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道内潴留物清除装置

文档序号:31330357发布日期:2022-08-31 06:5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道内潴留物清除装置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道内潴留物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2.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死亡率高达3%-14%。近年来,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急诊内镜逐渐成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首选干预措施。
3.然而,在急诊内镜诊疗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重视,尤其是消化道内积血、血凝块、食物潴留或粪渣粪块,严重干扰内镜视野,阻碍识别病变或寻找出血点,也严重干扰进一步的诊疗措施的实施,使得可治愈性疾病患者的漏诊或丧失抢救机会,增加死亡风险。
4.目前,改善急诊内镜视野的措施主要有内镜检查前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及洗胃、洗肠灌肠等措施,然而时间紧迫、疗效不理想、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因素限制其在临床工作的广泛应用。因此,目前本领域亟需能够快速、高效、安全地清除消化道内潴留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化道内潴留物清除装置,目的在于通过该装置快速、高效、安全地清除消化道内的潴留物。
6.一种消化道内潴留物清除装置,包括负压吸引设备,所述负压吸引设备的抽气口连接有负压吸引内管,所述负压吸引内管外套设有可活动的套管。
7.优选的,所述套管远离所述负压吸引设备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侧壁开孔。
8.优选的,还包括拉紧丝;
9.所述套管接近所述负压吸引设备的一端设置有旋钮结构,所述套管上设置有若干小孔,所述小孔沿所述套管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套管远离所述负压吸引设备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
10.所述拉紧丝的一端盘绕设置在所述旋钮结构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上;所述拉紧丝的中部在小孔中依次穿过。
11.优选的,所述拉紧丝为兼顾韧性与抗拉强度的钢丝或丝线。
12.优选的,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用于标识所述小孔设置方向的标记。
13.优选的,所述小孔设置在所述套管远离负压吸引设备的一端。
14.优选的,所述负压吸引内管上设置有负压开关阀门或侧孔。
15.优选的,所述负压吸引内管的内径为7~13mm,外径为8~15mm;所述套管的内径为11~15mm,外径为12~17mm。
16.优选的,所述负压吸引内管和套管远离所述抽负压吸引设备的一端的端部为圆滑钝头。
17.优选的,所述负压吸引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标识所述套管位置的刻度。
18.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有效清除消化道内的潴留物,其工作过程为将套管套在内镜
外,随内镜一同插入患者消化道内潴留物严重区域,退出内镜,改用负压吸引内管顺套管内腔伸入患者消化道,观察负压吸引内管到位后(观察负压吸引内管刻度到达“0”刻度),操作负压吸引内管使其与套管相对运动,利用负压吸引内管与套管的相对运动剪切消化道内的潴留物(血凝块、食物潴留或粪渣粪块),然后通过真空内管吸走被剪切、碾碎的潴留物碎块。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胃肠动力药物及洗胃等措施,本发明的装置使用时更加方便、对患者的刺激更小、无副作用,因而本发明实现了更加快速、高效、安全的消化道潴留物清除效果。
19.本发明可用于辅助清除消化道内积血及血凝块,有利于急诊内镜下的止血成功;也可用于消化道准备欠佳的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二次肠道准备”,避免患者因为不合格的肠道准备,影响息肉、腺瘤等病变的检出率,实现患者医疗负担与公共卫生资源的节约。
20.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21.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负压吸引内管和套管的端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负压吸引内管设置刻度的示意图。
26.其中,1-负压吸引设备,2-负压吸引内管,3-负压开关阀门或侧孔,4-旋钮结构,5-套管,501-侧壁开孔,502-固定装置,503-小孔,504-拉紧丝。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消化道内潴留物清除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抽负压吸引设备1,所述负压吸引设备1的抽气口连接有负压吸引内管2,所述负压吸引内管2上设置有负压开关阀门或侧孔3。用于开启或切断负压吸引内管2的负压。所述负压吸引内管2外套设有可活动的套管5。所述负压吸引内管2的内径为7~13mm,本实施例优选为9mm、9.9mm、12.8mm(检查胃镜:9mm;治疗胃镜:9.9mm;肠镜:12.8mm);所述套管5的内径为11-15mm,本实施例优选为11mm、12mm、15mm。
29.在进行消化道内潴留物清除时,所述负压吸引内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标识所述套管5位置的刻度。远离负压吸引设备1的一端至0刻度处的长度等于套管5的长度。若长度超过的刻度为正向刻度(cm),若长度不足的刻度为负向刻度(cm)。该刻度是用于临床应用,操作时指导负压吸引内管2的插入深度距离。
30.将套管5套在内镜外,随内镜一同插入患者消化道内潴留物潴留严重的区域,退出内镜,改用负压吸引内管2顺套管内腔伸入患者消化道,观察负压吸引内管刻度到达“0”刻
度后,操作负压吸引内管2使其与套管5相对运动,利用负压吸引内管2与套管5的相对运动剪切消化道内的潴留物(血凝块、食物潴留或粪渣粪块等),然后通过负压吸引内管2吸走剪切、碾碎得到的碎块。
31.所述套管5远离所述负压吸引设备1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侧壁开孔501。在负压吸引内管2与套管5相对运动过程中,消化道内的潴留物受到侧壁开孔501的作用可以更加容易被剪切碎,此为被切碎的固体潴留物碎片也可自由通过侧壁开孔501,使其更加容易被负压吸引内管2吸走。
32.所述负压吸引内管2和套管5远离所述负压吸引设备1的一端的端部为圆滑钝头,且内外管壁均经光滑处理以最大限度降低表面摩擦系数,易于润滑。能够有效防止负压吸引内管2和套管5的端部对患者消化道内壁粘膜的伤害。
3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为了进一步实现负压吸引内管2和套管5端部角度的调节,本实施例的装置中还设置有如下结构:
34.所述套管5接近所述负压吸引设备1的一端设置有旋钮结构4,所述套管5上设置有若干小孔503,所述小孔503设置在所述套管5远离负压吸引设备1的一端。所述小孔503沿所述套管5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套管5远离所述负压吸引设备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502。还包括拉紧丝504,所述拉紧丝504的一端盘绕设置在所述旋钮结构4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502上;所述拉紧丝504的中部在所有小孔503中依次穿过,小孔503的数量应该够多、够密,以实现套管5端部角度最大90
°
的弯曲。所述拉紧丝504可选择钢丝。
35.当需要调节套管5端部的角度时,通过旋转旋钮结构4收起或放出拉紧线504,此时套管5上设置有小孔503的位置会由于拉紧丝504的作用而发生弯曲或伸展。所述套管5上设置有用于标识所述小孔(503)设置方向的标记。该标记的方向(沿小孔503排列方向的轴向延伸)标识指示套管5前端能够弯曲的方向,方便操作医师体外旋转控制头端弯曲方向。
36.由此,实现了套管5(及套管5内部的负压吸引内管2)远离负压吸引设备1的一端的弯曲角度的调整(0~90
°
),通过套管5弯曲角度的调整,能够将负压吸引内管2和套管5的端部伸入消化道内的更多死角区域,从而使得潴留物清除的效果更好。
37.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到,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安全的消化道潴留物清除功能,可用于急诊内镜检查,大大提高内镜下止血的成功率,也可用于消化道准备欠佳的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二次肠道准备”,避免患者因为不合格的肠道准备,影响息肉、腺瘤等病变的检出率,实现患者医疗负担与公共卫生资源的节约。因此,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