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咽露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9235发布日期:2022-07-16 09:2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咽露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药物配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鼻咽露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鼻腔分泌的稀薄液体样物质称为鼻涕或者鼻腔分泌物,其作用是帮助清除灰尘、细菌以保持肺部的健康。
3.一些患者的鼻腔吸附灰尘、细菌的功能较弱。
4.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鼻咽露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咽露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鼻腔吸附灰尘、细菌的功能较弱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咽露的配方,按重量份数比包括:
7.酒精8-12份、薄荷提取物4-5、广藿香提取物3-4、白芷提取物5-7、活性炭粉末3-4、黄连提取物4-10份、去离子水30-40份、芦荟凝胶12-15份。
8.一种鼻咽露的配方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一:将薄荷提取物、广藿香提取物、白芷提取物、黄连提取物和去离子水加入到混合釜中以60-80℃、400-800r/min转速搅拌混合15-30min;
10.步骤二:将混合后的溶液自然冷却并去渣;
11.步骤三:加入芦荟凝胶和活性炭粉末以300-500r/min转速搅拌混合10-15min;
12.步骤四:将步骤三混合后的溶液装瓶密封;
13.步骤五:往密封的溶液装中加入酒精。
14.优选的,所述混合釜包括第一混合筒和第二混合筒,所述第一混合筒内设置有通过第一旋转动力装置驱动的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二混合筒内设置有通过第二旋转动力装置驱动的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混合筒下端通过倾斜向下延伸的连接管与第二混合筒上端连接,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阀门。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筒顶部开口通过第一筒盖打开或闭合,设置有驱动第一筒盖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装置安装在第一筒盖上。
16.优选的,所述第一筒盖底部通过引导杆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外形与第一混合筒内腔相适配,所述内筒底部设置有滤网,所述引导杆在第一筒盖上沿重力方向滑动配合。
17.优选的,位于第一筒盖上方设置有用于容纳颗粒状结构的原料罐。
18.优选的,所述原料罐上通过第一弹性件滑动连接有输送杆,所述输送杆内开设有用于颗粒状结构的原料输送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杆相对原料罐移动使得输送通道上端与原料罐输出端衔接或错开;
19.所述内筒上升过程中其顶部边缘与输送杆下端抵接配合,所述输送通道下端位于朝向内筒的输送杆一侧。
20.优选的,所述原料罐的输出端通过原料通道与输送杆上端连接,所述原料通道内安装有定量分料器。
21.优选的,所述定量分料器的转轴通过单向轮安装有齿轮,所述输送杆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
22.优选的,所述内筒内侧上部沿第一筒盖移动方向滑动连接有暂存盒,所述暂存盒与一一对应的输送杆下端配合,设置有用于闭合暂存盒底部开口的底块,设置有与暂存盒连接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底块的顶部倾斜设置。
23.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配方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药制备简单;通过芦荟凝胶将药物吸附在鼻腔内,有利于鼻腔消炎,且通过活性炭颗粒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吸附其中的有害颗粒;芦荟凝胶和活性炭颗粒混合容易从鼻腔中取出;酒精挥发吸热有利于鼻腔降热且将芦荟凝胶吸附在鼻腔内。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隔网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围环上的螺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围环上的螺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围环上的螺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围环上的螺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32.1、第一混合筒;2、第二混合筒;3、连接管;4、阀门;5、升降装置;6、第一筒盖;7、第一旋转动力装置;71、第一搅拌桨;8、内筒;81、滤网;82、引导杆;9、第二旋转动力装置;10、第一储料罐;11、第二储料罐;12、输送管;13、定量输送泵;14、原料罐;141、原料腔;142、原料通道;15、输送杆;151、输送通道;152、齿条;16、第一弹性件;17、定量分料器;171、齿轮;172、单向轮;18、暂存盒;181、第二弹性件;19、底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一种鼻咽露的配方,按重量份数比包括:
35.酒精8-12份、薄荷提取物4-5、广藿香提取物3-4、白芷提取物5-7、活性炭粉末3-4、
黄连提取物4-10份、去离子水30-40份、芦荟凝胶12-15份。
36.一种鼻咽露的配方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7.步骤一:将薄荷提取物、广藿香提取物、白芷提取物、黄连提取物和去离子水加入到混合釜中以60-80℃、400-800r/min转速搅拌混合15-30min;
38.步骤二:将混合后的溶液自然冷却并去渣;
39.步骤三:加入芦荟凝胶和活性炭粉末以300-500r/min转速搅拌混合10-15min;
40.步骤四:将步骤三混合后的溶液装瓶密封;
41.步骤五:往密封的溶液装中加入酒精。
42.进一步的,混合釜包括第一混合筒1和第二混合筒2,第一混合筒1内设置有通过第一旋转动力装置7驱动的第一搅拌桨71,第二混合筒2内设置有通过第二旋转动力装置9驱动的第二搅拌桨,第一混合筒1下端通过倾斜向下延伸的连接管3与第二混合筒2上端连接,连接管3上安装有阀门4。
43.一种鼻咽露的配方的制备工艺,第一混合筒1顶部开口通过第一筒盖6打开或闭合,设置有驱动第一筒盖6移动的升降装置5,第一旋转动力装置7安装在第一筒盖6上。
44.进一步的,第一筒盖6底部通过引导杆82安装有内筒8,内筒8外形与第一混合筒1内腔相适配,内筒8底部设置有滤网81,引导杆82在第一筒盖6上沿重力方向滑动配合。
45.进一步的,位于第一筒盖6上方设置有用于容纳颗粒状结构的原料罐14。
46.进一步的,原料罐14上通过第一弹性件16滑动连接有输送杆15,输送杆15内开设有用于颗粒状结构的原料输送的输送通道151,输送杆15相对原料罐14移动使得输送通道151上端与原料罐14输出端衔接或错开;
47.内筒8上升过程中其顶部边缘与输送杆15下端抵接配合,输送通道151下端位于朝向内筒8的输送杆15一侧。
48.进一步的,原料罐14的输出端通过原料通道142与输送杆15上端连接,原料通道142内安装有定量分料器17。
49.进一步的,定量分料器17的转轴通过单向轮172安装有齿轮171,输送杆15上设置有与齿轮171啮合的齿条152。
50.进一步的,内筒8内侧上部沿第一筒盖6移动方向滑动连接有暂存盒18,暂存盒18与一一对应的输送杆15下端配合,设置有用于闭合暂存盒18底部开口的底块19,设置有与暂存盒18连接的第二弹性件181,底块19的顶部倾斜设置。
5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52.先将薄荷提取物4-5份、广藿香提取物3-4份、白芷提取物5-7份、黄连提取物4-10份、去离子水30-40份均匀混合;
53.在倒入活性炭粉末3-4份、芦荟凝胶12-15份再次混合,并密封;
54.往密封的溶液中注入酒精8-12份,酒精采用浓度75%的医用酒精。
55.溶液中的药物成分对鼻腔进行清热、降热、祛毒、消炎的作用;
56.利用芦荟凝胶的粘性将活性炭粉末吸附住,防止大部分活性炭粉末外散流失;
57.将此溶液喷洒至鼻腔内,首先,酒精对鼻腔进行消毒,且很快的挥发掉,挥发过程中吸热有利于水蒸发、液体状的芦荟凝胶的凝结成具有一定黏性的胶体结构;芦荟凝胶中混合有药物可持续对鼻腔进行消炎,延长时间;芦荟凝胶和活性炭粉末对吸入的空气进行
过滤,吸入其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58.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鼻腔中的芦荟凝胶完整的取出。
59.活性炭粉末装在第一储料罐10内,芦荟凝胶装在第二储料罐11内,第一储料罐10和第二储料罐11通过一一对应的输送管12与第二混合筒2连接,输送管12上安装有定量输送泵13,通过定量输送泵13将对应的活性炭粉末或芦荟凝胶输送至第二混合筒2内。
60.第一旋转动力装置7、第二旋转动力装置9可采用减速电机,第一旋转动力装置7输出端安装有第一搅拌桨71,第二旋转动力装置9输出端安装有第二搅拌桨(附图中未表示出来);
61.升降装置5可采用液压伸缩缸或电动推杆安装在第一混合筒1外侧壁,升降装置5输出端安装有第一筒盖6,升降装置5的伸缩带动第一筒盖6升降实现打开或闭合第一混合筒1顶部开口,内筒8内部中空上下两端开口,内筒8下端开口可拆卸安装有滤网81,内筒8的外形与第一混合筒1的内形相适配,内筒8顶部均匀固定有若干组引导杆82,引导杆82相对第一筒盖6沿重力方向直线滑动配合,且引导杆82上端不会脱离第一筒盖6;
62.原料罐14有若干组设置在第一混合筒1上方,且若干原料罐14与薄荷提取物、广藿香提取物、白芷提取物、黄连提取物一一对应,水通过水泵输送至第一混合筒1内;
63.薄荷提取物、广藿香提取物、白芷提取物、黄连提取物等呈颗粒结构;
64.使用时,升降装置5缩短使得第一筒盖6闭合第一混合筒1顶部开口,此时,第一筒盖6将内筒8压紧在第一混合筒1内部,第一旋转动力装置7带动第一搅拌桨71在内筒8内旋转实现对薄荷提取物、广藿香提取物、白芷提取物、黄连提取物和水进行搅拌混合;之后打开阀门4,在重力的作用下,混合后的溶液流入至第二混合筒2内,按比例将活性炭颗粒和芦荟凝胶加入至第二混合筒2内,再次进行混合,混合后输送至其他储存罐;将混合后的溶液灌入密封瓶中,再往密封的瓶中注射配比的酒精。
65.升降装置5带动第一筒盖6上升打开第一混合筒1顶部开口,此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内筒8相对第一筒盖6下落远离,直到引导杆82上端与第一筒盖6抵接限位,此时,第一筒盖6和内筒8之间留有间隔;
66.在内筒8上升过程中,内筒8下端的滤网81相对移动至混合溶液的上方,防止混合溶液流向第二混合筒2过程中水流带动残留物穿过滤网。
67.在内筒8上升过程中,内筒8上边缘相对于输送杆15下端抵接,从而推动输送杆15在对应的原料罐14上向上直线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16产生反向弹性力,直到升降装置5上升至上限位,此时,输送杆15的输送通道151刚好与原料通道142的下端衔接,使得定量分料器17暂存的对应一种原料流入至输送通道151内,再经过输送通道151下端向下掉入至第一混合筒1内。
68.定量分料器17结构如图5所示,为一转轴+转轴外壁环形阵列的若干隔离板组成,两两相邻隔离板之间的空间相同,转轴一端通过单向轮172安装有齿轮171,输送杆15上端安装有齿条152,在输送杆1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齿条152带动啮合的齿轮171跟随旋转,齿轮171旋转通过单向轮172带动定量分料器17旋转设定的角度,使得其中装有原料的两两相邻的隔离板旋转至与输送通道151连通;
69.在升降装置5缩短时,内筒8移动至第一混合筒1内部,使得滤网81与第一混合筒1内腔底壁抵接,防止混合的过程中颗粒穿过滤网81;且内筒8下移脱离与输送杆15抵接,在
第一弹性件16反向弹性力驱动下输送杆15下移复位,使得输送通道151上端与原料通道142错位;此过程中,齿条152跟随下滑带动啮合的齿轮171旋转,由于单向轮172的作用使得齿轮171相对定量分料器17空转,可在转轴的另一端安装第二单向轮,第二单向轮控制转轴只能沿一个方向旋转;
70.原料从输送杆15的输送通道151掉入第一混合筒1内时,先掉在一一对应的暂存盒18内,此时,底块19相对闭合暂存盒18下端开口,在升降装置5缩短过程中,第一筒盖6先与第一混合筒1内底壁抵接,之后第一筒盖6继续靠近内筒8,使得第一筒盖6与暂存盒18顶部抵接,实现推动暂存盒18相对底块19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181产生反向弹性力,使得暂存盒18下端开口相对打开,底块19顶部呈倾斜设置有利于底块19顶部和暂存盒18内部的原料向下掉落至第一混合筒1内部。从而内筒8伸出第一混合筒1外部时,原料罐14内的原料自动定量输送至对应的暂存盒18内,此时,可进行清洗滤网81或拆卸等工作。
71.在升降装置5上升过程中,第一筒盖6远离内筒8,在第二弹性件181反向弹性力驱动下暂存盒18相对向上移动凸出至内筒8上表面,且底块19闭合暂存盒1下端开口。
72.颗粒状的原料方便在原料通道142和输送通道151内移动。
7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4.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