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类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02734发布日期:2022-11-02 11:53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抗组胺药类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抗组胺药类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1.本技术为申请号2021116771038、申请日2021年12月31日、发明名称“抗组胺药类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抗组胺药类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3.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4.儿童多重耐药菌流行较广泛,有大样本调查显示,多重耐药菌发生率从8%~45%不等;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血液、脓液、分泌物及尿液,主要以icu、新生儿及呼吸科较多见;儿童感染中,临床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前5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以及粪肠球菌;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5.抗菌药物发展多年以来,由于其大量以及不规范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抗菌药物耐药性已成为人类健康问题的重大威胁之一;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耐药酶的产生、药物作用靶点改变、细胞膜通透性降低、外排泵表达以及生物膜形成。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远小于耐药菌株的出现速度,并且经常遇到大量障碍。重新开发已批准上市药物的抗菌作用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替代策略,这些药物有潜力快速进入临床前和临床试验,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和时间。
6.发明人发现,由于抗菌药物的新药开发十分困难,研究具有抗菌作用的非抗菌药物,或者采用增敏剂增强现有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抗组胺类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还提供了抗组胺类药物作为抗生素增敏剂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多种抗组胺类药物具有抑菌作用,并且还发现了多种抗组胺类药物能够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解决广泛出现的细菌耐药性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8.首先,本发明提供了抗组胺类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9.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抗组胺类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10.优选地,所述抗组胺类药物包括:盐酸赛庚啶、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苯海拉明;
11.具体地,提供一种盐酸赛庚啶在制备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12.优选地,所述盐酸赛庚啶抑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浓度为≥8μg/ml,或≥16μg/ml,或≥32μg/ml,或≥64μg/ml,或≥128μg/ml,或≥256μg/ml。
13.或者,地氯雷他定在制备抗肺炎克雷伯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14.优选地,所述地氯雷他定的抑制肺炎克雷伯杆菌有效浓度为≥128μg/ml。
15.或者,盐酸苯海拉明在制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中的应用;
16.优选地,所述盐酸苯海拉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效浓度为≥256μg/ml。
17.本发明首次发现,抗组胺类药物盐酸赛庚啶具有明显的体外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ab1、ab2、ab3、ab11)菌株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18.还发现抗组胺类药物地氯雷他定具有抗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作用,地氯雷他定在浓度128μg/ml时均可显著抑制肺炎克雷伯杆菌kp37、kp40、kp53三个实验菌株的生长(p《0.05);
19.还发现抗组胺类药物盐酸苯海拉明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1、sa2、sa3)菌株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0.其次,本发明提供了抗组胺类药物作为抗生素增敏剂的应用;
21.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抗组胺类药物作为抗生素增敏剂的应用;
22.优选地,所述抗组胺类药物包括盐酸依匹斯汀、盐酸奥洛他定,地氯雷他定,盐酸苯海拉明,盐酸赛庚啶;
23.优选地,所述抗生素包括头孢吡肟,氨苄西林钠,美洛西林钠,美罗培南;
24.具体地,提供一种盐酸依匹斯汀、盐酸苯海拉明或盐酸奥洛他定作为头孢吡肟增敏剂的应用;
25.或者,盐酸依匹斯汀作为氨苄西林钠增敏剂的应用;
26.或者,盐酸依匹斯汀作为美洛西林钠增敏剂的应用;
27.或者,地氯雷他定作为美洛西林钠增敏剂的应用;
28.或者,地氯雷他定作为氨苄西林钠增敏剂的应用;
29.或者,盐酸赛庚啶作为美罗培南增敏剂的应用;
30.进一步的,提供一种盐酸依匹斯汀联合头孢吡肟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31.优选地,所述盐酸依匹斯汀与头孢吡肟联合应用抑制铜绿假单胞杆菌时的浓度配比为1:1或1:2或1:4或1:8或1:16。
32.或者,盐酸苯海拉明联合头孢吡肟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33.优选地,所述盐酸苯海拉明与头孢吡肟联合应用抑制铜绿假单胞杆菌时的浓度配比为1:1或1:2或1:4或1:8或1:16。
34.或者,盐酸奥洛他定联合头孢吡肟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35.优选地,所述盐酸奥洛他定与头孢吡肟联合应用抑制铜绿假单胞杆菌时的浓度配比为1:1或1:2或1:4或1:8或1:16。
36.本发明研究发现,盐酸依匹斯汀、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奥洛他定均能作为头孢吡肟的增效剂增强其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抗菌作用。
37.还提供一种盐酸依匹斯汀联合氨苄西林钠或者盐酸依匹斯汀联合美洛西林钠在制备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中的应用;
38.优选地,所述盐酸依匹斯汀和氨苄西林钠联合应用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时的浓度配比为32:1;
39.或者,盐酸依匹斯汀联合美洛西林钠在制备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中
的应用;
40.优选地,所述盐酸依匹斯汀和美洛西林钠联合应用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时的浓度配比为32:1;
41.本发明首次发现了抗组胺药盐酸依匹斯汀可以作为为抗生素增敏剂,特别是作为抗生素氨苄西林钠或美洛西林钠的增敏剂,具有促进抗生素抗菌效果的作用,特别是在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42.或者,地氯雷他定联合美洛西林钠在制备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43.优选地,所述地氯雷他定和美洛西林钠联合应用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时的浓度浓度配比为1:8;
44.或者,地氯雷他定联合氨苄西林钠在制备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45.优选地,所述地氯雷他定和氨苄西林钠联合应用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时的浓度浓度配比为8:1;
46.本发明还发现,地氯雷他定与美洛西林钠或氨苄西林钠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部分协同作用或协同作用。
47.或者,盐酸赛庚啶联合美罗培南在制备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药物中的应用;
48.优选地,所述盐酸赛庚啶和美罗培南联合应用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时的浓度配比为16~32:1,进一步优选为32:1或16:1;
49.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抗菌药物,所述抗菌药物包括抗组胺类药物,或者抗生素和抗组胺类药物的药物组合物;
50.在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抗菌药物选自:盐酸赛庚啶、地氯雷他定或盐酸苯海拉明;
51.或者,所述抗组胺类药物和抗生素的药物组合物包括:盐酸依匹斯汀和头孢吡肟的组合物;盐酸苯海拉明和头孢吡肟的组合物;盐酸奥洛他定和头孢吡肟的组合物;盐酸依匹斯汀和氨苄西林钠的组合物;盐酸依匹斯汀和美洛西林钠的组合物;地氯雷他定和美洛西林钠的组合物;地氯雷他定和氨苄西林钠的组合物;盐酸赛庚啶和美罗培南的组合物;
52.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包括上述抗菌药物和药用载体或辅料。
53.所述药用载体或辅料包括一种或多种药学上或食品学上可接受的稀释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调节剂以及其他辅料。
54.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为片剂、丸剂、喷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粉剂、糖浆剂、注射剂、喷雾剂、栓剂等。
55.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6.本发明发现,抗组胺药盐酸赛庚啶对鲍曼不动杆菌(ab1、ab2、ab3、ab11)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57.盐酸赛庚啶在浓度为64μg/ml时,可抑制80%以上ab11菌株的生长,在浓度为128μg/ml时,可完全抑制ab11菌株的生长。对于ab1菌株,盐酸赛庚啶在浓度为128μg/ml时,可抑制80%以上实验菌株的生长,在浓度为256μg/ml时,可完全抑制实验菌株的生长。对于ab2和ab3,盐酸赛庚啶在浓度为128μg/ml时,可抑制80%-100%实验菌株的生长。
58.本发明还发现,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37,kp40,kp53)菌株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59.地氯雷他定在浓度128μg/ml时均可显著抑制三个实验菌株的生长(p《0.05)。对kp37、kp40、kp53的生长率可降至2%以下(p《0.01)。
60.本发明还发现,抗组胺药盐酸苯海拉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1、sa2、sa3)菌株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61.盐酸苯海拉明在浓度为256μg/ml时几乎可完全抑制三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生长,说明其抑菌效果极好。
62.本发明还发现,盐酸依匹斯汀、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奥洛他定均能作为头孢吡肟的增效剂增强其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抗菌作用;
63.0.03mm的头孢吡肟单用对菌株没有抑制作用(p>0.05),加入≥0.03mm的盐酸依匹斯汀时,或者加入≥0.03mm的盐酸苯海拉明时,或者加入≥0.03mm的盐酸奥洛他定时,均可显著增强头孢吡肟的抑菌作用(p<0.05),将菌株生长率降至20%以下。
64.本发明发现,抗组胺药盐酸依匹斯汀与美洛西林钠或氨苄西林钠联合后具有协同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盐酸依匹斯汀与氨苄西林钠联用,或者,盐酸依匹斯汀与美洛西林钠联用时几乎可完全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并且以fici模型为评价标准,体外联合作用的实验结果显示,两药联合应用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协同作用;
65.盐酸依匹斯汀(128μg/ml)与美洛西林钠(4μg/ml)联用时几乎可完全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盐酸依匹斯汀(128μg/ml)与氨苄西林钠(4μg/ml)联用时几乎可完全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66.本发明还发现,地氯雷他定与美洛西林钠或氨苄西林钠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部分协同作用或协同作用;
67.地氯雷他定2μg/ml与美洛西林钠16μg/ml联用时可以抑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
68.地氯雷他定32μg/ml与美洛西林钠4μg/ml;联用时可以抑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
附图说明
69.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70.图1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盐酸赛庚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71.其中,图a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1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72.图b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2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73.图c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74.图d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11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75.图2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马来酸氯苯那敏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76.其中,图a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1菌株的生长率的影响;
77.图b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2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78.图c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79.图d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11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80.图3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西替利嗪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81.其中,图a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1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82.图b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2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83.图c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84.图d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11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85.图4为实施例2中地氯雷他定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86.其中,图a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37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87.图b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40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88.图c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5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89.图5为实施例2中西替利嗪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90.其中,图a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37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91.图b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40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92.图c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5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93.图6为实施例2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94.其中,图a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37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95.图b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40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96.图c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5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97.图7为实施例2中富马酸氯马斯汀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98.其中,图a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37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99.图b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40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00.图c为对肺炎克雷伯杆菌kp5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01.图8为实施例3中不同浓度的盐酸苯海拉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
102.其中,图a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03.图b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2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04.图c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05.图9为实施例3中不同浓度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
106.其中,图a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1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07.图b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2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08.图c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09.图10为实施例3中不同浓度的西替利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
110.其中,图a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1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11.图b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2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12.图c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3菌株生长率的影响;
113.图11为实施例4中盐酸依匹斯汀增强头孢吡肟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杀菌作用;
114.图12为实施例4中盐酸苯海拉明增强头孢吡肟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杀菌作用;
115.图13为实施例4中盐酸奥洛他定增强头孢吡肟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杀菌作用;
116.图14为实施例4中地氯雷他定增强头孢吡肟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杀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11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11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119.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120.实施例1
121.抗组胺药盐酸赛庚啶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静态作用测定
122.实验菌株
123.本实验过程中4株菌株(ab1、ab2、ab3、ab11)均是从医院的检验科获得,已经被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并测定了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如表1)。试验用菌株都储存在-80℃冰箱内,使用前在mha固体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最少传代培养两次。
124.表1试验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0125][0126][0127]
r:resistant,代表菌株对该抗生素耐药。
[0128]
药物与主要试剂
[0129]
盐酸赛庚啶,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马来酸氯苯那敏,大连美仑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西替利嗪,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钙调mh肉汤培养基camhb肉汤),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青岛);mha琼脂培养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生理盐水,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0130]
方法
[0131]
菌液制备
[0132]-20℃下保存的鲍曼不动杆菌室温下解冻,接种到mha琼脂培养基上,35℃培养18-20h,取发育良好的单一菌落再次接种,35℃培养18-20h,以保证菌株处于对数生长期。选取若干菌落,生理盐水配制成菌悬液,调整样品管与0.5麦士比浊管浊度一致,此时菌液浓度约为1.5
×
108cfu/ml,再用camhb肉汤进行稀释,使得菌液最后的工作浓度为5
×
105cfu/ml,最终以活菌计数进行浓度验证。
[0133]
药物母液配制
[0134]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m100-s30)的规定和试剂商的说明,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剂。盐酸赛庚啶溶解于无水乙醇配成浓度为20480μg/ml的溶液,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西替利嗪均溶解于水配成浓度为20480μg/ml的溶液。所有药物均保存于-20℃的冰箱中以备使用。每次使用之前放于4℃冰箱中使药物自然融化解冻。
[0135]
盐酸赛庚啶抗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测定
[0136]
根据clsim100-s30方案的微量肉汤稀释法,以camhb肉汤稀释药液使其成为2倍工作浓度,筛选盐酸赛庚啶应用的浓度范围为0-256μg/ml、筛选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西替利嗪应用的浓度范围均为0-512μg/ml。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吸取药物100μl,加入96孔平板的,每孔再加入100μl的菌液(5
×
105cfu/ml),其中阳性生长对照孔只含菌液不含药物,空白对照孔只含camhb肉汤。根据clsim100-s30方案的要求,将加药的96孔平板置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h,观察结果并记录细菌生长率。使用酶标仪测定并记录各孔的生长率。最低抑菌浓度(mic,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即完全抑制微量稀释孔中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
80
为抑制微量稀释孔中80%细菌生长(与生长对照组相比)的最低药物浓度。
[0137]
结果
[0138]
从图1可以看出,与未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盐酸赛庚啶在浓度为128μg/ml和256μg/ml时均可显著抑制ab1和ab2的生长(p<0.001);从图1可以看出,与未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盐酸赛庚啶在浓度为8μg/ml、16μg/ml、32μg/ml、64μg/ml、128μg/ml和256μg/ml时均可显著抑制ab3和ab11的生长(p<0.001)。从图2和3可以看出,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西替利嗪对4个菌株均没有抑菌作用。
[0139]
实施例2
[0140]
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制作用
[0141]
实验菌株
[0142]
收集临床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杆菌(kp37,kp40,kp53),菌株均被正确鉴定且测定了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0143]
菌悬液配制
[0144]
从已经分纯并过夜培养的mha平板上挑取3~5个菌落,接种于无菌0.9%氯化钠溶
液中。菌液用麦氏比浊管调浊度至0.5麦氏浊度(约为1
×
108cfu/ml),再用钙调mh肉汤培养基稀释100倍(约为1
×
106cfu/ml)。
[0145]
药物溶液配制
[0146]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的要求配制配制地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西替利嗪、富马酸氯马斯汀的原液浓度分别为40960μg/ml、20480μg/ml、20480μg/ml、10240μg/ml。
[0147]
微量肉汤稀释法
[0148]
将药物用钙调mh肉汤培养基进行倍比稀释,制成不同的稀释浓度。向无菌的96孔平板设定孔中加入100μl的各浓度药物溶液,再向各孔加入100μl稀释后的菌液,同时做阴性对照和培养基对照。37℃培养16~18h,观察结果并记录各药液对应的细菌生长率。
[0149]
实验结果
[0150]
实验菌株的药敏结果
[0151]
结果如表2。由此可见,三个实验菌株中,kp40和kp53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
[0152]
表2实验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结果
[0153][0154]
s:敏感(susceptible,s);i:中度敏感(intermediate,i);r:耐药(resistant,r)。
[0155]
不同浓度抗组胺药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156]
表3地氯雷他定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157][0158]
表注:表中生长率(%)表示为三次实验中生长率的平均值
±
标准差。每个地氯雷他定浓度的统计学对照组均为无药干预的生长对照组。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中的dunnett法,p《0.001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0159]
表4西替利嗪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160][0161]
表注:表中生长率(%)表示为三次实验中生长率的平均值
±
标准差。每个西替利嗪浓度的统计学对照组均为无药干预的生长对照组。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中的dunnett法,p《0.001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0162]
表5马来酸氯苯那敏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163][0164]
表注:表中生长率(%)表示为三次实验中生长率的平均值
±
标准差。每个马来酸氯苯那敏浓度的统计学对照组均为无药干预的生长对照组。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中的dunnett法,p《0.001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0165]
表6富马酸氯马斯汀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166][0167]
表注:表中生长率(%)表示为三次实验中生长率的平均值
±
标准差。每个富马酸氯马斯汀浓度的统计学对照组均为无药干预的生长对照组。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中的dunnett法,p《0.001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0168]
由表3和图4可以看出,与未加地氯雷他定的对照组相比,地氯雷他定在浓度128μg/ml时均可显著抑制三个实验菌株的生长(p《0.001),对kp37、kp40、kp53的生长率可降至2%以下。从表4-6和图5-7可以看出,西替利嗪、马来酸氯苯那敏、富马酸氯马斯汀均对试验菌株无抑制作用(p》0.001)。
[0169]
实施例3
[0170]
盐酸苯海拉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影响的测定
[0171]
实验材料
[0172]
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西替利嗪原料药购自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1、sa2、sa3)从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获得;麦氏比浊管购自北京天安联合科技有限公司;钙调mh肉汤培养基和mha培养基购自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0173]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和实验药物储备液配制
[0174]
从已分离纯化并过夜新鲜培养的细菌平板上挑取5-6个单菌落,接种于mha培养基中增菌16h。生理盐水配制成菌悬液,调整样品管与0.5麦士比浊管浊度一致,此时菌液浓度约为1.5
×
108cfu/ml,再用钙调mh肉汤进行稀释,使得菌液最后的工作浓度为5
×
105cfu/ml。用无菌水分别配制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西替利嗪浓度均为20480μg/ml,作为储存液。
[0175]
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0176]
将不同药物分别以钙调mh肉汤培养基分别倍比稀释成2个浓度,盐酸苯海拉明浓度为:128μg/ml和256μg/ml,马来酸氯苯那敏浓度为:512μg/ml和1024μg/ml,西替利嗪浓度为:512μg/ml和1024μg/ml。将配好的不同浓度的药物各取100μl分别加入96孔板的不同孔内;再用移液器将浓度为5
×
105cfu/ml地菌液100μl加入孔中;另设1孔加入100μl钙调mh肉汤培养基和100μl菌液,作为生长对照组,再设1孔仅加入200μl钙调mh肉汤培养基,作为“培养基背景对照”。将96孔板放置于37℃过夜(18h)培养,酶标仪测定600nm波长处的od值并进一步计算各组的生长率。
[0177]
结果
[0178]
由图8中不同浓度的实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发现,盐酸苯海拉明在浓度为256μg/ml就几乎完全抑制3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生长(p《0.001),说明其抑
菌效果极好。从图9和10可以看出,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西替利嗪对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西替利嗪无抑制作用(p》0.001)。
[0179]
实施例4
[0180]
抗组胺药增强头孢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抗菌作用
[0181]
实验菌株
[0182]
菌株:铜绿假单胞杆菌1株。
[0183]
本实验过程中菌株是从医院的检验科获得,已经被鉴定为并铜绿假单胞杆菌,并测定了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如表7)。根据药敏结果,改菌株为多重耐药菌。试验用菌株都储存在-80℃冰箱内,使用前在cn琼脂平板上进行传代培养,最少传代培养三次。
[0184]
表7试验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0185]
药物敏感度头孢哌酮/舒巴坦中度敏感哌拉西林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度敏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头孢他啶耐药头孢吡肟耐药氨曲南耐药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耐药阿米卡星敏感庆大霉素敏感环丙沙星敏感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妥布霉素敏感
[0186]
药物与主要试剂
[0187]
盐酸依匹斯汀,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盐酸苯海拉明,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盐酸奥洛他定,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头孢吡肟,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钙调mh肉汤培养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青岛);cn琼脂平板,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0188]
方法
[0189]
药物储存液的配制
[0190]
药物储存液的制备: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m100-s30)的规定和试剂商的说明,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剂。盐酸依匹斯汀和头孢吡肟均溶解于无菌蒸馏水,均配成浓度为48mm的溶液,保存于-20℃的冰箱中以备使用。每次使用之前放于4℃冰箱中使药物自然融化解冻。
[0191]
菌液的制备
[0192]
从-80℃的冰箱里取出保存的菌株,放在37℃恒温箱里使其自然溶化,用取菌环挑取适量的菌液接种到cn琼脂平板上,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h。然后挑取生长较好的单菌落再次接种于cn琼脂平板上,进行传代培养,在37℃下培养18h。至少传代培养三次,方可用于实验研究。从cn琼脂平板上,用取菌环挑取适量生长较好的菌落,溶解于装有无菌的pbs溶液的无菌试管中,于涡旋混合器上振荡混合均匀,然后将其与中国细菌浊度标准管进行对比,调整实验菌液浓度至0.5麦氏单位(1.5
×
108cfu/ml),再用无菌钙调mh肉汤进行稀释,使得菌液最后的工作浓度为106cfu/ml。
[0193]
药液的稀释
[0194]
药物抗菌作用的测定
[0195]
于96孔板中加入药物和菌液,各组培养体系如下:
[0196]
于96孔板中进行实验,药物均采用二倍微量稀释的方法,无药(对照组)仅加入100μl钙调mh肉汤培养基+100μl菌液,作为生长对照组。头孢吡肟组加入100μl相应浓度的头孢吡肟溶液+100μl菌液;联合用药组加入50μl相应浓度的头孢吡肟溶液+50μl相应浓度的抗组胺药物溶液+100μl菌液。
[0197]
以上各组培养体系于35℃培养18h用酶标仪读取各组的od值,进一步计算各组生长率。
[0198]
结果
[0199]
药物干预后铜绿假单胞杆菌在96孔板中的生长率如图11-14所示。从图11中可以看出,与生长对照组相比,0.03mm的头孢吡肟单用对菌株没有抑制作用(p>0.05),加入≥0.03mm的盐酸依匹斯汀时可显著增强头孢吡肟的抑菌作用(p<0.05),将菌株生长率降至20%以下。从图12中可以看出,与生长对照组相比,0.03mm的头孢吡肟单用对菌株没有抑制作用(p>0.05),而加入≥0.03mm的盐酸苯海拉明时可显著增强头孢吡肟的抑菌作用(p<0.05),将菌株生长率降至20%以下。从图13中可以看出,与生长对照组相比,0.03mm的头孢吡肟单用对菌株没有抑制作用(p>0.05),而加入≥0.03mm的盐酸奥洛他定时可显著增强头孢吡肟的抑菌作用(p<0.05),将菌株生长率降至20%以下。从图14可以看出,本研究中任何剂量的地氯雷他定对头孢吡肟都没有增效作用(p>0.05)。
[0200]
由此可见,盐酸依匹斯汀、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奥洛他定均能作为头孢吡肟的增效剂增强其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
[0201]
实施例5
[0202]
抗组胺药分别与和不同抗生素联用的抗菌实验:
[0203]
实验菌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011808和鲍曼不动杆菌619008;本实验过程中菌株是从医院的检验科获得,已经被正确鉴定。试验用菌株都储存在-80℃冰箱内,使用前在mha固体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最少传代培养两次。
[0204]
药物与主要试剂准备:盐酸依匹斯汀,盐酸赛庚啶,美洛西林钠,氨苄西林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钙调mh肉汤培养基(camhb),mha琼脂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
[0205]
camhb肉汤培养基的制备:称取camhb粉末8.80g,放入500ml的玻璃瓶内,加入蒸馏水,搅动使其溶解,于121℃高压灭菌30min,冷却后,放于4℃冰箱中保存以备使用。
[0206]
mha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取mha粉末16.80g,放入500ml的锥形瓶内,加入蒸馏水,
搅动使其溶解,于121℃高压灭菌30min,冷却后,放于4℃冰箱中保存以备使用。
[0207]
药物储存液的制备: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m100-s30)的规定和试剂商的说明,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剂。盐酸依匹斯汀和氨苄西林钠均溶解于无菌蒸馏水,均配成浓度为20480μg/ml的溶液,保存于-20℃的冰箱中以备使用。每次使用之前放于4℃冰箱中使药物自然融化解冻。
[0208]
物品灭菌:
[0209]
玻璃仪器灭菌:带有细菌的比浊管、烧杯、各种试管和其它玻璃培养皿均于实验前先进行高压灭菌(121℃,30min),洗刷干净并且自然晾干,然后用报纸完全包紧,再放于干热灭菌箱中灭菌,于160℃灭菌2h,备用。
[0210]
枪头灭菌:把枪头插入枪头盒内,然后用报纸将枪头盒包紧,放入高压锅内进行灭菌(121℃,30min),放入生物安全柜中,备用。
[0211]
其他物品灭菌:每次实验结束后把带有细菌菌液的枪头、抹布等废弃物或带菌物品放入高压锅内高压灭菌(121℃30min),然后再进行处理。每次试验进行前,于生物安全柜中紫外灭菌30min左右。
[0212]
抗菌药物mic值的测定:
[0213]
根据clsi(文件m100-s30)的标准,试验用抗菌药物对试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的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
[0214]
菌液的制备:
[0215]
从-80℃的冰箱里取出保存的菌株,放在37℃恒温箱里使其自然溶化,用取菌环挑取适量的菌液接种到mha固体培养基上,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h。然后挑取生长较好的单菌落再次接种于mha固体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在37℃下培养18h。至少传代培养三次,方可用于实验研究。从mha固体培养基上,用取菌环挑取适量生长较好的菌落,溶解于装有无菌的pbs溶液的无菌试管中,于涡旋混合器上振荡混合均匀,然后将其与中国细菌浊度标准管进行对比,调整实验菌液浓度至0.5麦氏单位(1.5
×
108cfu/ml),再用无菌camhb肉汤进行稀释,使得菌液最后的工作浓度为106cfu/ml。
[0216]
药液的稀释:
[0217]
每个药物的稀释方法相同,采用二倍微量稀释的方法。于试管中进行系列稀释,配制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使其是96孔板中工作浓度的2倍,备用。
[0218]
药物联用作用的检测:
[0219]
采用棋盘法研究两药联合对菌株的体外作用。按照药液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吸取抗生素(美洛西林钠、氨苄西林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溶液50μl,依次加入到无菌96孔板的第2-11列中;按照药液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吸取盐酸依匹斯汀或盐酸赛庚啶溶液50μl,依次加入到无菌96孔板的7-1行(最后一列的孔不加)中;吸取配制好的菌液100μl加入到1-11列中所有孔。第12列所有的孔作为培养基对照组,不含药物,仅加200μl camhb肉汤;第一列和最后一列的2-11孔补加50μl camhb肉汤。h1孔作为无药物的细菌生长对照组。加完药液和菌液后,将96孔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h,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mic是指完全抑制微量稀释孔中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每个实验重复三次。
[0220]
药物联合应用的评价方法:
[0221]
实验应用fici模型对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价。fici模型是根据
loewe additivity(la)理论得来的,该理论认为药物与药物自身之间不能产生相互作用,所以把药物单用与联用产生相同效果的浓度点放一起比较,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常用的评价联合药敏方法之一。应用此模型判断药物的相互作用时,要先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fici是药物a和药物b的fic之和(fica+ficb),公式如下:fici=fica+ficb=(联合用药时a药mic/单独用药时a药mic)+(联合用药时b药mic/单独用药时b药mic)。结果的解释评价标准如下:fici≤0.5表示两药具有协同作用;0.5《fici≤1表示两药具有相加作用;1《fici≤2表示两药无相互作用;fici》2表示两药具有拮抗作用。
[0222]
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抗菌作用:
[0223]
本实验应用棋盘法来测定不同药物组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011808和鲍曼不动杆菌619008的体外联合作用,药物干预后在96孔板中的生长率分布如表8-15所示,根据表8-15的药物联合作用结果整理成表16,体外联合作用的实验结果如表16所示。
[0224]
从表8和表16可以看出,盐酸依匹斯汀(128μg/ml)与美洛西林钠(4μg/ml)联用时几乎可完全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0225]
从表9和表16可以看出,盐酸依匹斯汀(128μg/ml)与氨苄西林钠(4μg/ml)联用时几乎可完全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0226]
从表10-11和表16可以看出,盐酸依匹斯汀与替卡西林或哌拉西林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协同作用;
[0227]
从表12-13和表16可以看出,盐酸赛庚啶与美洛西林钠或氨苄西林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联用没有协同作用;
[0228]
从表14-15和表16可以看出,盐酸依匹斯汀与美洛西林钠或氨苄西林钠对鲍曼不动杆菌联用没有协同作用。
[0229]
表8盐酸依匹斯汀与美洛西林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
[0230][0231]
下划线标记的孔代表两药联合抗菌的最佳浓度组合所对应的孔
[0232]
表9盐酸依匹斯汀与氨苄西林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
[0233][0234]
下划线标记的孔代表两药联合抗菌的最佳浓度组合所对应的孔
[0235]
表10盐酸依匹斯汀与替卡西林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
[0236][0237][0238]
下划线标记的孔代表两药联合抗菌的最佳浓度组合所对应的孔
[0239]
表11盐酸依匹斯汀与哌拉西林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
[0240][0241]
下划线标记的孔代表两药联合抗菌的最佳浓度组合所对应的孔
[0242]
表12盐酸赛庚啶与美洛西林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
[0243][0244][0245]
下划线标记的孔代表两药联合抗菌的最佳浓度组合所对应的孔
[0246]
表13盐酸赛庚啶与氨苄西林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率的影响
[0247][0248]
下划线标记的孔代表两药联合抗菌的最佳浓度组合所对应的孔
[0249]
表14盐酸依匹斯汀与美洛西林钠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250][0251]
下划线标记的孔代表两药联合抗菌的最佳浓度组合所对应的孔
[0252]
表15盐酸依匹斯汀与氨苄西林钠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80℃冰箱中。
[0267]
主要试剂
[0268]
地氯雷他定(纯度》98%)、美洛西林钠(纯度》98%)、氨苄西林钠(纯度》98%)、头孢他啶(纯度》98%)、头孢替安(纯度》98%)均购自大连美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温避光保存。钙调mh肉汤培养基、mha琼脂培养基均购自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0269]
菌液和药物溶液配制
[0270]
菌液配制:将冷冻保存的菌株常温下解冻,在mha琼脂平板上接种划线,于37℃恒温箱中过夜培养。菌落形成后,挑选平板上的单个菌落接种至10ml新鲜钙调mh肉汤培养基中,随后将肉汤置于37℃恒温摇床中,以170r/min的速度震荡12~18h直至菌液浑浊。使用麦氏比浊仪将菌液浓度调节至106cfu/ml。
[0271]
药物原溶液配制:地氯雷他定溶解于dmso配成浓度为20480μg/ml的原溶液;美洛西林钠和氨苄西林钠溶解于无菌蒸馏水,配成浓度为20480μg/ml的原溶液。所有原溶液均保存于-20℃的冰箱中以备使用,每次使用之前放于4℃冰箱中使药物溶液自然融化解冻。
[0272]
联合药敏试验
[0273]
用钙调mh肉汤培养基将各个药物溶液进行一系列二倍稀释,配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向无菌96孔板的2-11列依次加入50μl不同浓度的美洛西林钠,向无菌96孔板的1-6行依次加入50μl不同浓度的地氯雷他定,向以上所有孔中加入100μl菌悬液,并钙调mh肉汤培养基将不足200μl的孔补齐至200μl。在第12列的所有孔加入200μl的钙调mh肉汤培养基作为培养基阴性对照。混合均匀后,将96孔板转移到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h试验做3次重复。
[0274]
在实验室中,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作为联合药敏试验效果的判断依据:
[0275]
fici=ca/mica+cb/micb[0276]
式中:mica和micb是a、b药物单独用药时的mic值;ca和cb是a、b两药联用时各自的mic值。
[0277]
根据fici的范围可以判断联合药敏试验的效果:fici≤0.5为协同效应;0.5《fici≤1为部分协同(相加作用);1《fici≤2为无关作用;fici》2为拮抗作用。
[0278]
实验结果
[0279]
表17地氯雷他定与美洛西林钠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280][0281][0282]
加粗和下划线标记处对应两药联用对抗该菌的最佳药物浓度
[0283]
表18地氯雷他定与氨苄西林钠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284][0285]
加粗和下划线标记处对应两药联用对抗该菌的最佳药物浓度
[0286]
表19地氯雷他定与头孢他啶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287][0288]
加粗和下划线标记处对应两药联用对抗该菌的最佳药物浓度
[0289]
表20地氯雷他定与头孢替安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率的影响
[0290][0291][0292]
加粗和下划线标记处对应两药联用对抗该菌的最佳药物浓度
[0293]
表21药物联用的作用评价
[0294][0295]
a mica代表单用时地氯雷他定的mic;
[0296]
b ca表两药联用时地氯雷他定的mic;
[0297]
c micb代表单用时抗生素(美洛西林钠、氨苄西林钠、头孢他啶、头孢替安)的mic;
[0298]
d cb表两药联用时抗生素(美洛西林钠、氨苄西林钠、头孢他啶、头孢替安)的mic。
[0299]
实验结论
[0300]
地氯雷他定与美洛西林钠或氨苄西林钠联用的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部分协同作用或协同作用,地氯雷他定与头孢他啶或头孢替安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表现为无关作用。
[0301]
实施例7
[0302]
盐酸赛庚啶增强美罗培南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作用测定
[0303]
一、材料与方法
[0304]
1.材料
[0305]
1.1实验菌株
[0306]
本实验过程中菌株是从医院的检验科获得,已经被鉴定为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试验用菌株都储存在-80℃冰箱内,使用前在mha琼脂平板上进行传代培养,最少传代培养三次。
[0307]
1.2药物与主要试剂
[0308]
赛庚啶,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美罗培南,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钙调mh肉汤培养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青岛);mha琼脂平板,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0309]
2.方法
[0310]
2.1药物储存液的配制
[0311]
药物储存液的制备: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m100-s30)的规定和试剂商的说明,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剂。盐酸赛庚啶和美罗培南均分别溶解于无水乙醇和无菌蒸馏水,均配成浓度为20480μg/ml的原溶液,保存于-20℃的冰箱中以备使用。每次使用之前放于4℃冰箱中使药物自然融化解冻。
[0312]
2.2菌液的制备
[0313]
从-80℃的冰箱里取出保存的菌株,放在37℃恒温箱里使其自然溶化,用取菌环挑取适量的菌液接种到mha琼脂平板上,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h。然后挑取生长较好的单菌落再次接种于mha琼脂平板上,进行传代培养,在37℃下培养18h。至少传代培养三次,方可用于实验研究。从cn琼脂平板上,用取菌环挑取适量生长较好的菌落,溶解于装有无菌的pbs溶液的无菌试管中,于涡旋混合器上振荡混合均匀,然后将其与中国细菌浊度标准管进行对比,调整实验菌液浓度至0.5麦氏单位(1.5
×
108cfu/ml),再用无菌钙调mh肉汤进行稀释,使得菌液最后的工作浓度为5
×
105cfu/ml。
[0314]
2.3药物联合作用测定
[0315]
本实施例使用96孔圆底药敏板。先将2倍/4倍终浓度的药物工作液加入药敏孔中,每孔50μl/100μl,再将制备好的标准菌悬液加入含药液的药敏孔中,每孔100μl。生长对照孔中加入100μl菌悬液和100μl培养基,最后一列孔为阴性对照孔(空白对照),仅有培养基。药敏板其余孔用培养基补齐至200μl,配制完成后置于恒温培养箱内,35℃培养18小时,肉眼法读取各孔中细菌的生长量。每一个孔的生长状况均与生长对照孔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记录每一个孔内的生长得分。
[0316]
二、结果
[0317]
1.盐酸赛庚啶与美罗培南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
[0318]
肺炎克雷伯杆菌在96孔板中的生长量如表26-27所示。从表26可以看出,与生长对照组相比,4μg/ml美罗培南单用或128μg/ml盐酸赛庚啶单用均对菌株310492没有抑制作用,但是4μg/ml美罗培南与128μg/ml盐酸赛庚啶联用时可完全抑制菌株310492的生长。从表27可以看出,与生长对照组相比,8μg/ml美罗培南单用或128μg/ml盐酸赛庚啶单用均对菌株313342没有抑制作用,但是8μg/ml美罗培南与128μg/ml盐酸赛庚啶联用时可完全抑制菌株313342的生长。
[0319]
表22盐酸赛庚啶与美罗培南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310492的生长率影响
[0320][0321]
设定生长对照孔内细菌生长了100%,为5分,与其生长状况一致的孔为5分;4分代表长了约80%的菌;3分代表长了约60%的菌;2分代表长了约40%的菌;1分代表长了约20%的菌;0分代表没有长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应该判断为80%及以上的生长受抑制的孔内药物浓度(得分≤1的孔)。
[0322]
下划线标记孔代表两药联用的最佳效果。
[0323]
表23盐酸赛庚啶与美罗培南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313342的生长率影响
[0324][0325]
设定生长对照孔内细菌生长了100%,为5分,与其生长状况一致的孔为5分;4分代表长了约80%的菌;3分代表长了约60%的菌;2分代表长了约40%的菌;1分代表长了约20%的菌;0分代表没有长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应该判断为80%及以上的生长受抑制的孔内药物浓度(得分≤1的孔)。
[0326]
下划线标记孔代表两药联用的最佳效果。
[0327]
2.药物联合应用的评价
[0328]
实验应用fici模型对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价。fici模型是根据loewe additivity(la)理论得来的,该理论认为药物与药物自身之间不能产生相互作用,所以把药物单用与联用产生相同效果的浓度点放一起比较,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常用的评价联合药敏方法之一。应用此模型判断药物的相互作用时,要先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采用肉眼观察到的实验数据来计算fici值。fici是药物a和药物b的fic之和(fica+ficb),公式如下:fici=fica+ficb=(联合用药时a药mic/单独用药时a药mic)+(联合用药时b药mic/单独用药时b药mic)。结果的解释评价标准如下:fici≤0.5表示两药具有协同作用;0.5《fici≤1表示两药具有部分协同作用;1《fici≤2表示两药无相互作用;fici》2表示两药具有拮抗作用。
[0329]
根据表22、23中联用最佳效果整理成表24。
[0330]
表24盐酸赛庚啶与美罗培南联用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作用评价
[0331][0332]
a mica代表美罗培南单用时的mic;
[0333]
b ca表两药联用时美罗培南的mic;
[0334]
c micb代表盐酸赛庚啶单用时的mic;
[0335]
d cb表两药联用时盐酸赛庚啶的mic。
[0336]
由表24可见,药物联合作用的效果如下:
[0337]
4μg/ml美罗培南与128μg/ml盐酸赛庚啶联用时对菌株310492的有协同抑制作用,8μg/ml美罗培南与128μg/ml盐酸赛庚啶联用时对菌株313342的有协同抑制作用。
[0338]
综上所述,盐酸赛庚啶能够增强美罗培南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菌作用
[03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