。将配置混合药液的多种基础药液,单独利用储药筒进行存放,由于基础药液本身能够稳定存在,具有较长时间的保质期。当需要进行注射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推动气缸伸长,使推动头移动,将对应储药筒内的药液推入混合筒内进行混合。其中,根据混合药液需要的基础药液的比例,控制对应的推动气缸的伸长距离,能够实现对混合药液的精准调配。在进行混合药液的调配后,将调配好的混合药液通过导管、连接器、注入针注射进患者的体内进行治疗。其中连接器用于连接插入患者体内的注入针。
8.进一步的,储药装置包括连通管;储药筒竖向设置于混合筒上方,储药筒的底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与混合筒的顶面紧贴,储药筒为透明材料,其侧面为粗糙面;混合筒顶面上设
置有若干连通口,连通口为竖向通口,将混合筒的内部空腔和外界连通,若干连通口分别与若干储药筒相对应,连通口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连通管为硬管状,竖向设置于连通口内,其上端与储药筒固定,且与储药筒的下部连通,连通管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应。
9.若储药筒与混合筒固定连接,在将基础药液存放进储药筒内时十分麻烦,且容易造成基础药液之间的污染。当需要将基础药液存放入储药筒内时,转动储药筒,带动连通管转动,在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的作用下,使储药筒和混合筒脱离,然后将连通管的下部放入对应的基础药液内,之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推动气缸收缩,在负压作用下,使基础药液通过连通管进入储药筒内。之后将连通管对准连通口,并转动储药筒,在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的作用下,使储药筒和混合筒紧密连通。竖直设置储药筒,由于推动气缸和推动头的运动路径为竖向,可以降低推动气缸伸缩时,使医用流体注入器产生的振动,使医用流体注入器更加稳定。储药筒为透明材料,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
10.进一步的,储药装置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于连通管的下部,单向阀包括堵头、第一弹簧、限位片;堵头为柱状,竖向设置于连通管下方,其上部处于连通管内,且与连通管的内侧壁相适应;限位片横向设置于堵头下方,且限位片的直径大于连通管的内径;第一弹簧竖向设置于连通管下方,位于限位片上方,处于连通口内,第一弹簧套设于堵头上,其两端分别与连通管和限位片连接。
11.由于储药筒通过连通管与混合筒连通,混合筒内的混合药液容易扩散到储药筒内,对基础药液造成污染,容易导致储药筒内的药液变质,影响治疗效果。当通过推动气缸将储药筒内的基础药液注入混合筒内时,基础药液会推动堵头向下移动,使储药筒与混合筒连通,将储药筒内的药液注入混合筒内。当推动气缸停止移动后,即推动头停止移动,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堵头向上移动,将连通管堵塞,使储药筒和混合筒分隔,防止混合筒内的混合药液对储药筒内部的基础药液造成污染。
12.进一步的,单向阀包括若干排液槽、若干第一滑块、若干第一滑道;排液槽为凹槽,若干排液槽竖向设置于堵头的侧面上,且围绕堵头的轴线设置,排液槽的上端延伸至堵头的上表面处;第一滑道为凹槽,若干第一滑道竖向设置于连通管下部的内侧壁上,第一滑道的长度与堵头的移动范围相适应;若干第一滑块分别设置于若干第一滑道内,与第一滑道相适应,且与堵头固定,若干第一滑块的位置与若干排液槽相配合。若干第一滑块的位置与若干排液槽相配合,使排液槽能够将储药筒和混合筒连通。
13.若堵头脱离连通管,在水流的作用下,堵头容易产生摆动,在回缩过程中与连通管的下部相抵,无法进入连通管内,无法将储药筒和混合筒分隔。当推动气缸伸长时,通过水压推动堵头向下移动,使排液槽的下部露出到连通管外,使储药筒内的基础药液能够通过排液槽流出。当推动气缸停止时,在第一弹簧作用下,使堵头向上移动,使排液槽全部进入连通管内,将储药筒和混合筒分隔。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一滑道,用于对堵头的移动范围进行限位。
14.进一步的,单向阀包括若干第二滑道、若干固定槽;第二滑道为凹槽,设置于连通管的内侧面上,且围绕连通管的轴线设置,若干第二滑道分别与若干第一滑道对应,且沿同一旋转方向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滑道侧方,第二滑道的一端与第一滑道下端连通;固定槽为凹槽,设置于连通管的内侧面上,若干固定槽分别与若干第二滑道相对应,且处于对应的第
二滑道上方,固定槽与第二滑道的另一端连通,固定槽与第一滑块相适应;限位片为锥台状,其底面直径与连通口的内径相适应,限位片的底面与混合筒的内壁顶面处于同一平面内,限位片的顶面直径小于连通口的内径;第一内螺纹为凹槽。
15.在有堵头的情况下,由于堵头将连通管堵塞,将基础药液存放进入储药筒内会很麻烦。当需要使储药筒吸取基础药液时,向外拉动堵头,然后转动堵头,使第一滑块在第二滑道内滑动,最后在第一弹簧作用下,使第一滑块进入固定槽内,使连通管维持开启状态,然后通过控制推动气缸收缩向储药筒内吸取基础药液。设置限位片为锥台状,便于医护人员的手向外拉动堵头。限位片的底面与混合筒的内壁顶面处于同一平面内,用于防止混合药液进入连通口内,无法被混合装置排出。
16.进一步的,第二滑道倾斜设置,其远离第一滑道的一端向下倾斜;排液槽靠近限位片的内侧面为受压面,受压面为倾斜面,与所述第二滑道相配合。受压面为倾斜面,与所述第二滑道相配合,防止第一滑块进入第二滑道内。
17.在水流的扰动下,堵头会产生摆动,容易导致第一滑块进入第二滑道内,导致堵头无法回缩到连通管内。第二滑道倾斜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滑块进入第二滑道内的难度,且当第一滑块进入第二滑道内后,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下和第二滑道的倾斜角度下,也会重新回到第一滑道内。由于滑块与滑道之间一般存在空隙,在滑动时一般不会形成笔直的滑动路线,会存在振动,提高了滑块与滑道的磨损速度。设置倾斜的受压面,在水流从排液槽内流出时,会对受压面产生冲击,使堵头具有转动的趋向,使第一滑块与第一滑道的一侧内侧面紧贴,使第一滑块的更加稳定,不易与第一滑道之间产生频繁的碰撞,减缓了第一滑块和第一滑道的磨损速度。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道远离第二滑道的内侧面紧贴,能够防止第一滑块进入第二滑道内。
18.进一步的,包括过滤网、电动夹;导管为软管,与混合筒的内部顶面连通;过滤网设置于导管内;电动夹夹持于导管上,处于过滤网侧方。
19.在药液混合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沉淀、杂质等,若不作处理,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在通过推动气缸向混合筒内注射基础药液时,控制电动夹夹紧,使导管封闭,防止基础药液直接进入导管内,注射进人体内。
20.进一步的,混合装置包括柱塞、第二弹簧、导向筒、导向杆;混合筒竖向设置;柱塞设置于混合筒内,柱塞的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与混合筒的内侧壁相适应,柱塞的顶面与混合筒的内部顶面紧贴;导向筒竖向设置于混合筒内,处于柱塞下方,与混合筒的固定;导向杆竖向设置于柱塞下方,其上部与柱塞固定,下部插设于导向筒内,与导向筒的内侧面相适应;第二弹簧套设于导向杆和导向筒上,第二弹簧为压缩状态。
21.控制电动夹将导管夹紧,然后通过推动气缸向混合筒内注入基础药液,在水压的作用下,使柱塞向下移动,将第二弹簧压缩。设置导向筒和导向杆,用于使柱塞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且能够通过设置导向筒和导向杆的长度限定最大混合量,防止一次性对患者注射过多的混合药液,造成医疗事故。
22.进一步的,混合装置包括螺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搅拌杆;螺杆竖向设置,向下贯穿混合筒延伸至混合筒内,螺杆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搅拌杆横向设置于混合筒内,处于柱塞上方,一端与螺杆固定;从动齿轮设置于混合筒上方,套设于螺杆上,与螺杆固定,从动齿轮的轴线与螺杆的轴线重合;主动齿轮设置于从动齿轮侧方,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
齿轮的中心连接有驱动电机。
23.当打开电动夹时,由于第二弹簧在不同长度下产生的弹力不同,会使注射的速度不均,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当将多种基础药液按照比例注入混合筒内后,启动驱动电机,使主动齿轮转动,使从动齿轮转动,使螺杆转动,带动搅拌杆转动。通过使驱动电机往复转动,能够使搅拌杆上下往复移动,且旋转方向往复变换,能够使药液更加充分的混合。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注射时,通过驱动电机使螺杆与柱塞相接,然后打开电动夹,并启动驱动电机,使螺杆向上匀速移动,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柱塞匀速向上移动,将混合药液注入患者体内。
24.进一步的,混合筒的内部顶面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与搅拌杆的移动路径相适应;搅拌杆的上表面为螺旋面,螺旋面与第二外螺纹相适应,且其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搅拌杆设置于容纳槽内,与容纳槽相适应,搅拌杆的底面与混合筒的内部顶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搅拌杆的底面与柱塞的顶面紧贴,搅拌杆的底面为光滑面;柱塞的顶面为光滑平面。
25.并设置搅拌杆的上表面为螺旋面,用于使搅拌杆能够移动到容纳槽内,使柱塞能够与混合筒的内部顶面紧贴,减少混合筒内的混合药液残留。且搅拌杆的上表面在转动时,能够对混合药液进行推动,提高搅拌杆对混合药液的搅拌程度。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设置储药装置和混合装置,能够降低混合药液的药效损失率。
27.2、设置堵头和第一弹簧,能够防止储药筒内的基础药液被污染。
28.3、设置螺杆和搅拌杆,能够使混合药液的注射速度更加均匀,且能够使混合药液的混合更加充分,提高其药效。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的连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的混合筒的上视图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混合筒;2、导向筒;21、导向杆;22、第二弹簧;3、导管;31、连接器;32、电动夹;4、储药筒;41、推动头;42、推动气缸;43、连通管;44、第一滑块;441、第一滑道;442、第二滑道;443、固定槽;45、堵头;46、第一弹簧;47、限位片;48、排液槽;5、主动齿轮;51、从动齿轮;52、驱动电机;53、螺杆;54、搅拌杆;55、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31.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药效损失率低的医用流体注入器,包括若干储药装置、混合装置、
连接器31、导管3、控制系统;储药装置包括储药筒4、推动气缸42、推动头41;推动头41设置于储药筒4内,推动头41的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与储药筒4的内侧壁紧贴;推动气缸42设置于推动头41外侧,其伸缩端延伸至储药筒4内,且与推动头41连接,推动气缸42沿储药筒4的轴线方向设置;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1,混合筒1的内部空腔分别与若干储药装置连通;导管3的一端与混合筒1连通;连接器31与导管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系统与储药装置、混合装置连接。储药装置为2个。
32.若一次性将所有药剂注入病人的体内,由于人体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会导致部分有效成分无法得到利用,降低了对药液的利用率,甚至由于某些治疗物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未被人体接受的情况下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间隔性的注入少量药液,能够提高对药液的利用率,对有效成分进行充分的吸收。将配置混合药液的多种基础药液,单独利用储药筒4进行存放,由于基础药液本身能够稳定存在,具有较长时间的保质期。当需要进行注射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推动气缸42伸长,使推动头41移动,将对应储药筒4内的药液推入混合筒1内进行混合。其中,根据混合药液需要的基础药液的比例,控制对应的推动气缸42的伸长距离,能够实现对混合药液的精准调配。在进行混合药液的调配后,将调配好的混合药液通过导管3、连接器31、注入针注射进患者的体内进行治疗。其中连接器31用于连接插入患者体内的注入针。
33.储药装置包括连通管43;储药筒4竖向设置于混合筒1上方,储药筒4的底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与混合筒1的顶面紧贴,储药筒4为透明材料,其侧面为粗糙面;混合筒1顶面上设置有若干连通口,连通口为竖向通口,将混合筒1的内部空腔和外界连通,若干连通口分别与若干储药筒4相对应,连通口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连通管43为硬管状,竖向设置于连通口内,其上端与储药筒4固定,且与储药筒4的下部连通,连通管43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适应,连通口为两个。
34.若储药筒4与混合筒1固定连接,在将基础药液存放进储药筒4内时十分麻烦,且容易造成基础药液之间的污染。当需要将基础药液存放入储药筒4内时,转动储药筒4,带动连通管43转动,在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的作用下,使储药筒4和混合筒1脱离,然后将连通管43的下部放入对应的基础药液内,之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推动气缸42收缩,在负压作用下,使基础药液通过连通管43进入储药筒4内。之后将连通管43对准连通口,并转动储药筒4,在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的作用下,使储药筒4和混合筒1紧密连通。竖直设置储药筒4,由于推动气缸42和推动头41的运动路径为竖向,可以降低推动气缸42伸缩时,使医用流体注入器产生的振动,使医用流体注入器更加稳定。储药筒4为透明材料,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
35.如图2所示,储药装置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于连通管43的下部,单向阀包括堵头45、第一弹簧46、限位片47;堵头45为柱状,竖向设置于连通管43下方,其上部处于连通管43内,且与连通管43的内侧壁相适应;限位片47横向设置于堵头45下方,且限位片47的直径大于连通管43的内径;第一弹簧46竖向设置于连通管43下方,位于限位片47上方,处于连通口内,第一弹簧46套设于堵头45上,其两端分别与连通管43和限位片47连接。
36.由于储药筒4通过连通管43与混合筒1连通,混合筒1内的混合药液容易扩散到储药筒4内,对基础药液造成污染,容易导致储药筒4内的药液变质,影响治疗效果。当通过推动气缸42将储药筒4内的基础药液注入混合筒1内时,基础药液会推动堵头45向下移动,使
储药筒4与混合筒1连通,将储药筒4内的药液注入混合筒1内。当推动气缸42停止移动后,即推动头41停止移动,在第一弹簧46的作用下,使堵头45向上移动,将连通管43堵塞,使储药筒4和混合筒1分隔,防止混合筒1内的混合药液对储药筒4内部的基础药液造成污染。
37.单向阀包括若干排液槽48、若干第一滑块44、若干第一滑道441;排液槽48为凹槽,若干排液槽48竖向设置于堵头45的侧面上,且围绕堵头45的轴线设置,排液槽48的上端延伸至堵头45的上表面处;第一滑道441为凹槽,若干第一滑道441竖向设置于连通管43下部的内侧壁上,第一滑道441的长度与堵头45的移动范围相适应;若干第一滑块44分别设置于若干第一滑道441内,与第一滑道441相适应,且与堵头45固定,若干第一滑块44的位置与若干排液槽48相配合。若干第一滑块44的位置与若干排液槽48相配合,使排液槽48能够将储药筒4和混合筒1连通。排液槽481个;第一滑块441个;第一滑道4411个;若堵头45脱离连通管43,在水流的作用下,堵头45容易产生摆动,在回缩过程中与连通管43的下部相抵,无法进入连通管43内,无法将储药筒4和混合筒1分隔。当推动气缸42伸长时,通过水压推动堵头45向下移动,使排液槽48的下部露出到连通管43外,使储药筒4内的基础药液能够通过排液槽48流出。当推动气缸42停止时,在第一弹簧46作用下,使堵头45向上移动,使排液槽48全部进入连通管43内,将储药筒4和混合筒1分隔。设置第一滑块44和第一滑道441,用于对堵头45的移动范围进行限位。
38.单向阀包括若干第二滑道442、若干固定槽443;第二滑道442为凹槽,设置于连通管43的内侧面上,且围绕连通管43的轴线设置,若干第二滑道442分别与若干第一滑道441对应,且沿同一旋转方向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滑道441侧方,第二滑道442的一端与第一滑道441下端连通;固定槽443为凹槽,设置于连通管43的内侧面上,若干固定槽443分别与若干第二滑道442相对应,且处于对应的第二滑道442上方,固定槽443与第二滑道442的另一端连通,固定槽443与第一滑块44相适应;限位片47为锥台状,其底面直径与连通口的内径相适应,限位片47的底面与混合筒1的内壁顶面处于同一平面内,限位片47的顶面直径小于连通口的内径;第一内螺纹为凹槽。第二滑道4421个;固定槽4431个。
39.在有堵头45的情况下,由于堵头45将连通管43堵塞,将基础药液存放进入储药筒4内会很麻烦。当需要使储药筒4吸取基础药液时,向外拉动堵头45,然后转动堵头45,使第一滑块44在第二滑道442内滑动,最后在第一弹簧46作用下,使第一滑块44进入固定槽443内,使连通管43维持开启状态,然后通过控制推动气缸42收缩向储药筒4内吸取基础药液。设置限位片47为锥台状,便于医护人员的手向外拉动堵头45。限位片47的底面与混合筒1的内壁顶面处于同一平面内,用于防止混合药液进入连通口内,无法被混合装置排出。
40.第二滑道442倾斜设置,其远离第一滑道441的一端向下倾斜;排液槽48靠近限位片47的内侧面为受压面,受压面为倾斜面,与所述第二滑道442相配合。受压面为倾斜面,与所述第二滑道442相配合,防止第一滑块44进入第二滑道442内。
41.在水流的扰动下,堵头45会产生摆动,容易导致第一滑块44进入第二滑道442内,导致堵头45无法回缩到连通管43内。第二滑道442倾斜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滑块44进入第二滑道442内的难度,且当第一滑块44进入第二滑道442内后,在第一弹簧46的弹力下和第二滑道442的倾斜角度下,也会重新回到第一滑道441内。由于滑块与滑道之间一般存在空隙,在滑动时一般不会形成笔直的滑动路线,会存在振动,提高了滑块与滑道的磨损速度。设置倾斜的受压面,在水流从排液槽48内流出时,会对受压面产生冲击,使堵头45具有转动的趋
向,使第一滑块44与第一滑道441的一侧内侧面紧贴,使第一滑块44的更加稳定,不易与第一滑道441之间产生频繁的碰撞,减缓了第一滑块44和第一滑道441的磨损速度。且第一滑块44与第一滑道441远离第二滑道442的内侧面紧贴,能够防止第一滑块44进入第二滑道442内。
42.包括过滤网、电动夹32;导管3为软管,与混合筒1的内部顶面连通;过滤网设置于导管3内;电动夹32夹持于导管3上,处于过滤网侧方。
43.在药液混合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沉淀、杂质等,若不作处理,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在通过推动气缸42向混合筒1内注射基础药液时,控制电动夹32夹紧,使导管3封闭,防止基础药液直接进入导管3内,注射进人体内。
44.混合装置包括柱塞、第二弹簧22、导向筒2、导向杆21;混合筒1竖向设置;柱塞设置于混合筒1内,柱塞的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与混合筒1的内侧壁相适应,柱塞的顶面与混合筒1的内部顶面紧贴;导向筒2竖向设置于混合筒1内,处于柱塞下方,与混合筒1的固定;导向杆21竖向设置于柱塞下方,其上部与柱塞固定,下部插设于导向筒2内,与导向筒2的内侧面相适应;第二弹簧22套设于导向杆21和导向筒2上,第二弹簧22为压缩状态。
45.控制电动夹32将导管3夹紧,然后通过推动气缸42向混合筒1内注入基础药液,在水压的作用下,使柱塞向下移动,将第二弹簧22压缩。设置导向筒2和导向杆21,用于使柱塞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且能够通过设置导向筒2和导向杆21的长度限定最大混合量,防止一次性对患者注射过多的混合药液,造成医疗事故。
46.如图3所示,混合装置包括螺杆53、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51、搅拌杆54;螺杆53竖向设置,向下贯穿混合筒1延伸至混合筒1内,螺杆53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搅拌杆54横向设置于混合筒1内,处于柱塞上方,一端与螺杆53固定;从动齿轮51设置于混合筒1上方,套设于螺杆53上,与螺杆53固定,从动齿轮51的轴线与螺杆53的轴线重合;主动齿轮5设置于从动齿轮51侧方,与从动齿轮51啮合,主动齿轮5的中心连接有驱动电机52。
47.当打开电动夹32时,由于第二弹簧22在不同长度下产生的弹力不同,会使注射的速度不均,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当将多种基础药液按照比例注入混合筒1内后,启动驱动电机52,使主动齿轮5转动,使从动齿轮51转动,使螺杆53转动,带动搅拌杆54转动。通过使驱动电机52往复转动,能够使搅拌杆54上下往复移动,且旋转方向往复变换,能够使药液更加充分的混合。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注射时,通过驱动电机52使螺杆53与柱塞相接,然后打开电动夹32,并启动驱动电机52,使螺杆53向上匀速移动,在第二弹簧22的作用下,使柱塞匀速向上移动,将混合药液注入患者体内。
48.混合筒1的内部顶面上设置有容纳槽55,容纳槽55与搅拌杆54的移动路径相适应;搅拌杆54的上表面为螺旋面,螺旋面与第二外螺纹相适应,且其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搅拌杆54设置于容纳槽55内,与容纳槽55相适应,搅拌杆54的底面与混合筒1的内部顶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搅拌杆54的底面与柱塞的顶面紧贴,搅拌杆54的底面为光滑面;柱塞的顶面为光滑平面。
49.并设置搅拌杆54的上表面为螺旋面,用于使搅拌杆54能够移动到容纳槽55内,使柱塞能够与混合筒1的内部顶面紧贴,减少混合筒1内的混合药液残留。且搅拌杆54的上表面在转动时,能够对混合药液进行推动,提高搅拌杆54对混合药液的搅拌程度。
50.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间隔性的通过医用流体注入器向患者体内注射混合药液。当需要使储药筒4吸取基础药液时,向外拉动堵头45,然后转动堵头45,使第一滑块44在第二滑道442内滑动,最后在第一弹簧46作用下,使第一滑块44进入固定槽443内,使连通管43维持开启状态,然后通过控制推动气缸42收缩向储药筒4内吸取基础药液。之后扭转堵头45,使第一滑块44进入第一滑道441内。之后将连通管43对准连通口,并转动储药筒4,在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的作用下,使储药筒4和混合筒1紧密连通。当需要进行注射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推动气缸42伸长,使推动头41移动,将对应储药筒4内的药液推入混合筒1内进行混合。在水压的作用下,使柱塞向下移动,将第二弹簧22压缩。
51.之后启动驱动电机52,使主动齿轮5转动,使从动齿轮51转动,使螺杆53转动,带动搅拌杆54转动。通过使驱动电机52往复转动,能够使搅拌杆54上下往复移动,且旋转方向往复变换,能够使药液更加充分的混合。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注射时,通过驱动电机52使螺杆53与柱塞相接,然后打开电动夹32,并启动驱动电机52,使螺杆53向上匀速移动,在第二弹簧22的作用下,使柱塞匀速向上移动,将混合药液注入患者体内。
52.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