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槐花配方颗粒中芦丁含量的方法及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94329发布日期:2022-08-03 02:51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槐花配方颗粒中芦丁含量的方法及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颗粒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槐花配方颗粒中芦丁含量的方法及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中药配方颗粒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遵照传统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加以发挥和提高。所有产品和生产原料是经规范炮制加工后的中药饮片,用水煎煮提取,通过不同设备和条件来实现不同品种的先煎、后下、文火、武火等煎煮要求,全成分提取,再经浸提、浓缩、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中药产品。
3.槐花配方颗粒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经炮制并按标准汤剂的主要质量指标加工制成的配方颗粒。目前国家药典委员会公布的槐花配方颗粒标准中制备工艺为:取槐花饮片3000g,加热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清膏(干浸膏出膏率为24%~33%),干燥(或干燥,粉碎),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粒,制成1000g,即得。槐花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芦丁,标准中槐花配方颗粒每1含芦丁(c
27h30o16
)应为60.0mg~162.0mg。
4.然而目前标准中芦丁含量较低,优化槐花配方颗粒制备工艺,提高芦丁的含量,对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5.如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峰的硕士论文“复方槐花颗粒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007年),研究了槐花颗粒制备的优化;郭孝武公开了超声和热碱提取对芦丁成分影响的比较,发现超声有利于芦丁提取(郭孝武.超声和热碱提取对芦丁成分影响的比较[j].中草药,1997(02):88-89.);张颖公开了用正交的方法研究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用正交的方法研究槐米中芦丁的提取,从而选择出安全,成本低,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槐米中提取的芦丁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实验l9(3));彭刚公开了采用10倍70%乙醇浸泡0.5小时,超声提取50分钟芦丁的方法(彭刚.芦丁提取工艺的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5,000(021):55-55.);但是,现有的提高芦丁含量的方法主要是在提取阶段对如何提高芦丁提取进行改进,虽然提高了芦丁的含量,但是不符合现行的配方颗粒水提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槐花中芦丁成分通过热水提取之后,能够短时间提取出来溶解于热水中,但是随着水的温度下降,芦丁成分析出,在固液分离时随药渣分离而导致芦丁的流失,使得槐花颗粒成品中芦丁含量低。
[0007]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槐花配方颗粒中芦丁含量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槐花配方颗粒中芦丁的含量。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一种提高槐花配方颗粒中芦丁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s1、原料提取:取槐花饮片,加水加热提取两次,分别得到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
[0011]
s2、第一次固液分离:将所述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分别使用100~300目滤布趁热过滤,分别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过滤时滤液温度在90℃以上,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成为第三滤液,除去药渣;
[0012]
s3、第二次固液分离:将第三滤液冷却至室温,再使用100~300目滤布过滤,得到第一固形物和第四滤液;
[0013]
s4、第四滤液浓缩:将第四滤液在60~80℃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2~1.15,得到浓缩液;
[0014]
s5、第三次固液分离:将浓缩液使用100~300目滤布趁热过滤,得第五滤液和第二固形物;
[0015]
s6、第五滤液干燥:将第五滤液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
[0016]
s7、固形物干燥:将第一固形物和第二固形物合并,真空冷冻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
[0017]
s8、制粒:合并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粒。
[001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8中,所述辅料与干燥粉末的质量比为0~0.3:1。
[001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8中,所述辅料为糊精、麦芽糊精、抗性淀粉中的至少一种。
[0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8中,制粒方法为干法制粒。
[00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第一次提取加10~18倍水量,沸腾提取60~120min;第二次提取加8~15倍水量,沸腾提取30~90min。
[00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将第四滤液在60~80℃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2~1.15,得到浓缩液。
[00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6中,采用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使第五滤液干燥。
[002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s1、原料提取:取槐花饮片,加水加热提取两次,分别得到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
[0026]
s2、第一次固液分离:将所述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分别使用100~300目滤布趁热过滤,分别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过滤时滤液温度在90℃以上,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成为第三滤液,除去药渣;
[0027]
s3、第二次固液分离:将第三滤液冷却至室温,再使用100~300目滤布过滤,得到第一固形物和第四滤液;
[0028]
s4、第四滤液浓缩:将第四滤液在60~80℃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2~1.15,得到浓缩液;
[0029]
s5、第三次固液分离:将浓缩液使用100~300目滤布趁热过滤,得第五滤液和第二固形物;
[0030]
s6、第五滤液干燥:将第五滤液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
[0031]
s7、固形物干燥:将第一固形物和第二固形物合并,真空冷冻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
[0032]
s8、制粒:合并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粒。
[003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8中,所述辅料与干燥粉末的质量比为0~0.3:1。
[003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8中,所述辅料为糊精、麦芽糊精、抗性淀粉中的至少一种。
[00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8中,制粒方法为干法制粒。
[003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第一次提取加10~18倍水量,沸腾提取60~120min;第二次提取加8~15倍水量,沸腾提取30~90min。
[003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将第四滤液在60~80℃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2~1.15,得到浓缩液。
[003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6中,采用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使第五滤液干燥。
[0039]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0]
本发明的工艺,在常规配发颗粒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固液分离过程,实施三次固液分离,第一次固液分离中,趁热过滤(保持滤液温度在90℃以上),有效避免了芦丁因冷却析出而流失的问题,而第二次和第三次固液分离则保留了固形物(即因冷却析出的芦丁)和提取液部分,并在最后制粒过程中将固形物与干燥粉末合并,进一步避免了芦丁流失,保证了颗粒中芦丁的含量。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槐花颗粒中芦丁的含量由每克含芦丁60mg~160mg,提高到了201mg~296mg,显著提高了槐花配方颗粒中的芦丁含量,有效保持了槐花配方颗粒中的活性成分,从而有助于提高重要品质,保障临床疗效。
[0041]
本发明提供的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可以使得颗粒成品中每克的芦丁含量达到201mg~296mg,颗粒中活性成分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中药品质,保障临床疗效。
附图说明
[0042]
图1为本发明的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4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45]
实施例1
[0046]
如图1所示,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7]
s1、原料提取:取槐花饮片,加热提取两次,第一次提取加18倍水量,沸腾提取120分钟,得到第一提取液;第二次提取加15倍水量,沸腾提取90分钟,得到第二提取液,除去药渣;
[0048]
s2、第一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分别使用300目滤布趁热过滤,过滤时滤液温度在90℃以上,分别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成为第三滤液;
[0049]
s3、第二次固液分离:将第三滤液冷却至室温(25℃),再次使用300目滤布过滤,得到第一固形物和第四滤液;
[0050]
s4、第四滤液浓缩:80℃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2~1.15(60℃),得到第一浓缩液;
[0051]
s5、第三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浓缩液使用300目滤布趁热过滤,得第五滤液和第二固形物;
[0052]
s6、第五滤液干燥:将第五滤液喷雾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
[0053]
s7、固形物干燥:将第一固形物和第二固形物合并,真空冷冻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
[0054]
s8、制粒:合并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加入按辅料:干燥粉末的比例为0.3:1加入辅料,辅料可以为糊精或麦芽糊精或抗性淀粉中的一种或组合物;干法制粒,获得槐花配方颗粒。
[0055]
实施例2
[0056]
如图1所示,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7]
s1、原料提取:取槐花饮片,加热提取两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水量,沸腾提取60分钟,得第一提取液;第二次提取加8倍水量,沸腾提取30分钟,得第二提取液,除去药渣;
[0058]
s2、第一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分别使用100目滤布趁热过滤,分别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过滤时滤液温度在90℃以上;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成为第三滤液;
[0059]
s3、第二次固液分离:将第三滤液冷却至室温(25℃
±
2℃),再次使用100目滤布过滤,得到第一固形物和第四滤液;
[0060]
s4、第四滤液浓缩:将第四滤液在60℃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2~1.15(60℃),得到第一浓缩液;
[0061]
s5、第三次固液分离:第一浓缩液使用100目滤布趁热过滤,得第五滤液和第二固形物;
[0062]
s6、第五滤液干燥:将第五滤液喷雾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
[0063]
s7、固形物干燥:将第一固形物和第二固形物合并,真空冷冻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
[0064]
s8、制粒:合并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不加入辅料,直接干法制粒,获得槐花配方颗粒。
[0065]
实施例3
[0066]
如图1所示,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7]
s1、原料提取:取槐花饮片,加热提取两次,第一次提取加12倍水量,沸腾提取90分钟,得第一提取液;第二次提取加10倍水量,沸腾提取60分钟,得第二提取液;
[0068]
s2、第一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分别使用150目滤布趁热过滤,分别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过滤时滤液温度在90℃以上;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成为第三滤液,除去药渣;
[0069]
s3、第二次固液分离:将第三滤液冷却至室温,再次使用150目滤布过滤,得到第一固形物和第四滤液;
[0070]
s4、第四滤液浓缩:将第四滤液在60~80℃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2~1.15(60℃),得到第一浓缩液;
[0071]
s5、第三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浓缩液使用150目滤布趁热过滤,得第五滤液和第二固形物;
[0072]
s6、第五滤液干燥:将第五滤液喷雾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
[0073]
s7、固形物干燥:将第一固形物和第二固形物合并,真空冷冻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
[0074]
s8、制粒:合并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按质量比为0.2:1(辅料:干燥粉末)加入辅料,辅料可以为糊精或麦芽糊精或抗性淀粉中的一种或组合物;干法制粒,获得槐花配方颗粒。
[0075]
实施例4
[0076]
如图1所示,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7]
s1、原料提取:取槐花饮片,加热提取两次,第一次提取加15倍水量,沸腾提取120分钟,得第一提取液;第二次提取加12倍水量,沸腾提取90分钟,得第二提取液;
[0078]
s2、第一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分别使用200目滤布趁热过滤,分别得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过滤时滤液温度在90℃以上;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成为第三滤液,除去药渣;
[0079]
s3、第二次固液分离:待第三滤液冷却至室温时,再次使用200目滤布过滤,得到第一固形物和第四滤液;
[0080]
s4、第四滤液浓缩:将第四滤液60~80℃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2~1.15(60℃),得到第一浓缩液;
[0081]
s5、第三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浓缩液使用200目滤布趁热过滤,得第五滤液和第二固形物;
[0082]
s6、第五滤液干燥:将第五滤液喷雾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
[0083]
s7、固形物干燥:将第一固形物和第二固形物合并,真空冷冻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
[0084]
s8、制粒:合并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按质量比为0.1:1(辅料:干燥粉末)加入辅料,辅料可以为糊精或麦芽糊精或抗性淀粉中的一种或组合物。干法制粒,获得槐花配方颗粒。
[0085]
实施例5
[0086]
如图1所示,槐花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7]
s1、原料提取:取槐花饮片,加热提取两次,第一次提取加12倍水量,沸腾提取90分钟,得第一提取液;第二次提取加10倍水量,沸腾提取90分钟,得第二提取液;
[0088]
2.第一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分别使用120目滤布趁热过滤,分别得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过滤时滤液温度在90℃以上;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成为第三滤液,除去药渣;
[0089]
3.第二次固液分离:将第三滤液冷却至室温(25℃),再次使用120目滤布过滤,得到第一固形物和第四滤液;
[0090]
4.第四滤液浓缩:将第四滤液在60~80℃下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2~
1.15(60℃),得到第一浓缩液;
[0091]
5.第三次固液分离:将第一浓缩液使用120目滤布趁热过滤,得第五滤液和第二固形物;
[0092]
6.第五滤液干燥:将第五滤液喷雾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一干燥粉末;
[0093]
7.固形物干燥:将第一固形物和第二固形物合并,真空冷冻干燥或真空减压干燥,获得第二干燥粉末;
[0094]
8.制粒:合并第一干燥粉末和第二干燥粉末,按质量比比为0.15:1(辅料:干燥粉末)加入辅料,辅料可以为糊精或麦芽糊精或抗性淀粉中的一种或组合物。干法制粒,获得槐花配方颗粒。
[0095]
对实施例1~5得到的配方颗粒进行检测,具体如下:
[0096]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512)测定。
[0097]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7nm,理论板数按芦丁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0098]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芦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0099]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实施例1~5得到的样品适量,研细,取约0.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5khz)1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0100]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0101]
表1实施例得到的槐花颗粒芦丁含量及标准值最高含量
[0102]
实施例样品芦丁含量标准值最高值1296mg/g162.0mg/g2201mg/g162.0mg/g3245mg/g162.0mg/g4268mg/g162.0mg/g5287mg/g162.0mg/g
[0103]
综上,通过测定可以发现,本发明制备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槐花配方颗粒中芦丁的含量,使成品中芦丁的含量提高到201~296mg每克,有效保持了槐花配方颗粒中的活性成分,有助于提高中药品质,保障临床疗效。
[010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0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