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血管支架后释放的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55813发布日期:2023-10-26 01:5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便于血管支架后释放的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血管支架后释放的输送装置及包括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1、主动脉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按照病理解剖主要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动脉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它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局部或普遍扩张,主动脉直径大于正常直径的病理性改变,而动脉夹层是因主动脉内膜破损,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造成中膜撕裂而形成的一种同时存在真腔与假腔的血管疾病。

2、目前,治疗主动脉瘤的主要方式有外科手术和腔内介入手术。外科手术需要开胸或者开腹,患者创伤大、恢复慢,对于不耐受大手术的患者而言,外科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腔内介入手术凭借其对患者的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期短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主动脉瘤疾病的主要手段。

3、腔内介入手术主要是利用相应的介入器械将血管支架输送至病变位置后释放出来,从而将人体血管的夹层破口或扩大的腔体隔开来,重塑血管真腔,使血流恢复正确的流向,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具体的操作是,首先利用导引导丝置换技术在血管内建立手术通道,然后输送装置带着血管支架沿着导引导丝进入血管内,在导引导丝的牵引下,输送装置带着血管支架可依次经过髂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主动脉瓣等位置,在到达指定位置后,输送鞘将血管支架释放至病变位置以重塑血管真腔,血管真腔重塑后将输送装置外撤,手术完成。

4、但是,输送装置在辅助血管支架释放的过程中,由于血管支架自身结构的局限性,会导致血管支架近端在一瞬间向血管壁的方向弹开,血管支架近端作用于血管壁的力同时释放压迫血管壁,增加了血管壁再损伤的风险,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血管支架后释放的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能够解决输送装置在辅助血管支架释放过程中血管支架近端瞬间释放压迫血管内壁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血管支架后释放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外鞘管以及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外鞘管内的释放组件,所述外鞘管与所述释放组件之间设有输送间隙,所述输送间隙用于收容所述血管支架。所述释放组件包括鞘芯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鞘芯部的多个释放杆,所述多个释放杆用于和所述血管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释放杆转动连接于所述鞘芯部,以使所述释放杆的远端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鞘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运动。

3、优选地,所述多个释放杆沿所述鞘芯部周向间隔分布。

4、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释放杆设有阻滞结构,所述阻滞结构用于与所述血管支架接触,以增加所述释放杆与所述血管支架之间的摩擦阻力。

5、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释放杆上的所述阻滞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阻滞结构设于同一所述释放杆的不同位置,并分别用于和所述血管支架的不同位置接触。

6、优选地,所述阻滞结构为凹凸纹路。

7、优选地,所述鞘芯部包括固定块,所述释放杆的邻近其近端的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所述释放杆的两端能够分别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块的中心线的方向转动。

8、优选地,所述鞘芯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固定轴,所述释放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轴。

9、优选地,所述释放杆的邻近其近端的部分设有通孔,所述释放杆通过所述通孔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轴。

10、优选地,所述固定轴呈环状并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多个所述释放杆间隔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轴。

11、优选地,所述固定轴设有多个,每个所述固定轴适配一个或多个所述释放杆。

12、优选地,所述固定块开设有避位槽,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避位槽内。

13、优选地,所述固定块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外鞘管的轴向贯通所述固定块的近端侧和远端侧,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外鞘管的径向贯穿所述固定块的侧壁,所述避位槽与所述定位槽连通,所述定位槽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所述释放杆。

14、优选地,所述释放组件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位于所述鞘芯部的近端侧,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释放杆的远端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鞘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运动。

15、优选地,所述控制部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释放杆的近端侧,每一所述释放杆的近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能够沿轴向移动以带动所述释放杆相对所述鞘芯部转动,以使所述释放杆的近端和远端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鞘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运动。

16、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多个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所述释放杆和所述连接座之间,每个所述连杆适配一个所述释放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以及所述释放杆的近端。

17、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多个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用于连接所述连杆和所述释放杆,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以及所述释放杆的近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连杆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释放杆的转动轴线均垂直于所述外鞘管的中轴线。

18、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多个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杆远离所述释放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外鞘管的中轴线。

19、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多个固定柱,每个所述固定柱适配一个所述连杆,多个所述固定柱与多个所述第二转动轴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固定柱。

20、优选地,所述释放组件还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位于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鞘芯部的一侧,所述控制杆设置于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控制杆。

21、优选地,所述释放组件还包括鞘芯杆,所述鞘芯杆位于所述鞘芯部的近端侧,所述鞘芯杆设置于所述鞘芯部,所述鞘芯杆与所述外鞘管同轴设置,所述控制杆和所述控制部均位于所述鞘芯杆和所述外鞘管之间,且所述控制杆和所述控制部均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鞘芯杆外。

22、优选地,所述输送间隙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远端与所述鞘芯部的近端之间设有轴向间距,所述轴向间距形成用于收容所述血管支架的环形空间,所述支撑杆的远端用于与所述血管支架的远端接触以支撑所述支架。

23、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引导头,所述引导头设置于所述鞘芯部的远端侧;

24、所述引导头包括引导段和套接段,所述套接段设置于所述引导段的近端面,所述套接段的横截面的大小小于所述引导段的近端面的大小,以使所述引导段的近端侧和所述套接段形成止挡台阶,所述外鞘管能够套设于所述套接段外,所述止挡台阶用于与所述外鞘管的远端接触。

25、优选地,所述套接段的近端面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横截面的大小小于所述套接段的近端面的大小,以使所述凸出部的外周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多个释放杆的避位空间,所述套接段的近端面用于和所述释放杆的远端接触。

26、优选地,所述凸出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沿所述凸出部的外周间隔排布,每个所述凹槽适配一个所述释放杆,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释放杆。

27、优选地,所述鞘芯部的远端设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的大小小于所述凸出部的横截面的大小,以使所述连接段的外周形成用于收容所述血管支架的近端的收容空间。

2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便于血管支架后释放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血管支架以及如上所述的输送装置。所述血管支架用于收容在所述外鞘管内,所述血管支架的近端设有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可释放地连接在相应的所述释放杆上。

29、本技术提供的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中,多个释放杆转动连接于鞘芯部,且多个释放杆可拆卸连接于血管支架近端的多个连接部。当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并辅助释放血管支架时,通过控制每一释放杆的远端向靠近鞘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运动,使多个释放杆相对聚拢,即可通过多个释放杆拉拢多个连接部,使血管支架的近端被束缚,可以提高血管支架在输送时的安全性,还有利于在血管支架被部分释放后较容易地通过输送装置调整血管支架在血管内的位置。再者,在输送装置用于辅助血管支架释放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每一释放杆的远端向远离鞘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运动,即可使得多个连接部顺着相应的释放杆缓慢向外滑动至脱离相应的释放杆,进而使得血管支架近端的束缚力能够被卸载掉,血管支架与多个释放杆解除连接且血管支架的近端被逐渐释放,实现血管支架的近端相较于血管支架伸出外鞘管的其他部分延后释放,从而能够避免血管支架近端瞬间释放而产生较大的压迫血管内壁的弹力,达到保护血管内壁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