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创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62894发布日期:2022-07-30 14:4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创新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针灸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创新方法。


背景技术:

2.针灸主要运用到了针法,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颈椎病的针灸用药液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5998208a),该专利技术对于治疗颈椎病,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治愈率高的特点,效果大大优于普通针灸,特别能够治好普通针灸以及现代医学难以治愈的颈椎病,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但是其扎针方式与普通针具一样,扎针较慢,针灸效率低,且其针对颈椎病使用的药材没有很好的针对性,只比普通针灸方法提高了一点疗效,性价比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创新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创新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创新方法,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针具雕刻:拿出一套针灸所用的针具,针具的长度为3寸、直径为0.30mm,针具上使用激光雕刻机雕刻出刻度,将雕好刻度的针具先进行清洗,再进行消毒,最后用于备用;
8.s2、针灸治疗准备:将定位部件套在已经雕刻出刻度的针具上,穴位所需入针深度就等于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将套上定位部件的针具的针尖浸入强化药水中并浸10~20s,浸好后即可施针;
9.s3、针灸治疗过程:将s2中的针具对病人的风池穴、百会穴、四神聪穴、肩井穴和天柱穴进行针灸,这五个穴位都是对颈椎病有治疗效果的穴位。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中的定位部件为圆球,圆球为不锈钢材质,圆球中心开设有圆孔,圆孔中安装有空心圆柱,圆柱的材质为橡胶。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中的强化药水的配方为生地、钻地风、细辛、天南星和川乌组成,其中生地、钻地风、细辛、天南星和川乌的质量比例为1:2:1:3:2。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3中的风池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3~1.0寸,针尖向内下朝人中或鼻尖方向,针与皮肤呈45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可,留20min;所述s3中百会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5~0.8寸,针与皮肤呈90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
可,留20min;所述s3中四神聪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5~0.8寸,针与皮肤呈15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可,留20min;所述s3中肩井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5~0.8寸,针与皮肤呈45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可,留20min;所述s3中天柱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5~0.8寸,针与皮肤呈90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可,留20min。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球的直径为1.20mm,所述圆孔的直径为0.80mm,所述空心圆柱的内径为0.20mm,且空心圆柱的外径为0.80mm。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强化药水的配制方法为:一、取洗净的生地加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隔水蒸至酒被吸尽,生地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后取出,晒至外皮黏液稍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并取30g备用;二、将钻地风清洗干净,切0.5~1厘米段片,晾晒成干品取60g备用;三、将细辛与炼蜜混合,用适量开水稀释后,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并取30g备用;四、取净天南星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如水面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漂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另将生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煮至内无干心时取出,晾至4~6成干,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取90g备用;五、取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并取60g备用;六、将30g生地、60g钻地风、30g细辛、90g天南星和60g川乌共同放入锅中,放入350g水进行熬煮,大火熬30min,边熬边搅拌,放凉后即可成为强化药水。
1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地和黄酒的比例为10:3,所述细辛和炼蜜的比例为4:1,所述天南星和白矾的比例为50:1,所述天南星和生姜的比例为8:1。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定位部件,在针具上开设了刻度,并且在针具外部加了定位部件,每次使用时可以先调节定位部件的位置,将定位部件下表面到针尖的距离调节至穴位所需扎入的深度,这样使用时可以直接扎入,无需慢慢摸索扎入深度,提高了针灸效率。
18.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强化药水,强化药水由生地、钻地风、细辛、天南星和川乌组成,生地、天南星和川乌均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效果,钻地风具有舒经活络,颈椎止痛的效果,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效果,五种药材药力不冲突,有很好的针对性,混合在一起使用使得该中针灸方法对颈椎各种疼痛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性价比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19.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中医针灸治疗创新方法,治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s1、针具雕刻:拿出一套针灸所用的针具,针具的长度为3寸、直径为0.30mm,针具上使用激光雕刻机雕刻出刻度,将雕好刻度的针具先进行清洗,再进行消毒,最后用于备用;
21.s2、针灸治疗准备:将定位部件套在已经雕刻出刻度的针具上,穴位所需入针深度就等于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将套上定位部件的针具的针尖浸入强化药水中并浸10~20s,浸好后即可施针;
22.s3、针灸治疗过程:将s2中的针具对病人的风池穴、百会穴、四神聪穴、肩井穴和天
柱穴进行针灸。
23.优选的,s2中的定位部件为圆球,圆球为不锈钢材质,圆球中心开设有圆孔,圆孔中安装有空心圆柱,圆柱的材质为橡胶。
24.优选的,s2中的强化药水的配方为生地、钻地风、细辛、天南星和川乌组成,其中生地、钻地风、细辛、天南星和川乌的质量比例为1:2:1:3:2。
25.优选的,s3中的风池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3~1.0寸,针尖向内下朝人中或鼻尖方向,针与皮肤呈45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可,留20min;s3中百会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5~0.8寸,针与皮肤呈90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可,留20min;s3中四神聪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5~0.8寸,针与皮肤呈15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可,留20min;s3中肩井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5~0.8寸,针与皮肤呈45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可,留20min;s3中天柱穴施针方法为调节定位部件下表面距离针尖的距离为0.5~0.8寸,针与皮肤呈90
°
扎入,当定位部件贴合皮肤时停止扎入即可,留20min。
26.优选的,圆球的直径为1.20mm,圆孔的直径为0.80mm,空心圆柱的内径为0.20mm,且空心圆柱的外径为0.80mm。
27.优选的,强化药水的配制方法为:一、取洗净的生地加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隔水蒸至酒被吸尽,生地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后取出,晒至外皮黏液稍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并取30g备用;二、将钻地风清洗干净,切0.5~1厘米段片,晾晒成干品取60g备用;三、将细辛与炼蜜混合,用适量开水稀释后,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并取30g备用;四、取净天南星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如水面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漂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另将生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煮至内无干心时取出,晾至4~6成干,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取90g备用;五、取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并取60g备用;六、将30g生地、60g钻地风、30g细辛、90g天南星和60g川乌共同放入锅中,放入350g水进行熬煮,大火熬30min,边熬边搅拌,放凉后即可成为强化药水。
28.优选的,生地和黄酒的比例为10:3,细辛和炼蜜的比例为4:1,天南星和白矾的比例为50:1,天南星和生姜的比例为8:1。
29.为了更好的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下述试验进行阐述:
30.(1)选用本发明为实施例;
31.(2)选用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方便使用的针灸针(授权公告号cn103767869a)为对比例一;
32.(3)选用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针灸用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公告号cn105998208a)为对比例二;
33.(4)将实施例和对比例一进行实验一,将实施例和对比例二进行实验二。
34.实验一:
35.随机挑选两名颈椎部位劳累、疼痛的患者,两名患者年龄均为40~50岁,且均为男性,让一位具有针灸资格的老中医分别对两名患者进行针灸,使用实施例中带定位部件的
针具对一名患者的五个穴位进行针灸(不使用强化药水),使用对比例一中的针具对另一名患者的五个穴位进行针灸,两名患者扎针之间间隔3小时,给老中医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名患者分别进行三次针灸,每次针灸间隔三天,根据每次针灸老中医完成扎针所用时间制作出表1;
36.表1:
[0037][0038]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使用了实施例中的针具对患者五个穴位进行扎针所用时间均少于使用了对比例一中的针具对患者五个穴位进行扎针所用时间,且平均所用时间减少了16.15s。
[0039]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实施例在针具上开设了刻度,并且在针具外部加了定位部件,每次使用时可以先调节定位部件的位置,将定位部件下表面到针尖的距离调节至穴位所需扎入的深度,这样使用时可以直接扎入,无需慢慢摸索扎入深度,提高了针灸效率。
[0040]
实验二:
[0041]
挑选10名患有颈椎疼痛的患者,患者年龄均为40~50岁,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人,将实施例中的针具浸泡强化药水后对a组5人进行针灸,将对比例二中的针具浸泡其对应的药液后对b组5人进行针灸,每组每人针灸10次,每次间隔3天,根据其使用效果制作出表2;
[0042]
表2:
[0043][0044]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使用了实施例的病人已有9人颈椎疼痛获得治愈,仅有1人颈椎疼痛减轻;使用了对比例二的病人仅有2人颈椎疼痛获得治愈,还有6人颈椎疼痛减轻,并且还有2人颈椎疼痛现象没有变化;
[0045]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实施例中的强化药水由生地、钻地风、细辛、天南星和川乌组成,生地、天南星和川乌均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效果,钻地风具有舒经活络,颈椎止痛的效果,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效果,五种药材药力不冲突,混合在一起使用对颈椎各种疼痛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0046]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