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03769发布日期:2022-07-09 21:07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口腔微生态是人体重要的生态系统,主要由口腔微生物群和宿主固有口腔环境构成。生理情况下,口腔微生物与宿主处于动态平衡,维持口腔健康。当平衡被打破时,可诱发口腔有害菌滋生,引起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病、口腔癌、口腔黏膜炎等。
3.口腔细菌的作用是产生龋齿等口腔疾病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早发性龋齿患者的唾液中含有较多的以下几类细菌:链球菌属、韦氏球菌属、放线菌、颗粒链菌属、纤毛菌属、毛滴虫属、奇异菌属等。以链球菌属为例,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生物被膜,被膜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使其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其他种类的致龋菌吸附在被膜表面形成牙菌斑,导致龋齿形成。若龈缘处存在数目升高的细菌导致牙龈发炎,会发展为牙龈炎。调整口腔微生态平衡,抑制口腔有害菌的生长,可减少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发生。传统的治疗方式旨在完全消除口腔中的致龋菌,而抗生素和抑菌剂也成为了杀菌的第一选择。但是这样的治疗方式既使得抗生素的滥用盛极一时,也进一步破坏口腔微生态,引发的细菌耐药性等一系列副作用,并且治疗效果一般。
4.后生元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的微生物和/或其成分(包括代谢物、细胞组分或无细胞混合物),包括许多不同的成分,如短链脂肪酸、微生物细胞组分、胞外多糖、细胞裂解物、磷壁酸、肽聚糖、活性脂质和有机酸等。研究证明后生元具有抗炎、抑菌、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肥胖、抗高血压、降血脂、保肝和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物活性。一些后生元还可以积极影响宿主肠道菌群的稳态或代谢和信号途径的表达。抗炎、抑菌是后生元最为常见的生物活性。
5.益生元是在有益于宿主健康的前提下,可被宿主肠道菌群选择性利用和转化的物质。其能提高宿主有益菌的生长,改善微生态平衡、调节免疫、抵抗病原体、影响代谢、增加矿物质吸收、增强机体健康等功能。目前主要使用的益生元包括菊粉及其衍生的低聚果糖(fructo oligosaccharide,fos)、乳果糖(lactulose oral solution,los)和低聚半乳糖(galacto oligosaccharides,gos)等,以及多糖、微藻类、植物类等。许多其它潜在的益生元包括人乳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木糖、阿拉伯木聚糖、果胶低聚糖和抗性淀粉。低聚糖类益生元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口感好、易加工、易储存,可以将其添加到保健食品和药品中。将其应用于漱口水中,利用其调节免疫、抵抗病原体、增加矿物质吸收的生物作用,制作成为可以预防或者治疗口腔内常见炎症性疾病,维护口腔内的原生态和菌群平衡的功能性口腔护理产品目前鲜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市场是的抑菌型漱口水,口喷等产品在抑制
口腔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抑制口腔有益菌群的生长,破坏口腔微生态平衡,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用于抑制口腔有害菌,改善口腔微生态平衡,可应用于漱口水,口腔喷雾,口香糖,牙膏等口腔护理产品中,为口腔健康提供一种更高效、更安全的抑菌方案。
7.为了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0.5-15份、山梨糖醇:0.5-15份、木糖醇:0.5-15份、低聚木糖:0.5-15份和后生元:0.2%10份。
8.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9.进一步的,前述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中,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2-7份、山梨糖醇:2-7份、木糖醇:2-7份、低聚木糖:1-5份和后生元:0.2-5份。
10.优选的,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中,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7份、低聚木糖:5份、木糖醇:7份、山梨糖醇:5份和后生元:0.5份。
11.前述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中,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12.技术效果,该产物具有抑菌剂及改善口腔菌群失衡的益生特点。
13.本发明还设计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用于制备口腔护理产品的应用,改善口腔微生态环境促进口腔健康。
14.前述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的应用中,口腔护理产品为漱口水、口腔喷雾、牙膏或口香糖。
15.前述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的应用中,漱口水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7%,低聚木糖:5%,木糖醇:5%,山梨糖醇:5%,后生元:0.5%,丙二醇:4%,peg-40氢化蓖麻油:0.8%,三氯蔗糖:0.012%,苋菜红:0.0001%,水仙樱花:0.08%,乳酸薄荷酯:0.01%,凉味剂ws-23:0.04%,cool倍司v8:0.01%,余量为水,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
16.本发明还设计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用于制备改善口腔微生态环境制剂的应用。
17.本发明还设计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用于制备用作口腔中病理状态微生物拮抗剂的应用。
18.前述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的应用,病理状态微生物包括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伴放线杆菌组和栖牙普雷沃氏菌中的至少两种。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发明中低聚半乳糖、山梨糖醇、木糖醇及低聚木糖作为益生元,可以促进有益菌生长,调节口腔微生态平衡;益生元与后生元组合达到抑制口腔病原菌的作用。
21.本发明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的各组分按比例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混合灭菌得到该组合物,该组合物能够抑制剂口腔中有害菌生长,抑制生物膜形成。
22.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应用于漱口水、口腔喷雾,牙膏,口香糖等口腔护理产品中,为口腔健康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这类产品不是口服药,通过使用这些产品治疗口
腔,促进口腔的健康,对身体的副作用非常小,而且在使用的同时就能治疗口腔,使用非常方便。
23.本发明中多种口腔护理产品含本发明的组合物,从而保证可选择的产品种类多。
24.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直接用作改善口腔微生态环境制剂,或者以组合物为原料制备用作口腔中病理状态微生物拮抗剂。
25.将本发明组合物应用于制备口腔护理产品,将其使用于口腔提供了一种新的抑制口腔有害菌滋生的方法。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口腔病原菌对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与单一糖的利用能力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解释本发明,实施案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8.以下实施例1-11中后生元均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其中: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均购于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9.实施例1
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7份、低聚木糖5份、木糖醇7份、山梨糖醇5份和后生元0.5份。
31.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32.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96.52%、95.00%和96.20%。
33.实施例2
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7份、低聚木糖5份、木糖醇5份、山梨糖醇2份和后生元0.5份。
35.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36.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95.25%、94.04%和95.92%。
37.实施例3
3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
下组分:低聚半乳糖7份、低聚木糖2份、木糖醇2份、山梨糖醇7份和后生元0.5份。
39.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40.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69.96%、65.64%和71.37%。
41.实施例4
4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7份、低聚木糖1份、木糖醇7份、山梨糖醇5份和后生元0.5份。
43.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44.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82.13%、80.73%和84.34%。
45.实施例5
4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5份、低聚木糖5份、木糖醇2份、山梨糖醇5份和后生元0.5份。
47.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48.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91.46%、88.55%和92.99%。
49.实施例6
5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5份、低聚木糖2份、木糖醇7份、山梨糖醇5份和后生元0.5份。
51.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52.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87.26%、90.22%和94.54%。
53.实施例7
5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2份、低聚木糖5份、木糖醇7份、山梨糖醇7份和后生元0.5份。
55.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56.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80.61%、77.28%和83.69%。
57.实施例8
5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2份、低聚木糖2份、木糖醇5份、山梨糖醇5份和后生元0.5份。
59.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60.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48.76%、53.45%和61.66%。
61.实施例9
6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5份、低聚木糖1份、木糖醇5份、山梨糖醇7份和后生元0.5份。
63.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64.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41.16%、42.46%和57.18%。
65.实施例10
6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2份、低聚木糖1份、木糖醇2份、山梨糖醇5份和后生元0.5份。
67.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68.将上述配好的组合物加入到培养基中,对具核梭杆菌(1
×
106cfu/ml)、牙龈卟啉单胞菌(1
×
106cfu/ml)、变异链球菌(1
×
106cfu/ml)的抑制率分别为23.57%、30.54%和48.04%。
69.实施例11
70.上述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改善口腔微生态环境制剂、应用于制备用作口腔中病理状态微生物拮抗剂及应用于制备口腔护理产品,其中:
7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的应用,将该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应用于制备漱口水,改善口腔微生态环境促进口腔健康,该漱口水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低聚半乳糖:7%、低聚木糖:5%、木糖醇:5%、山梨糖醇:5%、后生元:0.5%、丙二醇:4%、peg-40氢化蓖麻油:0.8%、三氯蔗糖:0.012%、苋菜红:0.0001%、水仙樱花:0.08%、乳酸薄荷酯:0.01%、凉味剂ws-23:0.04%、cool倍司v8:0.01%,余量为水,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
72.上述后生元为由副干酪乳杆菌z6、植物乳杆菌p-01、植物乳杆菌p-8和鼠李糖乳杆菌nm-94等比例复合发酵得到的代谢物经过灭菌得到的产物。
73.该漱口水对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异链球菌进行打孔抑菌试验,抑菌圈大小分别为0.85cm、0.73cm、0.91cm。
74.对照例1
75.本对照例提供一种漱口水产品,该漱口水产品配方为山梨糖醇20%、丙二醇4%、peg-40氢化蓖麻油0.8%、三氯蔗糖0.012%、苋菜红0.0001%、水仙樱花0.08%、乳酸薄荷
酯0.01%、凉味剂ws-23 0.04%、cool倍司v8 0.01%,水75.0479%。
76.对照例1对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异链球菌进行打孔抑菌试验,抑菌圈为0.77cm、0.70cm和0.86cm。
77.实验1口腔有害菌对本发明促进口腔健康的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物的利用能力
78.实施例1中本发明的组合物:低聚半乳糖7%、低聚木糖5%、木糖醇7%、山梨糖醇5%和后生元0.5%,与单一益生元:5%山梨糖醇、5%木糖醇、5%低聚半乳糖、5%低聚果糖、5%半乳甘露聚糖、5%低聚异麦芽糖和5%低聚木糖,进行比较,评估口腔有害菌对组合物的利用能力:
79.(一)试验方法
80.(1)病原菌株的活化
81.将变异链球菌安瓿管中的菌种接入bhi培养基中37℃活化48h,将活化的菌液取100μl传入5ml bhi培养基中37℃培养48h,按此操作对菌株进行2次传代,使用第3代菌液进行后续试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安瓿管中的菌种接入tsb培养基中37℃活化48h,将活化的菌液取100μl传入5ml tsb培养基中37℃培养48h,按此操作对菌株进行2次传代,使用第3代菌液进行后续试验。
82.(2)菌悬液的制备
83.将传得的第3代菌液3000g离心15min,无菌生理盐水洗菌两次,溶于磷酸盐缓冲液,对菌液进行计数,制备1
×
106cfu/ml的标准菌悬液待用。
84.(3)口腔有害菌对组合物的利用能力
85.将tsb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分别用5%木糖醇,5%低聚半乳糖、5%低聚木糖、5%低聚果糖、5%低聚异麦芽酮糖、5%半乳甘露聚糖、5%山梨糖醇以及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替换,接入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1
×
106cfu/ml),在37℃温度培养48h。
86.将bhi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分别用5%木糖醇,5%低聚半乳糖、5%低聚木糖、5%低聚果糖、5%低聚异麦芽酮糖、5%半乳甘露聚糖、5%山梨糖醇以及实施例1中的组合物替换,接入变异链球菌菌悬液(1
×
106cfu/ml),在37℃温度培养48h。
87.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培养前后的菌液浓度od值(λ=600nm,)空白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测量od值,记录数据。

od=od
试验后-od
空白对照
88.(二)试验结果
89.本实施例测定了5%的单一糖(山梨糖醇、木糖醇、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半乳甘露聚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及实施例1中组合物替代培养基中葡萄糖后,考察其对口腔有害菌的生长情况,评估口腔中有害菌对糖的利用能力,考察结果如图1所示,口腔病原菌对添加的单一益生元的利用能力不同,其中对低聚木糖及木糖醇的利用能力较差,两种糖不能很好的促进口腔有害菌的生长,口腔病原菌能部分利用低聚半乳糖和山梨糖醇,与实施例1相比,口腔病原菌对实施例1中组合糖的利用极低,通过od值可以看出,实施例1测得的od值低于其他组别,综合上述结果,实施例1能很好的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90.实验2对口腔菌产酸能力的影响
91.(一)试验方法
92.在ts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木糖醇(0%、0.5%、1%、2%、5%和7%),低聚半乳糖(0%、0.5%、1%、2%、5%和7%)、低聚木糖(0%、0.5%、1%、2%、5%和7%)和山梨糖醇
(0%、0.5%、1%、2%、5%和7%)及实施例1的组合物,后分别接种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1
×
106cfu/ml),在37℃温度培养48h后测定测量ph值,记录数据。
93.在bh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木糖醇(0%、0.5%、1%、2%、5%和7%),低聚半乳糖(0%、0.5%、1%、2%、5%和7%)、低聚木糖(0%、0.5%、1%、2%、5%和7%)和山梨糖醇(0%、0.5%、1%、2%、5%和7%)及实施例1的组合物后,接种变异链球菌菌悬液(1
×
106cfu/ml),在37℃温度培养48h后测定测量ph值,记录数据。空白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测量ph值,

ph=ph
试验后-ph
空白对照
94.(二)试验结果
95.结合上面的实验结果,研究不同添加量木糖醇、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和山梨糖醇对口腔病原菌生长特性的影响,具体见表1。
96.表1不同低聚糖对口腔有害菌产酸能力的影响
97.[0098][0099]
添加量按质量比计,有表1可见与单独加入不同益生元相比,实施例1添加后,口腔病原菌产酸能力下降,

ph值均低于其他糖的添加,其能抑制口腔病原菌的产酸能力,减缓病原菌的生长。
[0100]
实验3抑菌能力的测定
[0101]
(一)试验方法
[0102]
在ts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木糖醇(0.5%、1%、2%、5%和7%),低聚半乳糖(0.5%、1%、2%、5%和7%)、低聚木糖(0.5%、1%、2%、5%和7%)和山梨糖醇(0.5%、1%、2%、5%和7%)及实施例1中组合物后分别接种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1
×
106cfu/ml),在37℃温度培养48h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培养后的细菌浓度od值(λ=600nm),记录数据。
[0103]
在bh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木糖醇(0.5%、1%、2%、5%和7%),低聚半乳糖(0.5%、1%、2%、5%和7%)、低聚木糖(0.5%、1%、2%、5%和7%)和山梨糖醇(0.5%、1%、2%、5%和7%)及实施例1中组合物后,接种变异链球菌菌悬液(1
×
106cfu/ml),在37℃温度培养48h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培养后的细菌浓度od值(λ=600nm),记录数据。空白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测量od值,计算抑菌率:抑菌率=(od
试验后-od
空白对照
)/od
空白对照
[0104]
(二)试验结果见表2所示:
[0105]
表2不同低聚糖对口腔有害菌抑菌能力
[0106]
[0107][0108]
添加量按质量比计,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能较好的抑制口腔致病菌的生长,抑制率优于单独加入不同益生元及不同量益生元对口腔致病菌的抑制能力,对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形链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52%、95%和96.2%。
[0109]
实验4不同浓度后生元对口腔有害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0110]
(一)试验方法
[0111]
在ts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后生元(0%、0.2%、0.5%、1%和2%)和实施例1。在上述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1
×
106cfu/ml),在37℃温度培养48h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培养后的细菌浓度od值(λ=600nm);
[0112]
在bhi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后生元(0%、0.2%、0.5%、1%和2%)和实施例1,接种变异链球菌菌悬液(1
×
106cfu/ml),在37℃温度培养48h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培养后的细菌浓度od值(λ=600nm)。空白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测量od值,计算抑菌率:抑菌率=(od试验后-od空白对照)/od空白对照
[0113]
(二)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0114]
表3不同添加量后生元对口腔有害菌od值及ph值的影响
[0115]
[0116]
由表3所示,随着后生元添加量的增加,菌液od值和ph变化较小,表明后生元添加量能够抑制口腔有害菌的生长,但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能更为显著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0117]
实验5对生物膜形成量的影响
[0118]
考察实施例1对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0119]
(一)试验方法
[0120]
按低聚半乳糖7%、低聚木糖5%、木糖醇7%、山梨糖醇5%和后生元0.5%比例加入到tsb+2%蔗糖,将培养基加入96孔板中,依次接种3株病原菌菌悬液1
×
106cfu/ml,在37℃培养72h后,移除培养液,用灭菌蒸馏水清洗培养皿后干燥。加入0.1%结晶紫溶液500μl染色30s,再用灭菌蒸馏水清洗3次,加入乙醇溶液250μl 5min后,再用灭菌蒸馏水清洗3次,测定od
530
nm。
[0121]
(二)试验结果
[0122]
复合比例的益生元和后生元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生物膜的形成,防止龋齿及牙周炎的发生。
[0123]
实验6漱口水产品抑菌能力的比较
[0124]
将益生元和后生元组合制备为漱口水,即实施例11,与对照例1进行比较,进行抑菌圈试验。
[0125]
(一)试验方法
[0126]
将1
×
106cfu/ml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异链球菌加入tsa培养基中,制备含菌平板,在固体培养基中打孔(d=0.6cm),进行打孔法抑菌试验,在打的孔中分别加入100ul的实施例1和对照例1,将平板置于37℃培养48h后测定抑菌圈大小。
[0127]
(二)试验结果
[0128]
测定抑菌圈大小,实施例11对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异链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0.85cm、0.73cm、0.91cm,对照例1的抑菌圈为0.77cm、0.70cm和0.86cm。结果表明,与对照例1相比,实施例11能很好的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0129]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