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心内科的穿刺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8685发布日期:2022-08-17 09:0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心内科的穿刺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心内科穿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心内科的穿刺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心内科穿刺是一个医学手术用语,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穿刺的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
3.公开号为cn112690880a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心内科的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侧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上侧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内侧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两侧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拉线传感器的拉线端与穿刺针定位架连接。通过设置框架和穿刺定位架,能够对穿刺针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调整与固定,使用过程灵活方便。
4.穿刺手术为极为精细的手术,因此定位过程还是需要专业的医生精细操作,但是随着患者的呼吸会使得心脏部位不断起伏,导致角度和位置不断变化,若是医生拿着穿刺针12一直举棋不定,不仅耗费心神,且在最后落下时,容易和原定位置有所差异。
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心内科的穿刺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心内科的穿刺定位装置,包括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辅助管,所述辅助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形的吸附垫片,所述吸附垫片为弹性材料,所述辅助管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三组驱动轮,每组驱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三组驱动轮呈环形分布,三组驱动轮的中部传动连接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顶端与传输管连通,工作时,在心内科穿刺手术中,需要在患者的皮肤上寻找好位置和角度,在将穿刺针刺入心脏中进行心包液排液或者其他治疗,但是随着患者的呼吸会使得心脏部位不断起伏,导致角度和位置不断变化,若是医生拿着穿刺针一直举棋不定,不仅耗费心神,且在最后落下时,容易和原定位置有所差异,配合辅助管和吸附垫片的设置,先在患者的胸口涂抹消毒液体,先定下穿刺位置,再将吸附垫片贴合在肌肤上,并按住吸附垫片,之后调整辅助管的角度,当角度确认后,启动驱动轮转动,带动穿刺针向外移动,可以准确的刺入预定的位置,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协助了穿刺过程定位和定角度过程,且配合机械时穿刺效果,让刺入速度均匀有力,减少了患者被二次伤害的情况。
8.优选的,所述辅助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组传送带,三组传送带呈环形排布,且传送带的一侧与一组驱动轮的外侧活动贴合,工作时,配合传送带的设置,只需启动三组传送带运行,即可带动三组驱动轮同速转动,稳定的将穿刺针向外或向内运输,进一步提高了穿刺针的运行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传输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台,
所述顶板的底端连接有两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两根对撑设置的竖杆,两个竖杆之间连接有绷紧绳,所述传输管位于两组固定架的一侧,工作时,当患者较为身材较为肥胖时,由于胸口处脂肪堆积较多,导致定位和穿刺工作都难以顺利进行,需要多名护士将胸口处的脂肪向两侧引导推平,才能让手术可以顺利进行,但是此种方法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医护人员,且人员过多也导致手术空间被大量占用,使得手术过程困难,配合固定架和绷紧绳的设置,启动升降台将顶板向下移动,让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脂肪向两侧推动,之后让两组固定架再次下降,让两组绷紧绳将移动后的脂肪顶住,让胸口部分的脂肪暂时减少,同时让皮肤绷紧,让手术过程可以较为顺利的进行,且此种设置,无需医护人员一直按压,且配合固定架的简单结构设置,使得医生可以轻松绕过固定架进行穿刺操作,减少了对手术的影响。
10.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端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与顶板之间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移动架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垂直杆,两个垂直杆之间连接有循环绳,所述移动架位于两组固定架之间,所述固定架与顶板之间连接有升降模块,所述升降模块用于带动固定架上下移动,工作时,配合移动架的设置,无需医护人员进行推脂肪工作,开始时直接将顶板放下,让两组绷紧绳将患者压住,之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循环绳和移动架自一端向另一端推动脂肪,当移动到与固定架贴合时,启动升降模块将固定架和绷紧绳上升一小段距离,让脂肪转移过去后,再将绷紧绳方向,重复量二到三次后,即可将该处的脂肪暂时转移,从而实现了纯机械操作过程,无需大量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11.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所述顶板的底端呈内凹状设置,所述顶板的底侧开设有两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呈环形设置,所述移动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齿,所述齿轮与卡齿相互啮合,所述移动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滑槽,所述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齿轮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移动架还包括一根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垂直杆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顶端与两组伺服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顶板的内侧滑动连接,工作时,启动伺服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让齿轮移动槽中进行旋转移动,配合滑槽的设置,使得齿轮可以开始时在下方水平移动,回归时,上升一端距离再移动,从而同时实现了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的效果,而限位杆的设置,可以和长杆形成一个限制作用,让下方的移动架不会转动会一直保持竖直状态,通过此种设置,优化了驱动过程,让整个推脂过程稳定进行。
12.优选的,所述吸附垫片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硬质的吸附罩,若干个吸附罩呈环形排布,所述吸附罩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空心囊,工作时,当吸附垫片与皮肤贴合后,依次按压空心囊并放开,可以让空心囊将吸附罩中的空气抽走,让吸附罩可以紧贴在肌肤上,从而让吸附垫片可以稳定的固定在皮肤上,让辅助管的角度调整过程更加稳定,降低了吸附垫片的脱落过程,同时绷紧的肌肤也更容易被吸附固定。
13.优选的,所述空心囊包括两个半球形的弹性罩,其中一个弹性罩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贯穿另一个弹性罩的一侧漏在外界,相邻两个连接绳之间固定连接,工作时,配合连接绳的设置,连接绳会让空心囊开始时处于干瘪状态,当吸附垫片贴合后,只需将连接绳切断,即可同时让两个空心囊吸收吸附罩中的空气,从而方便了操作过程。
14.优选的,所述移动架外侧靠底端开设有两组绳槽,所述循环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绳槽,所述绳槽的内侧壁顶面设置有固定卡,所述固定卡与移动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卡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块,所述固定卡呈半环形设置,工作时,配合绳槽的设置,让循环绳变为可拆卸的状态,方便了后续的清洗和更滑过程,同时固定卡的结构设置和凸块的设置,提高了固定效果。
15.优选的,贯穿所述移动架的外侧靠底端开设有两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位于绳槽的外侧,所述固定槽呈半环形设置,所述固定槽的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若干组顶块,工作时,由于循环绳会不断贴合肌肤,因此需要保证卫生状态,需要在外侧套上一次性消毒套,配合固定槽的设置,让消毒套可以穿过两个固定槽,并让消毒套维持在循环绳的下方,再用顶块将消毒套固定,从而保证了推脂肪时循环绳的卫生状态。
16.优选的,所述移动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有翻转罩,所述翻转罩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输出端分别位于翻转罩的两侧,工作时,由于一次性消毒套一般较薄,在穿过固定槽时有些不方便,通过两组翻转罩和内侧风机的设置,将翻转罩转动到固定槽一侧,启动风机,对另一侧产生吸力,使得消毒套可以快速穿过固定槽,之后将翻转罩旋转会原位即可,大大方便了消毒套的套接工作。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心内科的穿刺定位装置,配合辅助管和吸附垫片的设置,吸附垫片贴合在肌肤上,并按住吸附垫片,之后调整辅助管的角度,当角度确认后,启动驱动轮转动,带动穿刺针向外移动,可以准确的刺入预定的位置,不仅协助了穿刺过程定位和定角度过程,且配合机械时穿刺效果,让刺入速度均匀有力,减少了患者被二次伤害的情况。
19.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心内科的穿刺定位装置,配合固定架和绷紧绳的设置,启动升降台将顶板向下移动,让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脂肪向两侧推动,之后让两组固定架再次下降,让两组绷紧绳将移动后的脂肪顶住,让胸口部分的脂肪暂时减少,同时让皮肤绷紧,让手术过程可以较为顺利的进行,且此种设置,无需医护人员一直按压,且配合固定架的简单结构设置,使得医生可以轻松绕过固定架进行穿刺操作,减少了对手术的影响。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22.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23.图3是本发明中顶板的部分剖视图;
24.图4是本发明中辅助管的剖视图;
25.图5是移动架的剖视图;
26.图中:1、顶板;2、升降台;3、固定架;4、绷紧绳;5、移动架;6、传输管;7、辅助管;8、移动槽;9、滑槽;10、齿轮;11、循环绳;12、穿刺针;13、传送带;14、驱动轮;15、吸附垫片;16、空心囊;17、连接绳;18、吸附罩;19、固定卡;20、翻转罩;21、固定槽;22、绳槽;23、顶块;24、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8.实施例一
29.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心内科的穿刺定位装置,包括传输管6,所述传输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辅助管7,所述辅助管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形的吸附垫片15,所述吸附垫片15为弹性材料,所述辅助管7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三组驱动轮14,每组驱动轮14的数量为四个,三组驱动轮14呈环形分布,三组驱动轮14的中部传动连接有穿刺针12,所述穿刺针12的顶端与传输管6连通,工作时,在心内科穿刺手术中,需要在患者的皮肤上寻找好位置和角度,在将穿刺针12刺入心脏中进行心包液排液或者其他治疗,但是随着患者的呼吸会使得心脏部位不断起伏,导致角度和位置不断变化,若是医生拿着穿刺针12一直举棋不定,不仅耗费心神,且在最后落下时,容易和原定位置有所差异,配合辅助管7和吸附垫片15的设置,先在患者的胸口涂抹消毒液体,先定下穿刺位置,再将吸附垫片15贴合在肌肤上,并按住吸附垫片15,之后调整辅助管7的角度,当角度确认后,启动驱动轮14转动,带动穿刺针12向外移动,可以准确的刺入预定的位置,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协助了穿刺过程定位和定角度过程,且配合机械时穿刺效果,让刺入速度均匀有力,减少了患者被二次伤害的情况。
30.如图4所示,所述辅助管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三组传送带13,三组传送带13呈环形排布,且传送带13的一侧与一组驱动轮14的外侧活动贴合,工作时,配合传送带13的设置,只需启动三组传送带13运行,即可带动三组驱动轮14同速转动,稳定的将穿刺针12向外或向内运输,进一步提高了穿刺针12的运行稳定性。
3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传输管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所述顶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台2,所述顶板1的底端连接有两组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包括两根对撑设置的竖杆,两个竖杆之间连接有绷紧绳4,所述传输管6位于两组固定架3的一侧,工作时,当患者较为身材较为肥胖时,由于胸口处脂肪堆积较多,导致定位和穿刺工作都难以顺利进行,需要多名护士将胸口处的脂肪向两侧引导推平,才能让手术可以顺利进行,但是此种方法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医护人员,且人员过多也导致手术空间被大量占用,使得手术过程困难,配合固定架3和绷紧绳4的设置,启动升降台2将顶板1向下移动,让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脂肪向两侧推动,之后让两组固定架3再次下降,让两组绷紧绳4将移动后的脂肪顶住,让胸口部分的脂肪暂时减少,同时让皮肤绷紧,让手术过程可以较为顺利的进行,且此种设置,无需医护人员一直按压,且配合固定架3的简单结构设置,使得医生可以轻松绕过固定架3进行穿刺操作,减少了对手术的影响。
32.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顶板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架5,所述移动架5与顶板1之间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移动架5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架5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垂直杆,两个垂直杆之间连接有循环绳11,所述移动架5位于两组固定架3之间,所述固定架3与顶板1之间连接有升降模块,所述升降模块用于带动固定架3上下移动,工作时,配合移动架5的设置,无需医护人员进行推脂肪工作,开始时直接将顶板1放下,让两组绷紧绳4将患者压住,之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循环绳11和移动架5自一端向另一端推动脂肪,当移动到与固定架3贴合时,启动升降模块将固定架3和绷紧绳4上升一小段距离,让
脂肪转移过去后,再将绷紧绳4方向,重复量二到三次后,即可将该处的脂肪暂时转移,从而实现了纯机械操作过程,无需大量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33.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10,所述顶板1的底端呈内凹状设置,所述顶板1的底侧开设有两组移动槽8,所述移动槽8呈环形设置,所述移动槽8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齿,所述齿轮10与卡齿相互啮合,所述移动槽8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滑槽9,所述齿轮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与滑槽9滑动连接,所述齿轮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移动架5还包括一根横杆24,横杆24的两端分别与垂直杆固定连接,所述横杆24的顶端与两组伺服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2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顶板1的内侧滑动连接,工作时,启动伺服电机,带动齿轮10转动从而让齿轮10移动槽8中进行旋转移动,配合滑槽9的设置,使得齿轮10可以开始时在下方水平移动,回归时,上升一端距离再移动,从而同时实现了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的效果,而限位杆的设置,可以和长杆形成一个限制作用,让下方的移动架5不会转动会一直保持竖直状态,通过此种设置,优化了驱动过程,让整个推脂过程稳定进行。
34.如图4所示,所述吸附垫片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硬质的吸附罩18,若干个吸附罩18呈环形排布,所述吸附罩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空心囊16,工作时,当吸附垫片15与皮肤贴合后,依次按压空心囊16并放开,可以让空心囊16将吸附罩18中的空气抽走,让吸附罩18可以紧贴在肌肤上,从而让吸附垫片15可以稳定的固定在皮肤上,让辅助管7的角度调整过程更加稳定,降低了吸附垫片15的脱落过程,同时绷紧的肌肤也更容易被吸附固定。
35.如图4所示,所述空心囊16包括两个半球形的弹性罩,其中一个弹性罩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7,所述连接绳17的一端贯穿另一个弹性罩的一侧漏在外界,相邻两个连接绳17之间固定连接,工作时,配合连接绳17的设置,连接绳17会让空心囊16开始时处于干瘪状态,当吸附垫片15贴合后,只需将连接绳17切断,即可同时让两个空心囊16吸收吸附罩18中的空气,从而方便了操作过程。
36.实施例二
37.如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其中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移动架5外侧靠底端开设有两组绳槽22,所述循环绳1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绳槽22,所述绳槽22的内侧壁顶面设置有固定卡19,所述固定卡19与移动架5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卡1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块,所述固定卡19呈半环形设置,工作时,配合绳槽22的设置,让循环绳11变为可拆卸的状态,方便了后续的清洗和更滑过程,同时固定卡19的结构设置和凸块的设置,提高了固定效果。
38.贯穿所述移动架5的外侧靠底端开设有两组固定槽21,所述固定槽21位于绳槽22的外侧,所述固定槽21呈半环形设置,所述固定槽21的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若干组顶块23,工作时,由于循环绳11会不断贴合肌肤,因此需要保证卫生状态,需要在外侧套上一次性消毒套,配合固定槽21的设置,让消毒套可以穿过两个固定槽21,并让消毒套维持在循环绳11的下方,再用顶块23将消毒套固定,从而保证了推脂肪时循环绳11的卫生状态。
39.所述移动架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有翻转罩20,所述翻转罩2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输出端分别位于翻转罩20的两侧,工作时,由于一次性消毒套一般较薄,在穿过固定槽21时有些不方便,通过两组翻转罩20和内侧风机的设置,将翻转罩20转动到固定槽21一侧,启动风机,对另一侧产生吸力,使得消毒套可以快速穿过
固定槽21,之后将翻转罩20旋转会原位即可,大大方便了消毒套的套接工作。
40.工作时,在心内科穿刺手术中,需要在患者的皮肤上寻找好位置和角度,在将穿刺针12刺入心脏中进行心包液排液或者其他治疗,但是随着患者的呼吸会使得心脏部位不断起伏,导致角度和位置不断变化,若是医生拿着穿刺针12一直举棋不定,不仅耗费心神,且在最后落下时,容易和原定位置有所差异,配合辅助管7和吸附垫片15的设置,先在患者的胸口涂抹消毒液体,先定下穿刺位置,再将吸附垫片15贴合在肌肤上,并按住吸附垫片15,之后调整辅助管7的角度,当角度确认后,启动驱动轮14转动,带动穿刺针12向外移动,可以准确的刺入预定的位置,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协助了穿刺过程定位和定角度过程,且配合机械时穿刺效果,让刺入速度均匀有力,减少了患者被二次伤害的情况;工作时,配合传送带13的设置,只需启动三组传送带13运行,即可带动三组驱动轮14同速转动,稳定的将穿刺针12向外或向内运输,进一步提高了穿刺针12的运行稳定性;工作时,当患者较为身材较为肥胖时,由于胸口处脂肪堆积较多,导致定位和穿刺工作都难以顺利进行,需要多名护士将胸口处的脂肪向两侧引导推平,才能让手术可以顺利进行,但是此种方法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医护人员,且人员过多也导致手术空间被大量占用,使得手术过程困难,配合固定架3和绷紧绳4的设置,启动升降台2将顶板1向下移动,让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脂肪向两侧推动,之后让两组固定架3再次下降,让两组绷紧绳4将移动后的脂肪顶住,让胸口部分的脂肪暂时减少,同时让皮肤绷紧,让手术过程可以较为顺利的进行,且此种设置,无需医护人员一直按压,且配合固定架3的简单结构设置,使得医生可以轻松绕过固定架3进行穿刺操作,减少了对手术的影响;工作时,配合移动架5的设置,无需医护人员进行推脂肪工作,开始时直接将顶板1放下,让两组绷紧绳4将患者压住,之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循环绳11和移动架5自一端向另一端推动脂肪,当移动到与固定架3贴合时,启动升降模块将固定架3和绷紧绳4上升一小段距离,让脂肪转移过去后,再将绷紧绳4方向,重复量二到三次后,即可将该处的脂肪暂时转移,从而实现了纯机械操作过程,无需大量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工作时,启动伺服电机,带动齿轮10转动从而让齿轮10移动槽8中进行旋转移动,配合滑槽9的设置,使得齿轮10可以开始时在下方水平移动,回归时,上升一端距离再移动,从而同时实现了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的效果,而限位杆的设置,可以和长杆形成一个限制作用,让下方的移动架5不会转动会一直保持竖直状态,通过此种设置,优化了驱动过程,让整个推脂过程稳定进行;工作时,当吸附垫片15与皮肤贴合后,依次按压空心囊16并放开,可以让空心囊16将吸附罩18中的空气抽走,让吸附罩18可以紧贴在肌肤上,从而让吸附垫片15可以稳定的固定在皮肤上,让辅助管7的角度调整过程更加稳定,降低了吸附垫片15的脱落过程,同时绷紧的肌肤也更容易被吸附固定;工作时,配合连接绳17的设置,连接绳17会让空心囊16开始时处于干瘪状态,当吸附垫片15贴合后,只需将连接绳17切断,即可同时让两个空心囊16吸收吸附罩18中的空气,从而方便了操作过程;工作时,配合绳槽22的设置,让循环绳11变为可拆卸的状态,方便了后续的清洗和更滑过程,同时固定卡19的结构设置和凸块的设置,提高了固定效果;工作时,由于循环绳11会不断贴合肌肤,因此需要保证卫生状态,需要在外侧套上一次性消毒套,配合固定槽21的设置,让消毒套可以穿过两个固定槽21,并让消毒套维持在循环绳11的下方,再用顶块23将消毒套固定,从而保证了推脂肪时循环绳11的卫生状态;工作时,由于一次性消毒套一般较薄,在穿过固定槽21时有些不方便,通过两组翻转罩20和内侧风机的设置,将翻转罩20转动到固定槽21一侧,启动风机,对另一侧产生吸力,使得消毒套可以
快速穿过固定槽21,之后将翻转罩20旋转会原位即可,大大方便了消毒套的套接工作。
41.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