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体内腔多肿瘤位置适配型电调护理设备

文档序号:31165753发布日期:2022-08-17 08:3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体内腔多肿瘤位置适配型电调护理设备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体内腔多肿瘤位置适配型电调护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根据中国专利号为“cn213076741u”公开了一种肿瘤科用化疗护理装置,包括车箱,所述车箱内腔的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左侧靠近顶部的位置与车箱内壁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盛接池,所述第二隔板左侧的中央位置与车箱内壁左侧之间沿水平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本实用新型肿瘤科用化疗护理装置,通过设置的消毒液储存箱、消毒液回收箱、盛接池和水管等结构,使工作人员在对病房内进行消毒时,可以利用消毒液储存箱和手动按压泵进行多次取液,并利用盛接池进行接取,使工作人员无需多次来回更换消毒液,解决了传统的消毒方式需要工作人员来回多次更换使用后消毒液的问题。
3.上述专利文件中,针对肿瘤术后患者的护理养护仅仅在药物储存和用具存放进行使用,针对患者的换药护理、伤口观察等无法进行特定护理,护理功能单一,不具备针对性,同时现有的护理大都才有人工护理,并没有独立的或集成化的护理设备,不能满足实际肿瘤患者术后护理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上体内腔多肿瘤位置适配型电调护理设备,具体技术方案为:
5.一种上体内腔多肿瘤位置适配型电调护理设备,包括安装座、换药装置和一对弧形的护理弧座,两个所述护理弧座的一端可转动地通过承重转杆相连接以形成护理座,其另一端分别铰接有安装座,两个安装座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弧槽,一侧的安装座顶面设置有一对可伸缩的导向杆,所述安装座底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安装座的内侧面设置可安装除菌灯或理疗灯的灯座;所述护理座的内顶面开设有多个置物槽,其内底面沿弧形面开设有多条弧形轨道,每条所述弧形轨道内均可滑移地设置有用于安装设备的轨道滑座;所述换药装置包括放药圆台和由电机驱动的转动圆台,所述放药圆台设置于两导向杆的顶端,所述放药圆台上贯通地开设有多个可倒置放置输液瓶的放药槽,所述放药槽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放药圆台底面的外侧均与设置有多个电动推杆,所述转动圆台的圆形外侧开设有燕尾形的导向环槽,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可沿导向环槽内滑移地连接于其内,所述转动圆台上可拆卸地嵌设有导药管,所述导药管设置有竖直向上的针头,所述电机和电动推杆均与一微控制器相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按程序控制电机和电动推杆的启停,以控制针头切换输液瓶进行输液。
6.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轨道的侧截面为t形,所述轨道滑座与弧形轨道的内底面相磁吸。
7.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滑座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视觉监控器,所述视觉监控器内置有wifi接收器,以使拍摄的信息实时同步和传送。
8.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护理座两外侧面的轨道滑座上均可拆卸地悬挂有隔菌门帘。
9.进一步地,各个放药槽旁的放药圆台上均设置有挂钩。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吸盘。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采用设置两侧对称的安装座和护理弧座通过调节距离与病床两侧进行安装适配,增加设备的可调节性,通过导向杆伸长使换药装置实现对点滴瓶的放置和自动换瓶使用。
13.(2)通过视觉监控器对病床上的患者伤口处进行实时监测,便于及时报告病人位置和病况,便于对术后患者的养护和病况视觉监测使用。
14.(3)本发明采用护理弧座表面开设有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进行患者护理用的设备、和药品以及伤口处理工具的存放,增加患者术后伤口护理和患者情况检测的快捷性,便于拿取使用和信息的快速了解。
15.(4)本发明设置可滑动的隔菌门帘对患者伤口处的隔绝细菌,同时配合灯座侧面的除菌灯进行患者伤口环境的细菌杀菌和隔菌门帘对患者伤口所处环境进行隔菌处理,防止术后伤口感染,加速伤口愈合,缩短病人养护时间,有利于患者的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另一角度的整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弧形轨道的放大图a。
19.图4为本发明换药装置的放大图b。
20.图中:1安装座;2安装弧槽;3支撑杆;4定位吸盘;5导向杆;6换药装置;601承重架;602放药圆台;603放药槽;604电机;605转动圆台;606电动推杆;607导向环槽;608针头;609导药管;7护理弧座;8承重转杆;9承重座;10第一置物槽;11第二置物槽;12滑动挡板;13转动挡板;14挡板锁扣;15弧形轨道;16轨道滑座;17视觉监控器;18隔菌门帘;19灯座;20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22.如图1至4所示,一种上体内腔多肿瘤位置适配型电调护理设备,包括安装座1、换药装置6和一对弧形的护理弧座7,两个所述护理弧座7的一端可转动地通过承重转杆8相连接以形成护理座,其另一端分别铰接有安装座1,两个安装座1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弧槽2,一侧的安装座1顶面设置有一对可伸缩的导向杆5,所述安装座1底面的两端均设置有可伸缩的支撑杆3,所述安装座1的内侧面设置可安装除菌灯或理疗灯的灯座19;所述护理座的内顶面开设有多个置物槽,其内底面沿弧形面开设有多条弧形轨道15,每条所述弧形轨道15内均可滑移地设置有用于安装设备的轨道滑座16;所述换药装置6包括放药圆台602和由电机604驱动的转动圆台605,所述放药圆台602设置于两导向杆5的顶端,所述放药圆台602
上贯通地开设有多个可倒置放置输液瓶的放药槽603,所述放药槽603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放药圆台602底面的外侧均与设置有多个电动推杆606,所述转动圆台605的圆形外侧开设有燕尾形的导向环槽607,所述电动推杆606的底端可沿导向环槽607内滑移地连接于其内,所述转动圆台605上可拆卸地嵌设有导药管609,所述导药管609设置有竖直向上的针头608,所述电机604和电动推杆606均与一微控制器相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按程序控制电机604和电动推杆606的启停,以控制针头608切换输液瓶进行输液。
23.如图1、2所示,两个所述护理弧座7的上端相互嵌合并通过承重转杆8相对称地连接,从而使护理座形成近似半圆的拱形;所述安装座1顶面的内侧设置有承重座9,所述护理弧座7的下端通过转轴连接于承重座9上,从而可使两护理弧座7绕承重转杆8进行转动。所述安装座1设置的安装弧槽2与病床两侧的防护栏进行卡合,护理弧座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绕承重转杆8和承重座9发生相应地旋转,从而使两护理弧座7与安装座1打开的距离进行适配,从而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病床;同时,安装座1可根据患者伤口位置沿防护栏就行移动,便于把护理座放置于患者伤口的顶面位置。
24.所述支撑杆3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吸盘4,当把护理座安装完成后,可把支撑杆3向下拉伸延长,直至把定位吸盘4吸附于地面上,从而对安装座1进行定位并防止滑动,同时可对安装座1进行限位,防止安装座1表面通过安装弧槽2沿防护栏表面转动,保持安装座1安装后的稳定性。
25.每个护理弧座7上分别设置第一置物槽10和第二置物槽11,所述护理弧座7的正面可滑移地设置有可插入第一置物槽10内顶面的滑动挡板12,从而从第一置物槽10的顶面进行封闭和打开;所述护理弧座7的正面开设有与第二置物槽11内相连通的开口,并在开口位置的护理弧座7上铰接设有转动挡板13,所述转动挡板13两侧边缘设置有与护理弧座7可拆卸连接的挡板锁扣14,从而可从第二置物槽11的侧面进行封闭和打开。患者护理或急救用的设备、药品以及伤口处理工具均可存放于第一置物槽10和第二置物槽11;其中,第二置物槽11从侧面可放置监测心率、病患信息等小型显示仪器,第一置物槽10可从顶面放置药品、纱布、酒精等工具,增加患者术后伤口护理和患者情况检测的快捷性,做到设备和工具专人专用。
26.如图3所示,所述弧形轨道15的侧截面为t形,所述轨道滑座16设置成可在t形的弧形轨道15内滑移的t形头,所述轨道滑座16上课通过螺纹连接不同功能的视觉监控器17、照明灯等其他小型护理设备;所述轨道滑座16的顶部与弧形轨道15的内底面相磁吸,其磁吸力大于轨道滑座16及其连接的护理设备的整体重力,从而利用磁吸力把各护理设备定位于弧形轨道15上,防止滑动。当需要根据观测需要调整位置时,可人工施力使轨道滑座16沿弧形轨道15滑移至其他位置。
27.优选地,所述视觉监控器17或其他护理设置均可内置有wifi接收器,从而可连接病房的无线网络,以使拍摄或监测的信息实时进行同步并传送至护士站,便于对术后患者的养护和病况进行监测。
28.在一个实施例中,靠近所述护理座两外侧面的轨道滑座16上均可拆卸地悬挂有隔菌门帘18,此处的轨道滑座16可与隔菌门帘18进行卡扣连接,或在隔菌门帘18的顶面设置可悬挂于轨道滑座16上的悬挂绳,从而方便进行隔菌门帘18的悬挂和在弧形轨道15上的滑移。所述隔菌门帘18的长度宜延伸至安装座1下方并接近于床板,同时,在两侧的灯座19上
安装除菌灯灯对隔菌门帘18内的环境进行灭菌,从而使患者的伤口处能有效地隔绝病菌感染,并能在隔菌门帘18内的无菌环境中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有效防止术后伤口感染,加速伤口愈合,缩短病人养护时间。除菌灯也可替换为不同功率的理疗灯进行理疗,对患者伤口环境产生局部的热疗,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29.如图2、3所示,所述导向杆5可根据患者是否需要注射点滴进行使用,其设置于安装座1顶面的外侧,避免伸缩后的注药装置与护理弧座7产生干涉。两根导向杆5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承重架601,所述放药圆台602的侧面固定于承重架601上;各个放药槽603旁的放药圆台602上均设置有挂钩20,从而方便于悬挂输液袋。
30.每个放药槽603内均螺纹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顶面设置把手,便于密封盖的旋入与旋出;密封盖可旋入放药槽603内的不同深度,从而可使密封盖底面与不同规格的点滴瓶顶面相抵,且使点滴瓶的橡胶塞露出放药槽603的底部,从而对点滴瓶进行限位,防止针头608插入点滴瓶内时受力而向上滑动。所述转动圆台605上设置有用于嵌设导药管609的嵌槽,从而限制导药管609的位置,避免在转动时导药管609发生缠绕;所述转动圆台605上设置可把针头608进行位置固定的固定支撑,从而使针头608插入点滴瓶时其位置不发生滑移或松动,避免导药管609变形或脱位;当需要更换导药管609时,针头608可从固定支撑内拆出。
31.所述电机604设置于转动圆台605的底部,其驱动轴连接转动圆台605的中心,两侧的导向杆5均设置有可用于支撑固定电机604的支撑架。所述电动推杆606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放药圆台602的底面,其底端设置与导向环槽607相匹配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在导向环槽607内进行滑移,但无法从垂直方向脱离出导向环槽607,从而在转动圆台605进行转动时,所述导向环槽607可不受导向块干涉地顺畅转动。
32.所述微控制器同时控制多个电动推杆606同步进行伸长或收缩,从而可利用限制在导向环槽607内的导向块带动转动圆台605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放药槽603的数量,设定电机604每次转动的角度,使得电机604每一次转动,针头608始终能对准点滴瓶的橡胶塞。可在放药圆台602侧面设置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一键控制完成换药操作,即:按下控制按钮后,所述微控制器控制各电动推杆606伸长,驱动转动圆台605下移,针头608从原点滴瓶内拔出,再控制电机604启动,电机604驱动转动圆台605转动一定的角度后停止,使针头608对准下一个点滴瓶的橡胶塞,再控制各电动推杆606收缩,驱动转动圆台605上移,使针头608插入点滴瓶内,从而实现自动换药操作。此外,所述微控制器可根据电动推杆606的初始位置来控制相应的缺省程序。
33.需要说明的是,各用电设备采用可充电的内置电池或安装于相邻部件内的外置电池进行供电,从而不影响各设备的正常使用。
34.然而应当理解,所述支撑杆3和导向杆5均可采用常规的伸缩杆来实现相应的伸缩功能,如可采用弹簧销搭配不同位置开设的销孔的技术方案等。所述微控制器为常规使用的plc控制器,其内可写入对电动推杆606和电机604的常规控制程序。
35.使用时,把利用安装弧槽2把安装座1安装于病床的防护栏上,移动护理座至患者伤口的正上方,拉开支撑杆3,使得定位吸盘4吸附于地面上,从而把护理座稳固地安装;根据患者的伤口情况,在轨道滑座16上安装相应的设备,在灯座19上安装除菌灯或理疗灯,悬挂好隔菌门帘18,使患者伤口处形成无菌或少菌的环境;把需要注射的点滴瓶按针头608的
初始位置依次顺序地安装于放药槽603内,向上拉长导向杆5,按下控制按钮,所述针头608插入点滴瓶内以开始输液;置物槽内可放置患者相应需要护理使用的设备、耗材等物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