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7410发布日期:2022-05-31 18:2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的时代,临床实践证明现阶段采用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常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除一些早期肿瘤和个别特殊类型的肿瘤以外,绝大多数肿瘤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的概念是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而针对一些不需手术的肿瘤,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来给药至肿瘤位置,实现对肿瘤的清除治疗,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的难度。但是目前的微创介入治疗还是单纯依靠人工,并没有专门的辅助装置来帮助操作者,在肿瘤定位和介入穿刺时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由于缺乏专门的介入治疗辅助装置而导致的肿瘤定位和介入穿刺时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设置有主板,主板顶部后侧设置有顶板,所述主板底部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底板,所述底板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摆角的臂板,所述臂板顶部设置有多组臂绑带;所述顶板自前向后设置有多组主绑带;所述主板顶部前侧设置有左右两个可相对左右摆动的分腿板;所述分腿板顶部分别设置有多个可沿着分腿板长度方向移动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顶部分别设置有左右两个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夹板;
7.所述主板侧端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前后座,所述前后座顶部设置有一个可调节竖直位置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部设置有一个可水平转动的转板,所述转板上设置有一个可沿着转板长度方向移动的平移座;所述平移座底部设置有一个可上下摆动的角度座;所述角度座底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穿刺座和检测座,所述穿刺座和检测座可交替上下移动;所述检测座底部设置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设置有前后两个可前后移动的固定片;所述穿刺座侧端设置有前后两个穿刺轮,所述穿刺轮的外圆周均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均设置有防滑纹路;任一所述穿刺轮均可相对另一个穿刺轮移动。
8.优选的,所述底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板外侧;所述底板侧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主板和底板的锁止螺钉;所述臂板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板的左右侧;所述臂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齿轮,所述臂板和底板的铰接轴的轴线与所述定位齿轮的回转轴线共线;
9.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左右两个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分别滑动连接有多个定位杆;所述定位齿轮分别啮合连接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齿块,所述齿块分别和对应的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末端贯穿所述定位座并固定连接有定位拉柄;所述定位座和定位齿
轮之间的定位杆外周套装有定位弹簧。
10.优选的,所述分腿板的后侧分别铰接于所述主板左右侧;所述主板顶部中心滑动连接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分腿滑块,所述分腿滑块顶部铰接有左右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分别和对应侧的分腿板铰接;所述分腿滑块前后移动形成所述分腿板相对摆动的结构;
11.所述主板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分腿蜗轮轴,所述分腿蜗轮轴同轴固定连接有分腿盘,所述分腿盘端面非圆心位置铰接有一个分腿连杆,所述分腿连杆末端和所述分腿滑块铰接;所述分腿蜗轮轴啮合连接有分腿蜗杆轴,所述分腿蜗杆轴和所述主板转动连接,所述分腿蜗杆轴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分腿轮;所述分腿板前侧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辅助轮。
12.优选的,所述调节座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分腿板外周;所述调节座侧端设置有第一座,所述第一座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中部设置有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一座之间的第一拉杆外周套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拉杆尾端设置有环形的拉环;所述分腿板侧端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和第一拉杆配合的调节孔;
13.所述调节座底部转动连接有左右两个夹持齿轮轴,所述夹持齿轮轴上侧分别啮合连接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夹持齿条,所述夹持齿条和对应的调节座滑动连接;所述夹持齿条分别和对应的夹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座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夹持导套,所述夹持导套内侧滑动连接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夹持推板;所述夹持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持横杆,所述夹持横杆左右侧分别铰接有一个夹持连杆,所述夹持连杆末端分别铰接于对应侧的夹持齿轮轴的端面非圆心位置;
14.所述夹持推板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座,所述第二座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和第二座之间的第二拉杆外周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拉杆尾端设置有环形的拉环;所述夹持导套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和第二拉杆配合的夹持孔。
15.优选的,所述前后座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板外侧;所述前后座顶部向下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前后座和主板的固定螺钉;所述升降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前后座内;所述前后座侧端螺纹连接有止动螺钉,所述升降杆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和所述止动螺钉配合的止动孔;
16.所述升降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蜗轮轴,所述转动蜗轮轴和所述转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板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蜗杆轴,所述转动蜗杆轴和所述转动蜗轮轴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蜗杆轴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轮;所述平移座滑动连接于所述转板的外周,所述平移座侧端螺纹连接有停止螺钉,所述转板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和所述停止螺钉配合的停止孔;
17.所述平移座底部转动连接有一个角度螺杆,所述角度螺杆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角度轮;所述角度螺杆螺纹连接有角度螺块,所述角度螺块左右侧分别滑动连接有角度导杆,所述角度导杆和所述平移座固定连接;所述角度螺块底部铰接有角度撑杆,所述角度撑杆末端和所述角度座铰接;所述角度座前侧铰接于所述平移座底部前侧。
18.优选的,所述穿刺座和检测座均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所述角度座左右侧;所述穿刺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检测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角度座中部转动连接有交错齿轮轴,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和所述交错齿轮轴啮合连接;
19.所述穿刺座固定连接有切换导板,所述切换导板开有切换槽;所述角度座转动连
接有切换蜗杆轴,所述切换蜗杆轴同轴固定连接有切换轮;所述切换蜗杆轴啮合连接有切换蜗轮轴,所述切换蜗轮轴和所述角度座转动连接,所述切换蜗轮轴固定连接有切换拨板,所述切换拨板固定连接有切换柱,所述切换柱位于所述切换槽内。
20.优选的,所述固定盒顶部固定连接多个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和所述检测座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杆上下侧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缓冲螺母,所述缓冲螺母分别位于所述检测座的上下侧;下侧的缓冲螺母和检测座之间的缓冲杆外周套装有缓冲弹簧;
21.所述固定盒的前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分别贯穿所述固定盒并和对应的固定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杆外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轮。
22.优选的,两个所述穿刺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分合杆;所述穿刺座的前后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穿刺轴,所述分合杆分别和对应的穿刺轴转动连接;所述穿刺轮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联动齿轮轴;
23.前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下侧啮合连接有一个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有一个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前侧的所述穿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和前侧的所述分合杆转动连接;
24.前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转动连接有一个中杆,所述中杆中部转动连接有一个中齿轮,所述中杆末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换向齿轮轴;前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和所述换向齿轮轴均和所述中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换向齿轮轴转动连接有一个尾杆,所述尾杆末端和后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换向齿轮轴和后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啮合连接;
25.前侧的所述穿刺轴同轴固定连接穿刺蜗轮,所述穿刺蜗轮啮合连接有穿刺蜗杆轴,所述穿刺蜗杆轴和所述穿刺座转动连接;所述穿刺蜗杆轴同轴固定连接有慢速轮;所述穿刺蜗杆轴同轴固定连接有小齿轮轴,所述小齿轮轴啮合连接有大齿轮轴,所述大齿轮轴和所述穿刺座转动连接,所述大齿轮轴同轴固定连接有快速轮。
26.优选的,前后侧的所述分合杆分别铰接有一个分合连杆,所述分合连杆末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分合螺块;所述分合螺块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分合螺杆,所述分合螺块分别滑动连接有左右两个分合导杆,所述分合螺杆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穿刺座上侧,所述分合导杆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穿刺座上侧;所述分合螺杆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分合轮。
27.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8.1、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相对夹角的分腿板、可调节位置的调节座及其上的夹板,以及可调节位置的底板及臂板,从而能将患者的肢体等定位于合适的位置,保证介入穿刺时患者的肢体的稳定性,降低介入治疗的难度,保证介入治疗的效率。
29.2、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前后、竖直位置,且可水平转动的转板,并在其上设置可左右移动的平移座,且平移座底部设置可调节前后倾角的角度座,而角度座底部设置的可交替上下移动的穿刺座和检测座能分别实现介入穿刺和肿瘤检测的功能,保证介入治疗的效率和便捷性。
30.3、本装置能有效地提高介入穿刺的稳定性和便捷性,能通过调节两个穿刺轮的相对位置来根据介入导丝的粗细进行调节,并可调节穿刺轮的相对转动速度来调节介入穿刺的速度,保证介入治疗的效率。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第一轴测图。
32.图2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第二轴测图。
33.图3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底板和臂板的轴测图。
34.图4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底板的轴测图。
35.图5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臂板的轴测图。
36.图6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底座及其上部件的轴测图。
37.图7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分推盘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38.图8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分腿板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39.图9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调节座的第一轴测图。
40.图10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调节座的第二轴测图。
41.图11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前后座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42.图12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转板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43.图13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平移座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44.图14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平移座的轴测图。
45.图15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角度座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46.图16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检测座及穿刺座的第一轴测图。
47.图17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检测座及穿刺座的第二轴测图。
48.图18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检测座的第一轴测图。
49.图19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检测座的第二轴测图。
50.图20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穿刺座的第一轴测图。
51.图21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穿刺座的第二轴测图。
52.图22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穿刺轴及其连接部件的第一轴测图。
53.图23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穿刺轴及其连接部件的第二轴测图。
54.图24为本发明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的穿刺轴及其连接部件的主视图。
55.附图中:1-底座、2-主板、3-顶板、4-分腿板、5-调节座、6-夹板、7-主绑带、8-底板、9-臂板、10-臂绑带、11-前后座、12-升降杆、13-转板、14-平移座、15-角度座、16-穿刺座、17-检测座、18-固定盒、19-穿刺轮、20-锁止螺钉、21-齿块、22-定位杆、23-定位弹簧、24-定位座、25-定位拉柄、26-定位齿轮、27-分腿滑块、28-连接杆、29-分腿连杆、30-分腿盘、31-分腿蜗杆轴、32-分腿轮、33-分腿蜗轮轴、34-辅助轮、35-夹持齿条、36-第一座、37-第一拉杆、38-第一挡片、39-第一弹簧、40-夹持推板、41-第二座、42-第二拉杆、43-第二挡片、44-第二弹簧、45-夹持齿轮轴、46-夹持连杆、47-夹持横杆、48-夹持导套、49-止动螺钉、50-固定螺钉、51-停止螺钉、52-转动蜗轮轴、53-转动蜗杆轴、54-转动轮、55-角度螺杆、56-角度轮、57-角度导杆、58-角度螺块、59-角度撑杆、60-切换蜗轮轴、61-切换蜗杆轴、62-切换轮、63-第一齿条、64-第二齿条、65-交错齿轮轴、66-切换导板、67-切换拨板、68-切换柱、69-固定螺杆、70-固定轮、71-缓冲杆、72-缓冲螺母、73-缓冲弹簧、74-固定片、75-大齿轮轴、76-快速轮、77-小齿轮轴、78-慢速轮、79-穿刺蜗杆轴、80-穿刺蜗轮、81-穿刺轴、82-分合螺杆、
83-分合轮、84-分合导杆、85-分合螺块、86-分合连杆、87-分合杆、88-中杆、89-尾杆、90-驱动齿轮、91-从动齿轮、92-联动齿轮轴、93-中齿轮、94-换向齿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56.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57.如图1-24所示,本发明提供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设置有主板2,主板2顶部后侧设置有顶板3,所述主板2底部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底板8,所述底板8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摆角的臂板9,所述臂板9顶部设置有多组臂绑带10;所述顶板3自前向后设置有多组主绑带7;所述主板2顶部前侧设置有左右两个可相对左右摆动的分腿板4;所述分腿板4顶部分别设置有多个可沿着分腿板4长度方向移动的调节座5,所述调节座5顶部分别设置有左右两个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的夹板6;
58.所述主板2侧端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前后座11,所述前后座11顶部设置有一个可调节竖直位置的升降杆12,所述升降杆12顶部设置有一个可水平转动的转板13,所述转板13上设置有一个可沿着转板13长度方向移动的平移座14;所述平移座14底部设置有一个可上下摆动的角度座15;所述角度座15底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穿刺座16和检测座17,所述穿刺座16和检测座17可交替上下移动;所述检测座17底部设置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盒18,所述固定盒18内设置有前后两个可前后移动的固定片74;所述穿刺座16侧端设置有前后两个穿刺轮19,所述穿刺轮19的外圆周均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均设置有防滑纹路;任一所述穿刺轮19均可相对另一个穿刺轮19移动。
59.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相对夹角的分腿板4、可调节位置的调节座5及其上的夹板6,以及可调节位置的底板8及臂板9,从而能将患者的肢体等定位于合适的位置,保证介入穿刺时患者的肢体的稳定性,降低介入治疗的难度,保证介入治疗的效率。
60.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前后、竖直位置,且可水平转动的转板13,并在其上设置可左右移动的平移座14,且平移座14底部设置可调节前后倾角的角度座15,而角度座15底部设置的可交替上下移动的穿刺座16和检测座17能分别实现介入穿刺和肿瘤检测的功能,保证介入治疗的效率和便捷性。
61.本装置能有效地提高介入穿刺的稳定性和便捷性,能通过调节两个穿刺轮19的相对位置来根据介入导丝的粗细进行调节,并可调节穿刺轮19的相对转动速度来调节介入穿刺的速度,保证介入治疗的效率。
62.如图2-5所示,所述底板8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板2外侧;所述底板8侧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主板2和底板8的锁止螺钉20;所述臂板9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板8的左右侧;所述臂板9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齿轮26,所述臂板9和底板8的铰接轴的轴线与所述定位齿轮26的回转轴线共线;
63.所述底板8底部固定连接有左右两个定位座24,所述定位座24分别滑动连接有多个定位杆22;所述定位齿轮26分别啮合连接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齿块21,所述齿块21分别和对应的定位杆2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22末端贯穿所述定位座24并固定连接有定位拉柄25;所述定位座24和定位齿轮26之间的定位杆22外周套装有定位弹簧23。
64.根据介入治疗的需要来调节患者的手臂分开的角度,并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底板
8的前后位置。
65.调节好底板8的位置后,旋紧锁止螺钉20实现对底板8的定位。拉动定位拉柄25,使得齿块21脱离和定位齿轮26的啮合,转动臂板9至合适的位置后,释放定位拉柄25使得齿块21和定位齿轮26啮合,实现对转臂9的位置固定。
66.如图6-8所示,所述分腿板4的后侧分别铰接于所述主板2左右侧;所述主板2顶部中心滑动连接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分腿滑块27,所述分腿滑块27顶部铰接有左右两个连接杆28,所述连接杆28的末端分别和对应侧的分腿板4铰接;所述分腿滑块27前后移动形成所述分腿板4相对摆动的结构;
67.所述主板2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分腿蜗轮轴33,所述分腿蜗轮轴33同轴固定连接有分腿盘30,所述分腿盘30端面非圆心位置铰接有一个分腿连杆29,所述分腿连杆29末端和所述分腿滑块27铰接;所述分腿蜗轮轴33啮合连接有分腿蜗杆轴31,所述分腿蜗杆轴31和所述主板2转动连接,所述分腿蜗杆轴31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分腿轮32;所述分腿板4前侧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辅助轮34。辅助轮34能降低分腿板4移动的阻力,提高调节的效率。
68.根据介入治疗的需要,调节好分腿板4的夹角,从而调节患者的下肢的夹角。
69.转动所述分腿轮32,使得分腿蜗杆轴31转动,进而实现分腿蜗轮轴32的转动,使得分推盘30转动。
70.而分腿盘30、分腿连杆29和分腿滑块27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当分腿盘30转动时,所述分腿滑块27能实现前后运动。而当分腿滑块27前后移动时,使得分腿滑块27通过连接杆28带着所述分腿板4摆动。
71.如图9-10所示,所述调节座5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分腿板4外周;所述调节座5侧端设置有第一座36,所述第一座36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拉杆37,所述第一拉杆37中部设置有第一挡片38,所述第一挡片38和第一座36之间的第一拉杆37外周套装有第一弹簧39,所述第一拉杆37尾端设置有环形的拉环;所述分腿板4侧端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和第一拉杆37配合的调节孔;
72.所述调节座5底部转动连接有左右两个夹持齿轮轴45,所述夹持齿轮轴45上侧分别啮合连接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夹持齿条35,所述夹持齿条35和对应的调节座5滑动连接;所述夹持齿条35分别和对应的夹板6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座5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夹持导套48,所述夹持导套48内侧滑动连接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夹持推板40;所述夹持推板40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持横杆47,所述夹持横杆47左右侧分别铰接有一个夹持连杆46,所述夹持连杆46末端分别铰接于对应侧的夹持齿轮轴45的端面非圆心位置;
73.所述夹持推板40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座41,所述第二座41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拉杆42,所述第二拉杆42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片43,所述第二挡片43和第二座41之间的第二拉杆42外周套装有第二弹簧44;所述第二拉杆42尾端设置有环形的拉环;所述夹持导套48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和第二拉杆42配合的夹持孔。
74.将患者的下肢置于两个夹板6之间,拉动第二拉杆42上的拉环,调节所述夹持推板40的上下位置,进而实现所述夹持横杆47的位置移动,使得夹持横杆47的通过夹持连杆46带着夹持齿轮轴45转动,使得与夹持齿轮轴45能带着与之啮合连接的夹持齿条35移动,进而实现夹板6的相对位置的改变。最后释放第二拉杆42上的拉环,使得第二拉杆42能插入至对应的夹持孔内,实现对患者的下肢的夹持定位。
75.而调节座5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实现对患者的下肢多部位的定位。
76.如图11-15所示,所述前后座11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板2外侧;所述前后座11顶部向下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前后座11和主板2的固定螺钉50;所述升降杆12滑动连接于所述前后座11内;所述前后座11侧端螺纹连接有止动螺钉49,所述升降杆12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和所述止动螺钉49配合的止动孔;
77.所述升降杆12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蜗轮轴52,所述转动蜗轮轴52和所述转板13转动连接;所述转板13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蜗杆轴53,所述转动蜗杆轴53和所述转动蜗轮轴52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蜗杆轴53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轮54;所述平移座14滑动连接于所述转板13的外周,所述平移座14侧端螺纹连接有停止螺钉51,所述转板13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和所述停止螺钉51配合的停止孔;
78.所述平移座14底部转动连接有一个角度螺杆55,所述角度螺杆55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角度轮56;所述角度螺杆55螺纹连接有角度螺块58,所述角度螺块58左右侧分别滑动连接有角度导杆57,所述角度导杆57和所述平移座14固定连接;所述角度螺块58底部铰接有角度撑杆59,所述角度撑杆59末端和所述角度座15铰接;所述角度座15前侧铰接于所述平移座14底部前侧。通过转动所述角度轮56使得角度螺杆55转动,角度螺杆55上螺纹连接诶的角度螺块58能沿着角度导杆57的轴向移动,实现所述角度撑杆59的摆动,实现所述角度座15的倾角的变化。
79.根据需要调节好所述转板13的竖直位置、前后位置以及水平摆角,并调节好平移座14在转板13上的位置,实现对平移座14的位置调节,便于进行穿刺或者肿瘤位置的检测。并根据需要调节调节好角度座15的前后倾角,保证穿刺和肿瘤检测的便捷性。
80.如图15-17所示,所述穿刺座16和检测座17均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所述角度座15左右侧;所述穿刺座16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63,所述检测座17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64;所述角度座15中部转动连接有交错齿轮轴65,所述第一齿条63和第二齿条64均和所述交错齿轮轴65啮合连接;
81.所述穿刺座16固定连接有切换导板66,所述切换导板66开有切换槽;所述角度座15转动连接有切换蜗杆轴61,所述切换蜗杆轴61同轴固定连接有切换轮62;所述切换蜗杆轴61啮合连接有切换蜗轮轴60,所述切换蜗轮轴60和所述角度座15转动连接,所述切换蜗轮轴60固定连接有切换拨板67,所述切换拨板67固定连接有切换柱68,所述切换柱68位于所述切换槽内。
82.根据需要通过转动所述切换轮62,通过蜗轮蜗杆组带着所述切换拨板67转动,进而切换拨板67能通过切换柱68及切换槽带着所述切换导板66及穿刺座16上下移动,而穿刺座16可通过交错齿轮轴65带着所述检测座17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可实现穿刺座16和检测座17的位置切换,实现检测功能和穿刺功能的切换。
83.如图18-19所示,所述固定盒18顶部固定连接多个缓冲杆71,所述缓冲杆71和所述检测座17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杆71上下侧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缓冲螺母72,所述缓冲螺母72分别位于所述检测座17的上下侧;下侧的缓冲螺母72和检测座17之间的缓冲杆71外周套装有缓冲弹簧73;
84.所述固定盒18的前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69,所述固定螺杆69分别贯穿所述固定盒18并和对应的固定片74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杆69外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
轮70。固定片74上设置有橡胶垫,保证夹持固定的稳定性。
85.将肿瘤位置检测装置置于所述固定盒18内,转动所述固定轮70通过固定片74实现对肿瘤位置检测装置的定位。
86.通过调节两个缓冲螺母72的位置,调节固定盒18及其内固定装置的上下移动幅度及所需的力度,从而能较好地适应患者的身体的凹凸不平,保证检测的效果。
87.如图22-24所示,两个所述穿刺轮1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分合杆87;所述穿刺座16的前后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穿刺轴81,所述分合杆87分别和对应的穿刺轴81转动连接;所述穿刺轮19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联动齿轮轴92;
88.前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92下侧啮合连接有一个从动齿轮91,所述从动齿轮91啮合连接有一个驱动齿轮90,所述驱动齿轮90和前侧的所述穿刺轴8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91和前侧的所述分合杆87转动连接;
89.前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92转动连接有一个中杆88,所述中杆88中部转动连接有一个中齿轮93,所述中杆88末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换向齿轮轴94;前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92和所述换向齿轮轴94均和所述中齿轮93啮合连接;所述换向齿轮轴94转动连接有一个尾杆89,所述尾杆89末端和后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92转动连接;所述换向齿轮轴94和后侧的所述联动齿轮轴92啮合连接;
90.前侧的所述穿刺轴81同轴固定连接穿刺蜗轮80,所述穿刺蜗轮80啮合连接有穿刺蜗杆轴79,所述穿刺蜗杆轴79和所述穿刺座16转动连接;所述穿刺蜗杆轴79同轴固定连接有慢速轮78;所述穿刺蜗杆轴79同轴固定连接有小齿轮轴77,所述小齿轮轴77啮合连接有大齿轮轴75,所述大齿轮轴75和所述穿刺座16转动连接,所述大齿轮轴75同轴固定连接有快速轮76。
91.由于大齿轮轴75的分度圆半径大于小齿轮轴的分度圆半径,故通过转动所述快速轮76或者慢速轮78可分别实现两个所述穿刺轮19的快速或慢速转动,能便捷地调节穿刺时的穿刺速度。
92.通过快速轮76或者慢速轮78带着所述穿刺蜗杆轴79转动时,可通过与穿刺蜗杆轴79啮合连接的穿刺蜗轮80带着所述穿刺轴81转动。穿刺轴81通过其上固定的驱动齿轮90带着从动齿轮91转动,从动齿轮91带着与之啮合连接联动齿轮轴92转动,从而与联动齿轮轴92固定的穿刺轮19能转动。
93.联动齿轮轴92带着与之啮合连接的中齿轮93转动,中齿轮93带着与之啮合连接的换向齿轮轴94转动,进而换向齿轮轴94可带着与之啮合连接的联动齿轮轴92转动,实现另一个穿刺轮19以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而可使得两个穿刺轮19中间放置的介入导管导丝能顺利进入。
94.如图22-24所示,前后侧的所述分合杆87分别铰接有一个分合连杆86,所述分合连杆86末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分合螺块85;所述分合螺块85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分合螺杆82,所述分合螺块85分别滑动连接有左右两个分合导杆84,所述分合螺杆82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穿刺座16上侧,所述分合导杆84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穿刺座16上侧;所述分合螺杆82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分合轮83。
95.当两个分合轮83均不动时,分合螺块85及其上铰接的分合连杆86均不动,能实现两个穿刺轮19的位置固定。当转动任意一个分合轮83时,分合螺块85移动且其上铰接的分
合连杆86摆动,实现所述分合杆87的摆动,进而使得所述中杆88和尾杆89能摆动,实现该分合轮83对应侧的穿刺轮19的位置变化,进而可实现对介入导管的夹持等操作。
96.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令患者躺在顶板3上,调节好臂板9的前后位置和左右摆角,调节好分腿板4的夹角,通过臂绑带10将患者的上肢定位,调节好各个调节座5的位置后通过夹板6将患者的下肢定位。调节好所述转板13的前后、竖直位置后调节好转板13的转角,随即将转板13上的平移座14的位置调节好,并调节好角度座15的倾角。随即先控制所述检测座17下移,将肿瘤位置检测装置置于固定盒18内并定位,缓慢调节平移座14的前后位置和竖直位置,检测处肿瘤的位置后,将穿刺座16下移,调节好两个穿刺轮19的间距,以合适的速度进针实现介入操作,实现对肿瘤的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操作效率。
9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98.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底座1、主板2、顶板3、分腿板4、调节座5、夹板6、主绑带7、底板8、臂板9、臂绑带10、前后座11、升降杆12、转板13、平移座14、角度座15、穿刺座16、检测座17、固定盒18、穿刺轮19、锁止螺钉20、齿块21、定位杆22、定位弹簧23、定位座24、定位拉柄25、定位齿轮26、分腿滑块27、连接杆28、分腿连杆29、分腿盘30、分腿蜗杆轴31、分腿轮32、分腿蜗轮轴33、辅助轮34、夹持齿条35、第一座36、第一拉杆37、第一挡片38、第一弹簧39、夹持推板40、第二座41、第二拉杆42、第二挡片43、第二弹簧44、夹持齿轮轴45、夹持连杆46、夹持横杆47、夹持导套48、止动螺钉49、固定螺钉50、停止螺钉51、转动蜗轮轴52、转动蜗杆轴53、转动轮54、角度螺杆55、角度轮56、角度导杆57、角度螺块58、角度撑杆59、切换蜗轮轴60、切换蜗杆轴61、切换轮62、第一齿条63、第二齿条64、交错齿轮轴65、切换导板66、切换拨板67、切换柱68、固定螺杆69、固定轮70、缓冲杆71、缓冲螺母72、缓冲弹簧73、固定片74、大齿轮轴75、快速轮76、小齿轮轴77、慢速轮78、穿刺蜗杆轴79、穿刺蜗轮80、穿刺轴81、分合螺杆82、分合轮83、分合导杆84、分合螺块85、分合连杆86、分合杆87、中杆88、尾杆89、驱动齿轮90、从动齿轮91、联动齿轮轴92、中齿轮93、换向齿轮轴9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