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3836发布日期:2022-05-31 08:2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神经内科触觉感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3.触-压觉是触觉和压觉的统称。它们是皮肤受到触或压等机械刺激时所引起的感觉。两者在性质上类似。触点和压点在皮肤表面的分布密度以及大脑皮层对应的感受区域面积与该部位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呈正相关。人触压觉感受器在鼻、口唇和指尖分布密度最高。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快速,准确地识别三维物体。他们通过使用探索性程序来做到这一点,例如将手指移到物体的外表面上或将整个物体握在手中。力学感受器可以为游离神经末梢、毛囊感受器、迈斯纳小体、帕西尼氏小体、鲁菲尼小体、默克尔触觉盘等。
4.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触觉感知装置都只能对单个个体进行检测,在一个个体检测完成之后,在重新整理后,对下一个个体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过程,准备时间十分的长,且操作简单却繁琐,十分的不利于检查操作的快速推进,因此亟需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包括手掌机构,所述手掌机构包括手掌板,所述手掌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手掌板上下设置,两个所述手掌板的左侧边缘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呈现三角柱状,处于下侧的所述手掌板的上表面前端等距均匀的开设有骨槽,所述骨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骨槽呈现弧圆槽状,四个所述骨槽的下内壁中部开设有移动槽一,所述移动槽一的下内壁开设有移动槽二,所述移动槽二的规格大于移动槽一的规格,处于上侧的所述手掌板与处于下侧的所述手掌板结构对称开设,处于下侧的所述侧板的上表面前侧开设有与骨槽相同的槽,处于上侧的所述侧板与处于下侧的所述侧板结构对称开设,所述手掌机构的前方设置有手指机构,所述手指机构包括骨壳一,所述骨壳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骨壳一上下对称设置,所述骨壳一呈现半球壳形,两个所述骨壳一向相背离的方向上凸起,两个所述骨壳一相背离的那一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在远离骨壳一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球,所述移动球呈现球形,所述骨壳一对应嵌入骨槽中且与骨槽适配,所述移动柱对应插入
移动槽一中且与移动槽一适配,所述移动球对应插入移动槽二中且与移动槽二适配。
7.优选的,上下两个所述侧板的左侧偏后的位置设置有拉带一,所述拉带一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上下两个所述侧板,所述拉带一具有弹性,上下两个所述手掌板的右侧中部设置有拉带二,所述拉带二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上下两个所述手掌板,所述拉带二具有弹性。
8.优选的,处于下侧的所述骨壳一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指板一,所述指板一呈现弧板形,所述指板一的中部向下凸起,所述指板一的前端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拉带三,所述拉带三具有弹性,两个所述拉带三在远离指板一的那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指板二,所述拉带三连接在指板二中部的左右侧壁上,所述指板二呈现弧板形,所述指板二的中部向上凸起,所述指板二的前端处于指板一的前端的前侧,所述指板二的后端固定连接处于上侧的所述骨壳一。
9.优选的,所述指板二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材质包括软性材质,所述拉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处于指板二的正上方,所述拉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拉柱,所述拉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柱,两个所述侧柱相背离的那一面开设有柱槽,所述拉柱的两端对应贯穿柱槽的内壁且通过轴承和柱槽转动连接,所述拉柱的两端上侧均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指针处于柱槽的内部,所述侧柱的后侧对应固定安装在手掌机构的上侧边缘。
10.优选的,所述手指机构的下方设置有触觉机构,所述触觉机构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触觉机构与五个所述手指机构一一对应,所述触觉机构包括底筒,所述底筒的后侧面贯穿开设有筒槽,所述筒槽的内部插入连接有槽板,所述槽板与筒槽适配,所述槽板的后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封柱,所述封柱与底筒通过暗扣卡接,所述槽板的前表面均匀的固定连接有齿一。
11.优选的,所述底筒的下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和毛柱,所述弹簧绕接在毛柱的外侧,所述毛柱的材质为软性材质,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检测板上下设置,处于下方的所述检测板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板的表面中部开设有板槽,两个所述检测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检测膜,所述毛柱的上端接触检测膜,处于下方的所述检测板的下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插板一,处于下方的所述检测板的下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插板二。
12.优选的,所述插板二的后表面等距均匀的通过铰链嵌入活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在远离插板二的那一侧固定连接有齿二,所述插板一、插板二和齿二插入手掌板的内部且与手掌板的内部适配。
13.优选的,所述齿二的截面呈现直角三角形,所述齿二的短直角边贴合插板二且齿二的斜边朝下设置,所述与齿二形状相同,所述的短直角边贴合槽板且的斜边朝上设置,所述齿一和齿二啮合。
14.优选的,所述手掌机构的正下方设置有底板机构,所述底板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处于下侧的所述手掌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调节槽与触觉机构一一对应,五个所述调节槽分别与五个所述手指机构走势相同,所述触觉机构的下端对饮插入调节槽中且与调节槽滑动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该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通过将手掌板的左侧边固定侧板,使得与侧板连接的手指机构可以符合人体手掌的拇指的位置,以及配合拇指的运动情况,从而使得装置能够适配于人体手掌的,装置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使得检测者在佩戴和使用该装置进行触觉感知测试的时候,可以十分的舒适,运动起来也可以更加的流畅。
16.(2)、该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在对患者进行手指指头的触觉感知诊断的时候,患者可以一次性将手指全部的通过手掌机构依次对应插入到手指机构中进行准备,这样在测试完一个手指的触觉感知之后,无需拿出手指进行等待,而可以继续下一个手指的测试,通过该种方式,缩短的每次拿出手指的再放入手指的准备时间,从而缩短了检测的准备时间,提高准备检测的效率。
17.(3)、该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通过手指机构的设计,在患者佩戴好装置之后,通过依次按压手指触碰触觉机构后停止进行触觉感知测试,在患者运动手指的时候,由于拉绳的连接,使得指板二会携带着拉板一起进行运动,从而使得拉板的前段跟随手指一起进行运动,使得拉板以拉柱为轴进行旋转,在拉板旋转的时候,由于指针的存在,医护人员便可以捕捉指针的运动情况,以此动态捕捉患者的感知力的变化情况,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感知力进行更好的判断。
18.(4)、该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患者通过佩戴手指机构去触碰触觉机构以此检测感知力,当患者以此检测手指的时候,患者通过手指指腹按压检测膜的时候,会将插板一和插板二一并按下,通过齿二和齿一的啮合,在齿二下降的时候,通过转柱的旋转可以轻松的避开齿一的阻隔,在患者感知到检测膜的存在,并停止按压收回手指之后,有齿一的阻隔,此时齿二便无法上移,从而在五根手指全部检测完成之后,可以通过下压的检测膜的位置,来对比五根手指的检测结果,从而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到患者五个手指的综合情况,便于进行感知检测的对比。
19.(5)、该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通过调节槽的设计,由于人体的手掌大小并不是全部相同的,因而在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检测的时候,在患者佩戴好装置之后,可以根据患者手指的实际位置,依次调节好触觉机构所在调节槽中的位置,从而使得装置能够适配于不同人群的使用,大大的增加了装置可调节性。
20.(6)、该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通过毛柱的设置,在患者触碰到检测膜却没有感知到检测膜的时候,患者就会继续下压手指,在患者下压手指的时候,会压下毛柱,而毛柱的材质柔软会被检测膜压下,在下压的毛柱越深的时候,毛柱由于积累过多便会逐渐的变硬,从而增加对于患者的指腹的压力,从而智能化的加大对于患者感知能力的辅助压力,帮助患者感知到检测膜的存在,这样可以加快检测的进程,同时根据毛柱的变化也可以了解到患者感知能力。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主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手指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手掌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a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触觉机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触觉机构内部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齿一和齿二连接示意图。
22.图中:1、手掌机构;101、手掌板;102、侧板;103、骨槽;104、移动槽一;105、移动槽二;106、拉带一;107、拉带二;2、手指机构;201、骨壳一;202、移动柱;203、移动球;204、指板一;205、拉带三;206、指板二;207、拉绳;208、拉板;209、拉柱;210、侧柱;211、柱槽;212、指针;3、触觉机构;301、底筒;302、筒槽;303、槽板;304、封柱;305、齿一;306、弹簧;307、毛柱;308、检测板;309、板槽;310、检测膜;311、插板一;312、插板二;313、转柱;314、齿二;4、底板机构;401、底板;402、立柱;403、调节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触觉感知诊断装置,包括手掌机构1,手掌机构1包括手掌板101,手掌板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手掌板101上下设置,两个手掌板101的左侧边缘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02,侧板102呈现三角柱状,处于下侧的手掌板101的上表面前端等距均匀的开设有骨槽103,骨槽10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骨槽103呈现弧圆槽状,四个骨槽103的下内壁中部开设有移动槽一104,移动槽一104的下内壁开设有移动槽二105,移动槽二105的规格大于移动槽一104的规格,处于上侧的手掌板101与处于下侧的手掌板101结构对称开设,处于下侧的侧板102的上表面前侧开设有与骨槽103相同的槽,处于上侧的侧板102与处于下侧的侧板102结构对称开设,手掌机构1的前方设置有手指机构2,手指机构2包括骨壳一201,骨壳一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骨壳一201上下对称设置,骨壳一201呈现半球壳形,两个骨壳一201向相背离的方向上凸起,两个骨壳一201相背离的那一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202,移动柱202在远离骨壳一201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球203,移动球203呈现球形,骨壳一201对应嵌入骨槽103中且与骨槽103适配,移动柱202对应插入移动槽一104中且与移动槽一104适配,移动球203对应插入移动槽二105中且与移动槽二105适配,初始情况下,移动球203处于移动槽二105的中部位置,手指机构2的数量为五个,其中四个手指机构2与手掌板101上的骨槽103连接,剩余一个手指机构2与侧板102上同骨槽103相同的槽连接,且手指机构2与手掌板101、侧板102的连接方式相同。
25.上下两个侧板102的左侧偏后的位置设置有拉带一106,拉带一106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上下两个侧板102,拉带一106具有弹性,上下两个手掌板101的右侧中部设置有拉带二107,拉带二107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上下两个手掌板101,拉带二107具有弹性。
26.处于下侧的骨壳一2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指板一204,指板一204呈现弧板形,指板一204的中部向下凸起,指板一204的前端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拉带三205,拉带三205具有弹性,两个拉带三205在远离指板一204的那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指板二206,拉带三205
连接在指板二206中部的左右侧壁上,指板二206呈现弧板形,指板二206的中部向上凸起,指板二206的前端处于指板一204的前端的前侧,指板二206的后端固定连接处于上侧的骨壳一201,指板一204的位置正好超过人体手指中骨骨节的位置。
27.指板二206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拉绳207,拉绳207的材质包括软性材质,拉绳20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拉板208,拉板208处于指板二206的正上方,拉板20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拉柱209,拉柱209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柱210,两个侧柱210相背离的那一面开设有柱槽211,拉柱209的两端对应贯穿柱槽211的内壁且通过轴承和柱槽211转动连接,拉柱209的两端上侧均固定连接有指针212,指针212处于柱槽211的内部,侧柱210的后侧对应固定安装在手掌机构1的上侧边缘。
28.手指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触觉机构3,触觉机构3的数量为五个,五个触觉机构3与五个手指机构2一一对应,触觉机构3包括底筒301,底筒301的后侧面贯穿开设有筒槽302,筒槽302的内部插入连接有槽板303,槽板303与筒槽302适配,槽板303的后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封柱304,封柱304与底筒301通过暗扣卡接,槽板303的前表面均匀的固定连接有齿一305。
29.底筒301的下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306和毛柱307,弹簧306绕接在毛柱307的外侧,毛柱307的材质为软性材质,弹簧30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检测板308,检测板30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检测板308上下设置,处于下方的检测板308与弹簧306固定连接,检测板308的表面中部开设有板槽309,两个检测板308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检测膜310,毛柱307的上端接触检测膜310,处于下方的检测板308的下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插板一311,处于下方的检测板308的下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插板二312。
30.插板二312的后表面等距均匀的通过铰链嵌入活动连接有转柱313,转柱313在远离插板二312的那一侧固定连接有齿二314,插板一311、插板二312和齿二314插入手掌板101的内部且与手掌板101的内部适配。
31.齿二314的截面呈现直角三角形,齿二314的短直角边贴合插板二312且齿二314的斜边朝下设置,315与齿二314形状相同,315的短直角边贴合槽板303且315的斜边朝上设置,齿一305和齿二314啮合。
32.手掌机构1的正下方设置有底板机构4,底板机构4包括底板401,底板401的上表面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柱402,立柱402的上端固定连接处于下侧的手掌板101,底板401的上表面开设有调节槽403,调节槽403的数量为五个,五个调节槽403与触觉机构3一一对应,五个调节槽403分别与五个手指机构2走势相同,触觉机构3的下端对饮插入调节槽403中且与调节槽403滑动连接,触觉机构3仅可以在调节槽403中滑动。
33.工作原理:第一步:在对患者进行手指指头的触觉感知诊断的时候,患者可以一次性将手指全部的通过手掌机构1依次对应插入到手指机构2中进行准备,这样在测试完一个手指的触觉感知之后,无需拿出手指进行等待,而可以继续下一个手指的测试,通过该种方式,缩短的每次拿出手指的再放入手指的准备时间,从而缩短了检测的准备时间,提高准备检测的效率。
34.第二步:通过将手掌板101的左侧边固定侧板102,使得与侧板102连接的手指机构2可以符合人体手掌的拇指的位置,以及配合拇指的运动情况,从而使得装置能够适配于人
体手掌的,装置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使得检测者在佩戴和使用该装置进行触觉感知测试的时候,可以十分的舒适,运动起来也可以更加的流畅。
35.第三步:通过手指机构2的设计,在患者佩戴好装置之后,通过依次按压手指触碰触觉机构3后停止进行触觉感知测试,在患者运动手指的时候,由于拉绳207的连接,使得指板二206会携带着拉板208一起进行运动,从而使得拉板208的前段跟随手指一起进行运动,使得拉板208以拉柱209为轴进行旋转,在拉板208旋转的时候,由于指针212的存在,医护人员便可以捕捉指针212的运动情况,以此动态捕捉患者的感知力的变化情况,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感知力进行更好的判断。
36.第四步:患者通过佩戴手指机构2去触碰触觉机构3以此检测感知力,当患者以此检测手指的时候,患者通过手指指腹按压检测膜310的时候,会将插板一311和插板二312一并按下,通过齿二314和齿一305的啮合,在齿二314下降的时候,通过转柱313的旋转可以轻松的避开齿一305的阻隔,在患者感知到检测膜310的存在,并停止按压收回手指之后,有齿一305的阻隔,此时齿二314便无法上移,从而在五根手指全部检测完成之后,可以通过下压的检测膜310的位置,来对比五根手指的检测结果,从而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到患者五个手指的综合情况,便于进行感知检测的对比。
37.第五步:通过调节槽403的设计,由于人体的手掌大小并不是全部相同的,因而在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检测的时候,在患者佩戴好装置之后,可以根据患者手指的实际位置,依次调节好触觉机构3所在调节槽403中的位置,从而使得装置能够适配于不同人群的使用,大大的增加了装置可调节性。
38.第六步:通过毛柱307的设置,在患者触碰到检测膜310却没有感知到检测膜310的时候,患者就会继续下压手指,在患者下压手指的时候,会压下毛柱307,而毛柱307的材质柔软会被检测膜310压下,在下压的毛柱307越深的时候,毛柱307由于积累过多便会逐渐的变硬,从而增加对于患者的指腹的压力,从而智能化的加大对于患者感知能力的辅助压力,帮助患者感知到检测膜310的存在,这样可以加快检测的进程,同时根据毛柱307的变化也可以了解到患者感知能力。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