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83754发布日期:2022-08-09 22:4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鼻肠管的使用在重症医学中越来越广泛,一方面对胃排空障碍的患者,鼻肠管的植入成为了其肠内营养的唯一通道,另一方面,因重症病人尤其是神经重症患者存在极大的返流误吸的风险,很多营养指南明确推荐,通过放置鼻肠管,给予患者幽门后的喂养(利用幽门括约肌的抗返流作用),可以大大减少误吸概率。但临床常规放置鼻肠管的方式需要胃镜引导,这种有创操作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同时也成为了治疗实施的技术障碍。
3.同时在现有的鼻肠管置入操作中,由于鼻肠管刚性较弱,在胃肠管端部自贲门沿胃道至幽门过程中,鼻肠管极易发生弯曲或遇阻后折返,无超声状态下操作者不能快速准确判断鼻肠管端部是否处于幽门,因而无法对病患进行迅速及时的治疗;即使在鼻肠管准确植入后,随着胃蠕动或病患体位的改变,胃肠管端部是否还处于幽门处,这些都依赖于鼻肠管端部的位置信息。因而,对鼻肠管的状态、鼻肠管端部位置信息的反馈,胃肠管端部位置的持续保持是现有鼻肠管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通过多种参数可直观确定鼻肠管端部位置是否插入到位,并通过气囊设置可有效解决鼻肠管在胃内弯折现象。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包括鼻肠管本体,所述鼻肠管本体包括壳体和沿壳体轴向设置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一端开放至鼻肠管自由端端面,所述鼻肠管的壳体包括一体设置的食管段、防折弯段和功能段,其中所述防折弯段内并排设置有多个支撑气囊,每个所述支撑气囊通过管道连通有固定气囊,且相邻的支撑气囊在充气状态下相互紧贴;所述支撑气囊与固定气囊分设于中空管两侧,且固定气囊固定于壳体内侧面,多个所述固定气囊通过充气管道连通,所述充气管道的充气端延伸至鼻肠管操作端;所述功能段设置有可充水囊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可充水囊的囊体位于壳体内部,囊体的充水管道设置于中空管外部并沿其长度方向沿伸至鼻肠管操作端。
6.作为本发明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气囊沿鼻肠管长度方向延伸,支撑气囊的长度大于固定气囊的长度。
7.作为本发明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功能段的端部位于壳体内部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两端口均设置于功能段壳体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引流管内。
8.作为本发明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内还设置有相错设置的两个引线电极,两个所述引线电极通过经引流管的液体实现电导通,两个所述引线
电极经导线在鼻肠管本体外连接有电源和指示灯,所述导线沿壳体内排布。
9.作为本发明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鼻肠管壳体上具有刻度。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病患取右侧卧位;2)、将所述鼻肠管自病患口鼻经食道缓慢插入,观察位于病患体外的鼻肠管上刻度,在插入460mm-480mm时即鼻肠管端部进入贲门;3)、进入贲门后,边向充气管道充气边缓慢向病患体内推送鼻肠管;4)、经中空管向病患体内注入45℃生理盐水;5)、当鼻肠管上刻度至73mm-770mm时,经充水管道向可充水囊内注入高比重液体,当指示灯亮即表示鼻肠管平滑插入到位,此时鼻肠管端部位于幽门处。
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发明所述的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通过其防折弯段内设的气囊组可有效避免鼻肠管发生弯折,同时可将已在胃部发生弯折的鼻肠管迅速伸展,其中相邻的支撑气囊在充气状态下相互支撑并相互作用,固定气囊固定于壳体内侧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支撑气囊的支撑效果;固定气囊的长度小于支撑气囊的长度,在本发明所述的鼻肠管注入高比重液体而使鼻肠管端部进入幽门后,又保证了鼻肠管防折弯段发生一定角度的弯曲而不至变形,以保证鼻肠管的正常使用第二,本发明所述的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鼻肠管上设置有引流管,且引流管内设置相错设置的引线电极,所述的两引线电极在为工作状态下相互分离,当鼻肠管进入幽门后,通过本鼻肠管预先注入的生理盐水作为导体将两引线电极相互连通,此时外加电源下在指示灯处形成完整回路,指示灯亮也即表明鼻肠管端部已进入幽门处。
12.第三,本发明所述的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本发明所述的鼻肠管在使用时预先注入45℃的生理盐水,其一是将生理盐水作为导体导电,其二是鼻肠管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水温后表明鼻肠管端部插入到位,以温度作为鼻肠管位置的另一个指示;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作为检测体核体温的工具。
13.第四,本发明所述的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引流管的设置以及温度传感器在引流管内部设置可有效防止温度传感器直接接触胃壁而造成温度误判。
14.第五,本发明所述的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鼻肠管上设置的刻度可作为鼻肠管插入深度的参考,以在实际插入鼻肠管时根据读书进行对应步骤的操作,提高鼻肠管顺利插入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所述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鼻肠管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鼻肠管防折弯段的截面部分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鼻肠管功能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壳体,101、中空管,2、食管段,3、防折弯段,301、支撑气囊,302、固定气囊,4、功能段,401、引流管,402、引线电极,403、温度传感器,404、可充水囊,405、充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
1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折弯自引导鼻肠管,包括鼻肠管本体,所述鼻肠管本体包括壳体1和沿壳体1轴向设置的中空管101,所述中空管101的一端开放至鼻肠管自由端端面,所述鼻肠管的自由端即插入病患体内进入胃部的一端,鼻肠管位于病患体外进行注水、注药、充气等操作的一端为操作端。所述鼻肠管的壳体1包括一体设置的食管段2、防折弯段3和功能段4,其中所述防折弯段3内并排设置有多个支撑气囊301,每个所述支撑气囊301通过管道连通有固定气囊302,且相邻的支撑气囊301在充气状态下相互紧贴;所述支撑气囊301与固定气囊302分设于中空管101两侧,且固定气囊302固定于壳体1内侧面,多个所述固定气囊302通过充气管道连通,所述充气管道的充气端延伸至鼻肠管操作端;所述固定气囊302上侧面为与壳体1内侧面相配合的弧形面,且所述支撑气囊301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大于固定气囊302的长度,所述支撑气囊301仅通过管道与固定气囊302连通。
18.所述功能段4设置有可充水囊404和温度传感器403,其中所述可充水囊404的囊体位于壳体1内部,壳体1上对应可充水囊404处设有窗口,当所述囊体冲入高比重液体后,囊体向壳体1外涨出以提高容纳液体量,以使鼻肠管的功能段4自动下垂落入幽门处,囊体的充水管道405设置于中空管101外部并沿其长度方向沿伸至鼻肠管操作端。所述功能段4的端部位于壳体1内部设置有引流管401,所述引流管401的两端口均设置于功能段4壳体1上;所述温度传感器403设置于引流管401内。当预充液体进入引流管401后,温度传感器403工作可迅速监测到温度变化即以证明鼻肠管的功能段4进入幽门处。
19.所述引流管401内还设置有相错设置的两个引线电极402,两个所述引线电极402通过经引流管401的液体实现电导通,两个所述引线电极402经导线在鼻肠管本体外连接有电源和指示灯,所述引线电极402可采用有机导电纤维材质,所述导线沿壳体1内排布,所述鼻肠管壳体1上具有刻度,具体来讲,所述刻度以10mm为单位,并可在460-480mm处做颜色表识,在此标识下表明鼻肠管功能段4已置于贲门附近,此时可进行对支撑气囊301的充气操作。对于指示灯,所述的两引线电极402在为工作状态下相互分离,当鼻肠管进入幽门后,通过本鼻肠管预先注入的生理盐水作为导体将两引线电极402相互连通,此时外加电源下在指示灯处形成完整回路,指示灯亮也即表明鼻肠管端部已进入幽门处。
20.对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鼻肠管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病患取右侧卧位,此体位下病患的幽门处于胃的下部;2)、将所述鼻肠管自病患口鼻经食道缓慢插入,观察位于病患体外的鼻肠管上刻度,在插入460mm-480mm时即鼻肠管端部进入贲门;3)、进入贲门后,边向充气管道充气边缓慢向病患体内推送鼻肠管;4)、经中空管101向病患体内注入45℃生理盐水;5)、当鼻肠管上刻度至73mm-770mm时,经充水管道405向可充水囊404内注入高比
重液体,例如饱和盐水等;当指示灯亮即表示鼻肠管平滑插入到位,此时鼻肠管端部位于幽门处。
2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 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