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修复组合物

文档序号:31751413发布日期:2022-10-11 21:5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修复组合物。


背景技术:

2.随着现在工作压力大,加之环境污染、光线辐射、食品激素摄入等因素,这些因素带来如干燥、敏感、干燥等皮肤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皮肤受损或者皮肤屏障受损,主要通过释放大量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从而导致皮肤加速受损。因此,通过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抵抗自由基,从而有效缓解细胞损伤,改善各种皮肤问题。
3.然而,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这三个大层次又分别细分为数个更细微的层次。不同层次的皮肤起到不同的作用,当出现皮肤受损时,往往是多层次的皮肤受到损伤;目前的抗氧化剂功能比较单一,无法达到完全清楚自由基并修复皮肤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修复组合物,以皮肤受损原理出发,利用小核菌胶和绿茶提取物形成表面自由基清除剂,配合谷胱甘肽的小分子渗透作用,形成皮下自由基清除效果,从而实现了内外抗氧化修复,大大提升了皮肤修复效果。
5.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皮肤修复组合物,包括: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吡咯烷酮羧酸钠、小核菌胶、四氢甲基嘧啶羧酸、谷胱甘肽、绿茶提取物、增稠剂。
7.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属于天然提取的木糖衍生物,能够促进整合素,层粘蛋白-5,胶原蛋白vi i和胶原蛋白iv的合成,在真皮与表皮间形成紧密连接,从而提升皮肤饱满度,更加紧致与弹性,同时,能够提高细胞外基质间的水分含量,刺激蛋白多糖等物质的生成,从内至外形成皮肤的修复和肤质的改善。
8.吡咯烷酮羧酸钠是皮肤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且该保湿性能优于甘油、山梨醇等传统保湿剂,同时对酪氨酸氧化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配合与皮肤适配性极高的保湿性,不仅保证了其在皮肤内的吸收性,而且防止黑色素沉积,保证皮肤美白效果。吡咯烷酮羧酸钠利用自身的皮肤内天然物质的特性,有效的提升了皮肤的可吸收,降低了皮肤刺激,有效改善了皮肤敏感性,从表皮吸收的角度实现了表层美白;同时,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在真皮与表皮间的肤质改善效果,实现了由内至外的均衡改善,在促进皮肤修复的同时,提升皮肤内外肤质,达到美白、紧致的效果。
9.小核菌胶是一种天然大分子多糖,又称为右旋糖酐,其自身的具有一定增稠性,能够形成薄膜状结构,还具有了强大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效的延缓皮肤衰老;小核菌胶与四氢甲基嘧啶羧酸能够在皮肤形成稳定的保护屏障,四氢甲基嘧啶羧酸能够络合多个水分子,在细胞表面形成保护水膜,结合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细胞基质间的水含量提升,对细胞形成稳定性的水分保护,同时小核菌胶能够与水相结合的效果,确保保护水膜具有自由基清除效果,将水膜内外的自由基快速清除。进一步的,所述四氢甲基嘧啶羧酸和小核菌胶
能够形成稳定屏障的同时,刺激细胞活性,促使细胞得到稳定修复,配合吡咯烷酮羧酸钠自身与皮肤的适配性,能够促进皮肤细胞对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吸收,从而将抑制作用向表皮内渗透,进一步提升美白效果。
10.谷胱甘肽是一种三肽化合物,是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的组合,能高效清除由皮肤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从而保护皮肤组织及细胞,延缓衰老。在使用过程中,谷胱甘肽自身的小分子特性,随着皮肤修复过程的细胞基质含水量上升,进入至皮肤表皮内,针对消除皮肤内部因受伤产生的自由基,从内部根本上消除自由基的存在,结合小核菌胶在表面的强大自由基清除能力,在形成稳定的表面防护效果时,皮肤内外自由基的消除,促进了皮肤的快速修复,结合小核菌胶自身的活性刺激效果,促使细胞活性大幅度提升,从内外细胞组织层面延缓衰老。
11.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利用小核菌胶结合谷胱甘肽形成不同分子体系的抗氧化剂,利用谷胱甘肽自身小分子特性,渗透至皮肤内,针对不同层次的层面形成自由基去除,结合小核菌胶的强大自由基去除效果和绿茶提取物中的茶多酚,能够在表皮形成稳定的自由基防护效果,不仅去除表皮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而且能够去除外界因素带来的自由基;三者的结合实现了内外自由基的快速去除,从而达到提升皮肤修复的效果;同时利用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和吡咯烷酮羧酸钠改善肤质,提升皮肤内细胞活性,配合小核菌胶的细胞刺激性,大大提升了自活性与自修复。
12.所述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3%,能够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同时,自身在皮肤内转化为透明质酸。
13.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0.5-1%,吡咯烷酮羧酸钠自身的低刺激性,并不会对皮肤产生影响,安全性与稳定性极高,且该材料自身为皮肤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可吸收性与渗透性。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以谷氨酸钠为原材料经分子内脱水缩合,得到产品,但是目前高压热解谷氨酸钠得到产品生理活性差,导致吡咯烷酮羧酸钠的需求量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包括:a1,将谷氨酸钠加入反应内,并加入无机脱水剂,0.02mpa下保温反应1-2h,然后0.02mpa下升温环合反应3-5h,得到反应混合液,所述谷氨酸钠与无机脱水剂的质量比为5:1-2,所述无机脱水剂为固体颗粒状,且所述无机脱水剂采用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是将铯沸石颗粒浸泡至浓度为150g/l的硅酸乙酯乙醇溶液中10-20min,取出并80℃烘干后放入氛围含水量为7%的反应釜内静置2h,最后在300℃下烘干1h,得到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此时的铯沸石能够表面一层二氧化硅的硅氧结构薄膜,该结构能够促使有机物与水分子快速分离,起到优良的脱水效果,所述保温反应为120-130℃,所述升温环合反应的温度为160-170℃;a2,将反应混合液降温至80-90℃,趁热过滤,并将滤液乙醇洗涤后喷雾真空干燥,得到吡咯烷酮羧酸钠,喷雾真空干燥的温度为80-90℃。该制备方法中,以脱水剂直接作用至反应体系中,确保谷氨酸钠的稳定缩合反应,同时将水分子快速吸收去除,始终保持反应向正方向运行,提高了产率;经检测,制备的纯度不低于98%,无色无味,比旋光度左旋高于10
°

14.所述小核菌胶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0.5-2%。小核菌胶在本技术方案中不仅起到消除自由基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刺激细胞活性的作用,并与其他材料形成修复皮肤的协同作用。基于小核菌胶对皮肤细胞具有刺激性,能够通过刺激性来增加细胞活性,
过渡刺激会造成皮肤敏感,针对这一问题,所述小核菌胶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的方法包括:b1,将小核菌胶溶解加入乙醇中搅拌均匀,形成溶液,所述小核菌胶的浓度为20-50g/l,b2,将羟丙基-β-环糊精溶解在蒸馏水中形成包合液,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的浓度为5-10g/l,b3,将包合液加入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并喷雾干燥,得到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所述包合液与溶液的体积比为3:1。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有效的减少了小核菌胶的裸露,起到活性保护作用,同时该材料还具有缓释效果,保证自由基清除的长效性,与此同时,羟丙基-β-环糊精能够降低小核菌胶对皮肤的刺激。
15.所述四氢甲基嘧啶羧酸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2-4%。
16.所述谷胱甘肽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0.3-0.8%。
17.所述绿茶提取物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4-7%。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提取溶剂为乙醇,且提取工艺为:c1,将绿茶茶叶压平晾干,并粉碎得到茶叶粉末;c2,将茶叶粉末加入至无水乙醇中以料液比为1:5的状态下恒温搅拌20-30min,然后加入氯化钠超声20-40min,得到混合乳液;所述恒温搅拌的速度为200-600r/min,温度为40-50℃,所述氯化钠的加入量是茶叶质量的5%,超声频率为40-60khz,温度为20-30℃;c3,将混合乳液多次过滤后得到澄清液,然后喷雾至反应釜内沉积,并通过氮气吹扫得到茶叶提取物;所述沉积的温度为30-60℃,所述氮气吹扫的温度为60-70℃;该提取工艺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且整个提取过程中并未采用大量化学试剂,茶叶提取物的活性保护完整,杂质污染少。
18.所述增稠剂采用黄原胶,且所述增稠剂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2%。
19.所述皮肤修复组合物中,余量为水。
20.所述皮肤修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1.步骤1,按照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吡咯烷酮羧酸钠、谷胱甘肽、绿茶提取物按照比例称取,并加入蒸馏水恒温搅拌30min,得到混合液;所述恒温搅拌的速度为200-300r/min,温度为50-60℃;
22.步骤2,将小核菌胶和四氢甲基嘧啶羧酸混合均匀后,加入至混合液中持续搅拌至均质,得到预制液;所述持续搅拌的速度为300-400r/min,温度为30-50℃;
23.步骤3,将增稠剂加入至预制液中,搅拌1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产品;所述室温为20-30℃,所述搅拌速度为100-300r/min。
24.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25.1.本发明以皮肤受损原理出发,利用小核菌胶和绿茶提取物形成表面自由基清除剂,配合谷胱甘肽的小分子渗透作用,形成皮下自由基清除效果,从而实现了内外抗氧化修复,大大提升了皮肤修复效果。
26.2.本发明利用四氢甲基嘧啶羧酸能够络合多个水分子,在细胞表面形成保护水膜,结合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细胞基质间的水含量提升,对细胞形成稳定性的水分保护。
27.3.本发明利用吡咯烷酮羧酸钠和谷胱甘肽自身材料的安全性,配合皮肤的同质吸收性,大大提升了美白修复的效果,同时,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鞥头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皮肤形成肤质的自身提升,从而得到内外均衡的肤质改善修复效果,效果倍加。
28.4.本发明利用绿茶提取物作为缓和剂,能够快速结合自由基,保证谷胱甘肽的活性影响,配合四氢甲基嘧啶羧酸的防护屏障,确保谷胱甘肽直接作用至皮肤内层,减少损
耗。
具体实施方式
29.结合详细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30.实施例1
31.一种皮肤修复组合物,包括: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吡咯烷酮羧酸钠、小核菌胶、四氢甲基嘧啶羧酸、谷胱甘肽、绿茶提取物、增稠剂和水。
32.其中,所述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即1g。
33.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0.5%,即0.5g,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包括:a1,将谷氨酸钠加入反应内,并加入无机脱水剂,0.02mpa下保温反应1h,然后0.02mpa下升温环合反应3-5h,得到反应混合液,所述谷氨酸钠与无机脱水剂的质量比为5:1,所述无机脱水剂为固体颗粒状,且所述无机脱水剂采用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是将铯沸石颗粒浸泡至浓度为150g/l的硅酸乙酯乙醇溶液中10min,取出并80℃烘干后放入氛围含水量为7%的反应釜内静置2h,最后在300℃下烘干1h,得到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所述保温反应为120℃,所述升温环合反应的温度为160℃;a2,将反应混合液降温至80℃,趁热过滤,并将滤液乙醇洗涤后喷雾真空干燥,得到吡咯烷酮羧酸钠,喷雾真空干燥的温度为80℃。经检测,制备的纯度为98%,无色无味,比旋光度左旋为10.5
°

34.所述小核菌胶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0.5%,即0.5g,且所述小核菌胶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的方法包括:b1,将小核菌胶溶解加入乙醇中搅拌均匀,形成溶液,所述小核菌胶的浓度为20g/l,b2,将羟丙基-β-环糊精溶解在蒸馏水中形成包合液,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的浓度为5g/l,b3,将包合液加入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并喷雾干燥,得到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所述包合液与溶液的体积比为3:1。
35.所述四氢甲基嘧啶羧酸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2%,即2g。
36.所述谷胱甘肽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0.3%,即0.3g。
37.所述绿茶提取物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4%,即4g。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提取溶剂为乙醇,且提取工艺为:c1,将绿茶茶叶压平晾干,并粉碎得到茶叶粉末;c2,将茶叶粉末加入至无水乙醇中以料液比为1:5的状态下恒温搅拌20min,然后加入氯化钠超声20min,得到混合乳液;所述恒温搅拌的速度为200r/min,温度为40℃,所述氯化钠的加入量是茶叶质量的5%,超声频率为40khz,温度为20℃;c3,将混合乳液多次过滤后得到澄清液,然后喷雾至反应釜内沉积,并通过氮气吹扫得到茶叶提取物;所述沉积的温度为30℃,所述氮气吹扫的温度为60℃。
38.所述增稠剂采用黄原胶,且所述增稠剂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即1g。
39.所述皮肤修复组合物中,余量为水。
40.所述皮肤修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步骤1,按照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吡咯烷酮羧酸钠、谷胱甘肽、绿茶提取物按照比例称取,并加入蒸馏水恒温搅拌30min,得到混合液;所述恒温搅拌的速度为200r/min,温度
为50℃;
42.步骤2,将小核菌胶和四氢甲基嘧啶羧酸混合均匀后,加入至混合液中持续搅拌至均质,得到预制液;所述持续搅拌的速度为300r/min,温度为30℃;
43.步骤3,将增稠剂加入至预制液中,搅拌1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100g产品;所述室温为20℃,所述搅拌速度为100r/min。
44.实施例2
45.一种皮肤修复组合物,包括: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吡咯烷酮羧酸钠、小核菌胶、四氢甲基嘧啶羧酸、谷胱甘肽、绿茶提取物、增稠剂和水。
46.所述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3%,即3g。
47.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即1g,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包括:a1,将谷氨酸钠加入反应内,并加入无机脱水剂,0.02mpa下保温反应2h,然后0.02mpa下升温环合反应5h,得到反应混合液,所述谷氨酸钠与无机脱水剂的质量比为5:2,所述无机脱水剂为固体颗粒状,且所述无机脱水剂采用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是将铯沸石颗粒浸泡至浓度为150g/l的硅酸乙酯乙醇溶液中20min,取出并80℃烘干后放入氛围含水量为7%的反应釜内静置2h,最后在300℃下烘干1h,得到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所述保温反应为130℃,所述升温环合反应的温度为170℃;a2,将反应混合液降温至90℃,趁热过滤,并将滤液乙醇洗涤后喷雾真空干燥,得到吡咯烷酮羧酸钠,喷雾真空干燥的温度为90℃。经检测,制备的纯度为99%,无色无味,比旋光度左旋为11.2
°

48.所述小核菌胶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2%,即2g,所述小核菌胶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的方法包括:b1,将小核菌胶溶解加入乙醇中搅拌均匀,形成溶液,所述小核菌胶的浓度为0g/l,b2,将羟丙基-β-环糊精溶解在蒸馏水中形成包合液,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的浓度为10g/l,b3,将包合液加入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并喷雾干燥,得到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所述包合液与溶液的体积比为3:1。
49.所述四氢甲基嘧啶羧酸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4%,即4g。
50.所述谷胱甘肽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0.8%,即0.8g。
51.所述绿茶提取物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7%,即7g,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提取溶剂为乙醇,且提取工艺为:c1,将绿茶茶叶压平晾干,并粉碎得到茶叶粉末;c2,将茶叶粉末加入至无水乙醇中以料液比为1:5的状态下恒温搅拌30min,然后加入氯化钠超声40min,得到混合乳液;所述恒温搅拌的速度为600r/min,温度为50℃,所述氯化钠的加入量是茶叶质量的5%,超声频率为60khz,温度为30℃;c3,将混合乳液多次过滤后得到澄清液,然后喷雾至反应釜内沉积,并通过氮气吹扫得到茶叶提取物;所述沉积的温度为60℃,所述氮气吹扫的温度为70℃。
52.所述增稠剂采用黄原胶,且所述增稠剂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2%,即2g。
53.所述皮肤修复组合物中,余量为水。
54.所述皮肤修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5.步骤1,按照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吡咯烷酮羧酸钠、谷胱甘肽、绿茶提取物按照比例称取,并加入蒸馏水恒温搅拌30min,得到混合液;所述恒温搅拌的速度为300r/min,温度
为60℃;
56.步骤2,将小核菌胶和四氢甲基嘧啶羧酸混合均匀后,加入至混合液中持续搅拌至均质,得到预制液;所述持续搅拌的速度为400r/min,温度为50℃;
57.步骤3,将增稠剂加入至预制液中,搅拌1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100g产品;所述室温为30℃,所述搅拌速度为300r/min。
58.实施例3
59.一种皮肤修复组合物,包括: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吡咯烷酮羧酸钠、小核菌胶、四氢甲基嘧啶羧酸、谷胱甘肽、绿茶提取物、增稠剂和水。
60.所述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2%,即2g。
61.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0.8%,即0.8g,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制备方法,包括:a1,将谷氨酸钠加入反应内,并加入无机脱水剂,0.02mpa下保温反应2h,然后0.02mpa下升温环合反应3-5h,得到反应混合液,所述谷氨酸钠与无机脱水剂的质量比为5:2,所述无机脱水剂为固体颗粒状,且所述无机脱水剂采用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是将铯沸石颗粒浸泡至浓度为150g/l的硅酸乙酯乙醇溶液中20min,取出并80℃烘干后放入氛围含水量为7%的反应釜内静置2h,最后在300℃下烘干1h,得到氧化硅包裹铯沸石,所述保温反应为125℃,所述升温环合反应的温度为165℃;a2,将反应混合液降温至85℃,趁热过滤,并将滤液乙醇洗涤后喷雾真空干燥,得到吡咯烷酮羧酸钠,喷雾真空干燥的温度为85℃;经检测,制备的纯度为98%,无色无味,比旋光度左旋为10.8
°

62.所述小核菌胶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0.8%,即0.8g。所述小核菌胶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的方法包括:b1,将小核菌胶溶解加入乙醇中搅拌均匀,形成溶液,所述小核菌胶的浓度为40g/l,b2,将羟丙基-β-环糊精溶解在蒸馏水中形成包合液,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的浓度为8g/l,b3,将包合液加入至溶液中搅拌均匀,并喷雾干燥,得到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小核菌胶,所述包合液与溶液的体积比为3:1。
63.所述四氢甲基嘧啶羧酸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3%,即3g。
64.所述谷胱甘肽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0.5%,即0.5g。
65.所述绿茶提取物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6%,即6g。所述绿茶提取物的提取溶剂为乙醇,且提取工艺为:c1,将绿茶茶叶压平晾干,并粉碎得到茶叶粉末;c2,将茶叶粉末加入至无水乙醇中以料液比为1:5的状态下恒温搅拌25min,然后加入氯化钠超声30min,得到混合乳液;所述恒温搅拌的速度为400r/min,温度为45℃,所述氯化钠的加入量是茶叶质量的5%,超声频率为50khz,温度为25℃;c3,将混合乳液多次过滤后得到澄清液,然后喷雾至反应釜内沉积,并通过氮气吹扫得到茶叶提取物;所述沉积的温度为40℃,所述氮气吹扫的温度为65℃。
66.所述增稠剂采用黄原胶,且所述增稠剂在皮肤修复组合物的质量占比为1%,即1g。
67.所述皮肤修复组合物中,余量为水。
68.所述皮肤修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9.步骤1,按照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吡咯烷酮羧酸钠、谷胱甘肽、绿茶提取物按照比
例称取,并加入蒸馏水恒温搅拌30min,得到混合液;所述恒温搅拌的速度为250r/min,温度为55℃;
70.步骤2,将小核菌胶和四氢甲基嘧啶羧酸混合均匀后,加入至混合液中持续搅拌至均质,得到预制液;所述持续搅拌的速度为350r/min,温度为40℃;
71.步骤3,将增稠剂加入至预制液中,搅拌1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100g产品;所述室温为25℃,所述搅拌速度为200r/min。
72.性能测试
73.1.修复性能测试:
74.对比例为凡士林。
75.将实施例1-3的皮肤修复组合物进行临床实验对比,临床实验条件为:志愿者120名,年龄20-45岁,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人,志愿者均为敏感性皮肤的人员,患处具有发红、发痒、烧灼感、刺痛或红血丝的症状,在测试期间不在测试部位涂抹其他任何护肤产品,每天早晚分别涂抹一次,共持续四周。房间的温度保持25℃
±
2℃,相对湿度在40%
±
3%,被测人员在该环境下等待30min后清洗皮肤等待测试。
76.对比例为凡士林。
77.效果对比:每周统计一次皮肤情况得以改善和皮肤情况变差的人。
[0078]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改善人数2934326变差人数1015
[0079]
该实验数据表明,本技术提供的皮肤修复组合物能够起到良好的皮肤改善效果,且安全温和,无刺激性,适用于敏感性皮肤。
[0080]
2.保湿性能测试:
[0081]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均取样0.2g,分别均匀涂敷在贴有微孔通气胶带的5cm
·
5cm的玻璃板上,并将玻璃板放入恒温恒湿的干燥器中,分别称量玻璃板放置4h后的质量,计算其保湿率。保湿率是加样质量在放置前后的比例。
[0082]
经检测,其数据如下:
[0083]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保湿率%93.4594.3893.6780.32
[0084]
上述数据可知,实施例1-3提供的皮肤修复组合物的保湿率在90%以上,充分说明本技术方案通过水合作用,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蒸发,帮助强化和恢复肌肤保湿状态。
[0085]
3.抗氧化性能测试
[0086]
在25ml比色皿中依次加入2mmol/l feso4 3ml,1mmol/l h2o2 3ml,摇匀,接着加入6mmol/l水杨酸3ml,摇匀,于37℃水浴加热15min后取出,测其吸光度;分别加入待测液1ml,摇匀,继续水浴加热15min,取出测其吸光度。
[0087]
对比例为凡士林。
[0088]
测试结果如下:
[0089]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
自由基清除率%93.8194.7694.2783.23
[0090]
上述表明,本技术方案具有良好额自由基清除效果,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3%以上,充分说明了小核菌胶与谷胱甘肽、绿茶提取物形成稳定且内外兼顾的自由基清除网络,恢复皮肤抗氧化的保护能力。
[0091]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