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临床高热擦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1173发布日期:2022-11-12 02:3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临床高热擦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儿科临床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儿童临床高热擦浴装置。


背景技术:

2.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皮肤汗腺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很差,因此,小儿非常容易发热,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许多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临床上对发热的处理首先是降温,降温是小儿高热临床处理的关键,在应用退烧药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常常采用擦浴手段,擦浴是用毛巾浸入温水,再以离心方向擦拭患儿四肢及背部,在擦浴的同时对患儿四肢及背部进行反复按压,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热量的挥发提升降温效果,现在一般需要人工对患儿进行擦浴,毛巾的大小固定,在擦浴肢体时只能对肢体一侧进行擦浴,需要重复动作才能对另一侧肢体进行擦拭,擦浴时还需要进行反复按压,费时费力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儿童临床高热擦浴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临床上对儿童进行擦浴时操作不便及效率较低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左右方向的固定板,固定板内开设有储液腔,固定板下方设有五个驱动结构,五个驱动结构可呈正五边形排布,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盒,上侧的驱动盒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每两个相邻的驱动盒经销轴互相铰接连接,五个驱动结构之间设有弹性层,弹性层内侧设有毛巾层,驱动盒前端靠近弹性层的一侧铰接有摇柄,摇柄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滚轮,驱动盒内设有活塞缸,活塞缸内设有可前后滑动的活塞板,活塞缸与储液腔连通,活塞缸下侧连通有贯穿弹性层的c形管,c形管的自由端位于驱动盒与弹性层之间,驱动盒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转轴可随活塞板的滑动而正反转动;所述的驱动盒靠近弹性层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弧形的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多个上下轴向的导向柱,导向柱可随转轴的转动在导向槽内滑动,导向柱下端同轴设有转盘,转盘可随导向柱的滑动而转动,转盘下侧设有两个按摩柱,位于同一个导向槽内且相邻的两个转盘互相铰接连接,驱动盒后侧上端设有与销轴同轴的轮盘,两个上下相邻的轮盘之间经一个连杆偏心铰接连接,固定板后侧设有前后方向的握柄,握柄上滑动连接有滑块,上侧的两个轮盘可随滑块的滑动而转动,两个轮盘的转动方向相反。
5.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更好的与患儿肢体和背板接触,提高擦浴的效率,揉搓按摩并反复按压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热量的挥发提升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发明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发明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发明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10.图5是本发明的剖切后视轴测图。
11.图6是本发明的剖切后视轴测图。
12.图7是本发明中驱动结构的仰视轴测图。
13.图8是本发明中驱动结构的剖切仰视轴测图。
14.图9是本发明中驱动结构的剖切仰视轴测图。
15.图10是本发明中驱动结构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16.图11是本发明中驱动结构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17.图12是本发明中驱动结构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18.图13是本发明图6中a的放大图。
19.图14是本发明中驱动结构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由图1至图14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固定板1,固定板1内开设有储液腔,固定板1下方设有五个驱动结构,五个驱动结构可呈正五边形排布,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盒2,上侧的驱动盒2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每两个相邻的驱动盒2经销轴互相铰接连接,五个驱动结构之间设有弹性层3,弹性层3内侧设有毛巾层4,驱动盒2前端靠近弹性层3的一侧铰接有摇柄5,摇柄5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滚轮6,驱动盒2内设有活塞缸7,活塞缸7内设有可前后滑动的活塞板,活塞缸7与储液腔连通,活塞缸7下侧连通有贯穿弹性层3的c形管8,c形管8的自由端位于驱动盒2与弹性层3之间,驱动盒2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9,转轴9可随活塞板的滑动而正反转动;所述的驱动盒2靠近弹性层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弧形的导向槽10,导向槽10内滑动连接有多个上下轴向的导向柱11,导向柱11可随转轴9的转动在导向槽10内滑动,导向柱11下端同轴设有转盘12,转盘12可随导向柱11的滑动而转动,转盘12下侧设有两个按摩柱13,位于同一个导向槽10内且相邻的两个转盘12互相铰接连接,驱动盒2后侧上端设有与销轴同轴的轮盘14,两个上下相邻的轮盘14之间经一个连杆15偏心铰接连接,固定板1后侧设有前后方向的握柄16,握柄16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7,上侧的两个轮盘14可随滑块17的滑动而转动,两个轮盘14的转动方向相反。
22.为了使滚轮6与患儿皮肤贴合,所述的摇柄5与驱动盒2经光轴18铰接连接,光轴18与摇柄5固定连接,光轴18上套装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驱动盒2固定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摇柄5固定连接。
23.为了使活塞板在活塞缸7内前后滑动,所述的驱动盒2上经圆轴20转动连接有位于滚轮6右方的主动轮19,圆轴20与光轴18同轴,圆轴20上套装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驱动盒2固定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主动轮19固定连接,滚轮6右侧同轴设有不完全齿轮21,不完全齿轮21可与主动轮19啮合,活塞板前侧设有前后方向的活塞杆22,活塞杆22前端伸出活塞缸7,活塞杆22的形状为锯齿形且与主动轮19上侧啮合。
24.为了使转轴9可随活塞板的滑动而转动,及位于同一个导向槽10内且相邻的两个转盘12互相铰接连接,所述的转轴9上端插入驱动盒2内且同轴设有从动轮23,活塞杆22左
侧设有前后方向的齿条24,齿条24可与从动轮23啮合,转盘12上套装有环套25,位于同一个导向槽10内且相邻的两个环套25经上下轴向的连接轴铰接连接。
25.为了使导向柱11可随转轴9的转动在导向槽10内滑动,所述的转轴9下端贯穿驱动盒2且设转杆26,转杆26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腰形槽,同一侧的导向槽10内有一个导向柱11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形槽内,两个导向槽10关于转轴9中心对称。
26.为了使转盘12可随导向柱11的滑动而自转,及轮盘14带动驱动盒2摆动,所述的转盘12位于转杆26下方,驱动盒2下侧设有两排与导向槽10一一对应的齿块,导向柱11上设有位于转杆26与驱动盒2之间的齿环27,齿环27可与其对应侧的齿块啮合,上侧的两个轮盘14分别与左右两侧的驱动盒2的上端固定连接,下侧的两个轮盘14分别与下侧的两个驱动盒2的上端固定连接。
27.为了使上侧的两个轮盘14可随滑块17的滑动而转动,所述的固定板1上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通槽,通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齿板28,上侧的两个轮盘14的形状分别为齿轮形,齿板28下侧可与其对应侧的轮盘14啮合,滑块17前侧铰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拉杆29,拉杆29与其对应侧的齿板28铰接连接。
28.为了便于对滑块17的滑动进行定位,所述的握柄16上开设有两个前后相对且开口朝上的限位槽30,滑块17上开设有开口朝右的l形槽,l形槽左侧滑动连接有楔形块31,楔形块31下端可插入限位槽30内,l形槽右侧滑动连接有推块32,推块32与楔形块31的相对面分别为左低右高的倾斜面。
29.为了便于对毛巾层4进行浸湿,所述的固定板1上侧拆卸连接有盖板33,上侧的活塞缸7经直管34与储液腔连通,固定板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f形管35,f形管35上端与储液腔连通,f形管35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活塞缸7连通,固定板1下侧壁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f形管35对应的置管槽,直管34与f形管35内分别设有开口朝向活塞缸7的单向阀,c形管8设有开口远离活塞缸7的单向阀。
30.本发明在使用时,毛巾层4采用弹力毛巾布,先将盖板33拆卸下来,向储液腔内加入温水,再将盖板33合上,将储液腔封闭,向左按动推块32,因为推块32与楔形块31的相对面分别为左低右高的倾斜面,使得楔形块31向上移动,楔形块31下端不在插入限位槽30内,此时滑块17可前后滑动,向后滑动滑块17,楔形块31的下端面与握柄16接触,滑块17向后滑动并带动两个拉杆29的后端向后移动,使得两个拉杆29相对摆动,拉杆29带动其对应侧的齿板28相对滑动,使得左侧的轮盘14顺时针转动,右侧的轮盘14逆时针转动;因为两个上下相邻的轮盘14之间经一个连杆15偏心铰接连接,并且轮盘14与销轴同轴,此时同一侧的两个轮盘14圆心之间的连线、连杆15铰接轴与轮盘14圆心之间的连线及连杆15组成一个四连杆结构,在上侧的转盘12转动的同时会经连杆15带动其对应侧的转盘12转动相同的角度,上侧的两个轮盘14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的驱动盒2向上摆动,下侧的两个轮盘14分别带动下侧的两个驱动盒2向上摆动相同的角度,下侧的两个驱动盒2下端之间的距离增大,当下侧的两个驱动盒2下端之间的距离扩大到合适距离,将驱动结构套在患儿腋窝处,握柄16位于远心端,此时滑块17位于两个限位槽30之间;向前推动滑块17,滑块17带动两个拉杆29向前移动,使得两个拉杆29相背摆动,拉杆29带动其对应侧的齿板28相背滑动,使得左侧的轮盘14逆时针转动,右侧的轮盘14顺时针转动,综上所述,上侧的两个轮盘14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的驱动盒2向下摆动,下侧的两个
轮盘14分别带动下侧的两个驱动盒2向下摆动相同的角度,当楔形块31滑动至前侧的限位槽30上方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楔形块31下端插入限位槽30内,楔形块31的位置固定,滑块17不能滑动,此时五个驱动结构恢复到初始状态呈正五边形排布,因为弹性层3的设置,毛巾层4与患儿皮肤贴合,摇柄5在扭簧作用力下使得滚轮6与患儿皮肤接触;朝离心的方向缓缓拉动握柄16,握柄16带动固定板1向后移动,固定板1带动驱动盒2向后移动,使得滚轮6顺时针转动,滚轮6带动不完全齿轮21顺时针转动,不完全齿轮21与主动轮19啮合,使得主动轮19逆时针转动,扭簧上劲,主动轮19逆时针转动的同时带动活塞杆22向前移动,活塞杆22带动活塞板向前移动,此时活塞缸7内的压强减小,因为c形管8内的单向阀为开口远离活塞缸7的单向阀,此时温水经直管34和f形管35流入活塞缸7内,在活塞杆22向前移动的同时,活塞杆22带动齿条24向前移动,齿条24带动从动轮23顺时针转动,从动轮23带动转轴9顺时针转动,转轴9带动转杆26顺时针转动;因为位于同一个导向槽10内且相邻的两个环套25经上下轴向的连接轴铰接连接,转杆26带动多个导向柱11在导向槽10内滑动,因为导向槽10的轨迹,在顺时针转动时使得导向柱11距离转轴9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排导向柱11呈离心状散开,同时导向柱11在腰形槽内滑动,在导向柱11滑动的同时齿环27与齿块啮合,使得转盘12转动,转盘12带动按摩柱13转动,在毛巾层4擦拭的同时按摩柱13沿导向槽10离心滑动并同时转动,对患儿皮肤进行擦浴并同时揉搓按摩;当不完全齿轮21与主动轮19脱离啮合时,在扭簧作用力下,主动轮19顺时针转动并同时带动活塞杆22向后移动,活塞杆22向后移动,挤压活塞缸7内的温水流出,因为直管34和f形管35内单向阀为开口朝向活塞缸7的单向阀,温水只能经c形管8流出,温水经c形管8流至弹性层3上方,将毛巾层4浸湿,在活塞杆22向后移动的同时,活塞杆22带动齿条24向后移动,齿条24带动从动轮23逆时针转动,从动轮23带动转轴9逆时针转动,转轴9带动转杆26逆时针转动;因为位于同一个导向槽10内且相邻的两个环套25经上下轴向的连接轴铰接连接,转杆26带动多个导向柱11在导向槽10内滑动,因为导向槽10的轨迹,在逆时针转动时使得导向柱11距离转轴9的距离越来越近,两排导向柱11朝转轴9处靠拢,同时导向柱11在腰形槽内滑动,在导向柱11滑动的同时齿环27与齿块啮合,使得转盘12转动,转盘12带动按摩柱13转动,在毛巾层4擦拭的同时按摩柱13沿导向槽10朝转轴9处滑动并同时转动,对患儿皮肤进行擦浴并同时揉搓按摩;当不完全齿轮21重新主动轮19啮合时,不完全齿轮21带动主动轮19逆时针转动,使得活塞缸7吸取温水,并使得按摩柱13离心滑动并转动对患儿皮肤进行擦浴并同时揉搓按摩,当不完全齿轮21与主动轮19脱离啮合时,在扭簧复位作用力下,主动轮19顺时针转动,使得活塞缸7将温水经c形管8撒在毛巾层4上,并使得按摩柱13沿导向槽10朝转轴9处滑动并转动,对患儿皮肤进行擦浴并同时揉搓按摩,在擦浴时循环揉搓患儿肢体一周皮肤,并反复按压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热量的挥发提升降温效果;当患儿四肢擦浴完成时,向左推动推块32,使得楔形块31向上移动,楔形块31下端不在插入限位槽30内,此时滑块17可前后滑动,向后滑动滑块17,楔形块31的下端面与握柄16接触,滑块17带动两个拉杆29的后端向后移动,两个拉杆29带动其对应侧的齿板28相对移动,使得左侧的轮盘14顺时针转动,右侧的轮盘14逆时针转动,综上所述,上侧的两个轮
盘14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的驱动盒2向上摆动,下侧的两个轮盘14分别带动下侧的两个驱动盒2向上摆动相同的角度,楔形块31滑动至后侧的限位槽30上方时,在重力作用力下,楔形块31下端插入限位槽30内,楔形块31的位置固定,滑块17不能滑动,此时轮盘14转动72
°
,使得五个驱动结构呈水平直线排布,将患儿身体转动至侧卧位,将毛巾层4与患儿肩部贴合,对患儿背部施力,滚轮6与患儿背部接触,手持握柄16向后拉动固定板1,滚轮6带动不完全齿轮21转动,使得按摩柱13沿导向槽10轨迹往复滑动并转动,对患儿皮肤进行擦浴并同时揉搓按摩,在擦浴时对整个背部进行擦浴,并反复按压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热量的挥发提升降温效果。
31.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滑动滑块对驱动结构进行控制,齿板带动上侧的轮盘转动,上侧的轮盘经连杆带动下侧的轮盘转动,控制五个驱动结构的展开与变形,可更好的与患儿肢体和背板接触,提高擦浴的效率,减少患儿暴露的时间,通过滚轮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使得按摩柱沿导向槽轨迹往复滑动并转动,对患儿皮肤进行擦浴并同时揉搓按摩,在擦浴时对整个背部进行擦浴,并反复按压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热量的挥发提升降温效果,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在临床上对儿童进行擦浴时操作不便及效率较低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