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人参稀有皂苷含量的红参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31058728发布日期:2022-08-09 19:1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人参稀有皂苷含量的红参加工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中药红参炮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人参稀有皂苷含量的红参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红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红参加工过程中,原有人参皂苷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可发生降解,产生人参皂苷rg3、rk1和rg5等稀有皂苷。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g3、rk1和rg5等稀有皂苷成分在抗癌、抗炎、抗衰老、保护神经等方面表现出良好药效,尤其在临床上表现出显著的抗癌活性。
3.现有蒸制方法需要经过复杂的前处理或者添加辅料和催化剂,不能在减少前处理,且不添加辅料和催化剂的基础上,提高红参中稀有皂苷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有效、快速且绿色的提高人参稀有皂苷rg3、rk1和rg5含量的红参加工方法。
5.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提高人参稀有皂苷含量的红参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将鲜人参进行清洗,去除泥沙;
7.(2)将清洗好的鲜参放在室内阴干;
8.(3)将鲜参进行蒸制,蒸制温度为120~300℃;
9.(4)蒸制结束后,然后将蒸制好的人参取出、烘干。
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将清洗好的鲜参放在室内阴干2天,去除鲜参中部分水分。
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蒸制压力为0.18mpa~8.49mpa。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蒸制时间为0.25h~3h。
13.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蒸制温度为130~150℃。
14.更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蒸制时间为0.25h,蒸制温度为150℃。
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蒸制结束后取出红参,分两个阶段进行烘干,温度为50-70℃,时间为70-82h。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烘干的第一阶段温度为70℃,时间为10h,烘干的第二阶段温度为50℃,时间为60~72h。
17.优选的,稀有皂苷包括rg3、rg5和rk1。
18.提取稀有皂苷:取红参适量,粉碎,过4号筛,精密称取红参粉末1.0g,转移到具塞锥形瓶中,精密量取甲醇50ml加入锥形瓶,密塞,超声(800w,40khz)处理2次,每次60min,将提取液转移至50ml离心管内,3000rpm/min离心2min,精密量取上清液25ml,置蒸发皿中50℃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过0.22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即得待测液。
19.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进行测定,测试条件如下:流动相:水(b)-乙腈(d)流速:0.4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柱(φ100
×
2.1mm,1.7um,编号:186002352);uplc条件优化:选择最佳流速并且分析流速影响分离度及柱效的规律性,通过多次调整、优化后,得到流速为0.4ml/min的uplc色谱条件。
20.本发明在保证出参率的前提条件下,利用高温蒸汽促进人参皂苷转化,显著提高稀有皂苷含量,具体的,在120~300℃高温高压条件下蒸制人参,通过探究蒸制温度对稀有皂苷含量和出参率的影响,优化一种提高人参皂苷rg3、rg5和rk1含量的红参加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同批相同质量的鲜人参进行蒸制,得到稀有皂苷含量显著增加的新型红参,同时结合稀有皂苷含量和出参率计算得到稀有皂苷的总量,所得最优新型红参的稀有皂苷rg3、rk1、rg5总量分别是传统红参的27~45倍、12~20倍、35~48倍。
2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22.(1)过程简单、快速、产率高:通过提供高温高压条件促进人参皂苷发生转化,以此得到稀有皂苷含量较高的新型红参,同时结合出参率,使新型红参的稀有皂苷总量达到最高值。本发明在传统蒸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不添加任何辅料和催化剂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蒸制温度促进人参皂苷转化得到稀有皂苷含量较高的新型红参;
23.(2)方法高效、快速且绿色:按本发明加工方法对同批相同质量的鲜人参进行蒸制,结合出参率和稀有皂苷含量计算得到稀有皂苷的总量,所得最优新型红参的稀有皂苷rg3、rk1、rg5总量分别是传统红参的27~45倍、12~20倍、35~48倍。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标准品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25.图2为实施例1红参在150℃蒸制0.25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26.图3为实施例1红参在180℃蒸制0.25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27.图4为实施例1红参在200℃蒸制0.25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28.图5为实施例1红参在250℃蒸制0.25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29.图6为实施例2标准品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0.图7为实施例2传统红参的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1.图8为实施例2红参在12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2.图9为实施例2红参在13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3.图10为实施例2红参在14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4.图11为实施例2红参在15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5.图12为实施例2红参在16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6.图13为实施例2红参在17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7.图14为实施例3标准品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8.图15为实施例3传统红参的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39.图16为实施例3红参在12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0.图17为实施例3红参在13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1.图18为实施例3红参在14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2.图19为实施例3红参在15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3.图20为实施例3红参在16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4.图21为实施例3红参在17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5.图22为实施例4标准品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6.图23为实施例4传统红参的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7.图24为实施例4红参在12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8.图25为实施例4红参在13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49.图26为实施例4红参在14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0.图27为实施例4红参在15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1.图28为实施例4红参在16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2.图29为实施例4红参在170℃蒸制3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3.图30为实施例5标准品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4.图31为实施例5红参在150℃蒸制2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5.图32为实施例5红参在150℃蒸制2.5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6.图33为实施例5标准品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7.图34为实施例5红参在150℃蒸制2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8.图35为实施例5红参在150℃蒸制2.5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59.图36为实施例5标准品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60.图37为实施例5红参在150℃蒸制2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61.图38为实施例5红参在150℃蒸制2.5h的超高效液相检测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63.实施例1蒸制温度筛选
6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人参稀有皂苷含量的红参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65.(1)清洗:将购于吉林抚松的市售鲜人参使用毛刷清洗干净;
66.(2)阴干:将清洗好的鲜参放在室内阴干2天,去除部分水分;
67.(3)高温蒸制:将处理好的鲜人参进行分组,每组100g,分别在150℃、180℃、200℃、250℃、300℃温度蒸制0.25h,获得样品1-5;
68.(4)烘干:将蒸制好的人参烘干,第一烘干阶段为70℃干燥10h,第二阶段为50℃干燥60~72h,然后对所得红参样品称重,记录数据。
69.本实施例炮制方法对同批相同质量的鲜人参进行蒸制,对获得的样品1-5提取稀有皂苷并测量其中各稀有皂苷的含量。
70.提取稀有皂苷:取红参适量,粉碎,过4号筛,精密称取红参粉末1.0g,转移到具塞锥形瓶中,精密量取甲醇50ml加入锥形瓶,密塞,超声(800w,40khz)处理2次,每次60min,将提取液转移至50ml离心管内,3000rpm/min离心2min,精密量取上清液25ml,置蒸发皿中50℃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过0.22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即得待测液。
71.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进
行测定,测试条件如下:流动相:水(b)-乙腈(d)流速:0.4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柱(φ100
×
2.1mm,1.7um,编号:186002352);uplc条件优化:选择最佳流速并且分析流速影响分离度及柱效的规律性,通过多次调整、优化后,得到流速为0.4ml/min的uplc色谱条件。
72.表1uplc色谱条件
[0073][0074][0075]
超高效液相检测的结果如图1-5所示,计算其中的稀有皂苷的总量,并结合出参率和稀有皂苷含量计算稀有皂苷的总量,进行蒸制温度筛选。
[0076]
采用上述加工得到的红参的出参率和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如下:
[0077]
表2不同蒸制温度下稀有皂苷含量(mg/g)对比
[0078][0079]
以100g鲜参为物质基础,对表2中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100g鲜参中各样品的稀有皂苷rg3、rg5、rk1总量,如下:
[0080]
表3不同蒸制温度下100g鲜参中稀有皂苷总量(mg)对比
[0081][0082]
结果:通过对比五组红参中稀有皂苷总量发现,随着蒸制温度升高红参的稀有皂苷总量先增加后降低,即可以将蒸制温度初步确定在200℃以内。鲜参在300℃蒸制0.25h会
完全碳化,只得到少许残渣,可直接排除300℃的高温蒸制条件。
[0083]
实施例2
[0084]
本实施例对蒸制温度进一步筛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5]
(1)清洗:将购于吉林抚松的市售鲜人参使用毛刷清洗干净;
[0086]
(2)阴干:将清洗好的鲜参放在室内阴干2天,去除部分水分;
[0087]
(3)高温蒸制:将处理好的鲜人参进行分组,每组100g,红参分别在120℃、130℃、140℃、150℃、160℃、170℃温度蒸制3h,获得样品6-11;
[0088]
(4)烘干:将蒸制好的人参样品6-11烘干,第一烘干阶段为70℃干燥10h,第二阶段为50℃干燥60~72h,然后对所得红参样品称重,记录数据。
[0089]
其中步骤(4)中,取100g处理好的鲜人参在100℃温度蒸制3h,获得的传统红参作为对比例1。
[0090]
本实施例炮制方法对同批相同质量的鲜人参进行蒸制,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提取和测试方法,对获得的样品6-1~11-1、以及对比例1进行超高效液相检测,结果如图6-13所示,计算其中的稀有皂苷的总量,并结合出参率和稀有皂苷含量计算稀有皂苷的总量。
[0091]
样品6-1~11-1和对比例1中的红参的出参率和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如下:
[0092]
表4实施例2中各红参的出参率和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mg/g)对比
[0093][0094]
以100g鲜参为物质基础,对表4中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100g鲜参中各样品的稀有皂苷rg3、rg5、rk1总量,如下:
[0095]
表5实施例2中各红参的出参率和100g鲜参中稀有皂苷rg3、rg5、rk1(mg)总量对比
[0096]
[0097]
实施例3
[0098]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本实施例重复实施例2的各步骤,其中红参加工方法、对比例加工方法,以及测试条件和方法均相同,阴干的鲜人参分别在120℃、130℃、140℃、150℃、160℃、170℃温度蒸制3h,获得了样品6-2~11-2;阴干的鲜人参在100℃温度蒸制3h,获得对比例2。
[0099]
超高效液相检测的结果如图14-21所示,计算其中的稀有皂苷的总量,并结合出参率和稀有皂苷含量计算稀有皂苷的总量。
[0100]
样品6-2~11-2和对比例2中的红参的出参率和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如下:
[0101]
表6实施例3中各红参的出参率和稀有皂苷rg3、rg5、rk1(mg/g)含量对比
[0102][0103]
以100g鲜参为物质基础,对表6中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100g鲜参中各样品的稀有皂苷rg3、rg5、rk1总量,如下:
[0104]
表7实施例3中各红参的出参率和100g鲜参中稀有皂苷rg3、rg5、rk1(mg)总量对比
[0105][0106]
实施例4
[0107]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本实施例再次重复实施例2的各步骤,其中红参加工方法、对比例加工方法,以及测试条件和方法均相同,阴干的鲜人参分别在120℃、130℃、140℃、150℃、160℃、170℃温度蒸制3h,获得了样品6-3~11-3;阴干的鲜人参在100℃温度蒸制3h,获得对比例3。
[0108]
超高效液相检测的结果如图22-29所示,计算其中的稀有皂苷的总量,并结合出参率和稀有皂苷含量计算稀有皂苷的总量。
[0109]
样品6-3~11-3和对比例3中的红参的出参率和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如下:
[0110]
表8实施例4中各红参的出参率和稀有皂苷rg3、rg5、rk1(mg/g)含量对比
[0111][0112]
以100g鲜参为物质基础,对表8中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100g鲜参中各样品的稀有皂苷rg3、rg5、rk1总量,如下:
[0113]
表9实施例4中各红参的出参率和100g鲜参中稀有皂苷rg3、rg5、rk1(mg)总量对比
[0114][0115]
结果:对实施例2-4中的数据分析,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蒸制3h得到新型红参的出参率和稀有皂苷rg3、rg5、rk1的含量各不相同,通过计算,100g鲜人参在150℃蒸制3h得到的新型红参稀有皂苷总量最高,平均总量为:252.71mg。
[0116]
实施例5蒸制时间优化
[0117]
通过实施例1-4筛选出的较优条件为蒸制温度为150℃,时间为3h,本实施例进一步优化蒸制时间,红参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8]
(1)清洗:将购于吉林抚松的市售鲜人参使用毛刷清洗干净;
[0119]
(2)阴干:将清洗好的鲜参放在室内阴干2天,去除部分水分;
[0120]
(3)高温蒸制:将处理好的鲜人参进行分组,每组100g,分别在150℃温度蒸制2h、2.5h,获得样品12-1~13-1;
[0121]
(4)烘干:将蒸制好的人参烘干,第一烘干阶段为70℃干燥10h,第二阶段为50℃干燥60~72h,然后对所得红参样品称重,记录数据。
[0122]
其中步骤(4)中,取100g处理好的鲜人参在100℃温度蒸制3h,获得的传统红参作为对比例4。
[0123]
本实施例炮制方法对同批相同质量的鲜人参进行蒸制,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提取和测试方法,对获得的样品12-1、13-1、对比例4进行超高效液相检测;为了获得更精准的实验结果,重复上述步骤一次,获得样品12-2、13-2、对比例5;再重复上述步骤一次,获得样品12-3、13-3、对比例6。
[0124]
结果如图30-38所示,计算其中的稀有皂苷的总量,并结合出参率和稀有皂苷含量计算稀有皂苷的总量,结果如表所示。
[0125]
表10实施例5中各红参的出参率和稀有皂苷rg3、rg5、rk1含量对比
[0126][0127]
以100g鲜参为物质基础,对表10中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100g鲜参中各样品的稀有皂苷rg3、rg5、rk1总量,如下:
[0128]
表11实施例5中各红参的出参率和100g鲜参中稀有皂苷rg3、rg5、rk1总量对比
[0129][0130]
结果:通过对新型红参的蒸制时间进一步优化发现,100g鲜人参在150℃蒸制2.5h得到的红参样品中稀有皂苷总量最高,平均总量为:255.98mg;再各平行组间进行比较,
100g鲜人参在150℃蒸制2.5h得到的新型红参样品的rg3、rk1、rg5总量分别是传统红参的27.1~44.7倍、11.5~20.3倍、35.2~48.4倍。在提高稀有皂苷总量的同时缩短蒸制时间,可以更加高效、快速的得到新型红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