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5821发布日期:2022-10-04 21:4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等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视网膜脱离包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排出视网膜下液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内路和外路,内路是在眼球玻璃体切除后通过视网膜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外路是穿刺巩膜、脉络膜,进入到视网膜下进行视网膜下液排出。但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要排出视网膜下液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孔为较小裂孔,传统的视网膜排出装置较难伸到裂孔处或者伸到裂孔处也不能顺利排出视网膜下液,术中需要在电凝后极部视网膜,在玻璃体切割头处切割约1.5mm的医源性裂孔,才能排出视网膜下液。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清除牵引增殖膜后,视网膜仍然处于脱离的状态,术中无法顺利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只能填充硅油促进视网膜复位,增加了硅油角膜带状变性、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硅油不能吸收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也增加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包括:
4.引流管、伸缩开关、壳体、针头
5.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壳体的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
6.所述伸缩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三开口,所述针头通过所述伸缩开关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且所述针头可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
7.所述引流管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引流管与所述针头相连通。
8.上述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所述针头为41g微精针头。
9.上述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所述针头的长度不大于3mm。
10.上述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外壁上设有防滑层。
11.上述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安装于所述引流管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
12.上述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还包括:注射针筒,所述注射针头安装于所述转接头远离所述引流管的一端。
13.上述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呈圆柱体设置,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壳体的直径。
14.上述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所述伸缩开关上设有刻度线。
15.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6.通过对本发明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将针头对准视网膜后极部脱离最高处进行穿刺,通过眼内外压力差或者负压将视网膜下液排出。视网膜顺利复位以后,微穿刺口较小,不需要使用激光封闭,由于不需要在玻璃体处造成医源性裂孔,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电凝造孔引起的大面积视网膜损伤、玻璃体出血可能。本装置既不用切割医源性裂孔,也不用填充硅油,使用方法简单,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效率,并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19.1、针头;2、伸缩开关;3、壳体;4、防滑层;5、引流管;6、转接头;7、第一开口;8、第二开口;9、第三开口;10、刻度线;11、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21.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22.如图1至图2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包括:引流管5、伸缩开关2、壳体3、针头1。
23.壳体3内部设有第一容置腔,壳体3的两端具有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8,壳体3的外壁设有第三开口9,且第一开口7、第二开口8和第三开口9均与第一容置腔相连;伸缩开关2安装于第三开口9,针头1通过伸缩开关2可伸缩的设于第一容置腔,且针头1可从第一开口7伸出或缩回壳体3;引流管5通过第二开口伸入壳体3内部,且引流管5与针头1相连通。
2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患者卧位,放置好头部,玻璃体麻醉,在玻璃体进行23g或25g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后,针头1穿过23g或25g巩膜切口将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进入眼内,然后在视网膜后极部脱离最高处穿刺,当针头1到达穿刺部位后,滑动伸缩开关2,根据视网膜下液高度调节针头1的伸出长度,通过眼内外压力差或者负压将视网膜下液排出,视网膜下液通过针头1和引流管5从眼中排出,最后将针头1从眼中取出,收回至壳体3中,本装置的微穿刺口较小,通常不需要使用激光封闭,必要时可以使用少量的激光光凝穿刺口,本装置不需要在玻璃体造成医源性裂孔,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电凝造孔引起的大面积视网膜损伤、玻璃体出血。
25.本发明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26.进一步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针头1为41g微精针头。41g微精
针头的外径仅有0.10mm,41g微精针头可以顺利穿刺至视网膜下,将视网膜下液排出眼中,当视网膜下液排出后,视网膜复位后,微穿刺口可以自闭。
27.进一步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针头1的长度不小于3mm。具体的,当针头1全部伸出壳体3时,针头1最长的伸出长度为3.0mm,避免由于针头过长时误操作,使得针头1进入视网膜下过深,从而引起大面膜视网膜损伤,同时也能够降低导出视网膜下液时针头孔的液压阻力。
28.进一步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壳体3外壁上设有防滑层4。具体的,沿着壳体3的外壁设有圈状防滑纹。能够使得使用者在手握壳体3进行操作时,不会打滑。
29.进一步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还包括:转接头6,转接头安装于引流管5远离壳体3的一端。
30.进一步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还包括:注射针筒,注射针头安装于转接头远离引流管的一端。进行视网膜穿刺后,通过眼内外压力差从引流管5中排出视网膜下液,但如果排液困难,可以在转接头处连接注射针筒和玻璃体切割机负压装置进行协助排液。
31.进一步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壳体3呈圆柱体设置,壳体3靠近第二开口8的一端设有握持部11,握持部11的直径大于壳体3的直径。使用者在握持壳体3时,手可握持在握持部11处,由于握持部11的直径略大,使得握持部11根壳体3的连接处会形成一个台阶,此台阶可使得手在握持壳体3时,防止打滑,能够握持的更牢固。
32.进一步的,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中,伸缩开关2上设有刻度线。设有刻度线可使得使用者得知伸出去的针头1长度为多少,可更好的控制针头1伸出壳体3的伸出长度。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