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控电动喉腔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0076发布日期:2022-06-08 11:1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温控电动喉腔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用喷雾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温控电动喉腔喷雾器。


背景技术:

2.咽喉部喷雾法在咽喉部的手术及内窥镜检查时运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粘膜表面麻醉,以保证咽喉部反射敏感的患者能够合作,完成检查,为防止温度较低的药液在喷洒至病人喉腔表面时造成刺激,应对药液进行适当温度的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的电动喉腔喷雾器,虽具备加热功能,但在将药液输入喷药管并送往雾化喷头的过程中,药液的温度会发生一定下降,而当药液被雾化喷出时,由于药液形成大量细微小的雾化颗粒,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大大增加,热量大量交换到空气中,从而使雾化后的药液在从喷头倒喉腔表面运动的过程中快速冷却,仍旧会对病人喉腔表面产生刺激,造成不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温控电动喉腔喷雾器,可以有效防止雾化喷头喷出的喷雾在雾化喷头和喉腔表面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冷却导致喷雾与病人喉腔表面接触时造成病人不适,使喷雾直至与喉腔表面接触时都是温热的。
4.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温控电动喉腔喷雾器,包括喷雾器主体,所述喷雾器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握柄,所述握柄的左侧安装有扳机式开关,所述握柄的左侧和所述喷雾器主体之间一体成型有护圈,所述喷雾器主体的内腔中固定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喷雾器主体的顶板贯通设有药液容纳仓出入口,所述药液容纳仓出入口的四个边沿均开有螺接槽,所述喷雾器主体通过螺接槽和螺丝配合螺接安装有药液容纳及定量装置,所述喷雾器主体的左侧固定设有喷头螺接头,所述喷头螺接头与喷管螺纹连接,所述喷管的左侧内腔固定卡接有雾化喷头,所述喷管的左端外侧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组红外加热及热能回收装置,所述喷雾器主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喷雾驱动模块,所述喷雾器主体的内腔中安装有第一温控模块和第二温控模块,所述喷雾器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调温触控显示面板,所述喷雾器主体的内部设有蓄电池和单片机。
5.其中,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盒子型导热板组,所述盒子型导热板组由前、后、左、右和下方五块导热板拼焊制成,所述盒子型导热板组的外侧包绕有电加热丝,所述盒子型导热板组的底板上下贯通设有热量回收孔和接头通过孔,所述热量回收孔的内侧卡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卡接有第一导热片,所述盒子型导热板组的右侧板上贯通有管线接入槽。
6.其中,所述药液容纳及定量装置包括与药液容纳仓出入口形状、大小一致的封闭板,所述封闭板的四个边沿均一体成型有螺接板,所述螺接板和所述螺接槽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封闭板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贯通并卡接有药液定量瓶螺接头,所述药液定量瓶螺接头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药液定量瓶,所述药液定量瓶螺接头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药液加热仓,所述药液加热仓位于盒子型导热板组的内侧并与其接触,所述药液加热仓的底部固定
连接有第一液体密封接头,所述药液加热仓的右侧板贯穿并卡接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体密封接头;当需要对药液加热仓内部进行清洗时,拧下连接螺接槽和螺接板的螺丝,即可将封闭板连同药液加热仓从喷雾器主体内部提出,解除第一液体密封接头和第二液体密封接头之间、第一气体密封接头和第二气体密封接头之间、通电接头和通电接口之间的连接即可将药液加热仓送去进行内部的清洗,清洗完后重新恢复第一液体密封接头和第二液体密封接头之间、第一气体密封接头和第二气体密封接头之间、通电接头和通电接口之间的连接并重新安装到位即可。
7.其中,所述药液定量瓶的瓶身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用于确定注入药液定量瓶中的药液量。
8.其中,所述药液加热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的接线贯穿出药液加热仓的右侧板和盒子型导热板组上的管线接入槽并与通电接头固定连接,所述通电接头与通电接口插入连接,所述通电接口的另一端通过电连接线与单片机和蓄电池分别电性连接;药液加热仓中的药液加热温度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调节控制,水温传感器对药液加热仓中的药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上的显示屏实时显示。
9.其中,所述红外加热及热能回收装置包括红外加热灯外壳,所述红外加热灯外壳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导热圈和红外加热灯体,所述导热圈的右侧一体成型有第二导热片,所述红外加热灯体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灯碗、红外加热灯珠和凸透镜,所述红外加热灯外壳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源触点块,所述红外加热灯外壳的右端与导热通电管螺纹连接,所述导热通电管的右端与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连接,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贯穿并卡接在所述喷雾器主体的左侧板上;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控制第二温控模块打开红外加热灯珠,红外加热灯珠开始加热,加热温度同样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调节和显示,红外加热灯珠的带有热量的光线通过灯碗的反射和凸透镜的折射,形成光柱照射在喉腔表面待喷雾的位置。
10.其中,所述导热通电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导热通电管的外管右端外侧转动安装有螺纹套,所述导热通电管的内管的内腔左右两端分别卡接有第一导电弹簧片和第二导电弹簧片,所述第一导电弹簧片和第二导电弹簧片之间固定连接有电连接线,所述导热通电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固定安装有左右两个第三导热片,所述左右两个第三导热片之间通过若干根第一导热铜丝连接;红外加热灯外壳的右端与导热通电管螺纹连接时,第一导电弹簧片与第一电源触点块接触,可通电,左侧的第三导热片与第二导热片接触,可导热。
11.其中,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的内管的内腔中固定卡接有第二电源触点块,所述第二电源触点块的右侧通过电连接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的外管和内管之间卡接有第四导热片,所述第四导热片的右端与若干第二导热铜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铜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热片固定连接,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的外管的外侧设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当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与导热通电管连接时,第二电源触点块与第二导电弹簧片接触,可通电,第四导热片和右侧的第三导热片接触,可导热。
12.其中,所述喷雾驱动模块包括固定安装在喷雾器主体内部的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轮的前侧转动安装有曲柄,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活
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插入安装在喷药进气腔管内,所述活塞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橡胶活塞,所述喷药进气腔管的左半部分其顶部固定连接有抽药单向阀,所述喷药进气腔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喷药单向阀,所述喷药单向阀的左端与所述喷头螺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喷药进气腔管的右半部分其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气单向阀和加压单向阀,所述抽药单向阀的顶部与输液软管连接,所述输液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液体密封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体密封接头与所述药液加热仓底部的所述第一液体密封接头连接,所述加压单向阀的顶部与加压软管固定连接,所述加压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体密封接头,所述第二气体密封接头与所述第一气体密封接头固定连接;按压扳机式开关,电动马达通电开始运行,带动转轮转动,转轮的转动带动曲柄运动,从而带动活塞杆连同橡胶活塞在喷药进气腔管内部左右往复运动,活塞杆首先向右运动,使喷药进气腔管位于橡胶活塞左侧的部分形成负压,带动抽药单向阀打开,使药液加热仓中的药液通过输液软管流入喷药进气腔管中,而位于橡胶活塞右侧的部分中的空气则在橡胶活塞的挤压下顶开加压单向阀,使这些空气被挤入加压软管,并通过进气阀输入药液加热仓中,起到对药液加热仓的加压作用,随后活塞杆向左运动,在压力作用下,被抽入喷药进气腔管中的药液顶开喷药单向阀进入喷管中,并最终通过雾化喷头形成雾状喷出,而此时喷药进气腔管位于橡胶活塞右侧的部分形成负压,此时加压单向阀关闭,而进气单向阀打开,外部的空气从喷雾器主体底部的进气孔被抽入喷药进气腔管中,当活塞杆移动至最左侧后,再次向右移动,带动抽药单向阀打开将药液抽入喷药进气腔管左半部分的同时,进气单向阀关闭,喷药进气腔管右半部分的空气在橡胶活塞的挤压下将加压单向阀顶开并进入加压软管中,对药液加热仓加压,如此往复,在通过负压将药液加热仓中的药液抽出的同时,通过向药液加热仓加压,使药液加热仓中的压力大于外侧,提升将药液从药液加热仓中抽出的顺畅性。
13.其中,所述第一温控模块和所述第二温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电加热装置和所述红外加热灯珠电性输出连接,所述第一温控模块和所述第二温控模块均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单片机电性输入连接;通过单片机智能控制第一温控模块和第二温控模块,对电加热装置和红外加热灯珠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可控制第一温控模块,使电加热丝通电对盒子型导热板组进行加热,盒子型导热板组将自身热量传导至药液加热仓,对药液加热仓中的药液进行加热,加热温度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调节控制,水温传感器对药液加热仓中的药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上的显示屏实时显示,药液加热到适宜温度后,医护人员手持握柄,将喷管探入病人口腔中直至喉腔,并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控制第二温控模块打开红外加热灯珠,红外加热灯珠开始加热,加热温度同样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调节和显示,红外加热灯珠的带有热量的光线通过灯碗的反射和凸透镜的折射,形成光柱照射在喉腔表面待喷雾的位置,从雾化喷头中喷出的喷雾,则被上下两个红外加热灯珠的加热光线直接照射,可以有效防止雾化喷头喷出的喷雾在雾化喷头和喉腔表面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冷却导致喷雾与病人喉腔表面接触时造成病人不适,使喷雾直至与喉腔表面接触时都是温热的,而光线直射在喉腔表面上,进一步保证了温热舒适感;红外加热灯珠将热量传输至灯碗上时,灯碗上无法被喷雾利用的热量交换给导热
圈,导热圈上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片传输给左侧的第三导热片,左边的第三导热片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铜丝传输给右侧的第三导热片,右侧的第三导热片将热量传输给第四导热片,第四导热片将热量通过第二导热铜丝传输至第一导热片上,最终由第一导热片传导至药液加热仓中,参与对药液加热仓中药液的保温工作,达到一定的热量回收、节约电加热装置能耗的效果;当需要对药液加热仓内部进行清洗时,拧下连接螺接槽和螺接板的螺丝,即可将封闭板连同药液加热仓从喷雾器主体内部提出,解除第一液体密封接头和第二液体密封接头之间、第一气体密封接头和第二气体密封接头之间、通电接头和通电接口之间的连接即可将药液加热仓送去进行内部的清洗,清洗完后重新恢复第一液体密封接头和第二液体密封接头之间、第一气体密封接头和第二气体密封接头之间、通电接头和通电接口之间的连接并重新安装到位即可,转动螺纹套,即可解除导热通电管与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之间的连接,此时可将上下两组导热通电管连同红外加热灯外壳以及套管取下,进一步解除红外加热灯外壳和导热通电管之间的螺纹连接,方便各部件的更换和消毒。
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喷雾器主体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喷雾器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盒子型导热板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喷雾器主体;2、握柄;3、扳机式开关;4、护圈;5、盒子型导热板组;6、电加热丝;7、热量回收孔;8、接头通过孔;9、安装架;10、第一导热片;11、管线接入槽;12、药液容纳仓出入口;13、螺接槽;14、封闭板;15、螺接板;16、药液定量瓶;17、药液加热仓;18、第一液体密封接头;19、进气阀;20、第一气体密封接头;21、水温传感器;22、通电接头;23、通电接口;24、喷头螺接头;25、喷管;26、雾化喷头;27、套管;28、红外加热及热能回收装置;29、红外加热灯外壳;30、导热圈;31、红外加热灯体;32、第二导热片;33、灯碗;34、红外加热灯珠;35、凸透镜;36、第一电源触点块;37、导热通电管;38、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39、螺纹套;40、第一导电弹簧片;41、第二导电弹簧片;42、第三导热片;43、第一导热铜丝;44、第二电源触点块;45、第四导热片;46、第二导热铜丝;47、电动马达;48、转轮;49、曲柄;50、活塞杆;51、喷药进气腔管;52、橡胶活塞;53、抽药单向阀;54、进气单向阀;55、加压单向阀;56、输液软管;57、第二液体密封接头;58、加压软管;59、第二气体密封接头;60、第一温控模块;61、第二温控模块;62、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3、蓄电池;64、单片机;65、药液定量瓶螺接头;66、喷药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温控电动喉腔喷雾器,包括
喷雾器主体1,所述喷雾器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握柄2,所述握柄2的左侧安装有扳机式开关3,所述握柄2的左侧和所述喷雾器主体1之间一体成型有护圈4,所述喷雾器主体1的内腔中固定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喷雾器主体1的顶板贯通设有药液容纳仓出入口12,所述药液容纳仓出入口12的四个边沿均开有螺接槽13,所述喷雾器主体1通过螺接槽13和螺丝配合螺接安装有药液容纳及定量装置,所述喷雾器主体1的左侧固定设有喷头螺接头24,所述喷头螺接头24与喷管25螺纹连接,所述喷管25的左侧内腔固定卡接有雾化喷头26,所述喷管25的左端外侧套接有套管27,所述套管27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组红外加热及热能回收装置28,所述喷雾器主体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喷雾驱动模块,所述喷雾器主体1的内腔中安装有第一温控模块60和第二温控模块61,所述喷雾器主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所述喷雾器主体1的内部设有蓄电池63和单片机64。
18.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盒子型导热板组5,所述盒子型导热板组5由前、后、左、右和下方五块导热板拼焊制成,所述盒子型导热板组5的外侧包绕有电加热丝6,所述盒子型导热板组5的底板上下贯通设有热量回收孔7和接头通过孔8,所述热量回收孔7的内侧卡接有安装架9,所述安装架9上卡接有第一导热片10,所述盒子型导热板组5的右侧板上贯通有管线接入槽11。
19.所述药液容纳及定量装置包括与药液容纳仓出入口形状、大小一致的封闭板14,所述封闭板14的四个边沿均一体成型有螺接板15,所述螺接板15和所述螺接槽13之间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封闭板14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贯通并卡接有药液定量瓶螺接头65,所述药液定量瓶螺接头65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药液定量瓶16,所述药液定量瓶螺接头6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药液加热仓17,所述药液加热仓17位于盒子型导热板组5的内侧并与其接触,所述药液加热仓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体密封接头18,所述药液加热仓17的右侧板贯穿并卡接有进气阀19,所述进气阀19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体密封接头20;当需要对药液加热仓17内部进行清洗时,拧下连接螺接槽13和螺接板15的螺丝,即可将封闭板14连同药液加热仓17从喷雾器主体1内部提出,解除第一液体密封接头18和第二液体密封接头57之间、第一气体密封接头20和第二气体密封接头59之间、通电接头22和通电接口23之间的连接即可将药液加热仓17送去进行内部的清洗,清洗完后重新恢复第一液体密封接头18和第二液体密封接头57之间、第一气体密封接头20和第二气体密封接头59之间、通电接头22和通电接口23之间的连接并重新安装到位即可。
20.所述药液定量瓶16的瓶身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用于确定注入药液定量瓶16中的药液量。
21.所述药液加热仓17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水温传感器21,所述水温传感器21的接线贯穿出药液加热仓17的右侧板和盒子型导热板组5上的管线接入槽11并与通电接头22固定连接,所述通电接头22与通电接口23插入连接,所述通电接口23的另一端通过电连接线与单片机和蓄电池分别电性连接;药液加热仓17中的药液加热温度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进行调节控制,水温传感器21对药液加热仓17中的药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64,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上的显示屏实时显示。
22.所述红外加热及热能回收装置28包括红外加热灯外壳29,所述红外加热灯外壳29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导热圈30和红外加热灯体31,所述导热圈30的右侧一体成型有第二导热片32,所述红外加热灯体3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灯碗33、红外加热灯珠34和凸透镜35,所
述红外加热灯外壳29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源触点块36,所述红外加热灯外壳29的右端与导热通电管37螺纹连接,所述导热通电管37的右端与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38连接,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38贯穿并卡接在所述喷雾器主体1的左侧板上;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控制第二温控模块61打开红外加热灯珠34,红外加热灯珠34开始加热,加热温度同样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进行调节和显示,红外加热灯珠的带有热量的光线通过灯碗33的反射和凸透镜35的折射,形成光柱照射在喉腔表面待喷雾的位置。
23.所述导热通电管37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导热通电管37的外管右端外侧转动安装有螺纹套39,所述导热通电管37的内管的内腔左右两端分别卡接有第一导电弹簧片40和第二导电弹簧片41,所述第一导电弹簧片40和第二导电弹簧片41之间固定连接有电连接线,所述导热通电管37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固定安装有左右两个第三导热片42,所述左右两个第三导热片42之间通过若干根第一导热铜丝43连接;红外加热灯外壳29的右端与导热通电管37螺纹连接时,第一导电弹簧片40与第一电源触点块36接触,可通电,左侧的第三导热片42与第二导热片32接触,可导热。
24.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38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38的内管的内腔中固定卡接有第二电源触点块44,所述第二电源触点块44的右侧通过电连接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38的外管和内管之间卡接有第四导热片45,所述第四导热片45的右端与若干第二导热铜丝4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铜丝4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热片10固定连接,所述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38的外管的外侧设有螺纹并通过螺纹与所述螺纹套39螺纹连接;当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38与导热通电管37连接时,第二电源触点块44与第二导电弹簧片41接触,可通电,第四导热片45和右侧的第三导热片42接触,可导热。
25.所述喷雾驱动模块包括固定安装在喷雾器主体内部的电动马达47,所述电动马达47的输出轴与转轮48固定连接,所述转轮48的前侧转动安装有曲柄49,所述曲柄49的另一端与活塞杆50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50插入安装在喷药进气腔管51内,所述活塞杆50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橡胶活塞52,所述喷药进气腔管51的左半部分其顶部固定连接有抽药单向阀53,所述喷药进气腔管5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喷药单向阀66,所述喷药单向阀66的左端与所述喷头螺接头24固定连接,所述喷药进气腔管51的右半部分其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气单向阀54和加压单向阀55,所述抽药单向阀53的顶部与输液软管56连接,所述输液软管56的另一端与第二液体密封接头5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体密封接头57与所述药液加热仓17底部的所述第一液体密封接头18连接,所述加压单向阀55的顶部与加压软管58固定连接,所述加压软管5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体密封接头59,所述第二气体密封接头59与所述第一气体密封接头20固定连接;按压扳机式开关3,电动马达47通电开始运行,带动转轮48转动,转轮48的转动带动曲柄49运动,从而带动活塞杆50连同橡胶活塞52在喷药进气腔管51内部左右往复运动,活塞杆首先向右运动,使喷药进气腔管51位于橡胶活塞52左侧的部分形成负压,带动抽药单向阀53打开,使药液加热仓17中的药液通过输液软管56流入喷药进气腔管51中,而位于橡胶活塞52右侧的部分中的空气则在橡胶活塞52的挤压下顶开加压单向阀55,使这些空气被挤入加压软管58,并通过进气阀19输入药液加热仓17中,起到对药液加热仓17的加压作用,随后活塞杆50向左运动,在压力作用下,被抽入喷药进气腔管51中的药液顶开喷药单向阀66进入喷管25中,并最终通过雾化喷头26形成雾状喷出,而
此时喷药进气腔管51位于橡胶活塞52右侧的部分形成负压,此时加压单向阀55关闭,而进气单向阀54打开,外部的空气从喷雾器主体底部的进气孔被抽入喷药进气腔管51中,当活塞杆50移动至最左侧后,再次向右移动,带动抽药单向阀53打开将药液抽入喷药进气腔管51左半部分的同时,进气单向阀54关闭,喷药进气腔管51右半部分的空气在橡胶活塞52的挤压下将加压单向阀55顶开并进入加压软管58中,对药液加热仓17加压,如此往复,在通过负压将药液加热仓17中的药液抽出的同时,通过向药液加热仓17加压,使药液加热仓17中的压力大于外侧,提升将药液从药液加热仓17中抽出的顺畅性。
26.所述第一温控模块60和所述第二温控模块61分别与所述电加热装置和所述红外加热灯珠34电性输出连接,所述第一温控模块60和所述第二温控模块61均与所述蓄电池63和所述单片机64电性输入连接;通过单片机64智能控制第一温控模块60和第二温控模块61,对电加热装置和红外加热灯珠34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2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在使用时,根据所需用药量将所需药液注入药液定量瓶16中,根据药液定量瓶16侧面瓶身上的刻度线可确定注入量,注入完毕后,将喷雾器主体1倒转至药液定量瓶螺接头65朝向下方,将药液定量瓶16与药液定量瓶螺接头65螺纹连接后,重新将喷雾器主体1翻转至使用时的正常形态,在重力作用下,药液定量瓶16中的药液流入药液加热仓17中,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可控制第一温控模块60,使电加热丝6通电对盒子型导热板组5进行加热,盒子型导热板组5将自身热量传导至药液加热仓17,对药液加热仓17中的药液进行加热,加热温度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进行调节控制,水温传感器21对药液加热仓17中的药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64,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上的显示屏实时显示,药液加热到适宜温度后,医护人员手持握柄2,将喷管25探入病人口腔中直至喉腔,并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控制第二温控模块61打开红外加热灯珠34,红外加热灯珠34开始加热,加热温度同样通过调温触控显示面板62进行调节和显示,红外加热灯珠的带有热量的光线通过灯碗33的反射和凸透镜35的折射,形成光柱照射在喉腔表面待喷雾的位置,此时按压扳机式开关3,电动马达47通电开始运行,带动转轮48转动,转轮48的转动带动曲柄49运动,从而带动活塞杆50连同橡胶活塞52在喷药进气腔管51内部左右往复运动,活塞杆首先向右运动,使喷药进气腔管51位于橡胶活塞52左侧的部分形成负压,带动抽药单向阀53打开,使药液加热仓17中的药液通过输液软管56流入喷药进气腔管51中,而位于橡胶活塞52右侧的部分中的空气则在橡胶活塞52的挤压下顶开加压单向阀55,使这些空气被挤入加压软管58,并通过进气阀19输入药液加热仓17中,起到对药液加热仓17的加压作用,随后活塞杆50向左运动,在压力作用下,被抽入喷药进气腔管51中的药液顶开喷药单向阀66进入喷管25中,并最终通过雾化喷头26形成雾状喷出,而此时喷药进气腔管51位于橡胶活塞52右侧的部分形成负压,此时加压单向阀55关闭,而进气单向阀54打开,外部的空气从喷雾器主体底部的进气孔被抽入喷药进气腔管51中,当活塞杆50移动至最左侧后,再次向右移动,带动抽药单向阀53打开将药液抽入喷药进气腔管51左半部分的同时,进气单向阀54关闭,喷药进气腔管51右半部分的空气在橡胶活塞52的挤压下将加压单向阀55顶开并进入加压软管58中,对药液加热仓17加压,如此往复,在通过负压将药液加热仓17中的药液抽出的同时,通过向药液加热仓17加压,使药液加热仓17中的压力大于外侧,提升将药液从药液加热仓17中抽出的顺畅性,而从雾化喷头26中喷出的喷雾,则被上下两个红外加热灯珠34的加热光线直接照射,可以有效防止雾化喷头
喷出的喷雾在雾化喷头和喉腔表面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冷却,使喷雾直至与喉腔表面接触时都是温热的,而光线直射在喉腔表面上,进一步保证了温热舒适感,而红外加热灯珠34将热量传输至灯碗33上时,灯碗33上无法被喷雾利用的热量交换给导热圈30,导热圈30上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片32传输给左侧的第三导热片42,左边的第三导热片42将热量通过第一导热铜丝43传输给右侧的第三导热片42,右侧的第三导热片42将热量传输给第四导热片45,第四导热片45将热量通过第二导热铜丝46传输至第一导热片10上,最终由第一导热片10传导至药液加热仓17中,参与对药液加热仓17中药液的保温工作,达到一定的热量回收、节约电加热装置能耗的效果,当需要对药液加热仓17内部进行清洗时,拧下连接螺接槽13和螺接板15的螺丝,即可将封闭板14连同药液加热仓17从喷雾器主体1内部提出,解除第一液体密封接头18和第二液体密封接头57之间、第一气体密封接头20和第二气体密封接头59之间、通电接头22和通电接口23之间的连接即可将药液加热仓17送去进行内部的清洗,清洗完后重新恢复第一液体密封接头18和第二液体密封接头57之间、第一气体密封接头20和第二气体密封接头59之间、通电接头22和通电接口23之间的连接并重新安装到位即可,转动螺纹套39,即可解除导热通电管37与红外加热装置连接套管38之间的连接,此时可将上下两组导热通电管37连同红外加热灯外壳29以及套管27取下,进一步解除红外加热灯外壳29和导热通电管37之间的螺纹连接,方便各部件的更换和消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