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78495发布日期:2022-06-29 10:4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消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手部清洗一直是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事情,从以前的饭前洗手到现在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接触到其他人或物的机会大大增加,通过手部传染疾病的机会也越来越大。手部清洗杀菌方式也从以前的肥皂、香皂洗手到现在的洗手液洗手,清洗效果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后来,免洗洗手液出现了,免洗洗手液既无需使用毛巾、水源和肥皂等,又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的主要成分通常为乙醇,如乙醇、过氧化氢和甘油组成的一种经典免洗速干手消毒液。
3.现有技术中,可采用高浓度的乙醇(如75%左右)来制备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如申请号为cn202010380388.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糖速干手消毒液的制备方法,该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组分组成:乙醇80ml;过氧化氢0.4ml;葡聚多糖季铵盐0.1g;甘油1.5ml;纯化水18ml。在该专利中,葡聚多糖季胺盐作为杀毒剂和护肤成分,将季胺葡聚多糖应用于手消毒剂中,不仅能提高消毒性能、还能起到防止细菌、病毒扩散、同时保护皮肤等功效。
4.申请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高浓度的乙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如果直接使用,用户体验不好。因此,现有技术中会在其中加入护肤成分。如前述专利中加入葡聚多糖季铵盐作为护肤成分,但是葡聚多糖季铵盐的护肤效果一般且成本较贵。另外,人群中存在大量对酒精过敏的人,高浓度的酒精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具有杀菌效果更好、刺激性低和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等优点。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3-82%,过氧化氢0.1-0.16%,甘油0.5-2.0%,增效护肤组分0.1-0.5%和余量去离子水,所述增效护肤组分由蜂蜜、甜菜碱和硅油按重量比1:2-6:1-5复配而成。
6.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乙醇75%,过氧化氢0.1%,甘油1.0%,增效护肤组分0.4%和余量去离子水;其中,增效护肤组分由蜂蜜、甜菜碱和硅油按重量比1:4:2复配而成。
7.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蜂蜜溶于水中,混匀得到蜂蜜水。(2)将硅油和甘油溶于部分(5-20%)乙醇中,混匀得到乙醇溶液。
8.(3)将蜂蜜水、乙醇溶液、过氧化氢、甜菜碱和剩余的乙醇混合,搅拌、静置得到产品。
9.前述制备方法便于各种物质的溶解,且在搅拌过程中不会生成泡沫,易于生产。
10.本发明提供的消毒液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
11.(2)该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在手部清洁条件下能灭活病毒。增效护肤组分能提升在手部清洁条件下的灭菌效果。
12.(3)该免洗速干手消毒液基本无刺激,用户使用体验好。
13.(4)该免洗速干手消毒液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14.(5)增效护肤组分为清洁用品的常见成分,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6.实施例一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醇7.5kg、过氧化氢10g、甘油100g、蜂蜜5.7g、甜菜碱22.9g、硅油11.4g和去离子水2.35kg。
17.实施例二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醇8.0kg、过氧化氢15g、甘油85g、蜂蜜5g、甜菜碱15g、硅油10g和去离子水18.7kg。
18.实施例三实施例三公开了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醇7.8kg、过氧化氢10g、甘油140g、蜂蜜10g、甜菜碱20g、硅油20g和去离子水2.00kg。
19.验证例,试验均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消毒液。
20.一、灭菌试验1.1.试验菌株: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6538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均由广东省食品微生物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食品安全菌种保藏中心提供,取其第5代新鲜斜面培养物进行试验。
21.1.2.中和剂:3%吐温80+0.3%卵磷脂+0.1%硫代硫酸钠的0.03mol/l pbs。
22.1.3.培养基:沙氏琼脂培养基。
23.1.4.有机干扰物质:3%bsa溶液。
24.1.5.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条,2.1.1.7。中和试验:试验菌为大肠杆菌,杀菌作用时间为0.5min,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试验重复3次。杀菌试验:用消毒液进行杀菌试验,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试验重复3次。培养温度37℃。
25.1.6.阳性对照:用无菌稀释液代替试验液按试验程序进行操作。
26.1.7.大肠杆菌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第1组平均回收菌数为0cfu/ml,第2组平均回收菌数为213cfu/ml,第3、4、5组菌落数误差率分别为2.72%、2.40%、3.28%,第6组无菌生长。因此,本消毒液对大肠杆菌具有杀灭作用,且自身及中和产物对大肠杆菌无不良影响。
27.1.8.对试验菌的灭杀试验:试验环境温度19-21℃,试验重复3次,消毒液分别作用0.5min、1min、1.5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灭杀对数值均>5.00,结果如表2-4所示:表2表3表4二、真菌杀灭试验(悬液法)2.1.试验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由广东省食品微生物安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食品安全菌种保藏中心提供,取其第5代新鲜斜面培养物进行试验。
28.2.2.中和剂:3%吐温80+0.3%卵磷脂+0.1%硫代硫酸钠的0.03mol/lpbs。
29.2.3.培养基:沙氏琼脂培养基。
30.2.4.有机干扰物质:3%bsa溶液。
31.2.5.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条,2.1.1.9。中和试验:杀菌作用时间为0.5min,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试验重复3次。杀菌试验:用消
毒液进行杀菌试验,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试验重复3次。培养温度37℃。
32.2.6.阳性对照:用无菌稀释液代替试验液按试验程序进行操作。结果如表5所示:表5从表5可以看出:第1组平均回收菌数为0cfu/ml,第2组平均回收菌数为470cfu/ml,第3、4、5组菌落数误差率分别为1.11%、1.50%、0.80%,第6组无菌生长。
33.2.7.对实验菌的杀灭效果:实验环境温度19-21℃,实验重复3次,消毒液作用0.5min、1min、1.5min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结果如表6所示:表6三、消毒液对手消毒现场试验(卫生手)3.1.中和剂:3%吐温80+0.3%卵磷脂+0.1%硫代硫酸钠的0.03mol/l pbs。
34.3.2.稀释剂:0.1%吐温80的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
35.3.3.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36.3.4.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2.6条。消毒试验:用消毒液为使用样,擦拭消毒作用1min,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受试对象:30位志愿者双手(卫生手),以消毒前左手采样作为阳性对照组,取样品涂抹该志愿者右手作用1min后用采样液作为试验组。采样方法:将无菌棉拭于采样液试管中沾湿,对阳性对照组与消毒试验组进行涂抹采样,无菌方式将棉拭采样端剪入10ml采样液,洗脱。阴性对照:取同批次的采样液、稀释液直接培养。结果如表7所示:表7
从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平均杀灭对数值>1.81,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平均杀灭对数值>1.00。
37.四、消毒液对手消毒现场试验(外科手)4.1.中和剂:3%吐温80+0.3%卵磷脂+0.1%硫代硫酸钠的0.03mol/l pbs。
38.4.2.稀释剂:0.1%吐温80的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
39.4.3.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40.4.4.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2.6条。消毒试验:用消毒液为使用样,擦拭消毒作用3min,试验环境温度19-21℃,相对湿度45-60%。受试对象:30位志愿者双手(外科手),以消毒前左手采样作为阳性对照组,取样品涂抹该志愿者右手作用3min后用采样液作为试验组。采样方法:将无菌棉拭于采样液试管中沾湿,对阳性对照组与消毒试验组进行涂抹采样,无菌方式将棉拭采样端剪入10ml采样液,洗脱。阴性对照:取同批次的采样液、稀释液直接培养。结果如表8所示:表8从表8的结果可以看出,平均杀灭对数值>1.87,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平均杀灭对数值>1.00。
41.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5.1动物信息:品种:豚鼠,dunkin hartley 3只;来源:武汉市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级:普通级;动物合格证号:no.42010000005104;性别:雌性;体重范围:300-400g;饲料:普通级豚鼠维持饲料;动物室环境:温度18-29℃,相对湿度:40%-70%;试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鄂)2017-0096.5.2主要试剂:0.9%nacl注射液。
42.5.3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3.3.3.3条。直接使用0.5ml消毒液进行试验。过程为:在试验前24h,将豚鼠背部脊柱两侧的毛去掉,不得损伤皮肤。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cm。次日将受试物0.5ml滴于面积为2.5cm*2.5cm的2层-4层纱布上并敷贴在一侧去毛皮肤表面,然后用一层无刺激塑料膜覆盖,再用无刺激胶布固定。另一侧涂0.5ml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在涂抹后4h,用温水清洗,除去残留物。每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14天。每次涂抹受试物后4h,用水或无刺激的适宜溶剂清洗残留受试物,在涂抹受试物24h观察动物皮肤的红斑和水肿情况,根据皮肤刺激反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如表9所示:表9
从表9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消毒液无刺激性。
43.六、急性毒性试验6.1.标准: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44.6.2.检测环境:spf级动物房,室温20-26℃,湿度40-70%。
45.6.3.试验动物:2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实验动物和饲料购自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6.6.4.试验步骤:预试时,未发现所送样品制备液在5000mg/kg体重剂量出现死亡,故正式试验采用一次最大限度试验,实验设计受试物计量为5000mg/kg体重。按0.1ml/10g体重的量经口灌胃给予试验用液,灌胃前动物禁食4h,自由饮水。灌胃1h后给予正常饮食。实验观察14天,染毒后观察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数及死亡时间,并对死亡动物和观察期满处死动物进行尸体解剖,肉眼观察是否有异常的组织或者脏器。结果如表10所示:表10从表10可以看出:14天观察期内所有受试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故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
50
>5000mg/kg体重。
47.对比例一对比例一的消毒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醇7.5kg、过氧化氢10g、甘油100g和去离
子水2.39kg。
48.对比例二对比例二的消毒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醇7.5kg、过氧化氢10g、甘油100g、蜂蜜5.7g和去离子水2.39kg。
49.对比例三对比例三的消毒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醇7.5kg、过氧化氢10g、甘油100g、硅油11.4g和去离子水2.38kg。
50.对比例四对比例四的消毒液,由以下成分组成:乙醇7.5kg、过氧化氢10g、甘油100g、甜菜碱22.9g和去离子水2.37kg。
51.消毒试验,过程见前述消毒液对手消毒现场试验(卫生手)和消毒液对手消毒现场试验(外科手)试验,结果如表11所示:表11从表11中可以看出,单独加入蜂蜜、甜菜碱和硅油对杀菌效果基本没有改善,而蜂蜜、甜菜碱和硅油按一定的配比加入能明显提升杀菌效果。
52.刺激性试验,过程见前述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记录开始出现红斑和水肿的天数,计算平均值,结果如表12所示:表12从表12中可以看出:乙醇、过氧化氢和甘油的组合具有明显的刺激性,第2天基本就出现明显症状,单独加入蜂蜜、甜菜碱和硅油相对于对比例1来说,刺激性稍微改善,但是在1周左右均会有明显反应,刺激性改善不明显。而本发明提供的消毒液在14天试验时间内均无明显症状。
53.过敏性试验:寻找25位志愿者(男17位,女8位,平均年龄26.32岁),志愿者的皮肤对酒精或者过氧化氢过敏,于左手或右手涂抹六种消毒液(分别为实施例1-2和对比例1-4,后同),涂抹时间5分钟,涂抹面积大于2cm*2cm,涂抹后保持30分钟,观察涂抹区域的状态,如果出现水泡、红肿或瘙痒等过敏症状即判断为过敏,时间满足后或者出现明显症状后用水清洗,结果如表13所示:表13从表13中可以看出:单独加入蜂蜜、甜菜碱和硅油相对于对比例1来说,过敏性基本无改善,而采用本发明的消毒液,过敏人数明显减少,引起过敏反应的概率明显降低。
54.感官评价试验:寻找37位自愿者(男16,女21,平均年龄25.08岁),于左手或右手涂抹六种消毒液,涂抹时间3分钟,涂抹面积大于2cm*2cm。按强烈刺激1分、一般刺激2分、微弱刺激3分和无刺激4分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如表14所示:表14从表14中可以看出:乙醇、过氧化氢和甘油的组合具有明显的刺激性,单独加入蜂蜜、甜菜碱和硅油相对于对比例1来说,刺激性稍微降低,但是效果非常不明显。本发明中的消毒液在使用时,普通消费者基本感受不到刺激性。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