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泄气组件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6523发布日期:2023-09-13 22: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充泄气组件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充泄气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当代人对于健康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集成了血压测量功能,以随时随地的监测人体血压等生理指标。

2、通常,可穿戴设备通过气囊、微泵、气压传感器等组件实现血压测量的功能。以用户佩戴的智能手表为例,血压测量过程开始时,微泵开始充气动作,智能手表可以通过微泵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加压膨胀,从而压迫用户血管。当用户血管受到压迫时,气压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气囊内的气压变化变化。因而智能手表可以基于气囊内的气压变化计算得到用户的血压值。

3、在血压测量过程结束后,微泵停止充气动作,此时需要将气囊中的气体排出,使气囊处于能够重新测定血压的状态。如何缩短气囊泄气时间,实现气囊的快速泄气,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泄气组件及可穿戴设备,在兼顾向气囊稳定充气的同时,实现对气囊的快速泄气,使气囊快速处于可重新测定血压的状态。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泄气组件,所述组件包括:阀壳体和止回阀层,所述阀壳体包括进气槽腔室和通气槽腔室,所述止回阀层设置在所述阀壳体内,且所述止回阀层位于所述进气槽腔室和所述通气槽腔室之间;

3、所述进气槽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凸台结构;

4、所述止回阀层包括朝向进气槽腔室突出的凸起结构,所述止回阀层还具有贯穿所述凸起结构的止回阀通孔,所述止回阀通孔与所述凸台结构相对设置;

5、所述凸起结构的面向凸台结构的一侧具有第一密封区域,所述第一密封区域围绕所述止回阀通孔的外周,

6、当所述进气槽腔室内的气压高于所述通气槽腔室内的气压时,所述第一密封区域与所述凸台结构之间具有第一间隔空间,所述通气槽腔室和所述进气槽腔室能够通过所述止回阀通孔和所述第一间隔空间连通;

7、当所述进气槽腔室内的气压低于所述通气槽腔室内的气压时,所述第一密封区域按压在所述凸台结构上,且所述凸台结构与所述第一密封区域密封连接。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止回阀层设置有朝向进气槽腔室的凸起结构和贯穿凸起结构的止回阀通孔,该凸起结构设有环绕止回阀通孔的密封区域。在进气槽腔室内的气压大于通气槽腔室内的气压时,该密封区域可以和凸台结构脱离,并与凸台结构之间形成间隔空间,从而进气槽腔室和通气槽腔室可以通过该间隔空间和止回阀通孔连通。这有助于实现进气槽腔室内的气体流入通气槽腔室,从而有利于通气槽腔室内的气体可以稳定的流入气囊,实现对气囊的稳定充气。此外,当进气槽腔室内的气压小于通气槽腔室内的气压时,该密封区域可以与凸台结构密封连接,有助于阻断进气槽腔室和通气槽腔室之间的气体流通。这有利于避免在充泄气组件对气囊进行泄气泄压时,通气槽腔室内的气体流入进气槽腔室内的现象发生,从而从气囊流入通气槽腔室内的气体可以快速排出到充泄气组件以外的空间,实现对气囊的快速泄气。因而,气囊可以快速的处于可重新测定血压的状态。

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止回阀层还包括隔膜层,所述凸起结构固定于所述隔膜层的面向进气槽腔室的一侧,

10、所述止回阀通孔包括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在所述隔膜层上,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在所述凸起结构上,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凸台结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区域环绕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外周。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止回阀层包括隔膜层,隔膜层朝向进气槽腔室的一侧固定有凸起结构,通过凸起结构对隔膜层的局部区域进行增高加厚。这有助于当凸起结构与凸台结构接触时,减少隔膜层朝向凸台结构的形变。并且,隔膜层和凸起结构上分别设置有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从而通过环绕第二通气孔外周的密封区域与凸台结构的密封连接,有助于阻断进气槽腔室和通气槽腔室之间的气体流通。这有利于避免在充泄气组件对气囊进行泄气泄压时,通气槽腔室内的气体流入进气槽腔室内的现象发生,从而从气囊流入通气槽腔室内的气体可以快速排出到充泄气组件以外的空间,实现对气囊的快速泄气。

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隔膜层和所述凸起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隔膜层和凸起结构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制造,以提高隔膜层和凸起结构固定连接的牢固度。

1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密封区域按压在所述凸台结构时,所述第一密封区域和所述凸台结构的第三密封区域相互平行。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第一密封区域和第三密封区域通过相互平行配合,以实现第一密封区域和第三密封区域的密封连接。这有利于第三密封区域封闭第一区域的止回阀通气孔,减少在充泄气组件对气囊进行泄气泄压时,通气槽腔室内的气体流入进气槽腔室内的现象发生。

1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为垫片。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凸起结构可以为垫片,垫片的第一密封区域和凸台结构的第三密封区域可以通过平面与平面之间的面接触配合实现密封连接,从而有利于封闭第一密封区域的止回阀通气孔。

1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垫片的高度介于100μm至300μm之间。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垫片高度设置为100μm至300μm之间,上述垫片高度有利于垫片的第一密封区域与凸台结构的第三密封区域密封连接,也有利于垫片的第一密封区域与凸台结构的第三密封区域脱离。

2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凸台结构的面向所述止回阀层的一侧与所述进气槽腔室的开放端高度方向不齐平。

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凸台结构的高度可以低于进气槽腔室的开放端的高度,也可以高于进气槽腔室的开放端的高度,这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易于组装生产。

2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通气槽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用于与气囊连通,所述通气槽腔室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所述气囊连通。

2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通气槽腔室可以通过底部设置的通气孔与气囊连通,以实现气囊与通气槽腔室之间的气体流通。

2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阀壳体还包括泄气槽腔室,所述泄气槽腔室与所述通气槽腔室位于所述止回阀层的同一侧,且所述泄气槽腔室与所述通气槽腔室在所述止回阀层上的投影区域互不交叉,

25、所述泄气槽腔室与所述充泄气组件以外的空间连通,所述通气槽腔室通过所述泄气槽腔室与所述充泄气组件以外的空间连通。

2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阀壳体设置有与充泄气组件以外的空间连通的泄气槽腔室。在对气囊进行泄气泄压时,从气囊流入通气槽腔室的气体,可以通过泄气槽腔室排出到充泄气组件以外的空间,有助于实现对气囊的快速泄气。

2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泄气槽腔室的开放端朝向所述止回阀层,在所述泄气槽腔室的开放端外周环绕有第二密封区域,

28、当所述进气槽腔室内的气压高于所述通气槽腔室内的气压时,所述止回阀层按压在所述第二密封区域上,且所述止回阀层与所述第二密封区域密封连接;

29、当所述进气槽腔室内的气压低于所述通气槽腔室内的气压时,所述止回阀层与所述第二密封区域之间具有第二间隔空间,所述通气槽腔室和所述泄气槽腔室通过所述第二间隔空间连通。

3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泄气槽腔室朝向止回阀层的开放端的外周环绕有第二密封区域。当进气槽腔室内的气压大于通气槽腔室内的气压时,第二密封区域可以和止回阀层密封连接,有助于阻断通气槽腔室和泄气槽腔室之间的气体流通。这有利于避免在充泄气组件对气囊进行充气时,通气槽腔室的气体流入泄气槽腔室内的现象发生,从而从进气槽腔室流入通气槽腔室内的气体可以稳定的流入气囊,实现对气囊的稳定充气。此外,当进气槽腔室内的气压小于通气槽腔室内的气压时,第二密封区域可以脱离止回阀层,以实现通气槽腔室和泄气槽腔室之间的气体流动连通。这有利于从气囊流入通气槽腔室的气体可以通过泄气槽腔室快速排出,实现对气囊的快速泄气。

3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通气槽腔室的开放端与所述泄气槽腔室的开放端齐平。

3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通气槽腔室和开放端和泄气槽腔室的开放端齐平,有助于泄气槽腔室的开放端外周齐平设置,这有利于提高环绕泄气槽腔室的开放端的密封区域与止回阀层的密封连接的密封性。

3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阀壳体包括侧引槽,所述侧引槽的底部与所述泄气槽腔室连通,所述侧引槽的开放端与所述充泄气组件以外的空间连通。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引槽和所述泄气槽腔室相对垂直设置。

3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泄气槽腔室的气体可以通过侧引槽流入充泄气组件以外的空间,以将从通气槽腔室流入泄气槽腔室内的气体可以排出。

3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阀壳体包括层叠设置的进气结构层和出气结构层,所述止回阀层位于在所述进气结构层和所述出气结构层之间,所述进气结构层、所述止回阀层和所述出气结构层密封连接;

37、所述进气槽腔室设置在所述进气结构层;

38、所述通气槽腔室和所述泄气槽腔室设置在所述出气结构层。

3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进气结构层、止回阀层和出气结构层之间层叠设置,组装工艺简单,有利于加工生产。

4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气结构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基体和盖板;

41、所述基体包括第一基体通孔和基体通孔孔洞,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第一基体通孔的开口以形成所述通气槽腔室,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第二基体通孔的开口以形成所述泄气槽腔室。

4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泄气组件,通过层叠设置的基体和盖板形成通气槽腔室和泄气槽腔室,组装工艺简单,有利于加工生产。

43、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泵,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充泄气组件。

44、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充泄气装置,包括气囊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充泄气组件。

45、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充泄气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