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的微创筋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3843发布日期:2022-11-16 03:5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的微创筋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手术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的微创筋膜缝合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使通过更小的切口实施手术成为可能。腔镜手术就是在腹部或胸腔等部位做数个直径5~12毫米的切口,通过这些切口插入摄像镜头和各种特殊的手术器械,将插入腹腔内的摄像头所拍摄的腹腔内各种脏器的图像传输到电视屏幕上,外科医生通过观察图像,用各种手术器械在体外进行操作来完成手术。由于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康复快的特点,因此外科腔镜手术发展迅速,应用越来越普遍,可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是一种先进、尖端的微创技术。
3.在腔镜手术实施完毕后,仍需要缝合切口(腔镜在腹部的通道),为避免切口处皮肤表面留疤,或减轻疤痕程度,目前临床上存在一种在皮肤内侧缝合切口的方法,即将手术缝合针通过切口对皮肤组织内侧的切口边缘(皮下腹腔通道的筋膜处)进行穿刺,最终收合并系紧缝合线,使得缝合部位位于切口内侧。但是,由于切口较小,需缝合部位又位于相对较深处,难以为缝针者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和缝针视野;且由于缝合针主体难以深入这切口内侧,在实施缝合时难以控制行针的方位和走向,导致缝合操作难度巨大,易发生缝合失误或达不到缝合要求的问题,对于实习医生或缝针经验不够的医生来说更为难题。
4.因此,如何使切口内侧筋膜缝针简单化、易操作化成为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的微创筋膜缝合器,经切口插入达到腹膜侧,通过操作外部的操作杆实施缝合动作,以期对腹膜、肌肉、筋膜层进行穿刺缝合,提升缝合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操作杆和设于所述操作杆端部的缝合头,缝合头包括基座和至少一根缝合针,缝合针设有用于穿刺的弧形针杆,弧形针杆独立于所述基座外部设置,弧形针杆头端设有针尖,针尖侧面设有穿线孔,弧形针杆尾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针杆;操作杆包括主杆身和控制件,主杆身与缝合头一体化固定,缝合头内部设有连动结构,支撑针杆和控制件共同连接至所述连动结构,控制件通过连动结构控制所述支撑针杆的摆动,弧形针杆随支撑针杆同步运动形成缝合动作。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实施缝合操作时,可将缝合头经切口插入,从而使缝合针伸入至腹壁内侧的需缝合部位,而操作杆仍然留在切口外部,仅在外部控制操作杆便可以令缝合头实施缝针动作(即外侧操作杆的单次操作,即可完成多处缝合口缝针的穿刺动作),降低对缝针操作空间
的需求,由于缝针头在腹壁内侧,便于控制缝合针的方位,保证缝合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10.优选的,弧形针杆与支撑针杆一体化成型,支撑针杆远离弧形针杆的端部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的轴心与弧形针杆的圆心重合,轴杆连接至基座内部的连动结构,连动结构带动轴杆绕轴心旋转。使得弧形针杆绕自身圆心摆动形成缝针动作,模拟医生正确使用圆针的缝合操作,避免弧形针杆出现偏摆导致皮肤组织被侧向拉扯而损伤。
11.优选的,连动结构包括蜗杆、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控制件包括有旋杆,旋杆套设于主杆身中,且旋杆与主杆身同轴可旋转连接,旋杆端部固定连接蜗杆以控制所述蜗杆的旋转,传动齿轮轴心垂直于蜗杆轴心设置,且传动齿轮与蜗杆啮合连接,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支撑针杆穿入基座并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采用传动齿轮进行传动,使得支撑针杆所连接的从动齿轮与蜗杆形成间接的连动关系,可以使缝合针在较小的缝针头中有足够的摆动空间,避免缝合针在上摆或回摆时撞到蜗杆。
12.优选的,基座设有勾线槽,针尖向上翻转可插入所述勾线槽中,勾线槽内壁设有固定勾,固定勾朝向勾线槽外部的一侧为弧形坡面,针尖侧壁设有脱线槽,脱线槽由针尖朝向弧形针杆延伸,穿线孔侧向贯穿所述脱线槽;针尖插入勾线槽中时,所述固定勾嵌入脱线槽中。实施缝合时,缝合针带线穿刺皮肤组织后其针尖进入勾线槽,此时使缝合针回摆可以将缝合线自动勾出,拉出缝针头便可以将已经穿过内侧皮肤组织的缝合线带出,以便进行后续的收合和系紧操作,无需单独采用镊子等工具夹出缝合线,使缝合操作更简单化。
13.优选的,基座设有收针槽,收针槽由基座表面凹陷形成,缝合针设于收针槽中且缝合针侧面高度不超出基座表面,收针槽上下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形成限转台面和贴合台面,贴合台面为弧形且与弧形针杆同圆心,缝合针向下翻转直至支撑针杆接触限转台面以阻碍缝合针的继续向下翻转,同时弧形针杆贴合至所述贴合台面。在将缝合头插入或拔出切口的过程中,可以将缝合针收置于收针槽中,避免针尖或针杆超出缝合头表面,从而避免针尖划伤皮组织,保证缝合头在切口中插拔的顺滑。
14.优选的,缝合头包括至少一个缝合针组,缝合针组包括两根缝合针,同一缝合针组中的两根缝合针关于基座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且同一缝合针组中的两根缝合针同时连接至连动结构,连动结构带动同一缝合针组中的两根缝合针同步对称运动,在缝合时可以使对称的两根缝合针分别且同时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组织,相对于传统的缝合方式(对两侧按顺序依次穿线)具有缝合速度更快、切口两侧的缝线更加精确整齐的优势。
15.优选的,缝合头设有两个缝合针组,两个缝合针组在基座上并排设置,基座两侧外壁分别设有一个收针槽,基座内侧设有两个收针通道,收针通道由基座端部向内延伸,两个收针通道分别靠近两个收针槽设置并分别通过薄隔板与两个收针槽隔开,两个收针通道之间通过厚隔板隔开,同一缝合针组中的两个缝合针分别设于相邻的收针槽与收针通道中。采用两个缝合针组的设计,既可以避免增加缝针头体积,避免缝合针与连动结构的配合过于复杂,还能够同时进行并排的两次穿针,提升缝合的整齐性,提升缝合速度。
16.优选的,支撑针杆沿弧形针杆的半径方向设置,弧形针杆与支撑针杆形成v形夹角,所述弧形针杆与其圆心所形成扇形的圆心角不超过90
°

17.优选的,固定勾底部设有易折杆,固定勾通过所述易折杆连接勾线槽内壁,当固定勾勾住缝合线时,向外拉动缝合线致使易折杆受到侧向拉力直至易折杆折断,缝合线连同固定勾脱离勾线槽。
18.优选的,固定勾设有用于缝合线嵌入的夹紧缝,所述夹紧缝由固定勾的内凹侧延伸至固定勾中部,夹紧缝入口位于固定勾内凹侧的凹陷最深处。
19.缝合完毕拉出缝针头后,仅需用力拉拽缝合线给固定勾一个较大的向外的拉力,直至将易折杆断裂即可顺利地将缝合线取出;在优选方案中,用力拉拽缝合线可以使缝合线滑入并夹紧固定在夹紧缝中,当易折杆断裂后,固定勾可以挂在缝合线上随缝合线一同取出,避免固定勾掉落不利于回收,重点避免固定勾掉落至患者切口中。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缝合针收合状态)。
22.图3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缝合针上摆状态)。
23.图4和图5为本实施例中缝合针的设置及缝合方式示意图。
24.图6和图7为本实施例中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施例中连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施例中弧形针杆与勾线槽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施例中固定勾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操作杆;10、主杆身;11、控制件;2、缝合头;20、基座;21、缝合针;210、弧形针杆;211、支撑针杆;212、轴杆;213、针尖;214、穿线孔;215、脱线槽;22、连动结构;220、蜗杆;221、传动齿轮;222、从动齿轮;23、收针槽;230、限转台面;231、贴合台面;24、收针通道;25、勾线槽;26、固定勾;260、弧形坡面;261、夹紧缝;27、易折杆;3、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30.如图1至图10所示的用于腹腔镜手术切口的微创筋膜缝合器,包括操作杆1和设于操作杆1端部的缝合头2,缝合头2包括基座20和两个缝合针组,两个缝合针组在基座20上并排设置,每个缝合针组均包括两根缝合针21,同一缝合针组中的两根缝合针21关于基座20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缝合针21设有用于穿刺的弧形针杆210,弧形针杆210独立于基座20外部设置,弧形针杆210头端设有针尖213,针尖213侧面设有穿线孔214,弧形针杆210尾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针杆211,弧形针杆210与支撑针杆211一体化成型,支撑针杆211远离弧形针杆210的端部设有轴杆212,轴杆212的轴心与弧形针杆210的圆心重合,支撑针杆211沿弧形针杆210的半径方向设置,弧形针杆210与支撑针杆211形成v形夹角,弧形针杆210与其圆心所形成扇形的圆心角为90
°

31.操作杆1包括主杆身10和控制件11,主杆身10与缝合头2一体化固定,控制件11为旋杆,旋杆套设于主杆身10中,且旋杆与主杆身10同轴可旋转连接;缝合头2内部设有连动结构22,连动结构22包括蜗杆220、两个传动齿轮221和两个从动齿轮222,旋杆由主杆身10内部伸入至基座20中并与蜗杆220固定连接以控制蜗杆220的旋转,传动齿轮221轴心垂直于蜗杆220轴心设置,两个传动齿轮221分别设于蜗杆220两侧且同时与蜗杆220啮合连接,两个从动齿轮222分别设于两个传动齿轮221下方并与传动齿轮221啮合连接,两个缝合针21的轴杆212穿入基座20并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222固定连接,通过旋动旋杆使传动齿轮
221旋转,继而带动从动齿轮222旋转,从动齿轮222带动轴杆212绕轴心旋转,使得同一缝合针组中的两根缝合针21同步对称运动,在缝合时可以使对称的两根缝合针21分别且同时穿过切口两侧的皮肤组织,形成缝针动作。
32.基座20两侧外壁分别设有一个收针槽23,基座20内侧设有两个收针通道24,其中,收针槽23由基座20表面凹陷形成,缝合针21设于收针槽23中且缝合针21侧面高度不超出基座20表面,收针槽23上下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形成限转台面230和贴合台面231,贴合台面231为弧形且与弧形针杆210同圆心,缝合针21向下翻转直至支撑针杆211接触限转台面230以阻碍缝合针21的继续向下翻转,同时弧形针杆210贴合至贴合台面231,在将缝合头2插入或拔出切口的过程中,可以将缝合针21收置于收针槽23中,避免针尖213或针杆超出缝合头2表面;收针通道24由基座20端部向内延伸,两个收针通道24分别靠近两个收针槽23设置并分别通过薄隔板与两个收针槽23隔开,两个收针通道24之间通过厚隔板隔开,同一缝合针组中的两个缝合针21分别设于相邻的收针槽23与收针通道24中。
33.基座20设有勾线槽25,每个缝合针21对应设置有一个勾线槽25,针尖213向上翻转可插入勾线槽25中,勾线槽25内壁设有固定勾26,固定勾26朝向勾线槽25外部的一侧为弧形坡面260,针尖213侧壁设有脱线槽215,脱线槽215由针尖213朝向弧形针杆210延伸,穿线孔214侧向贯穿脱线槽215;针尖213插入勾线槽25中时,固定勾26嵌入脱线槽215中,继续向内推动缝合针21可使缝合线3滑过固定勾26的弧形坡面260进入固定勾26的内凹侧中,使缝合线3被勾住,此时使缝合针21回摆可以将缝合线3自动勾出,拉出缝针头便可以将已经穿过内侧皮肤组织的缝合线3带出,以便进行后续缝合线3的收合和系紧操作。
34.固定勾26底部设有易折杆27,固定勾26通过易折杆27连接勾线槽25内壁,易折杆27采用受到较大拉力时易折断的材质或结构,固定勾26设有用于缝合线3嵌入的夹紧缝261,夹紧缝261由固定勾26的内凹侧延伸至固定勾26中部,夹紧缝261入口位于固定勾26内凹侧的凹陷最深处。缝合完毕拉出缝针头后,用力拉拽缝合线3给固定勾26一个较大的侧向的拉力,直至易折杆27断裂;用力拉拽缝合线3时,缝合线3会滑入并夹紧固定在夹紧缝261中,当易折杆27断裂后,固定勾26可以挂在缝合线3上随缝合线3一同取出,避免固定勾26掉落。
35.在实施缝合操作时,将缝合头2经切口插入,从而使缝合针21伸入至皮肤组织内侧的需缝合部位,而操作杆1仍然留在切口外部,仅在外部控制操作杆1便可以令缝合头2实施缝针动作,降低对缝针操作空间的需求,由于缝针头在切口内侧,便于控制缝合针21的方位,保证缝合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36.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