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51705发布日期:2022-09-07 13:2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药物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物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药物输送装置能够以注射的方式,自动将药液注入到人体中,其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克服了传统注射器所存在的诸多缺陷。
3.药物输送装置主要包括:注射机构、动力机构等。其中,注射机构用于存放药液,动力机构可触发注射机构工作,实现药液的自动注射。
4.然而,现有的药物输送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产品的组装,并导致成本较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药物输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药物输送装置,其包括:能源组件以及注射组件;
8.所述能源组件包括:防护壳、运动元件、推进构件、激活元件以及能源元件;
9.所述防护壳轴向滑动设置,其一端与所述运动元件相抵靠;所述运动元件套装在所述激活元件上,并能够随所述防护壳的滑动控制所述激活元件内部的推进构件释放;所述运动元件在所述能源元件推动下,反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由所述激活元件锁死;
10.所述注射组件收容于所述防护壳中,其包括:用于储液的容器;
11.所述推进构件延伸至所述容器中,所述推进构件释放后,在所述能源元件的推动下将所述容器中的液体推出;所述运动元件处于锁死状态时,所述容器的针头收容于所述防护壳中。
12.作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改进,所述激活元件两侧设置有第一弹性卡扣;
13.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包括:与激活元件主体相连接的第一弹性臂、设置于第一弹性臂端部内侧的第一卡点以及设置于第一弹性臂端部外侧的凸点;
14.所述运动元件通过挤压所述凸点,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向内侧弯曲,其上的第一卡点卡入于所述推进构件中,所述运动元件与所述凸点分离时,所述推进构件处于释放状态。
15.作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改进,所述能源元件包括弹性体一;所述弹性体一收容于所述推进构件中,其初始处于压缩状态,并能够在伸展时推动所述推进构件将所述容器中的液体推出。
16.作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改进,所述激活元件两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卡扣;
17.所述第二弹性卡扣包括:与所述激活元件主体相连接的第二弹性臂、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端部外侧的第二卡点;
18.所述第二卡点初始地与所述运动元件的内侧壁相抵靠,所述运动元件运动至极限
位置时在轴向上由所述第二卡点进行锁死限位。
19.作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改进,所述能源元件包括弹性体二;
20.所述弹性体二套装于激活元件及运动元件组装形成的整体上,其一端与所述运动元件端部的翻边相抵靠,另一端与所述激活元件端部的凸筋相抵靠;且所述弹性体二初始处于压缩状态,并能够在伸展时推动所述运动元件反向运动。
21.作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改进,所述药物输送装置还包括后盖,其扣合于所述药物输送装置的尾端;所述激活元件在所述能源元件推动下,撞击所述后盖发出注射结束的提示音。
22.作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改进,所述能源元件包括:弹性体一和弹性体二;
23.所述弹性体一收容于所述推进构件中,其初始处于压缩状态,并能够在伸展时推动所述推进构件将所述容器中的液体推出;
24.所述弹性体二套装于激活元件及运动元件组装形成的整体上,其一端与所述运动元件端部的翻边相抵靠,另一端与所述激活元件端部的凸筋相抵靠;且所述弹性体二初始处于压缩状态,并能够在伸展时推动所述运动元件反向运动。
25.作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改进,所述药物输送装置还包括壳体组件,其包括:外套、装配于所述外套中的内套以及安装于所述外套后端的后盖;
26.所述外套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端部相连接的第二壳体;
27.所述能源组件通过内套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注射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中,且所述内套对所述注射组件进行压紧固定。
28.作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改进,所述内套的端面上伸出有两个向外倾斜设置的压脚,所述压脚与所述注射组件的容器相抵靠。
29.作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改进,所述药物输送装置还包括笔帽组件,其包括:笔帽以及位于所述笔帽中的笔帽卡环;
30.所述笔帽卡环在所述笔帽扣合于所述药物输送装置的前端时,套装于所述针头的保护套上;所述笔帽卡环还设置有向内侧延伸设置的卡扣,所述卡扣沿所述笔帽的拔出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保护套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2.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能源组件兼具多重功能,其辅助推进构件的安装固定,还能够实现注射完成后运动元件的锁死。此外,还可在注射完成后撞击后盖以发出提示音,以提醒使用者已完成注射。如此,由于能源组件集成了多种功能,大大简化了药物输送装置的结构。
33.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壳体组件中,外套采用分体式设计,如此有利于药物输送装置的分体式组装,进而提高组装的效率,并降低产品的成本。此外,内套可对注射组件进行压紧固定。因此,在确保注射组件稳定性的同时,还省略了辅助压紧的部件,有利于简化药物输送装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36.图2为图1所示壳体组件中外套的立体示意图;
37.图3为图1所示壳体组件中内套和尾盖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8.图4为图1中能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39.图5为图4中防护壳的立体示意图;
40.图6为防护壳与第二壳体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41.图7为图4中弹性体一、推进构件、激活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42.图8为图7中激活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43.图9为图8中第一弹性卡扣的立体示意图;
44.图10为图8中第二弹性卡扣的立体示意图;
45.图11为图1中注射组件及笔帽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46.图12为图11中注射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47.图13为图11中笔帽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9.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药物输送装置,该药物输送装置作用于人体的皮肤上,用于可将胰岛素等药物的自动注射至人体。本实施例通过对动力部分、注射部分以及笔帽等部分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本实施例的药物输送装置具有显著的优势。
5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药物输送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0、能源组件20、注射组件30以及笔帽组件40。
51.壳体组件10形成本实施例药物输送装置的外套11结构,能源组件20、注射组件30安装于该壳体组件10所围成的空间中,笔帽组件40装配于该壳体组件10的前端。如此,壳体组件10能够辅助其它组件的安装固定,且为内部的组件提供保护。
52.配合参照图2所示,壳体组件10包括:外套11、装配于外套11中的内套12以及安装于外套11后端的后盖13。
53.其中,外套11采用分体式结构,其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的下端与第二壳体112的上端相连接。如此,通过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形式,有利于本实施例药物输送装置的分体式组装,进而提高组装的效率。
54.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通过卡合的方式相连接。此时,第一壳体111的装配端或者第二壳体112的装配端设置有第一卡扣1111,相应的,第二壳体112的装配端或者第一壳体111的装配端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一卡槽1121。
55.当第一卡扣1111设置于第一壳体111的装配端时,其左右对称地设置于所在端的两侧,且沿插接装配方向设置。为了便于插接卡合,第二壳体112的装配端开设有中心对称
设置的两个第一导向槽1122,该第一导向槽1122延伸至第二壳体112装配端的内侧壁上。第一卡槽1121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导向槽1122插接方向的下方。如此,在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组装时,第一卡扣1111在第一导向槽1122的导引下,可卡入到下方的第一卡槽1121中,实现上第二壳体112的卡合固定。
56.为了对第一壳体111的装配进行轴向限位,第一壳体111装配端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1112,第二壳体112装配端的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1123。此时,第一壳体111的第一限位台阶1112与第二壳体112的端面相抵靠,第二壳体112的第二限位台阶1123与第一壳体111的端面相抵靠。
57.后盖13装配于外套11的后端,以对外套11进行封闭。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后盖13卡合于外套11的后端,其卡合方式与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的卡合方式相同,均包括卡扣、卡槽以及导向槽结构,此处不再重复介绍。
58.配合参照图3所示,内套12安装于第一壳体111中,以用于辅助能源组件20和注射组件30的安装固定。
59.具体地,内套12通过后盖13安装于第一壳体111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内套12与后盖13通过卡合的方式相连接。此时,内套12上设置有第二卡扣121,相应的,后盖13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第二卡槽131。优选地,第二卡扣121中心对称分布,第二卡槽131对应地设置于后盖13上。
60.内套12轴向贯通设置,为了配合能源组件20的动作,内套12上还开设有:第一避位槽122、第二避位槽123以及限位滑槽124。其中,第一避位槽122、第二避位槽123用于能源组件20上的部件伸出,以配合实现能源组件20的解锁、锁死等功能;限位滑槽124用于为能源组件20的动作提供导向。
61.为了辅助注射组件30的安装固定,内套12靠近注射组件30的一端设置有与其相抵靠的压脚125,如此以对注射组件30进行轴向限位,进而确保注射组件30的稳定性。同时,压脚125与内套12一体设计的方式,还有利于结构的简化。
62.一个实施方式中,内套12的端面上伸出有两个向外倾斜设置的压脚125,该压脚125的端部折弯设置,该折弯部分与注射组件30中的容器后端相抵靠。如此,两个压脚125与容器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进而有利于确保注射以及受到振动时容器能够始终保持稳定。此外,为了提高压脚125的强度,压脚125的倾斜部分与折弯部分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126。
63.如图4所示,能源组件20用于驱动注塑组件进行注射动作,其包括:防护壳21、运动元件22、推进构件23、激活元件24、弹性体一25以及弹性体二26。
64.防护壳21用于避免注射组件30中的针头在完成注射后暴露在外部,同时还能够推动运动元件22动作以触发注射组件30进行注射。
65.如图5、6所示,防护壳21轴向贯通设置,其滑动地安装于第二壳体112中。为了便于防护壳21的安装固定,防护壳21一端的开口具有环形的翻边211,该翻边211能够对防护壳21进行轴向限位。同时,翻边211的内侧还设置有卡扣结构212,该卡扣结构212包括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t型卡扣。此外,防护壳21的两侧还开设有安装槽213,任一侧的安装槽213均延伸至防护壳21的端部。
66.相应的,第二壳体112中设置有限位条1124以及限位环1125。其中,限位条1124设置于第二壳体112的内侧壁上,并按照安装槽213的相对位置对应设置。限位环1125设置于
两限位条1124的前端位置,并与所在第二壳体112保持同轴设置。此外,第二壳体112的前端以及限位环1125上还设置有第三卡槽1126。
67.如此,当防护壳21与第二壳体112装配时,防护壳21相对第二壳体112自其前端插入。此时,使防护壳21上的两个t型卡扣与第二壳体112的前端以及限位环1125上的第三卡槽1126相配合。同时,防护壳21的翻边211与限位环1125的端面相抵靠,且防护壳21的安装槽213与第二壳体112中的限位条1124相配合。
68.运动元件22滑动地套装于内套12上,防护壳21另一端还具有两个轴向设置的延伸臂214,延伸臂214的端部与运动元件22的端面相抵靠。如此,注射药物时,将本实施例的药物输送装置按压在皮肤上,在压力作用下防护壳21被推动,使得其中注射组件30的针头露出。同时,防护壳21可推动运动元件22使之滑动,进而触发射组件进行注射。
69.如图7所示,推进构件23初始地固定于激活元件24中,激活元件24进一步安装于内套12中。推进构件23一端自激活元件24中伸出并延伸至注射组件30的容器中。推进构件23延伸至容器的一端还连接有一胶塞231。如此,当胶塞231动作时,可将容器中的药液推出以实现自动注射。
70.弹性体一25用于提供推进构件23注射动作的动力,其收容于推进构件23中,并在推进构件23的挤压作用下初始地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体一25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各类物质,例如弹簧等。
71.该弹性体一25套装于后盖13上延伸至推进构件23中的弹簧柱132上。该弹性体一25一端与后盖13相抵靠,另一端与推进构件23一端的内端面相抵靠。如此,当推进构件23处于活动状态时,其可在弹性体一25的弹性作用下,通过胶塞231将容器中的药液推出。
72.弹性体二26用于辅助实现注射完成后运动元件22的锁死以及推动激活元件24在注射完成后撞击后盖13以发出提示音。弹性体二26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各类物质,例如弹簧等。
73.该弹性体二26套装于激活元件24、内套12及运动元件22组装形成的整体上,其一端与运动元件22端部的翻边211相抵靠,另一端与激活元件24端部的凸筋243相抵靠。且弹性体二26初始处于压缩状态。
74.如图8、9、10所示,激活元件24兼具多重功能,其辅助推进构件23的安装固定,还能够实现注射完成后运动元件22的锁死。此外,激活元件24还可在注射完成后撞击后盖13以发出提示音,以提醒使用者已完成注射。
75.为了辅助推进构件23的安装固定,即初始地对推进构件23进行限位,而当注射时解除对推进构件23的限位,激活元件24两侧的第一镂空区域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卡扣241。该第一弹性卡扣241包括:与激活元件主体相连接的第一弹性臂2411、设置于第一弹性臂2411端部内侧的第一卡点2412以及设置于第一弹性臂2411端部外侧的凸点2413。相应的,推进构件23的两侧设置有第四卡槽232。
76.第一弹性卡扣241与内套12上的第一避位槽122相对设置。如此,第一弹性卡扣241上的凸点2413可抵靠在运动元件22的内侧壁上,且第一弹性卡扣241在运动元件22的限位下,第一弹性卡扣241向内侧弯曲,使得其上的第一卡点2412卡入于推进构件23的第四卡槽232中。如此,在上述第一卡点2412的限位作用下,推进构件23能够挤压弹性体一25使其处于压缩状态。而当注射按压防护壳21时,其可推动运动元件22使之滑动,当运动元件22运动
至与凸点2413分离的位置时,第一弹性卡扣241回复到初始状态,其第一卡点2412可自第四卡槽232中脱出。此时,推进构件23处于释放状态,进而在弹性体一25的作用下,推动胶塞231将容器中的药液推出以实现自动注射。
77.为了实现注射完成后运动元件22的锁死,激活元件24两侧的第二镂空区域中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卡扣242,且第二弹性卡扣242与第一弹性卡扣241错位设置。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卡扣241靠近激活元件24的端部设置,第二弹性卡扣242位于第一弹性卡扣241的后侧,且与第一弹性卡扣241错位设置。
78.第二弹性卡扣242包括:与激活元件主体相连接的第二弹性臂2421、设置于第二弹性臂2421端部外侧的第二卡点2422。第二弹性卡扣242与内套12上的第二避位槽123相对设置。如此,第二弹性卡扣242上的第二卡点2422可抵靠在运动元件22的内侧壁上,且第二弹性卡扣242在运动元件22的限位下,第二弹性卡扣242向内侧弯曲。为了对运动元件22进行锁死,第二卡点2422具有锁紧面24221以及与锁紧面24221相对设置的导向面24222。
79.如此,当注射按压防护壳21时,其可推动运动元件22使之反向滑动,当运动元件22运动至与第二卡点2422分离的位置时,第二弹性卡扣242张开并回复到初始状态。与此同时,防护壳21推动运动元件22进一步压缩弹性体二26。当注射完成时,药物输送装置与人体皮肤分离。此时,压缩的弹性体二26释放弹性力,并推动运动元件22进行反向运动。锁紧面24221及导向面24222均沿着运动元件22反向运动的方向倾斜设置,当运动元件22再次与第二卡点2422相抵靠时,其内侧壁沿着第二卡点2422的导向面24222进行滑动。当运动元件22整体通过第二卡点2422时,第二弹性卡扣242再次张开。此时,第二弹性卡扣242的锁紧面24221能够与运动元件22的端面相抵靠,对其进行轴向限位,运动元件22进一步地对防护壳21进行轴向限位,将防护壳21锁死,避免注射组件30的针头露出,使得本实施例的药物输送装置满足相应的安全标准。
80.如上所述,弹性体二26另一端与激活元件24端部的凸筋243相抵靠。具体地,凸筋243设置于激活元件24靠近后盖13的一端,该凸筋243对称地分布于所在端的两侧。且两侧的凸筋243能够自限位滑槽124伸出,如此以便于弹性体二26另一端与凸筋243伸出的部分相抵靠。
81.当注射完成时,压缩的弹性体二26释放弹性力。该弹性体二26在推动运动元件22进行反向运动的同时,也同步推动激活元件24朝向后盖13运动。从而,当激活元件24撞击后盖13时,可发出提示音以提醒使用者已完成注射。
82.如图11、12所示,注射组件30用于在能源组件20的驱动下,实现药液的自动注射。该注射组件30包括:容器31、针头32以及容器托架33。
83.其中,容器31用于存放待注射的药液,其一端与针头32相连通,另一端具有一开口。推进构件23自开口伸入到容器31中,并可带动其上的胶塞231在容器31内进行轴向运动。从而,在推进构件23的作用下,胶塞231可将容器31中的药液自针头32推出。针头32上还套装有针帽321,针帽321上还套装有一保护套322。
84.容器托架33的内部按照容器31的形状仿型设计,容器31收容于容器托架33中,容器托架33进一步安装于防护壳21中。如上所述,内套12端面上伸的压脚125抵住容器31的后端。如此,两个压脚125与容器31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进而有利于确保注射以及受到振动时容器31能够始终保持稳定。
85.为了与防护壳21相配合,容器托架33上设置有第三卡扣331、第一限位块332、第二限位块333以及第四限位块334。其中,第三卡扣331与内套12的延伸臂214避位设置,并进一步卡入到第二壳体112上的第五卡槽1127中,如此以实现容器托架33的安装固定。
86.第一限位块332设置于容器托架33的两侧,任一侧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块332。容器托架33通过其上的第一限位块332与防护壳21上的安装槽213相配合,如此以实现容器托架33安装限位。
87.第二限位块333设置于容器托架33的两侧,任一侧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块333。且两侧的第二限位块333与第三卡扣331、第一限位块332错位设置。防护壳21上的延伸臂214分别卡设于对应侧的两个第二限位块333之间。如此,以实现容器托架33安装限位。
88.第四限位块334设置于的容器托架33的两侧。相应的,防护壳21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与两侧第四限位块334相配合的限位槽215。如此,防护壳21在限位槽215所限定的行程内进行滑动。
89.如图13所示,笔帽组件40用于对注射组件30中的针头32及其针帽321和保护套322进行保护。该笔帽组件40包括:笔帽卡环41和笔帽42。其中,笔帽卡环41位于笔帽42中,其能够在笔帽42扣合于药物输送装置的前端时,通过一端的开口套装于针头32的保护套322上。
90.具体地,笔帽卡环41可通过机加工的方式一体成型,其具有加工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笔帽卡环41还设置有向内侧延伸设置的第四卡扣411,且该第四卡扣411沿笔帽42的拔出方向倾斜设置。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卡扣411与笔帽卡环41一体成型,成型的方式可以为冲压等。第四卡扣41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其被设置为多个时,多个第四卡扣411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91.相应的,保护套322上设置有能够与第四卡扣411相配合的第六卡槽3221。如此,当拔出笔帽42时,其中的笔帽卡环41可通过第四卡扣411将保护套322一同拔出。从而,可避免保护套322随意丢弃或者丢失,且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且第五卡扣4211的倾斜有利于咬住针头32的保护套322的外壁,进而确保保护套322沿轴向方向被有效拔出。
92.笔帽卡环41与笔帽42可以为一体件,也可以为分体件。当二者为分体件件时,为了便于笔帽卡环41安装于笔帽42中,笔帽42的底部垂直设置有一安装套421,该安装套421与笔帽42保持同轴设置。笔帽卡环41卡合于该安装套421中。
93.相应的,安装套4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装配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五卡扣4211,笔帽卡环41上开设有能够与第五卡扣4211相配合的第七卡槽412。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卡扣4211中心对称设置于安装套421的内侧壁上,笔帽卡环41上的第七卡槽412与第五卡扣4211对应设置。
94.笔帽卡环41可沿装配方向插接于安装套421中,且由于第五卡扣4211沿装配方向倾斜设置,其可在装配时起到导向的作用,而在装配完成时,可防止笔帽卡环41自安装套421中脱出。
95.此外,为了便于笔帽卡环41与保护套322及安装套421之间的配合,笔帽卡环41应当具有一定的形变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笔帽卡环41贯通设置,且笔帽卡环41的另一端还开设有自延伸至端部的若干条形槽413。如此,通过设置若干条形槽413,使得笔帽卡环41在径向方向能够发生形变,进而能够更好地装配在保护套322和安装套421之间,克服装配上
的误差。
96.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能源组件兼具多重功能,其辅助推进构件的安装固定,还能够实现注射完成后运动元件的锁死。此外,还可在注射完成后撞击后盖以发出提示音,以提醒使用者已完成注射。如此,由于能源组件集成了多种功能,大大简化了药物输送装置的结构。
97.本发明药物输送装置的壳体组件中,外套采用分体式设计,如此有利于药物输送装置的分体式组装,进而提高组装的效率,并降低产品的成本。此外,内套可对注射组件进行压紧固定。因此,在确保注射组件稳定性的同时,还省略了辅助压紧的部件,有利于简化药物输送装置的结构。
9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9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