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用紧急开放呼吸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9732发布日期:2022-08-31 12:2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用紧急开放呼吸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科用紧急开放呼吸道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进入急诊科的病患大多数有呼吸困难的症状,需要医护人员辅助使用呼吸装置对病患进行辅助呼吸治疗,然而在进行辅助呼吸治疗时,需要进行病患的呼吸道紧急开放,以便医护人员使用呼吸装置进行插管,从而对病患进行辅助呼吸治疗;
3.然而传统的紧急开放呼吸道的装置使用:大多数是医护人员手持视频喉镜片插入病患气管处,打开呼吸道,在将插管插入病患气管中,从而进行病患的辅助呼吸治疗,但病患气管处容易出现废液,不进行有效清理,插管时很容易造成病患二次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急诊科用紧急开放呼吸道的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用紧急开放呼吸道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紧急开放呼吸道的装置,包括握把,所述握把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弧形翘杆,所述握把、弧形翘杆中设有清废组件,所述握把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和弧形翘杆配合使用的外扩组件,所述弧形翘杆、外扩组件之间设有输氧组件,所述握把的顶端设有显示屏,所述弧形翘杆远离握把的一端固定卡设有和显示屏配合使用的摄像头。
6.优选地,所述清废组件包括对称分布的清废管,所述清废管活动插接在握把、弧形翘杆中,所述清废管的一端延伸出弧形翘杆的端部并固定安装有防刮筒,所述清废管远离防刮筒的一端穿过握把,两个所述清废管远离防刮筒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远离清废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三通管的一侧螺纹安装有观察筒,所述观察筒靠近连接管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内环,所述连接管、限位内环之间设有密封胶圈。
7.优选地,所述外扩组件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固定安装在握把的外侧底部,所述连接架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弧形扩杆,所述弧形扩杆和弧形翘杆相互贴合,所述弧形扩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l型拨杆,所述l型拨杆顶部靠近握把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弧形插杆,所述弧形插杆远离l型拨杆的一侧滑动套设有弧形套筒,所述弧形插杆、弧形套筒的圆心位置和弧形扩杆的转轴位置同轴,所述弧形套筒远离弧形插杆的一侧固定安装在握把上,所述l型拨杆远离l型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l型拨杆的一侧抵住弧形套筒的内壁。
8.优选地,所述弧形套筒远离握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环,所述l型拨杆靠近弧形插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磁环,所述第一磁环、第二磁环能够相互磁吸。
9.优选地,所述弧形翘杆远离握把的一端设为圆弧结构,所述弧形翘杆靠近弧形扩杆的一侧开设有和输氧组件配合使用的顶槽,所述弧形扩杆靠近弧形翘杆的一侧开设有和输氧组件配合使用的底槽。
10.优选地,所述l型拨杆的底部开设有和输氧组件配合使用的穿槽。
11.优选地,所述输氧组件包括输氧插管,所述输氧插管活动卡接在顶槽、底槽之间,所述输氧插管的一端穿过弧形翘杆的端部并一体成型有球头,所述球头的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穿孔,所述输氧插管远离球头的一侧依次穿过顶槽、底槽和穿槽,所述输氧插管远离球头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远离输氧插管的一侧设有进氧管,所述进氧管外壁靠近连接头的一侧固定套设有限位外环,所述限位外环的外侧转动套设有内螺套筒,所述内螺套筒螺纹套接在连接头的外侧。
12.优选地,所述进氧管活动卡接在连接头中,所述限位外环靠近输氧插管的一侧设有密封外垫,所述连接头和密封外垫接触,所述连接头的内壁固定卡设有限位内框,所述限位内框的一侧设有密封内垫,所述进氧管的端部和密封内垫接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通过设置握把、弧形翘杆并配合使用外扩组件,便于弧形翘杆、弧形扩杆的端部缓慢置于病患气管部位,并对病患的气管部位进行外扩,从而快速打开病患的呼吸道,以便后续对病患进行插管以及弧形翘杆和外扩组件脱离病患;
15.2.通过设置清废组件,配合使用显示屏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病患口腔、气管内部情况,从而便于在病患呼吸道开放过程中进行废液清理,防止插管时废液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进一步提升了呼吸道开放的效果;
16.3.通过设置输氧组件,配合弧形翘杆、外扩组件,便于输氧插管插入病患气管中,以及进氧管、连接头之间的螺纹快速密封连接,从而便于对病患进行有效的辅助呼吸治疗。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中握把和弧形翘杆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中握把和弧形翘杆及清废组件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5为本发明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2.图6为本发明中握把和弧形翘杆及外扩组件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图6中c处的放大图,
24.图8为本发明中输氧组件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图8中d处的放大图,
26.图10为本发明图8中e处的放大图。
27.图中:1、握把;2、弧形翘杆;3、清废组件;4、外扩组件;5、输氧组件;6、显示屏;201、顶槽;21、摄像头;31、清废管;311、防刮筒;32、三通管;33、连接管;34、观察筒;341、限位内环;342、密封胶圈;41、连接架;42、弧形扩杆;421、底槽;43、l型拨杆;431、穿槽;44、弧形插杆;441、弹簧;45、弧形套筒;46、第一磁环;461、第二磁环;51、输氧插管;52、球头;521、穿孔;53、连接头;54、进氧管;55、限位外环;551、内螺套筒;552、密封外垫;56、限位内框;561、
密封内垫。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紧急开放呼吸道的装置,包括握把1,所述握把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弧形翘杆2,所述握把1、弧形翘杆2中设有清废组件3,所述握把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和弧形翘杆2配合使用的外扩组件4,所述弧形翘杆2、外扩组件4之间设有输氧组件5,所述握把1的顶端设有显示屏6,其中,显示屏6的角度可以进行调节,所述弧形翘杆2远离握把1的一端固定卡设有和显示屏6配合使用的摄像头21,使用时,医护人员手握握把1,张开病患嘴部,将弧形翘杆2插入病患口腔中,使弧形翘杆2的端部缓慢置于病患气管部位,在插入的过程中,摄像头21可以进行病患口腔、气管内部摄像,并通过显示屏6显示,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病患口腔、气管内部情况。
30.所述清废组件3包括对称分布的清废管31,所述清废管31活动插接在握把1、弧形翘杆2中,所述清废管31的一端延伸出弧形翘杆2的端部并固定安装有防刮筒311,通过设置防刮筒311,在弧形翘杆2进入病患气管部位的过程中,防止清废管31的端部刮伤病患,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所述清废管31远离防刮筒311的一端穿过握把1,两个所述清废管31远离防刮筒311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三通管32,实现两个清废管31的连通,所述三通管32远离清废管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33,所述连接管33远离三通管32的一侧螺纹安装有观察筒34,所述观察筒34靠近连接管33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内环341,所述连接管33、限位内环341之间设有密封胶圈342,通过设置限位内环341、密封胶圈342,进行观察筒34和连接管33之间的密封连接,防止连接管33、观察筒34之间出现泄漏,其中,观察筒34远离连接管33的一侧和外部的医用吸废泵机的进入端连接,在弧形翘杆2插入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病患口腔、气管内部情况,当病患口腔、气管中出现废液时,及时开启医用吸废泵机,病患口腔、气管中的废液通过防刮筒311、两侧清废管31的端部以及三通管32、连接管33大面积高效吸入观察筒34中缓冲,随后,进入医用吸废泵机中,从而实现在病患呼吸道开放过程中的废液清理,防止插管时废液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进一步提升了呼吸道开放的效果。
31.所述外扩组件4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连接架41,所述连接架41固定安装在握把1的外侧底部,所述连接架4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弧形扩杆42,所述弧形扩杆42和弧形翘杆2相互贴合,弧形扩杆42能够在连接架41的底部进行转动,使弧形扩杆42和弧形翘杆2分离外扩,对病患的气管部位进行外扩,从而快速打开病患的呼吸道,以便后续对病患进行插管,所述弧形扩杆4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l型拨杆43,通过手动向靠近握把1的一侧拨动l型拨杆43,带动弧形扩杆42在连接架41的底部进行转动,使弧形扩杆42和弧形翘杆2分离外扩,所述l型拨杆43顶部靠近握把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弧形插杆44,所述弧形插杆44远离l型拨杆43的一侧滑动套设有弧形套筒45,所述弧形插杆44、弧形套筒45的圆心位置和弧形扩杆42的转轴位置同轴,所述弧形套筒45远离弧形插杆44的一侧固定安装在握把1上,所述l型拨杆43远离l型拨杆4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441,所述弹簧441远离l型拨杆43的一侧抵住弧形套筒
45的内壁,弧形扩杆42在连接架41的底部进行转动时,由于弧形插杆44、弧形套筒45的圆心位置和弧形扩杆42的转轴位置同轴,弧形插杆44在弧形套筒45中滑动并挤压弹簧441,从而提升了弧形扩杆42在连接架41底部转动时的稳定性。
32.所述弧形套筒45远离握把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环46,所述l型拨杆43靠近弧形插杆4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磁环461,所述第一磁环46、第二磁环461能够相互磁吸,当弧形扩杆42在连接架41底部转动时,第一磁环46向第二磁环461靠近,进行磁吸,从而对弧形扩杆42的转动进行磁吸定位,且便于第一磁环46、第二磁环461相互分开,进行弧形扩杆42的反向转动,使弧形扩杆42和弧形翘杆2相互贴合,便于弧形翘杆2、弧形扩杆42脱离病患口腔。
33.所述弧形翘杆2远离握把1的一端设为圆弧结构,防止弧形翘杆2插入过程中对病患造成刮伤,所述弧形翘杆2靠近弧形扩杆42的一侧开设有和输氧组件5配合使用的顶槽201,所述弧形扩杆42靠近弧形翘杆2的一侧开设有和输氧组件5配合使用的底槽421;所述l型拨杆43的底部开设有和输氧组件5配合使用的穿槽431。
34.所述输氧组件5包括输氧插管51,所述输氧插管51活动卡接在顶槽201、底槽421之间,输氧插管51能够在顶槽201、底槽421之间滑动,所述输氧插管51的一端穿过弧形翘杆2的端部并一体成型有球头52,所述球头52的外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穿孔521,通过设置球头52,防止输氧插管51端部对病患造成刮伤,所述输氧插管51远离球头52的一侧依次穿过顶槽201、底槽421和穿槽431,所述输氧插管51远离球头5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头53,所述连接头53远离输氧插管51的一侧设有进氧管54,所述进氧管54外壁靠近连接头53的一侧固定套设有限位外环55,所述限位外环55的外侧转动套设有内螺套筒551,内螺套筒551能够在限位外环55的外侧进行转动,所述内螺套筒551螺纹套接在连接头53的外侧,进行进氧管54、连接头53之间的螺纹快速连接,其中,进氧管54的端部和进氧机的输出端连接,开启进氧机,氧气通过进氧管54、连接头53、输氧插管51进入球头52中,并通过多个穿孔521均匀排入病患气管中,进行有效的辅助呼吸治疗。
35.所述进氧管54活动卡接在连接头53中,所述限位外环55靠近输氧插管51的一侧设有密封外垫552,所述连接头53和密封外垫552接触,所述连接头53的内壁固定卡设有限位内框56,所述限位内框56的一侧设有密封内垫561,所述进氧管54的端部和密封内垫561接触,通过设置密封外垫552、密封内垫561,进行进氧管54、连接头53之间的密封连接,从而防止氧气泄露影响病患的助呼吸治疗。
36.工作原理:需要打开病患呼吸道时,医护人员手握握把1,张开病患嘴部,将弧形翘杆2以及弧形扩杆42缓慢插入病患口腔中,此时,弧形扩杆42和弧形翘杆2相互贴合,使弧形翘杆2、弧形扩杆42的端部缓慢置于病患气管部位,在插入的过程中,摄像头21可以进行病患口腔、气管内部摄像,并通过显示屏6显示,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病患口腔、气管内部情况;
37.防刮筒311能够在弧形翘杆2进入病患气管部位的过程中,防止清废管31的端部刮伤病患,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
38.在弧形翘杆2插入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病患口腔、气管内部情况,当病患口腔、气管中出现废液时,及时开启医用吸废泵机,病患口腔、气管中的废液通过防刮筒311、两侧清废管31的端部以及三通管32、连接管33大面积高效吸入观察筒34中缓冲,随后,进入医用吸废泵机中,从而实现在病患呼吸道开放过程中的废液清理,防止插管时废液对病患造成二次
伤害;
39.直至使弧形翘杆2、弧形扩杆42的端部缓慢置于病患气管部位后,手动向靠近握把1的一侧拨动l型拨杆43,带动弧形扩杆42在连接架41的底部进行转动,使弧形扩杆42和弧形翘杆2分离外扩,此时,弧形插杆44在弧形套筒45中滑动并挤压弹簧441,直至第一磁环46向第二磁环461靠近,进行磁吸,对弧形扩杆42的转动进行磁吸定位,弧形扩杆42和弧形翘杆2分离外扩,对病患的气管部位进行外扩,从而快速打开病患的呼吸道,以便后续对病患进行插管;
40.随后,将带有球头52、连接头53的输氧插管51通过穿槽431进入顶槽201、底槽421之间,随后,球头52部位的输氧插管51沿着底槽421定位滑至病患的呼吸道位置,进行插管,其中,通过设置球头52,防止输氧插管51端部对病患造成刮伤,随后,反向拨动l型拨杆43,第一磁环46向第二磁环461分离,弹簧441复位驱动弧形扩杆42反向转动,使弧形扩杆42和弧形翘杆2靠近接触,此时,输氧插管51卡接在顶槽201、底槽421之间;
41.随后,抽出弧形扩杆42、弧形翘杆2,输氧插管51在顶槽201、底槽421之间滑动,直至弧形扩杆42、弧形翘杆2抽出病患口腔,并脱离输氧插管51;
42.随后,将带有进氧管54的内螺套筒551螺纹套接在连接头53的外侧,直至进氧管54的端部和密封内垫561接触,连接头53和密封外垫552接触,进行进氧管54、连接头53之间的密封连接;
43.随后,开启进氧机,氧气通过进氧管54、连接头53、输氧插管51进入球头52中,并通过多个穿孔521均匀排入病患气管中,进行有效的辅助呼吸治疗。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