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8963发布日期:2022-07-13 08:2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2.血管介入手术是通过血管介入技术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手术治疗,血管介入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器械经血管途径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操作技术。现有技术中,血管介入手术后需要对血管进行止血,通常是使用血管缝合器、血管闭合器或采用手动压迫对血管进行止血。
3.但是,血管缝合器和血管闭合器需要专业熟练的医生操作器械进行血管缝合手术,对患者有二次创伤,且对器械的精度要求极高,器械的价格昂贵,患者要承担的经济成本高;手动压迫止血会对血管产生正面压迫而明显影响血液流动发生,极易造成血管并发症。
4.申请内容
5.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管止血方法价格昂贵、易造成并发症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止血装置,用于对表皮上的出血口进行止血,所述止血装置包括:
7.多个粘接件,环绕所述出血口设置,各所述粘接件均包括能够粘接于所述出血口附近表皮上的贴片以及在所述贴片靠近所述出血口一端设置的凸部,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贴片背离所述表皮的一侧,所述凸部具有远离所述出血口的外侧面,所述粘接件具有粘接于所述出血口附近表皮上的分散状态,以及带动与其粘接的表皮向所述出血口收拢以闭合所述出血口的收拢状态;以及
8.收拢件,围绕所述出血口设置并能够连接于各所述凸部,所述收拢件能够向所述凸部施加指向所述出血口的外力,以将所述粘接件由所述分散状态切换至所述收拢状态。
9.可选地,所述收拢件为绳索,所述绳索能够围合形成封闭区域,所有所述凸部均处于所述封闭区域内且各所述外侧面均抵接于所述绳索,所述绳索能够被拉紧以对各所述凸部同时施加指向所述出血口的外力。
10.可选地,所有所述凸部的所述外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各所述第一凹槽均沿着所述出血口的周向设置,所述绳索依次穿过所有所述第一凹槽以围合形成所述封闭区域。
11.可选地,所述收拢件包括:
12.承载部,呈环状结构,所有所述凸部均置于所述承载部的内部区域内;以及
13.与所述凸部数量相同的调节部,各调节部与各所述凸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调节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部,所述调节部的另一端能够抵接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凸部上,且所述调节部能够向所述凸部施加指向所述出血口的外力,以将所述粘接件由所述分散状态切换至所述收拢状态。
14.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呈圆环状结构,所述外侧面具有远离所述承载部的贴合段以及靠近所述承载部的压合段,所述承载部能够以所述出血口为中心进行转动,在所述承载部的转动过程中,各所述调节部均由所述贴合段同时滑动至所述压合段,各所述调节部同时被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凸部挤压,以对各所述凸部同时施加指向所述出血口的外力。
15.可选地,所述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贴合段为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所述调节部由所述分散状态切换至所述收拢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调节部靠近所述凸部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6.可选地,所述贴合段与所述压合段之间圆滑过渡,所述调节部靠近所述凸部的端面呈圆弧面。
17.可选地,处于所述压合段的槽底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弧面相适配的凹陷,至少部分所述圆弧面能够贴合于所述凹陷的内表面。
18.可选地,所述调节部为螺钉,所述承载部上沿径向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钉螺接于所述螺纹通孔并抵接于所述外侧面,在所述螺钉的旋入过程中,所述螺钉能够向所述凸部施加指向所述出血口的外力。
19.可选地,所有所述粘接件沿所述出血口的周向均匀排布,各所述贴片靠近所述出血口的一端均呈扇形,在所述收拢状态下,靠近所述出血口一端的所述贴片拼合形成圆形。
20.本发明提供的止血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止血装置包括多个粘接件以及收拢件,粘接件包括能够粘接于出血口附近表皮上的贴片以及在贴片靠近出血口一端设置的凸部,收拢件围绕出血口设置并能够连接于各凸部,收拢件能够向凸部施加指向出血口的外力,以将粘接件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在此过程中,各粘接件能够带动与其粘接的表皮向出血口收拢,使本发明的止血装置能够通过指向出血口的横向力来闭合出血口,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横向挤压止血的方法与压迫止血的方法相比较,不会影响血管内部血液的流动,有效地避免了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本发明的止血装置结构、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度要求低,减少了患者术后的止血成本。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止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分散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收拢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止血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分散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分散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收拢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收拢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止血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分散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分散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收拢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止血装置处于收拢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6.1、粘接件;110、贴片;120、凸部;121、外侧面;122、内侧面;123、第一凹槽;124、第二凹槽;1241、贴合段;1242、压合段;1243、凹陷;125、第三凹槽;2、收拢件;210、绳索;220、承载部;230、调节部;231、螺钉;3、出血口。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血管介入手术后需要对血管进行止血,通常是使用血管缝合器、血管闭合器或采用手动压迫对血管进行止血。但是,血管缝合器和血管闭合器需要专业熟练的医生操作器械进行血管缝合手术,对患者有二次创伤,且对器械的精度要求极高,器械的价格昂贵,患者要承担的经济成本高;手动压迫止血会对血管产生正面压迫而明显影响血液流动发生,极易造成血管并发症。
4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止血装置,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3,该止血装置用于对表皮上的出血口3进行止血,该止血装置包括多个粘接件1以及收拢件2,多个粘接件1环绕出血口3设置,各粘接件1均包括能够粘接于出血口3附近表皮上的贴片110以及在贴片110靠近出血口3一端设置的凸部120,凸部120设置于贴片110背离表皮的一侧,凸部120具有远离出血口3的外侧面121,粘接件1具有粘接于出血口3附近表皮上的分散状态,以及带动与其粘接的表皮向出血口3收拢以闭合出血口3的收拢状态;收拢件2围绕出血口3设置并能够连接于各凸部120,收拢件2能够向凸部120施加指向出血口3的外力,以将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
4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血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止血装置包括多个粘接件1以及收拢件2,粘接件1包括能够粘接于出血口3附近表皮上的贴片110以及在贴片110
靠近出血口3一端设置的凸部120,收拢件2围绕出血口3设置并能够连接于各凸部120,收拢件2能够向凸部120施加指向出血口3的外力,以将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在此过程中,各粘接件1能够带动与其粘接的表皮向出血口3收拢,使本发明的止血装置能够通过指向出血口3的横向力来闭合出血口3,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横向挤压止血的方法与压迫止血的方法相比较,不会影响血管内部血液的流动,有效地避免了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本发明的止血装置结构、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度要求低,减少了患者术后的止血成本。
4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出血口3是由鞘管穿刺而成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血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在血管介入手术完成且鞘管拔出后,在出血口3周围贴好粘接件1,再使用收拢件2将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完成对出血口3的闭合;或者,在血管介入手术完成后,且在鞘管拔出前,在出血口3周围贴好粘接件1,再将收拢件2装配于粘接件1,然后在拔出鞘管的同时,使用收拢件2将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完成对出血口3的闭合;或者,在血管介入手术开始之前,先在需要手术的表皮处贴好粘接件1,再将收拢件2装配于粘接件1,然后鞘管插入粘接件1围合的区域进行血管介入手术,在血管介入手术完成后且在拔出鞘管的同时,使用收拢件2将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在此过程中,各粘接件1能够带动与其粘接的表皮向出血口3收拢,进而带动血管出血口附近的血管收拢,完成对血管出血口的闭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血装置的使用方法根据收拢件2的实际设计以及用户意向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45.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血装置不仅可以针对鞘管穿刺形成的上述的出血口3以及血管出血口进行止血,也可以针对钉子、锥子等尖锐物体造成的出血口进行止血,或者对较短的条状出血口进行止血。
46.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贴片110为柔性薄壁件,贴片110可以在薄膜、布料等的一面上设置医用胶制成,或者贴片110为平布胶布,或者贴片110为其他的一面为胶面的柔性片。贴片110的具体选择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唯一限定。贴片110为柔性薄壁件可以使得贴片110吻合人体不同位置处的表皮,使得止血装置可以对人体各处的出血口3进行止血。
4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收拢件2为绳索210,绳索210能够围合形成封闭区域,所有凸部120均处于封闭区域内且各外侧面121均抵接于绳索210,绳索210能够被拉紧以对各凸部120同时施加指向出血口3的外力。
48.具体的,在血管介入手术完成后,且在鞘管拔出前,在出血口3周围贴好粘接件1,再将绳索210缠绕在所有凸部120的外侧面121上,然后在拔出鞘管的同时,拉紧绳索210以将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完成对出血口3的闭合。
49.其中,在将绳索210缠绕在所有凸部120的外侧面121上时,可以先将绳索210缠绕较少的圈数,以方便在鞘管拔出后快速地拉紧绳索210;在绳索210被拉紧且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后,继续在所有凸部120的外侧面121上缠绕绳索210或者继续缠绕绳索210后将绳索210打结,以将粘接件1固定在收拢状态,使得出血口3稳定闭合。
5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有凸部120的外侧面121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23,各第一凹槽123均沿着出血口3的周向设置,绳索210依次穿过所有第一凹槽123以围合形成封闭区域。
51.通过如上设置,绳索210是缠绕在第一凹槽123内的,使得绳索210在被拉紧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凹槽123内,与绳索210直接缠绕在外侧面121相比,绳索210不会在拉紧过程中滑离凸部120,以保证粘接件1能够稳定地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使得出血口3稳定闭合。
5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13,收拢件2包括承载部220以及与凸部120数量相同的调节部230;承载部220呈环状结构,所有凸部120均置于承载部220的内部区域内;各调节部230与各凸部120一一对应设置,调节部230的一端连接于承载部220,调节部230的另一端能够抵接于与其对应的凸部120上,且调节部230能够向凸部120施加指向出血口3的外力,以将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
53.通过如上设置,与凸部120相抵接的调节部230可以改变其自身姿态,使得调节部230在凸部120与承载环之间受到挤压,而调节部230的另一端固定在承载环上,使得调节部230将挤压应力转变为向凸部120施加的指向出血口3的外力。
5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8,承载部220呈圆环状结构,外侧面121具有远离承载部220的贴合段1241以及靠近承载部220的压合段1242,承载部220能够以出血口3为中心进行转动,在承载部220的转动过程中,各调节部230均由贴合段1241同时滑动至压合段1242,各调节部230同时被承载部220与凸部120挤压,以对各凸部120同时施加指向出血口3的外力。
55.通过如上设置,在血管介入手术开始之前,先在需要手术的表皮处贴好粘接件1,再将收拢件2套在所有的凸部120之外,此时承载部220与所有凸部120的外侧面121间距设置,调节部230处于承载部220与贴合段1241的凸部120之间,然后鞘管插入粘接件1围合的区域进行血管介入手术,在血管介入手术完成后且在拔出鞘管的同时,转动承载部220,带动调节部230由贴合段1241滑动至压合段1242,在此过程中调节部230受到挤压应力并向外侧面121传递指向出血口3的外力,使得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完成对出血口3的闭合。
56.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6,外侧面12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24,贴合段1241为第二凹槽124的槽底,调节部230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的过程中,调节部230靠近凸部120的一端置于第二凹槽124内。
57.通过如上设置,使得调节部230在由贴合段1241滑动至压合段1242的过程中,调节部230靠近凸部120的一端始终置于第二凹槽124内,对调节部230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调节部230在滑动过程中滑离外侧面121,保证了粘接件1可以稳定地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
58.在另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贴合段1241与压合段1242之间圆滑过渡,调节部230靠近凸部120的端面呈圆弧面。
59.如此,在调节部230由贴合段1241滑动至压合段1242的过程中,是调节部230的圆弧面抵接于外侧面121,以便于调节部230可以方便地从贴合段1241滑动至压合段1242。
60.具体的,请参阅图6及图8,处于压合段1242的槽底上设置有与圆弧面相适配的凹陷1243,至少部分圆弧面能够贴合于凹陷1243的内表面。
61.如此,在调节部230滑动至压合段1242后,调节部230靠近凸部120的一端卡接于凹陷1243内,以将调节部230稳定固定于压合段1242上,使得粘接件1可以稳定地处于收拢状
态,以便出血口3能够稳定地闭合。
6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3,调节部230为螺钉231,承载部220上沿径向开设有螺纹通孔,螺钉231螺接于螺纹通孔并抵接于外侧面121,在螺钉231的旋入过程中,螺钉231能够向凸部120施加指向出血口3的外力。
63.通过如上设置,在血管介入手术开始之前,先在需要手术的表皮处贴好粘接件1,螺钉231在旋入螺纹通孔后能够抵接于外侧面121,然后鞘管插入粘接件1围合的区域进行血管介入手术,在血管介入手术完成后且在拔出鞘管的同时,继续旋入螺钉231,在此过程中螺钉231受到挤压应力并向外侧面121传递指向出血口3的外力,使得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完成对出血口3的闭合。
64.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外侧面121上开设有第三凹槽125,在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的过程中,螺钉231靠近凸部120的一端始终置于第三凹槽125内。使得粘接件1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的过程中以及粘接件1切换至收拢状态后,螺钉231不会脱离外侧面121,以便于粘接件1可以稳定地由分散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
6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13,所有粘接件1沿出血口3的周向均匀排布,各贴片110靠近出血口3的一端均呈扇形,在收拢状态下,靠近出血口3一端的贴片110拼合形成圆形。
66.通过如上设置,使得各粘接件1能够均匀地贴合在出血口3附近的表皮,能够将上述的表皮均匀地向出血口3方向收拢,以达到较好地止血效果。而各贴片110靠近出血口3的一端以出血口3为中心呈扇形设置,可以使得各贴片110在收拢后能够拼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圆形,以封闭出血口3,防止外部环境污染出血口3封闭后的表皮。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粘接件1的数量为六个且沿出血口3的周向均匀排布,每个贴片110扇形区域的角度为60度。
68.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粘接件1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七个等,贴片110扇形区域的角度乘以粘接件1的数量(也即贴片110的数量)为360度即可。粘接件1的具体数量根据出血口3以及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69.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贴片110也可以呈三角形(图未示)设置,各贴片110指向出血口3的尖角的度数之和为360度即可,其中,在收拢状态下,所有贴片110拼合形成正多边形(图未示)。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凸部120还具有靠近出血口3的内侧面122,内侧面122呈圆滑的圆角面,使得各凸部120在粘接件1处于收拢状态时不会相互接触而产生干涉,同时,还避免产生尖角而划伤操作人员。
71.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凸部120的顶面还可以为从外侧面121的顶边向出血口3方向倾斜向下的斜面,此时,凸部120无内侧面122的设置,此结构可以有效地节省凸部120的制造材料。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