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宜颗粒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8256发布日期:2022-11-23 04:4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脾肾宜颗粒配方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为脾肾宜颗粒配方。


背景技术:

2.肾为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根,纳气,主水,藏精。肾之阴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转运水液、升清、统血。
3.万病不治求治于脾肾,而脾肾最怕湿寒。湿气是人体代谢的液态垃圾,应从小便排出去,但现代人吹空调、吃冷饮、喝啤酒等习惯会使湿寒加重。水湿积聚在身体组织和五脏六腑之中,会导致虚胖、脱发、大便粘腻、湿疹、妇科炎症等等,寒气积聚体内,则会腰膝酸痛、手脚凉、宫寒、痛经,甚至不孕,脾肾湿寒造成脾肾阳虚,其运化功能减弱,将导致更多的湿寒积聚体内,由脾失健运,脾气虚弱故出现食欲减退,睡眠差,水湿不化,湿阻成浊,故出现身倦乏力,治宜补脾益肾,补气补阴,化湿降浊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脾肾宜颗粒配方,具备共奏补脾益肾和化湿降浊等优点,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脾肾宜颗粒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淫羊藿60-70g,麸炒白术60-70g,太子参50-60g,山药120-140g,菟丝子50-60g,杜仲60-70g,韭菜子60-70g,干石斛70-80g,枸杞子60-70g,当归50-60g,代代花50-60g,黄柏80-90g,知母60-70g,川牛膝50-60g。
8.优选的,淫羊藿60g,麸炒白术60g,太子参50g,山药120g,菟丝子50g,杜仲60g,韭菜子60g,干石斛70g,枸杞子60g,当归50g,代代花50g,黄柏80g,知母60g,川牛膝50g。
9.优选的,淫羊藿70g,麸炒白术70g,太子参60g,山药140g,菟丝子60g,杜仲70g,韭菜子70g,干石斛80g,枸杞子70g,当归60g,代代花60g,黄柏90g,知母70g,川牛膝60g。
10.优选的,淫羊藿65g,麸炒白术65g,太子参55g,山药130g,菟丝子55g,杜仲65g,韭菜子65g,干石斛75g,枸杞子65g,当归55g,代代花55g,黄柏85g,知母65g,川牛膝55g。
11.优选的,淫羊藿69g,麸炒白术68g,太子参57g,山药135g,菟丝子57g,杜仲69g,韭菜子68g,干石斛79g,枸杞子69g,当归56g,代代花55g,黄柏87g,知母66g,川牛膝57g。
12.脾肾宜颗粒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1)称量:将选购的淫羊藿、麸炒白术、太子参、山药、菟丝子、杜仲、韭菜子、干石斛、枸杞子、当归、代代花、黄柏、知母、川牛膝配方称号重量;
14.2)切碎处理:将步骤1中称好的药材切成碎段,静置待用,并将切碎的药材混合装入纱布包;
15.3)浸泡煎煮:将步骤2中的药包放入砂锅中用蒸馏水浸泡,将砂锅内浸泡好的药
包,加热煎煮;
16.4)过滤筛选:将上述步骤中煎好的药液倒入容器内待用,并对砂锅内煎煮的药包倒入蒸馏水进行二次煎煮,煎煮完成后丢弃药包,把容器内滤出的药液倒入砂锅内去除药包后的药液中混合均匀;
17.5)颗粒制作:将上述步骤中的混合药液加热浓缩成稠膏,然后对稠膏加入糊精和85%的乙醇混合制成软材,软材利用筛网过筛成颗粒;
18.6)颗粒干燥处理:颗粒进行干燥,烘干好的颗粒放置在常温下冷却;
19.7)分拣包装:将冷却好的颗粒物分别装至药袋中过塑封口,制成药剂包。
20.(三)有益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脾肾宜颗粒配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该脾肾宜颗粒配方,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并且结合现代医药科技知识而组成的复方制剂,是将其所包含的十四味药材,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制备工艺与现代研究的成果,经提取而成的颗粒剂,此方已在临床使用五年有余,治疗食欲减退,身倦乏力,睡眠差,健忘,夜尿频,尿有余沥,腰膝酸软,阳痿不育,遗精早泄,左右脉沉细,舌体大,舌苔薄白等症疗效肯定,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本方证由脾失健运,脾气虚弱故出现食欲减退,睡眠差,水湿不化,湿阻成浊,故出现身倦乏力,治宜补脾益肾,补气补阴,化湿降浊。
23.以及方用淫羊藿补肾阳,麸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故上两药为君药;太子参健脾益气,山药味甘小温健脾,菟丝子滋补肝肾,杜仲补肝肾,韭菜子,补肝肾上五药为臣药;干石斛滋阴和胃,枸杞子滋肾补肝,两药合阴荣养胃肾之阴,亦是补阳之法,当归补血活血,代代花疏肝和胃理气,两药合用可使气血运行通畅,黄柏清热燥湿,知母味苦,寒清热泻火两药合用共清中下焦湿热,上六药为佐药;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风利湿,引湿浊下行故为佐使药,以上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化湿降浊之效。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脾肾宜颗粒配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脾肾宜颗粒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淫羊藿60-70g,麸炒白术60-70g,太子参50-60g,山药120-140g,菟丝子50-60g,杜仲60-70g,韭菜子60-70g,干石斛70-80g,枸杞子60-70g,当归50-60g,代代花50-60g,黄柏80-90g,知母60-70g,川牛膝50-60g。
27.脾肾宜颗粒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1)称量:将选购的淫羊藿、麸炒白术、太子参、山药、菟丝子、杜仲、韭菜子、干石斛、枸杞子、当归、代代花、黄柏、知母、川牛膝配方称号重量;
29.2)切碎处理:将步骤1中称好的药材切成碎段,静置待用,并将切碎的药材混合装入纱布包;
30.3)浸泡煎煮:将步骤2中的药包放入砂锅中用蒸馏水浸泡,将砂锅内浸泡好的药包,加热煎煮;
31.4)过滤筛选:将上述步骤中煎好的药液倒入容器内待用,并对砂锅内煎煮的药包倒入蒸馏水进行二次煎煮,煎煮完成后丢弃药包,把容器内滤出的药液倒入砂锅内去除药包后的药液中混合均匀;
32.5)颗粒制作:将上述步骤中的混合药液加热浓缩成稠膏,然后对稠膏加入糊精和85%的乙醇混合制成软材,软材利用筛网过筛成颗粒;
33.6)颗粒干燥处理:颗粒进行干燥,烘干好的颗粒放置在常温下冷却;
34.7)分拣包装:将冷却好的颗粒物分别装至药袋中过塑封口,制成药剂包。
35.实施例一:
36.淫羊藿60g,麸炒白术60g,太子参50g,山药120g,菟丝子50g,杜仲 60g,韭菜子60g,干石斛70g,枸杞子60g,当归50g,代代花50g,黄柏80g,知母60g,川牛膝50g。
37.1)称量:将选购的淫羊藿、麸炒白术、太子参、山药、菟丝子、杜仲、韭菜子、干石斛、枸杞子、当归、代代花、黄柏、知母、川牛膝配方称号重量;
38.2)切碎处理:将步骤1中称好的药材切成碎段,静置待用,并将切碎的药材混合装入纱布包;
39.3)浸泡煎煮:将步骤2中的药包放入砂锅中用蒸馏水浸泡,将砂锅内浸泡好的药包,加热煎煮;
40.4)过滤筛选:将上述步骤中煎好的药液倒入容器内待用,并对砂锅内煎煮的药包倒入蒸馏水进行二次煎煮,煎煮完成后丢弃药包,把容器内滤出的药液倒入砂锅内去除药包后的药液中混合均匀;
41.5)颗粒制作:将上述步骤中的混合药液加热浓缩成稠膏,然后对稠膏加入糊精和85%的乙醇混合制成软材,软材利用筛网过筛成颗粒;
42.6)颗粒干燥处理:颗粒进行干燥,烘干好的颗粒放置在常温下冷却;
43.7)分拣包装:将冷却好的颗粒物分别装至药袋中过塑封口,制成药剂包实施例二:
44.淫羊藿70g,麸炒白术70g,太子参60g,山药140g,菟丝子60g,杜仲 70g,韭菜子70g,干石斛80g,枸杞子70g,当归60g,代代花60g,黄柏90g,知母70g,川牛膝60g。
45.1)称量:将选购的淫羊藿、麸炒白术、太子参、山药、菟丝子、杜仲、韭菜子、干石斛、枸杞子、当归、代代花、黄柏、知母、川牛膝配方称号重量;
46.2)切碎处理:将步骤1中称好的药材切成碎段,静置待用,并将切碎的药材混合装入纱布包;
47.3)浸泡煎煮:将步骤2中的药包放入砂锅中用蒸馏水浸泡,将砂锅内浸泡好的药包,加热煎煮;
48.4)过滤筛选:将上述步骤中煎好的药液倒入容器内待用,并对砂锅内煎煮的药包倒入蒸馏水进行二次煎煮,煎煮完成后丢弃药包,把容器内滤出的药液倒入砂锅内去除药包后的药液中混合均匀;
49.5)颗粒制作:将上述步骤中的混合药液加热浓缩成稠膏,然后对稠膏加入糊精和85%的乙醇混合制成软材,软材利用筛网过筛成颗粒;
50.6)颗粒干燥处理:颗粒进行干燥,烘干好的颗粒放置在常温下冷却;
51.7)分拣包装:将冷却好的颗粒物分别装至药袋中过塑封口,制成药剂包。
52.实施例三:
53.淫羊藿65g,麸炒白术65g,太子参55g,山药130g,菟丝子55g,杜仲 65g,韭菜子65g,干石斛75g,枸杞子65g,当归55g,代代花55g,黄柏85g,知母65g,川牛膝55g。
54.1)称量:将选购的淫羊藿、麸炒白术、太子参、山药、菟丝子、杜仲、韭菜子、干石斛、枸杞子、当归、代代花、黄柏、知母、川牛膝配方称号重量;
55.2)切碎处理:将步骤1中称好的药材切成碎段,静置待用,并将切碎的药材混合装入纱布包;
56.3)浸泡煎煮:将步骤2中的药包放入砂锅中用蒸馏水浸泡,将砂锅内浸泡好的药包,加热煎煮;
57.4)过滤筛选:将上述步骤中煎好的药液倒入容器内待用,并对砂锅内煎煮的药包倒入蒸馏水进行二次煎煮,煎煮完成后丢弃药包,把容器内滤出的药液倒入砂锅内去除药包后的药液中混合均匀;
58.5)颗粒制作:将上述步骤中的混合药液加热浓缩成稠膏,然后对稠膏加入糊精和85%的乙醇混合制成软材,软材利用筛网过筛成颗粒;
59.6)颗粒干燥处理:颗粒进行干燥,烘干好的颗粒放置在常温下冷却;
60.7)分拣包装:将冷却好的颗粒物分别装至药袋中过塑封口,制成药剂包。
61.请参阅图1,通过以上临床试验反馈对比,在原甜蜜素和糊精作为本颗粒辅料时,其颗粒剂苦口难咽,为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与使用感,特改变原先以糊精和甜蜜素为辅料的配制,仍以糊精为基础辅料基础上,将矫味剂甜蜜素更换为甜菊糖苷、三氯蔗糖,经过5组不同矫味剂配比的调配,中试生产一批颗粒剂进行口感评分,从甜度、入口适口度、回甘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满意度最高的为0.2%甜菊糖苷与0.05%三氯蔗糖的复配。
62.甜菊糖苷、三氯蔗糖作为无糖型颗粒剂的矫味剂。按照优选的成型工艺,分别向稠膏中加入其重量0.05%的三氯蔗糖和0.2%的甜菊糖苷,制备颗粒后,取10g制得的颗粒,溶于200ml热水中,以口感为评价指标,口感适中,达到了矫味的目的。
63.按照新辅料配比,配制三批颗粒,依据颗粒剂的内控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配制的三批颗粒在性状、薄层鉴别、粒度、水分、溶化性、稳定性验证方面均符合要求,配制的三批样品经稳定性考查,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
64.判断矫味剂的改善对本颗粒剂质量标准无显著影响,原质量标准仍适用于本颗粒剂的内控。
6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脾肾宜颗粒配方,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并且结合现代医药科技知识而组成的复方制剂,是将其所包含的十四味药材,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制备工艺与现代研究的成果,经提取而成的颗粒剂,此方已在临床使用五年有余,治疗食欲减退,身倦乏力,睡眠差,健忘,夜尿频,尿有余沥,腰膝酸软,阳痿不育,遗精早泄,左右脉沉细,舌体大,舌苔薄白等症疗效肯定,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本方证由脾失健运,脾气虚弱故出现食欲减退,睡眠差,水湿不化,湿阻成浊,故出现身倦乏力,治宜补脾益肾,补气补阴,化湿降浊。
66.以及方用淫羊藿补肾阳,麸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故上两药为君药;太子参健脾益气。山药味甘小温健脾。菟丝子滋补肝肾。杜仲补肝肾,韭菜子,补肝肾上五药为臣
药;干石斛滋阴和胃,枸杞子滋肾补肝,两药合阴荣养胃肾之阴,亦是补阳之法,当归补血活血,代代花疏肝和胃理气,两药合用可使气血运行通畅。黄柏清热燥湿。知母味苦,寒清热泻火两药合用共清中下焦湿热。上六药为佐药;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风利湿,引湿浊下行故为佐使药。以上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化湿降浊之效。
6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