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6022发布日期:2022-12-16 20:0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组合物,属于皮肤护理技术领域。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含有提取自蚯蚓的所谓蚯蚓脂质的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2.除了用于将体内体外隔开的表皮、角质层的功能以外,皮脂膜的形成在人体皮肤屏障机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皮脂膜由脂肪酸钠形成,皮脂腺所分泌的皮脂被作为皮肤微生物源酶的脂肪酶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后,与汗腺所分泌的汗液中所含的钠结合而生成了所述脂肪酸钠。皮脂膜作为物理性屏障而防止异物侵入,并且抑制水分从表皮蒸腾而防止皮肤干燥,另外兼具稳定皮肤表面环境的功能。一般认为,皮脂分泌量少时、以及皮脂分泌足够但出汗量少时,难以生成脂肪酸钠,皮脂膜的形成不充分,屏障效果降低。
3.通常,在皮肤上有适应该环境的200种以上微生物均衡地形成菌群,防止致病菌的增殖。一般认为,皮脂被皮肤微生物的脂肪酶分解而生成的游离脂肪酸异构体中,有些具有抑制特定种类细菌增殖的效果,构成脂肪酸的存在比会影响皮肤微生物群。并且认为,皮肤微生物群的组成导致了对致病微生物抵抗性的不同。
4.于是,将皮肤微生物群或皮肤常驻菌群的组成或多样性控制在与健康皮肤相同的状态这一点对于维持皮肤健康、阻止致病微生物侵入、以及抑制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方面而言很重要。非专利文献1报道了敏感皮肤的情况下皮肤常驻菌群的多样性较低。
5.作为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技术,已知例如以乳酸镁和/或乳酸钙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的涂布剂(专利文献1)。据专利文献1声称,利用所述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的涂布剂能够抑制皮肤常驻菌中的有益菌菌数的减少且使有害菌的菌数减少。
6.另一方面,关于蚯蚓、特别是养殖的粉正蚓(lumbricus rubellus),干燥并加工成粉末状者已作为健康辅助食品(补充剂)、药品而广泛流通。该蚯蚓中含有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成分,另外含有被认为有溶解血栓功能的酶-蚓激酶。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52891号公报
10.非专利文献
11.非专利文献1:“資生堂、敏感肌
では
皮膚常在菌叢

多様性


いことを
発見”,2020年08月19日,发行者:株式会社资生堂、互联网(url:https://corp.shiseido.com/jp/news/detail.html?n=00000000002960)


技术实现要素:

12.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3.如上所述,将皮肤常驻菌群的组成或多样性控制在与健康皮肤相同的状态这一点对于维持皮肤健康、阻止致病微生物侵入、以及抑制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方面而言很重要。
14.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使皮肤常驻菌群的菌种多样性(皮肤上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处置前的状态相比提高或改善的、新的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组合物。
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6.本发明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提取自蚯蚓的所谓蚯蚓脂质具有提高皮肤常驻菌的多样性的作用等,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17.作为本发明,可列举例如以下方式。
18.[1]一种组合物,其为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菌种多样性的组合物,其含有有效量的蚯蚓脂质和基剂。
[0019]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蚯蚓脂质为从自活蚯蚓中提取去除蛋白质后的提取残渣中得到的。
[0020]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蚯蚓为粉正蚓(lumbricus rubellus)。
[0021]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用于对皮脂分泌量少的对象或皮肤具有特应性症状的对象进行应用。
[0022]
[5]一种皮肤上的碳数16单不饱和脂肪酸增强剂,其含有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0023]
[6]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上述[5]所述的皮肤上的碳数16单不饱和脂肪酸增强剂,其中,剂型为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液体剂、巴布剂、贴剂、片剂、气溶胶剂、外用散剂、喷雾剂或入浴剂。
[0024]
[7]一种化妆品,其含有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5]或[6]所述的皮肤上的碳数16单不饱和脂肪酸增强剂。
[0025]
[8]一种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组合物,使用极性有机溶剂从自活蚯蚓中提取去除蛋白质后的提取残渣(蚯蚓脱水物)中提取而得到;或者,将蚯蚓脱水物用碱进行皂化,使用非极性有机溶剂从皂化物中提取而得到。
[0026]
[9]一种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蚯蚓脂质,使用极性有机溶剂从自活蚯蚓中提取去除蛋白质后的提取残渣(蚯蚓脱水物)中提取而得到;或者,将蚯蚓脱水物用碱进行皂化,使用非极性有机溶剂从皂化物中提取而得到。
[0027]
[10]根据上述[8]所述的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的组合物或[9]所述的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蚯蚓脂质,其中,极性有机溶剂为氯系有机溶剂与醇系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
[0028]
[11]根据上述[8]所述的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的组合物或[9]所述的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蚯蚓脂质,其中,非极性有机溶剂为烃系有机溶剂。
[0029]
[12]一种制造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菌种多样性的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从蚯蚓中提取蚯蚓脂质的步骤、和将蚯蚓脂质与基剂混合的步骤。
[0030]
发明的效果
[0031]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皮肤上微生物的多样性(皮肤常驻菌的多样性)与应用前的状态相比提高或改善,由此能够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的增殖。
附图说明
[0032]
图1示出皮肤常驻菌群。上图示出健康人的结果,下图示出具有特应性皮炎的人的
结果。
[0033]
图2示出多样性分析结果。左图为辛普森指数(simpson’s index)的分析结果,右图为香农熵(shannon entropy)的分析结果。各线分别表示对照的变化、涂布了蚯蚓脂质时的变化。
[0034]
图3为示出gc/ms分析结果的色谱图(tic)。左图示出对照的结果,右图示出涂布蚯蚓脂质时的结果。各线分别表示涂布2周后的皮脂、蚯蚓脂质涂布前的皮脂、和蚯蚓脂质的色谱图,

表示碳数16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峰。
[0035]
图4示出多样性分析结果。左图为辛普森指数的分析结果,右图为香农熵的分析结果。各线分别表示对照的变化、涂布了蚯蚓脂质时的变化。
[0036]
图5为示出gc/ms分析结果的色谱图(tic)。左图示出对照的结果,右图示出涂布了蚯蚓脂质时的结果。各线分别表示涂布2周后的皮脂、蚯蚓脂质涂布前的皮脂和蚯蚓脂质的色谱图,

表示碳数16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峰。
[0037]
图6示出多样性分析结果。左图为辛普森指数的分析结果,右图为香农熵的分析结果。各线分别表示对照的变化、涂布了蚯蚓脂质时的变化。
[0038]
图7为示出gc/ms分析结果的色谱图(tic)。左图示出对照的结果,右图示出涂布了蚯蚓脂质时的结果。各线分别表示涂布2周后的皮脂、蚯蚓脂质涂布前的皮脂和蚯蚓脂质的色谱图,

表示碳数16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峰。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40]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组合物
[004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组合物(以下称为“本发明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为用于控制皮肤常驻菌群的菌种多样性(皮肤上微生物的多样性或皮肤常驻菌的多样性)的组合物,其含有有效量的蚯蚓脂质。本发明组合物可优选用于使皮肤常驻菌群的菌种多样性与应用前的状态相比提高或改善、或者用于维持该多样性。
[0042]
这里的“控制”是指:改变或维持皮肤常驻菌群中的菌种数或该菌群中的多种菌种的占有率(皮肤常驻菌群控制),包括使皮肤常驻菌群的菌种多样性与应用本发明组合物前的状态相比提高或改善(皮肤常驻菌群改善)、以及维持由于皮肤常驻菌群改善或其它因素而达到了较高状态的该多样性(皮肤常驻菌群维持)。“多样性”是包括了菌种丰富性(菌的种类数多)和菌种均匀性(菌种之间个体数偏差少)这两方面的概念。菌种数越多、另外各菌种的个体数越为同等程度或者占有率的偏差越小,则可以说多样性越高(更良好)。其有无提高或改善及程度可考虑上述两方面以例如辛普森多样度指数(simpson’s index)、香农熵(shannon entropy)、中村ri指数(中村、濑户内短期大学记要、第24号:37-41、1994年)为指标来判定。“有效量”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确认到该控制(例如皮肤常驻菌群改善、皮肤常驻菌群维持)的效果的量。
[0043]“蚯蚓脂质”是指:蚯蚓中所含的多种多样的脂质组。特别是指蚯蚓的所有部位中所含的多种多样的脂质组。该脂质组通常由100种以上的多种多样的脂质构成。该蚯蚓脂质例如可如下得到:从自活蚯蚓中提取去除蛋白质提取残渣(蚯蚓脱水物)中,实施用于用极性有机溶剂得到脂质的提取操作作为提取物而得到。作为该极性有机溶剂,可列举例如氯
系有机溶剂与醇系有机溶剂的混合有机溶剂,具体而言,可列举例如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有机溶剂、或向这些中加入水而得的混合有机溶剂。另外,可将蚯蚓脱水物用碱进行皂化,使皂化物的碱溶液呈酸性后用非极性有机溶剂提取而得到。作为该非极性有机溶剂,可列举例如烃系有机溶剂,具体而言,可列举例如己烷、环己烷、庚烷。
[0044]
得到的蚯蚓脂质(总脂质)可以为油状或固体状。
[0045]
可以向得到的提取物中加入添加剂并适当加工,制成含有该提取物的组合物(固体、半固体、液状等)。
[0046]
作为本发明的蚯蚓,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蚯蚓属(lumbricus属),更优选粉正蚓(lumbricus rubellus)、即所谓的红蚯蚓。
[0047]
本发明组合物的剂型只要是可直接应用于皮肤表面的剂型就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例如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液体剂(悬浮剂、乳剂、洗剂等)、巴布剂、贴剂、片剂、气溶胶剂和外用散剂、喷雾剂、入浴剂。
[0048]
制备这些制剂时,除了蚯蚓脂质以外,还可以在通常用于制备外用剂的惰性基剂或载体中适宜地选择使用各种配混成分。作为这样的基剂或成分,在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或洗剂的情况下,可列举白凡士林、黄凡士林、羊毛脂、白蜂蜡、鲸蜡醇、硬脂醇、硬脂酸、氢化油、凝胶化烃、聚乙二醇(macrogol)、1,3-丁二醇、乙醇、异丙醇、液体石蜡、角鲨烷等基剂;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三异辛酸甘油酯、克罗米通、癸二酸二乙酯、己二酸二异丙酯、月桂酸己酯、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族醇、植物油等溶剂和溶解辅助剂;百里酚、生育酚衍生物、抗坏血酸、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等抗氧化剂;苯氧基乙醇、对羟基苯甲酸酯等防腐剂;甘油、单硬脂酸甘油酯、丙二醇、透明质酸钠等保湿剂;聚氧乙烯衍生物、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卵磷脂等表面活性剂;羧基乙烯基聚合物、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类、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等增稠剂;依地酸钠水合物、柠檬酸水合物、柠檬酸钠水合物等稳定剂(包括螯合剂、抗氧化剂);二甲硅油、环状有机硅、改性有机硅等有机硅类;水杨酸等角质软化成分。进而,可根据期望配混保存剂、吸收促进剂、ph调节剂、着色剂(包括铁氧化物等颜料)、着香剂、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散射剂(钛氧化物、锌氧化物等)、赋形剂、分散剂、乳化剂、等渗剂、缓冲剂、填充剂、交联剂、清凉化剂、皮膜剂、其它适当的添加剂。
[0049]
关于巴布剂,可列举:聚丙烯酸、聚丙烯酸共聚物等增粘剂;硫酸铝、硫酸钾铝、氯化铝、偏硅酸铝镁、乙酸二羟基铝等交联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明胶、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类、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等增稠剂;甘油、聚乙二醇(macrogol)、丙二醇、1,3-丁二醇等多元醇类;聚氧乙烯衍生物等表面活性剂;l-薄荷醇等香料;对羟基苯甲酸酯等防腐剂;纯化水;塑料薄膜、非织造布、棉类等支撑体。进而,可根据期望配混稳定剂、保存剂、吸收促进剂、ph调节剂、其它适当的添加剂。
[0050]
关于贴剂,可配混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聚异丁烯、聚丁烯、液状聚异戊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合物、聚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类树脂等粘合剂;脂环族饱和烃系树脂、松香系树脂、萜烯系树脂等增粘树脂;液状橡胶、液体石蜡等软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等抗氧化剂;丙二醇等多元醇;油酸等吸收促进剂;聚氧乙烯衍生物等表面活性剂、其它适当的添加剂。另外,可以加入聚丙
烯酸钠、聚乙烯醇之类可含水的高分子和少量纯化水而制成含水贴剂。这种情况下,进而可根据期望配混稳定剂、保存剂、吸收促进剂、ph调节剂、其它适当的添加剂。
[0051]
关于气溶胶剂,可配混用于制备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液体剂(悬浮剂、乳剂和洗剂)等的白凡士林、黄凡士林、羊毛脂、白蜂蜡、鲸蜡醇、硬脂醇、硬脂酸、氢化油、凝胶化烃、聚乙二醇(macrogol)、液体石蜡、角鲨烷等基剂;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己二酸二异丙酯、癸二酸异丙酯、三异辛酸甘油酯、克罗米通、癸二酸二乙酯、月桂酸己酯、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族醇、植物油等溶剂和溶解辅助剂;生育酚衍生物、抗坏血酸、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等抗氧化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等防腐剂;甘油、丙二醇、透明质酸钠等保湿剂;聚氧乙烯衍生物、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卵磷脂等表面活性剂;羧基乙烯基聚合物、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类、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等增稠剂;甲醚、液化石油气、氟代烃等喷射剂;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二氮等压缩气体;以及各种稳定剂、缓冲剂、矫味剂、悬浮剂、乳化剂、芳香剂、保存剂、溶解辅助剂、其它适当的添加剂。
[0052]
关于外用散剂,可配混马铃薯淀粉、大米淀粉、玉米淀粉、滑石、锌氧化物等赋形剂或其它适当的添加剂。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期望进一步配合各种稳定剂、保存剂、吸收促进剂、乳糖等糖类、其它适当的添加剂。
[0053]
作为上述外用剂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期望的剂型利用将各成分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基剂成分充分混炼等常规方法来制造。另外,制备巴布剂、贴剂时可以如下制备:将经过混炼的混合物在剥离纸上摊开、干燥,进而与柔软的支撑体贴合,切成期望的大小,由此而制备。
[0054]
上述外用剂例如为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液体剂(悬浮剂、乳剂、洗剂等)、气溶胶剂和外用散剂时,可以通过常规方法来使用,如直接应用(涂布)于皮肤、或者涂布或浸渗于布等支撑体而应用等。另外,为巴布剂、贴剂时,可以将这些制剂直接贴在皮肤上而使用。
[0055]
2本发明组合物的用途、制造方法等
[0056]
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使皮肤常驻菌的多样性与应用前的状态相比提高或改善。另外,本发明组合物能够使普遍认为抗菌性高的碳数16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率与应用前相比提高,因此还可作为用于提高皮肤上的碳数16单不饱和脂肪酸比率的增强剂(以下称为“本发明单不饱和增强剂”。)使用。
[0057]
由后述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组合物或本发明单不饱和增强剂对皮脂分泌量少的对象或皮肤具有特应性症状的对象有效性高,因此优选应用于这些对象。这里,“皮脂分泌量少”根据性别、年龄等而不同,但是指健康人的平均皮脂分泌量的例如约1/2以下、1/3以下、1/5以下或1/10以下。
[0058]
本发明组合物例如可如下制造:向蚯蚓脂质中,以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加入其它成分(赋形剂、添加剂等),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混合等而制造。另外,也可以按照上述各制剂的制造方法制造本发明组合物。
[0059]
蚯蚓脂质例如可如下制备:从自活蚯蚓中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酶分解、添加酸或有机溶剂、利用加热或冷却使其不溶化、或利用超滤、透析或离心等物理方式去除)提取去除蛋白质后的提取残渣(蚯蚓脱水物)中,通过实施用于用有机溶剂得到脂质的提取操作来制备。另外,也可以将蚯蚓脱水物用碱进行皂化,使皂化物的碱溶液呈酸性后,用有机溶剂
进行提取,由此而制备。需要说明的是,蚯蚓脱水物是公知的,可以从自活蚯蚓中提取蛋白质的制造商处获得。
[0060]
作为用于由蚯蚓脱水物得到脂质的具体方法,可列举例如bligh-dyer法、folch法、直接皂化法。利用这些方法可得到蚯蚓的总脂质。
[0061]
利用bligh-dyer法或folch法的情况下,可使用极性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从例如蚯蚓脱水物中提取而得到蚯蚓脂质。作为极性有机溶剂,可列举例如氯系有机溶剂与醇系有机溶剂的混合有机溶剂,具体而言,可列举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或氯仿/甲醇/水混合溶剂。使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作为提取溶剂时,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比率可适宜选择,以体积比计在1:3~3:1(氯仿:甲醇)的范围内是合适的,优选在1:2~2:1的范围内。
[0062]
利用直接皂化法时,例如可以将蚯蚓脱水物中的脂肪酸酯用碱皂化,从所述皂化物中用非极性有机溶剂提取脂肪酸,由此得到蚯蚓脂质。作为该非极性有机溶剂,可列举例如烃系有机溶剂,具体而言,可列举例如己烷、环己烷、庚烷。
[0063]
如上操作而得到的总脂质通常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考虑到其容易被氧化、氧化物对皮肤有刺激性,可以利用使用硅胶柱等的常规方法进行纯化(去除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操作)。也可以不去除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而是使用抗氧化剂来应对对皮肤的刺激性。
[0064]
通过上述提取操作等得到的蚯蚓脂质(总脂质)通常为油状的提取物,可以向所述提取物中加入添加剂并适当进行加工而制成包含该提取物的组合物(固体、半固体、液状等),使用其作为蚯蚓脂质。
[0065]
本发明组合物或本发明单不饱和增强剂可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来使用。包含本发明组合物或本发明单不饱和增强剂的化妆品(以下称为“本发明化妆品”。)可称为能够使皮肤常驻菌的多样性与应用前的状态相比提高或改善的功能性化妆品、或与应用前相比皮肤上的碳数16单不饱和脂肪酸比率得到提高的功能性化妆品。另外,本发明化妆品不限于功能性化妆品,也可以为例如皮肤护理化妆品、美肤化妆品、身体护理化妆品。
[0066]
本发明化妆品例如可为透明液状、分散液状、乳状、乳膏状、凝胶状、半固形状、固形状、泡沫状、粉末状/颗粒状、气溶胶状、片状。
[0067]
这里,“化妆品”不仅包括药品医疗设备等法规中规定的“化妆品”,还包括药用化妆品等“准药品”。
[0068]
制造本发明化妆品时,除了本发明组合物和本发明单不饱和增强剂以外,还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各种配混成分。作为这样的配混成分,可列举水(纯化水、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等)、1元醇(乙醇、异丙醇等)、保湿剂、油剂、表面活性剂、色素/色材、香料、美白有效成分、抗皱成分、紫外线吸收剂、褪色防止剂、抗氧化剂、美容成分、防腐剂、消炎成分、杀菌成分、止痒成分等。
[0069]
作为上述保湿剂,可列举例如甘油、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1,3-丁二醇、聚乙二醇(300、400、1500、4000)、聚甘油等多元醇;葡萄糖、蔗糖、海藻糖、普鲁兰多糖、麦芽糖醇等糖类;吡咯烷酮羧酸、瓜氨酸等氨基酸类;类肝素、粘多糖等多糖类;透明质酸或其盐、胶原蛋白等生物高分子。
[0070]
作为上述油剂,可列举例如可可脂、乳木果油、橄榄油、山茶籽油、澳洲坚果油、杏仁油、椰油、芝麻油、玉米油、大豆油、红花油、马油、蛋黄油、貂油、牛脂、马脂等油脂;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霍霍巴油、蜂蜡、羊毛脂、大西洋胄胸鲷(hoplostethus atlanticus)油等
蜡;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脂肪酸;鲸蜡醇、硬脂醇、异硬脂醇、油醇、月桂醇、胆甾醇、谷甾醇等高级醇;液体石蜡、凡士林、石蜡、纯地蜡、微晶蜡、角鲨烷、姥鲛烷等烃;三异硬脂酸甘油酯、辛酸鲸蜡酯、肉豆蔻酸异丙酯、乳酸鲸蜡酯、苹果酸二异硬脂酯等酯;硅氧烷、二甲硅油、环状二甲硅油、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等硅油;以及动物油、植物油、合成油等起源、固态/液态/挥发性等性状不限的烃类、油脂类、蜡类、氢化油类、酯油类、脂肪酸类、高级醇类、硅油、羊毛脂衍生物类、油性凝胶化剂类、油溶性树脂等。
[0071]
作为上述表面活性剂,可列举例如高级脂肪酸皂、烷基硫酸酯盐、烷基醚硫酸酯盐、烷基磷酸酯盐、烷基醚磷酸酯盐、n-酰基氨基酸盐、n-酰基-n-甲基牛磺酸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苯扎氯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烷基咪唑鎓甜菜碱等两性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烷基醚、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等)、多元醇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等)、嵌段聚合物型表面活性剂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丙烯酸/c10-30烷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醇、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等高分子系表面活性剂;卵磷脂等天然系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
[0072]
作为上述色素或色材,可列举例如对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二苯甲酮衍生物、甲氧基肉桂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等紫外线吸收剂;钛氧化物微粒、二氧化锌微粒等紫外线散射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白色颜料;铁氧化物、铬氧化物、炭黑、群青等着色颜料;云母、绢云母、滑石、高岭土等体质颜料;珠光颜料;偶氮系染料、呫吨系染料、靛系染料、色淀、偶氮系颜料、酞菁系颜料等有机合成色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藏红花素、莱菔子素、紫苏素、红花素、红花黄、叶绿素、核黄素、胭脂虫红、茜素、紫草素、姜黄素等天然色素;聚乙烯粉末、尼龙粉末等高分子粉体。
[0073]
作为上述香料,可列举例如蔷薇花油、素方花油、薰衣草油、桉树油、广藿香油、薄荷油、蔺花香茅油、柠檬果皮油、来檬油、佛手柑油、白檀、肉桂精油、橡苔(oakmoss)、鸢尾油、香根草油、麝香、麝猫香、海狸香、龙涎香等天然香料;α-柠檬烯、β-石竹香、顺-3-己烯醇、芳樟醇、法尼醇、β-苯基乙醇、2,6-壬二烯醛、柠檬醛、α-己基肉桂醛、β-紫罗兰酮、l-香芹酮、环十五酮、乙酸芳樟酯、苯甲酸苄酯、γ-十一内酯、丁香酚、玫瑰醚、苯乙醛二甲基缩醛等合成香料。
[0074]
作为上述美白有效成分,可列举例如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盐、抗坏血酸-2-葡糖苷、3-o-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曲酸、对苯二酚β-d-葡糖苷、鞣花酸、4正丁基间苯二酚、4-甲氧基水杨酸钾、4-(4-羟苯基)-2-丁醇、5,5
′‑
二丙基联苯-2,2
′‑
二醇、亚油酸、反-4-氨基甲基环己酸、氨甲环酸鲸蜡酯盐酸盐、洋甘菊提取物、腺苷-1-磷酸-2na、烟酰胺。
[0075]
作为上述抗皱成分,可列举例如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等多元醇;神经酰胺;丝氨酸、甘氨酸、吡咯烷酮羧酸等氨基酸;胶原蛋白;透明质酸;视黄醛(维生素a);烟酰胺;弹性蛋白;蛋白聚糖。
[0076]
制造本发明化妆品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期望的剂型利用常规方法来制造。例如,可以使用间歇式真空乳化机等乳化机、胶体磨等分散机或亨舍尔混合机、锤磨机
等混合机、粉碎机将包括本发明活化剂在内的上述各种配混成分混合,根据需要使用冷却机、成型机等制成期望的剂型。
[0077]
另外,可以将利用适宜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本发明化妆品用例如填充机、包装机等包装至管容器、瓶容器(细口)、乳膏容器(广口)、粉末容器、紧凑容器、棒状容器、铅笔型容器、带刷子的容器、泵送瓶、气溶胶容器等而制成化妆品制品。
[0078]
实施例
[0079]
以下列举实施例来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任何限定。
[0080]
[参考例]皮肤常驻菌的多样性研究
[0081]
对于50名健康人(其中的9名以往有特应性皮炎史)和50名具有特应性皮炎者、即总计100名,对每个人的皮肤常驻菌进行取样,通过宏基因组分析来调查皮肤常驻菌群的菌种多样性(皮肤常驻菌的多样性)。该多样性使用辛普森多样度指数(d:simpson’s index,辛普森指数)和香农熵(h:shannon entropy,香农熵)来评价。将皮肤常驻菌群中的菌种总数中第i种的个体数在该菌群的全部个体数中所占的比例设为pi(|pi|<1),分别通过下式来求出d和h的值。
[0082][0083][0084]
辛普森的多样度指数取0~1的值,可以说越接近1越均等地存在多样化的菌。香农熵的数值的绝对值越大,可以说多样性越高。将其分析结果示于下述表1。
[0085]
【表1】
[0086][0087]
*
:p<0.01
[0088]
如表1所示,可明确相对于具有特应性症状组而言无特应性症状组的多样性显著高(菌种多)。
[0089]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各为一例,但是将健康人的皮肤常驻菌群与具有特应性皮炎的人的皮肤常驻菌群的比较示于图1。图1中示出占有率为0.05%以上的菌群。如图1所示,健康人的情况下确认到194种菌群,约1/3为非致病的痤疮菌,而具有特应性皮炎的人仅确认到31种菌群且其1/3以上为致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0090]
另外,根据与皮肤常驻菌取样同时进行的皮脂取样的结果,50名具有特应性皮炎的人中的23名的皮脂分泌量为健康人的数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以下。
[0091]
如上所述具有如下倾向:具有特应性皮炎的人的皮肤常驻菌的多样度低,另外具有如下倾向:有很多人不仅皮肤常驻菌的多样度低,而且皮脂的分泌量也下降。
[0092]
[实施例1]蚯蚓脂质的制备
[0093]
(1)蚯蚓原料的获取
[0094]
用于得到后述实验中使用的蚯蚓脂质的蚯蚓原料为从红蚯蚓(粉正蚓)提取蛋白质后的提取残渣(蚯蚓脱水物),由株式会社宫崎血流研究所(宫崎县)提供。
[0095]
(2)蚯蚓脂质的制备
[0096]
利用以下任意方法制备蚯蚓脂质(总脂质)。
[0097]
(2-1)利用bligh-dyer法制备
[0098]
从蚯蚓脱水物10g中,使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2:1)30ml提取总脂质。得到约2%的蚯蚓脂质。
[0099]
(2-2)利用直接皂化法制备
[0100]
取蚯蚓脱水物60g至茄型烧瓶,加入1mol/koh/乙醇120ml后,在80℃下加热1小时而使试样中的脂肪酸酯皂化。冷却后加入纯化水,将皂化后的乙醇溶液过滤至液体提取装置内,使用异丙醚回流5小时,将不可皂化的物质提取去除。
[0101]
取出液体提取装置内的碱溶液,加入硫酸而使其呈强酸性后进行过滤,使用己烷回流5小时,提取脂肪酸。
[0102]
将脂肪酸的己烷提取液用纯化水洗涤至中性(甲基橙),过滤后浓缩干固,然后加入乙腈溶解后静置10分钟,使乙腈不溶物沉淀。
[0103]
使乙腈溶液的上清液通过florisil(130℃活化3小时后)柱后,用乙腈洗涤柱。将洗脱后的乙腈减压浓缩干固,得到蚯蚓脂质。
[0104]
(3)蚯蚓脂质的纯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去除-[0105]
将wakosil c-300(110℃活化3小时后)用己烷制成浆料状,填充于玻璃柱(内径15mm、长度30cm),将florisil pr(130℃活化3小时后)用己烷制成浆料状并层叠于wakosil c-300之上。再层叠无水硫酸钠,作为脂肪酸纯化用柱。将浓缩干固的脂肪酸用己烷溶解并上样到柱中,用醚/己烷展开洗脱。
[0106]
[实施例2]蚯蚓脂质的皮肤常驻菌群改善效果的研究
[0107]
(1)实验方法
[0108]
以表2所示的9名具有特应性皮炎的人和3名健康人、即总计12名为受试者,将对照/角鲨烷和实施例1(直接皂化法)制备的1%蚯蚓脂质/角鲨烷以不知何者中添加的是蚯蚓脂质、从而避免安慰剂效应的状态向各受试者的左右肘部内侧的同一侧每天早晚(沐浴后)2次地滴加涂布同种物质各1滴。3名健康人和1名具有特应性皮炎的人涂布4周,其它8名具有特应性皮炎的人涂布2周。用宏基因组分析用拭子试剂盒中的棉棒擦拭试样涂布部,进行皮肤上微生物的取样。从擦拭后的棉棒获取细菌的16srrna基因,读取其序列,对该序列与参照的总细菌序列数据库(约15000种)进行比较,进行菌种水平的菌种鉴定,基于各菌种dna片段数计算个体数、以及辛普森指数和香农熵。
[0109]
【表2】
[0110]
个人id特应性皮炎史年龄性别时间a-101有51男4周a-102有25男2周a-103有34男2周a-104有38男2周a-105有27男2周
a-106有26女2周a-107有30女2周a-108有29女2周a-109有45女2周b-101无53男4周b-102无30男4周b-103无35女4周
[0111]
另外,对于结束了2周的涂布后的皮脂,使用除油纸对试样涂布部(左右两侧)取样。然后进行提取、纯化、衍生处理,进行gc/ms分析,由此调查皮脂的分泌量,分析一般认为抗菌性高的碳数16的单不饱和酸(c16∶1)相对于碳数16的直链饱和酸(c16∶0)的比率。
[0112]
(2)受试者a-109的分析结果
[0113]
9名具有特应性皮炎的人中,皮脂分泌量极少的受试者为4名,其中的1名为a-109。对于a-109,通过对涂布前和第15天进行比较,除了多样度的变化以外还观察到占有量最高的菌种的更替。将第0天、第8天和第15天的菌种数的结果示于表3。需要说明的是,对菌群中的占有率为0.05%以上的菌种进行了计数。
[0114]
如表3所示,如果涂布蚯蚓脂质,则观察到与对照相比菌种数显著增大。
[0115]
【表3】
[0116][0117]
对于a-109,计算辛普森指数(越接近1则多样度越高)和香农熵(数值越大则多样度越高),由此进行多样性分析。将其结果示于图2。
[0118]
如图2所示,a-109的对照有多样度下降的倾向,而涂布蚯蚓脂质则显示多样度变大的倾向。
[0119]
另外,通过另行取样的皮脂的gc/ms分析,得到图3所示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通过用c16:0(碳数16的饱和脂肪酸)统一了色谱图比例而进行了比较。
[0120]
如图3所示,关于一般认为抗菌性高的碳数16的单不饱和酸相对于碳数16的直链饱和酸的比率,对照的情况下与涂布前相比没有变化,而涂布蚯蚓脂质则显著增大。另外,所涂布的蚯蚓脂质中包含的不同于单不饱和酸的异构体增大,推测通过皮肤常驻菌以蚯蚓脂质为基础的作用而产生了碳数16的单不饱和酸异构体。
[0121]
(3)受试者a-107的分析结果
[0122]
受试者a-107也是皮脂分泌量少的人之一,实验前的菌群多样度低。
[0123]
通过涂布蚯蚓脂质,菌群的多样度变高,在对照和蚯蚓脂质涂布这两者中观察到占有度最高的菌种发生了更替。将菌种数的结果示于表4。
[0124]
如表4所示,涂布蚯蚓脂质时,与对照相比观察到菌种数显著增大。
[0125]
【表4】
[0126][0127]
对于a-107,也计算辛普森指数和香农熵而进行多样性分析,从而得到了图4所示的结果。如图4所示,a-107中,对照的变化虽然小,但是有多样度下降的倾向,涂布蚯蚓脂质则多样度增大。
[0128]
另外,同样地进行了另行取样的皮脂的gc/ms分析,得到了图5所示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也用c16:0(碳数16的饱和脂肪酸)统一了色谱图比例而进行比较。
[0129]
a-107中,或许是菌种更替的影响,对照和蚯蚓脂质涂布的情况下一般认为抗菌性高的碳数16的单不饱和酸相对于碳数16的直链饱和酸的比率与涂布前相比均增大,但是涂布蚯蚓脂质时单不饱和酸的增大率更高。
[0130]
(4)受试者a-105的分析结果
[0131]
受试者a-105是皮脂分泌量正常、涂布前的菌群多样度也高的人之一。通过涂布,占有率高的痤疮菌的比率下降,与此相伴的是多样度进一步增大。在对照和蚯蚓脂质涂布这两者中观察到占有度最高的菌种发生了更替。将菌种数的结果示于表5。
[0132]
如表5所示,皮脂分泌量正常时,即使涂布蚯蚓脂质,菌种数也仅仅是稍微增加,对照则观察到菌种数的明显减少。
[0133]
【表5】
[0134][0135]
对于a-105,也计算辛普森指数和香农熵而进行多样性分析,由此得到图6所示的结果。如图6所示,对照与蚯蚓脂质涂布之间辛普森指数观察不到多大差异,但是蚯蚓脂质涂布的香农熵显示高的多样度。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占有度低的菌种数多。
[0136]
另外,同样地进行了另行取样的皮脂的gc/ms分析,由此得到图7所示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也用c16:0(碳数16的饱和脂肪酸)统一了色谱图比例而进行比较。
[0137]
a-105中,几乎观察不到涂布所引起的单不饱和酸比率的变化。推测对于多样度原本就高、皮脂分泌量多的人而言脂质涂布所带来的影响小。
[013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39]
本发明组合物能够使皮肤常驻菌的多样性与应用前的状态相比提高或改善,由此能够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的增殖,因此例如作为皮肤护理制品、化妆品的原料有用。另外,皮肤常驻菌的多样性的提高、改善关系到特应性症状的改善和预防、健康皮肤的保持,因此本发明组合物作为药品原料也是有用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