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用中药微生态制剂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9716发布日期:2022-09-14 10:5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饲料用中药微生态制剂与应用,属于饲料领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抗生素和促生长剂在畜禽养殖领域的广泛使用,导致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引起动物肠道菌群失衡、产生大量耐药菌株、药物残留等毒副作用。人类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许多国家已经禁止或限制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为了寻找替代抗生素的药物,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具有促生长、无毒副作用、无残留、能改善肠道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特点的添加剂。
3.我国博大精深的中药中含有的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促进畜禽生长、改善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功效。益生菌具有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抑制病原菌、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机体提供多种营养物质等作用。中药微生态制剂则是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将中药与益生菌复配制成,既能通过益生菌的作用充分发挥中药活性成分的药效,又能通过中药的作用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增强其在动物肠道中的定植能力,有利于提高益生菌的活性。
4.在畜禽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已日益显示出弊端,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安全和健康。中药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代替物的使用已体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对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的中药微生态制剂,该中药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形态及血清生化指标,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都有积极作用。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饲料用中药微生态制剂,它由益生菌菌粉和中药混合物组成,所述益生菌菌粉与中药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3~10,所述益生菌由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mⅲ和a37组成,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ⅲ和a37均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分别为cctcc no:m2019560和cctcc no:m2019559;所述中药由穿心莲、甘草两味药材组成,它们的质量比为1~8∶1~5。。
7.所述的一种饲料用中药微生态制剂,按以下方法制备:将中药粉末按配比进行混合,加入同等质量的水,浸泡10~12小时;然后将浸泡后的中药混合物高压灭菌,冷却后向其中按比例加入制备好的菌粉,在35-45 ℃密闭条件下发酵30-60 小时,所述益生菌菌粉与中药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3~10;发酵结束后,在温度40~45℃下烘干30~48小时,粉碎,过80-120目筛,即得;所述益生菌包含所述益生菌包括植物乳杆菌m
ꢀⅲ
、植物乳杆菌a37,植物乳杆菌mⅲ与植物乳杆菌a37的质量比为1~5∶1~5;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ⅲ和a37均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分别为cctcc no:
m2019560和cctcc no:m2019559;所述中药由穿心莲、甘草组成,按质量份,穿心莲1~8份、甘草1~5份。
8.优选地,所述发酵的温度为37 ℃,时间为48 小时。
9.优选地,所述益生菌菌粉与中药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6。
10.优选地,所述穿心莲、甘草的质量比为3∶1。
11.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活菌数为1.0
×
10
10
~1.0
×
10
12
cfu/g。
12.本发明中所选用原料的功效:穿心莲: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等;甘草:味甘、性平;归十二经;具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功效;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mⅲ:具有很强的抗菌功能,可代替抗生素提高动物低于外来微生物的入侵能力;植物乳杆菌a37: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能够抵御益生菌在动物胃肠道、胆道以及高温条件下的灭活,从而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制剂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显著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的利用率;2.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增加肉鸡的脾脏和法氏囊指数,而且效果要明显优于金霉素,这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肉鸡免疫器官的发育,从而增强其免疫功能,且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3.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制剂显著提高肉鸡的绒毛高度(vh)、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降低了肉鸡的隐窝深度(cd)、ast、alt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主要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平衡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过氧化物酶gsh-px;且显著降低促炎因子il-1 β和血清内毒素(edt)的含量。表明本发明能显著改善畜禽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形态、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
附图说明
14.图1: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平均体重(g/只)的影响(mean
ꢀ±ꢀ
sd,n=3),图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15.图2: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平均日食量(g/g)的影响(mean
ꢀ±ꢀ
sd,n=3),图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16.图3: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的料重比(g/g)的影响(mean
ꢀ±ꢀ
sd,n=3),图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17.图4: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对1日龄白羽肉鸡脾脏指数的影响 (mean
ꢀ±ꢀ
sd,n=3),图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18.图5: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对1日龄白羽肉鸡法氏囊指数的影响 (mean
ꢀ±ꢀ
sd,n=3),图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19.图6: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对1日龄白羽肉鸡vh、cd、vh/cd的影响 (mean
ꢀ±ꢀ
sd,
n=6),图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具体实施方式
20.更详尽内容参见具体实施例。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解释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2.实施例1:中药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涉及菌粉的制备和中药微生态制剂的制备二个环节。
23.1、菌粉的制备1)冻干保护剂的制备:称取1.2g海藻糖、1.5g脱脂奶粉、0.3g蔗糖、0.25g明胶,加入至100ml无菌水中,混匀,高压蒸汽灭菌,121℃,15min,备用;2)发酵液的制备:用移液枪分别吸取10ml的mrs液体培养基至2支10ml的ep管中,然后用接种环分别挑取活化好的植物乳杆菌mⅲ和a37至对应的ep管中,混匀,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活 菌数分别为3.2
×
109cfu/ml、2.2
×
109cfu/ml;3)菌泥的收集:将发酵液在3000rpm、4℃条件下离心,倒掉上清液,即得到菌泥;4)菌泥的冻干保存:将冻干保护剂加入至菌泥中,混匀,放入-80℃冰箱冻存24h;5)菌泥的冻干:将冻存24h后的菌泥置于-60℃,8pa的真空冷冻干燥机内进行冻干24h;6)冻干菌泥的粉碎:将冻干后的菌泥在无菌环境中粉碎成80目,将两株植物乳杆菌mⅲ和a37菌粉按1:1质量比混合均匀并于-20℃环境保存,其中植物乳杆菌mⅲ和a37的总活菌数达2.7
×
10
11 cfu/g。
24.2、中药微生态制剂的制备1)中药的处理:将组成所述中药材的各组分于60℃烘干,粉碎,并80目过筛。分别称取穿心莲6g,甘草2g,混合,加中药材混合物总质量1倍量二次蒸馏水浸泡,于121℃灭菌30min,待冷却,备用。
25.2)中药混合物与菌粉混合发酵:将益生菌菌粉混合物和中药混合物按照1:6的质量比进行配比混合,37℃,发酵48h。
26.3)将发酵好的混合物,在40℃下烘干48h后,粉碎,过80目筛,即得。
27.实施例2:中药微生态制剂对aa白羽肉鸡的作用1. 动物实验分组设计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为(33.54
±
1.30)g的aa白羽肉鸡45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每组5个重复。空白对照组:空腹2d,然后全程饲喂基础日粮40d,21、42d时按后续步骤进行处理;普通中药组:空腹2d,全程饲喂基础日粮 + 0.2%普通中药,拌料给药,21、42d时按后续步骤进行处理;普通中药-菌粉组:空腹2d,全程饲喂基础日粮 + 0.2%中药微生态制剂b(普通中药+菌粉),拌料给药,21、42d时按后续步骤进行处理;菌粉组:空腹2d,全程饲喂基础日粮 + 0.2%菌粉,拌料给药,21、42d时按后续步骤进行处理;抗生素对照组:空腹2d,全程饲喂基础日粮 + 0.0035%抗生素(金霉素),拌料给药,21、42d时按后续步骤进行处理;市售发酵中药微生态制剂组:空腹2d,全程饲喂基础日粮 + 0.2%市售发酵中药微生态制剂,
拌料给药,21、42d时按后续步骤进行处理。
28.2. 饲养管理所有肉鸡在鸡笼中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驱虫和消毒均按鸡场常规饲养管理程序进行。
29.3. 生长性能的检测实验全程以组为单位记录采食量,1、21及42日龄分别对每个实验组的肉鸡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dg(g)=(末重-始重)/实验天数;adfi(g/d)= 总采食量/实验天数;f:g(g/g)= 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30.4.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在21d与42d时,每组随机选6只肉鸡屠宰,切开腹腔摘取脾脏和法氏囊,吸干血液,去除结缔组织后称鲜重,并计算器官指数;脾脏指数(100%)=脾脏鲜重(g)/宰前活重(kg)
×
100%;法氏囊指数(100%)=法氏囊鲜重(g)/宰前活重(kg)
×
100%。
31.5.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分别在第21和42d时,从每个组中随机选取9只鸡,用采血针和真空采血管对鸡进行翅静脉采血约2.0ml(每只鸡采3管血),37℃放置2h,然后于3000 rpm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即为血清,于-80℃保存;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
32.6. 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检测分别在第21和42d时,从-80℃冰箱中取出保存的血清样品于4℃解冻,然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肉鸡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
33.7. 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检测血清免疫细胞因子主要有内毒素、il-1β、il-6、il-10,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试剂盒检测肉鸡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含量。
34.8. 肠道形态检测将收集的小肠段在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48 h后,随酒精浓度增加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成5 μm厚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绒毛高度(vh)或隐窝深度(cd)定义为从绒毛尖端或隐窝基部到绒毛-隐窝交界处的垂直距离;采用10
ꢀ×
放大率的光学显微镜(leica dmi8, winzer, germany)观察切片,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leica application)采集彩色图像套件x 3.4.2, winzer,德国)。计算vh和cd的平均值,得到vh-to-cd比率(vh: cd)。
35.9. 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在整个饲养阶段即1-42d时,中药微生态制剂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空白对照组(p《0.05)、普通中药组(p《0.05)及菌粉组(p《0.05);如图2所示,在1-42d时,中药微生态制剂平均日食量显著高于菌粉组(p《0.05),市售微生态制剂组(p<0.05);如图3所示,在整个饲养阶段即1-42d时,中药微生态制剂组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普通中药组(p《0.05)及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组(p《0.05);以上说明了中药微生态制剂与普通中药、菌粉、抗生素及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相
比,可显著提高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饲料转化率。
36.如图4所示,在21d时,中药微生态制剂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普通中药组(p《0.05)、菌粉组(p《0.05)及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组(p《0.05);42d时,中药微生态制剂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普通中药组(p《0.05)及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组(p《0.05);如图5所示,中药微生态制剂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普通中药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与普通中药、菌粉及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免疫功能。
37.如图6所示,在整个饲养阶段,绒毛高度(vh):中药微生态制剂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菌粉组;隐窝深度(cd):中药微生态制剂组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中药微生态制剂组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菌粉组及抗生素组。
38.表1:中药微生态制剂对1日龄白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mean
ꢀ±ꢀ
sd,n=3),表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39.表2:中药微生态制剂对1日龄白羽肉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mean
ꢀ±ꢀ
sd,n=3),表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40.表3:中药微生态制剂对1日龄白羽肉鸡免疫细胞因子指标的影响 (mean
ꢀ±ꢀ
sd,n=3)表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3)表中肩标小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41.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组肉鸡血清白蛋白(abl)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和抗生素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和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组(p《0.001)。血清总胆固醇(tc)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和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组(p《0.05)。说明了中药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肉鸡血清白蛋白的合成,从而结合和运输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来达到对脂肪的消耗。
42.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和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组(p《0.01)。血清丙二醛(mda)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促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产生,从而降低丙二醛的含量来减小机体过氧化程度。
43.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组肉鸡血清il-1β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血清il-6、il-10与对照组、抗生素组及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内毒素(edt)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抗生素组和市售中药微生态制剂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中药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降低促炎因子il-1 β和血清内毒素(edt)的含量,从而达到减小机体炎症风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