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9584发布日期:2022-08-17 10:4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床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


背景技术:

2.医疗床,是指使用于人体的器具或者其他物品,其用于人体体表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3.但现有的医疗床在患者休息使用时都是较为平整的床板,对一些腰部扭伤或者关节疼痛的患者平整的床板会让患者难以入睡,并且没有支撑的装置不能够较好的调整患者平躺的姿势来支撑受伤的部位,在平躺时会挤压患者受伤的部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可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包括医疗床框,所述医疗床框的内部设置有床板,所述医疗床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背板的顶部开设有多干个与安装槽相互贯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安装槽的内部均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背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辅助组件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医疗床框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组件;
6.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开设在医疗床框的一侧,所述固定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齿板,所述滑齿板与固定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滑齿板的一侧开设有齿槽。
7.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安装孔,若干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支撑杆,若干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翘板,若干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患者腰部的推腰板,所述推腰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别的排线管,所述支撑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钢丝线,若干个所述钢丝线的一端均贯穿排线管,所述支撑板的内壁远离连接钢丝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滚动棒,所述连接板和支撑板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出线孔,若干个所述钢丝线的一端绕设在滚动棒的外表面并贯穿第一出线孔,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圆棒,若干个所述圆棒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用于辅助支撑板滑动的滚轮。
8.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滚齿棒,所述衔接板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与内腔相通的第二出现孔,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棒杆,且支撑棒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筒,所述绕线筒的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线弧块,所述绕线筒远离支撑棒杆的一侧贯穿固定板并固定连接有齿杆,所述齿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棒,所述齿杆的外表面套设有齿棒,所述齿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转动筒套设在限位棒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棒的一端贯穿限位环并起到限制齿棒移动的作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板一侧相同的滑动组件。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弧板,所述卡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卡弧板与齿棒相卡合,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现孔的位置与第一出线孔的位置相对应。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和支撑板均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贯穿限位槽,且限位槽起到限制支撑杆滑动的作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均滑动安装在条形槽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滚齿棒与滑齿板相互卡合,所述滑齿板呈l形状。
13.优选的,所述推腰板呈圆弧形状,所述钢丝线的一端贯穿第二出现孔缠绕在绕线筒的外表面。
14.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时患者躺在床板和背板,患者可滑动衔接板来带动支撑板在安装槽内滑动,而支撑板的滑动也带动卡板在条形槽内滑动,连接板随着支撑板的移动将通过安装孔带动支撑杆移动,而支撑杆也将在限位槽的内部滑动,限位槽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支撑杆推动推腰板移动,能够调整推腰板的位置来支撑患者的腰部,来根据不同的人群来进行调整,因为推腰板的设置呈弯弧的月牙形状能够符合人体力学的设置,能够很好的贴合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不仅能够让患者以舒服的姿势进行入睡,让患者使用的更加舒适;
16.2、本发明中设置的调节组件,患者对推腰板的高度不满意时,使用者可旋转转动筒通过齿棒带动齿杆转动,而齿杆的转动将带动绕线筒转动,绕线筒转动缠绕钢丝线,随着钢丝线的收紧将推动翘板向上移动,而翘板将推动支撑杆在安装孔的内部滑动,随着支撑杆的滑动将推动推腰板向上移动,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从而适合不同的人群,也更加的符合人体的设计,能够在睡觉的同时来改善患者的身体。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安装组件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滑齿板和齿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的局部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辅助组件、滑动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辅助组件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辅助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辅助组件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辅助组件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28.图11为滑动组件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调节组件的立体连接结构剖视图;
30.图13为调节组件的立体连接结构剖视图;
31.图14为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32.图中:1、医疗床框;2、床板;3、背板;4、辅助组件;41、推腰板;42、支撑杆;43、翘板;44、连接板;45、安装孔;46、钢丝线;47、支撑板;48、排线管;49、卡板;411、圆棒;412、滚轮;413、第一出线孔;414、连接块;415、滚动棒;5、滑动组件;51、衔接板;52、圆杆;53、滚齿棒;6、调节组件;61、固定板;62、第二出现孔;63、绕线筒;64、导线弧块;65、安装箱;66、齿棒;67、转动筒;68、齿杆;69、限位棒;611、限位环;612、第一弹簧;613、卡弧板;7、安装组件;71、固定槽;72、第二弹簧;73、滑齿板;74、齿槽;8、限位槽;9、安装槽;10、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参考图1-14所示的一种全科医学用康复医疗床,包括医疗床框1,医疗床框1的内部设置有床板2,医疗床框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背板3,背板3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9,背板3的顶部开设有多干个与安装槽9相互贯通的限位槽8,限位槽8与安装槽9的内部均设置有辅助组件4,背板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槽10,辅助组件4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5和调节组件6,医疗床框1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组件7;
35.安装组件7包括固定槽71,固定槽71开设在医疗床框1的一侧,固定槽7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齿板73,滑齿板73与固定槽7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72,滑齿板73的一侧开设有齿槽74,滑动组件5包括衔接板51,衔接板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杆52,圆杆5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滚齿棒53,衔接板51与支撑板47的顶部固定连接,滚齿棒53与滑齿板73相互卡合,滑齿板73呈l形状,随着衔接板51的滑动也将带动滚齿棒53在齿槽74内滑动,从而能够辅助衔接板51的滑动,当背板3受到底部的液压杆而推动背板3转动时,而滚齿棒53与齿槽74相互啮合能够挤压滑齿板73滑动进入固定槽71内,能够不会妨碍背板3的转动,而背板3移动会原来的位置时滚齿棒53将挤压滑齿板73与齿槽74相啮合。
36.如图7-10所示,辅助组件4包括支撑板47,支撑板4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4,连接板44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安装孔45,若干个安装孔45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支撑杆42,若干个支撑杆42的底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翘板43,若干个支撑杆42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患者腰部的推腰板41,推腰板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
别的排线管48,支撑板4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钢丝线46,若干个钢丝线46的一端均贯穿排线管48,支撑板47的内壁远离连接钢丝线4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14,连接块41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滚动棒415,连接板44和支撑板47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出线孔413,若干个钢丝线46的一端绕设在滚动棒415的外表面并贯穿第一出线孔413,连接板44的顶部与支撑板47之间固定连接有对称的圆棒411,若干个圆棒41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用于辅助支撑板47滑动的滚轮412,连接板44和支撑板47均位于安装槽9的内部,支撑杆42的顶部贯穿限位槽8,且限位槽8起到限制支撑杆42滑动的作用,支撑板47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均滑动安装在条形槽10的内部,推腰板41呈圆弧形状,钢丝线46的一端贯穿第二出现孔62缠绕在绕线筒63的外表面。
37.进一步的,在使用时患者躺在床板2和背板3,使用者可滑动衔接板51来带动支撑板47在安装槽9内滑动,而支撑板47的滑动也带动卡板49在条形槽10内滑动,连接板44随着支撑板47的移动将通过安装孔45带动支撑杆42移动,而支撑杆42也将在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限位槽8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支撑杆42推动推腰板41移动,能够调整推腰板41的位置来支撑患者的腰部,来根据不同的人群来进行调整,因为推腰板41的设置呈弯弧的月牙形状能够符合人体力学的设置,能够很好的贴合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不仅能够让患者以舒服的姿势进行入睡,让患者使用的更加舒适。
38.如图12-14所示,调节组件6包括固定板61,固定板61的底部开设有与内腔相通的第二出现孔62,固定板6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棒杆,且支撑棒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筒63,绕线筒63的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线弧块64,绕线筒63远离支撑棒杆的一侧贯穿固定板61并固定连接有齿杆68,齿杆6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棒69,齿杆68的外表面套设有齿棒66,齿棒6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筒67,转动筒67的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611,转动筒67套设在限位棒69的外表面,限位棒69的一端贯穿限位环611并起到限制齿棒66移动的作用,固定板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支撑板47一侧相同的滑动组件5,固定板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箱65,安装箱6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弧板613,卡弧板6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12,卡弧板613与齿棒66相卡合,固定板61与支撑板47固定连接,第二出现孔62的位置与第一出线孔413的位置相对应。
39.值得说明的是,当患者对推腰板41的高度不满意时,使用者可旋转转动筒67通过齿棒66带动齿杆68转动,而齿杆68的转动将带动绕线筒63转动,绕线筒63转动缠绕钢丝线46,随着钢丝线46的收紧将推动翘板43向上移动,而翘板43将推动支撑杆42在安装孔45的内部滑动,随着支撑杆42的滑动将推动推腰板41向上移动,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当使用者需要降低推腰板41的高度时,患者可拉动齿棒66在齿杆68的外表面滑动,使得齿棒66与卡弧板613不在啮合,因为齿棒66与卡弧板613啮合,所以齿棒66转动进行缠绕钢丝线46时齿棒66不会产生反转能够对缠绕的钢丝线46进行固定,而拉动齿棒66与卡弧板613不在啮合后推腰板41自身的重量将向下压钢丝线46,而钢丝线46也将拉动绕线筒63反转来进一步的调节推腰板41的高度,能够使得装置更加的适合体型不同的患者。
40.本发明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患者躺在床板2和背板3,使用者可滑动衔接板51来带动支撑板47在安装槽9内滑动,而支撑板47的滑动也带动卡板49在条形槽10内滑动,连接板44随着支撑板47的移动将通过安装孔45带动支撑杆42移动,而支撑杆42也将在限位槽8的内部滑动,限位槽8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支撑杆42推动推腰板41移动,能够调整推腰
板41的位置来支撑患者的腰部,来根据不同的人群来进行调整,因为推腰板41的设置呈弯弧的月牙形状能够符合人体力学的设置,能够很好的贴合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不仅能够让患者以舒服的姿势进行入睡,让患者使用的更加舒适,当患者对推腰板41的高度不满意时,使用者可旋转转动筒67通过齿棒66带动齿杆68转动,而齿杆68的转动将带动绕线筒63转动,绕线筒63转动缠绕钢丝线46,随着钢丝线46的收紧将推动翘板43向上移动,而翘板43将推动支撑杆42在安装孔45的内部滑动,随着支撑杆42的滑动将推动推腰板41向上移动,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当使用者需要降低推腰板41的高度时,患者可拉动齿棒66在齿杆68的外表面滑动,使得齿棒66与卡弧板613不在啮合,因为齿棒66与卡弧板613啮合,所以齿棒66转动进行缠绕钢丝线46时齿棒66不会产生反转能够对缠绕的钢丝线46进行固定,而拉动齿棒66与卡弧板613不在啮合后推腰板41自身的重量将向下压钢丝线46,而钢丝线46也将拉动绕线筒63反转来进一步的调节推腰板41的高度,能够使得装置更加的适合体型不同的患者,而随着衔接板51的滑动也将带动滚齿棒53在齿槽74内滑动,从而能够辅助衔接板51的滑动,当背板3受到底部的液压杆而推动背板3转动时,而滚齿棒53与齿槽74相互啮合能够挤压滑齿板73滑动进入固定槽71内,能够不会妨碍背板3的转动,而背板3移动会原来的位置时滚齿棒53将挤压滑齿板73与齿槽74相啮合。
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