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09473发布日期:2022-11-02 16:1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耳鸣是指外界无相应的声源或刺激,而患者主观上出现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感觉,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生,或患者自觉鸣声来自颅内,则称为“颅鸣、脑鸣”,在中医古籍内还有聊啾、苦鸣、蝉鸣等不同名称。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耳鸣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受到了耳鸣的困扰,因耳鸣所致的听力下降、紧张、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耳鸣与许多不同的病因有关,如听力丧失和噪声损伤、情绪压力等都会导致耳鸣的出现,同时,耳鸣也有可能与颈椎疾病有关。颈源性耳鸣是由于颈椎的急慢性损伤或退变,致使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失调,而后刺激颈交感神经或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狭窄,内耳血液循环障碍所致,颈源性耳鸣好发于中老年人,除耳鸣外,常伴有颈痛、头痛、头晕等症状,中医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瘀血阻络”。由于颈源性耳鸣处于耳鼻喉科和康复科交界区域,临床上易被忽视,或常被误诊为神经性耳鸣,延误患者病情。因此,制定行而有效的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和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颈源性耳鸣,达到治标治本的疗效。
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能够有效治疗颈源性耳鸣,达到治标治本的疗效。
6.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方法简单,可方便制得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用于颈源性耳鸣的治疗。
7.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组成:黄芪、人参、蔓荆子、川芎、升麻、黄柏、酸枣仁、熟地黄、肉苁蓉、骨碎补、淫羊藿、当归、鸡血藤、莱菔子、穿山甲、磁石和甘草。
9.进一步的,按质量份数,所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15~20份、人参10~15份、蔓荆子10~15份、川芎10~15份、升麻10~15份、黄柏10~15份、酸枣仁10~15份、熟地黄10~15份、肉苁蓉10~15份、骨碎补15~20份、淫羊藿15~20份、当归15~20份、鸡血藤10~15份、莱菔子15~20份、穿山甲15~20份、磁石15~20份和甘草10~15份。
10.进一步的,按质量份数,所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20份、人参10份、蔓荆子10份、川芎10份、升麻10份、黄柏10份、酸枣仁10份、熟地黄10
份、肉苁蓉10份、骨碎补20份、淫羊藿20份、当归20份、鸡血藤10份、莱菔子20份、穿山甲20份、磁石20份和甘草10份。
11.进一步的,按质量份数,所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15份、人参10份、蔓荆子10份、川芎15份、升麻10份、黄柏10份、酸枣仁10份、熟地黄10份、肉苁蓉10份、骨碎补15份、淫羊藿20份、当归20份、鸡血藤10份、莱菔子15份、穿山甲20份、磁石20份和甘草10份。
12.进一步的,按质量份数,所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20份、人参15份、蔓荆子10份、川芎10份、升麻10份、黄柏10份、酸枣仁15份、熟地黄15份、肉苁蓉10份、骨碎补15份、淫羊藿20份、当归20份、鸡血藤10份、莱菔子20份、穿山甲15份、磁石20份和甘草10份。
13.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使用上述的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按质量份数称取各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后研磨或水煎,制成口服制剂,得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
14.进一步的,按质量份数称取各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后水煎得到煎液,将煎液浓缩成膏并加入辅料,制成口服制剂。
15.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使用上述的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6.进一步的,所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为口服制剂。
17.进一步的,所述口服制剂为汤剂、丸剂、散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和片剂中的任意一种。
18.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由黄芪、人参、蔓荆子、川芎、升麻、黄柏、酸枣仁、熟地黄、肉苁蓉、骨碎补、淫羊藿、当归、鸡血藤、莱菔子、穿山甲、磁石和甘草组成,以上药材相互作用,对肝肾不足、淤血阻络引起的颈源性耳鸣能够标本兼治,同时能打通血液循环障碍,改善内耳供血、增强耳内代谢,提高毛细胞兴奋性,营养、激活耳蜗神经,使耳部细胞得以修复再生。中药组合物中黄芪、人参、升麻、熟地、肉苁蓉和淫羊藿具有养肾补肾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川芎、当归、鸡血藤、酸枣仁具有活血化瘀和通络行气的功效;蔓荆子、莱菔子和黄柏具有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的功效;骨碎补、穿山甲和磁石具有纳鸣镇惊的功效,通过多味药材搭配从而达到治疗耳聋耳鸣、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增强肝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等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优势,使药效和功能更为全面且标本兼治,从而拓开了中医药辩症施治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0.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组成:黄芪、人参、蔓荆子、川芎、升麻、黄柏、酸枣仁、熟地黄、肉苁蓉、骨碎补、淫羊藿、当归、鸡血藤、莱菔子、穿山甲、磁石和甘草。
21.颈源性耳鸣是由于颈椎的急慢性损伤或退变,致使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失调,而后刺激颈交感神经或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狭窄,内耳血液循环障碍所
致,颈源性耳鸣好发于中老年人,除耳鸣外,常伴有颈痛、头痛、头晕等症状,中医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瘀血阻络”。由于颈源性耳鸣处于耳鼻喉科和康复科交界区域,临床上易被忽视,或常被误诊为神经性耳鸣,延误患者病情,因此,制定行而有效的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和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2.值得指出的是,本技术方案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由黄芪、人参、蔓荆子、川芎、升麻、黄柏、酸枣仁、熟地黄、肉苁蓉、骨碎补、淫羊藿、当归、鸡血藤、莱菔子、穿山甲、磁石和甘草组成,以上药材相互作用,对肝肾不足、淤血阻络引起的颈源性耳鸣能够标本兼治,同时能打通血液循环障碍,改善内耳供血、增强耳内代谢,提高毛细胞兴奋性,营养、激活耳蜗神经,使耳部细胞得以修复再生。中药组合物中黄芪、人参、升麻、熟地、肉苁蓉和淫羊藿具有养肾补肾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川芎、当归、鸡血藤、酸枣仁具有活血化瘀和通络行气的功效;蔓荆子、莱菔子和黄柏具有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的功效;骨碎补、穿山甲和磁石具有纳鸣镇惊的功效,通过多味药材搭配从而达到治疗耳聋耳鸣、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增强肝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等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优势,使药效和功能更为全面且标本兼治,从而拓开了中医药辩症施治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范围。
23.进一步的说明,按质量份数,所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15~20份、人参10~15份、蔓荆子10~15份、川芎10~15份、升麻10~15份、黄柏10~15份、酸枣仁10~15份、熟地黄10~15份、肉苁蓉10~15份、骨碎补15~20份、淫羊藿15~20份、当归15~20份、鸡血藤10~15份、莱菔子15~20份、穿山甲15~20份、磁石15~20份和甘草10~15份。
24.值得说明的是,颈源性耳鸣中医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拟方治则为“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在给药的时候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程及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质量份数,其中,若患者偏重于肝肾不足症状明显的,对于黄芪、人参、熟地黄、肉苁蓉、酸枣仁、淫羊藿等质量份数可适当增加;对于偏重于瘀血阻络症状明显的,川芎、当归、鸡血藤、穿山甲、骨碎补等质量份数可适当增加。
25.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中各个组分的药理作用如下:
26.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和行滞通痹的功效,黄芪水煎液、多糖、皂苷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
27.人参内含人参皂甙,人参皂甙可调节神经功能,使因紧张而造成紊乱的神经过程得以恢复,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和生津养血的功效,人参与黄芪配伍,具有增强补元气的功效。
28.蔓荆子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
29.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中的川芎嗪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30.升麻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升麻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等作用。
31.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和除骨蒸的功效,黄柏及所含小檗碱有显著抗炎性增生、抗心律失常、降压、镇静、降血糖、抗痛风等作用。
32.酸枣仁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和生津的功效,酸枣仁总皂苷、总黄酮、总生
物碱、不饱和脂肪酸部分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降血压、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作用。
33.熟地黄具有补血滋阴和益精填髓的功效,熟地黄的醇提物能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血凝和强心的作用,与人参同用具有增强补益气血之效。
34.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和润肠通便的功效,与淫羊藿和当归配伍具有增强补肾益精的功效。
35.骨碎补中的双氢黄酮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具有活血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
36.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和祛风湿的功效,还具有影响心血管系统、骨髓和造血系统功能的作用,同时具有抗骨质疏松、抗辐射和抗肿瘤等作用。
37.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和润肠通便的功效,当归及其阿魏酸钠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当归浸膏有扩张离体豚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38.鸡血藤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和舒筋活络的功效,鸡血藤总黄酮和鸡血藤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有一定的造血功能,鸡血藤水提醇沉液能增加实验动物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和抑制血小板聚集,鸡血藤水煎剂可降低动物胆固醇,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39.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和降气化痰的功效,其成分能增强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和抑制小鼠胃排空,还有祛痰、镇咳、平喘、改善排尿功能及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
40.穿山甲品性善走窜,功专行散,具有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和搜风通络的功效,其水煎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有直接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显著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41.磁石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和纳气平喘的功效,此外,磁石还具有抑制中枢神经、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且炮制后作用显著增强。
42.甘草味甘,性平,甘能补虚,归脾胃经,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又味甘能缓,又善于缓急止痛,可用于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甘草酸类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抗溃疡的两大主要活性成分,可降低肠管紧张度,减少收缩幅度,具有解痉作用。
43.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按质量份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20份、人参10份、蔓荆子10份、川芎10份、升麻10份、黄柏10份、酸枣仁10份、熟地黄10份、肉苁蓉10份、骨碎补20份、淫羊藿20份、当归20份、鸡血藤10份、莱菔子20份、穿山甲20份、磁石20份和甘草10份。
44.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按质量份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15份、人参10份、蔓荆子10份、川芎15份、升麻10份、黄柏10份、酸枣仁10份、熟地黄10份、肉苁蓉10份、骨碎补15份、淫羊藿20份、当归20份、鸡血藤10份、莱菔子15份、穿山甲20份、磁石20份和甘草10份。
45.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方案中,按质量份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20份、人参15份、蔓荆子10份、川芎10份、升麻10份、黄柏10份、酸枣仁15份、熟地黄15份、肉苁蓉10份、骨碎补15份、淫羊藿20份、当归20份、鸡血藤10份、莱菔子20份、穿山甲15份、磁石20份和甘草10份。
46.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使用上述的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按质量份数称取各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后研磨或水煎,制成口服制剂,得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
47.本技术方案中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便可。
48.进一步是说明,按质量份数称取各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后水煎得到煎液,将煎液浓缩成膏并加入辅料,制成口服制剂。
49.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制备方法可以将水煎后的煎液浓缩成膏,加入辅料后加工成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常规的口服制剂。
50.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使用上述的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51.进一步是说明,所述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为口服制剂。
52.进一步是说明,所述口服制剂为汤剂、丸剂、散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和片剂中的任意一种。
53.具体来说,本技术方案的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将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浓缩成汤剂服用,同时,也可以将水煎后的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常规的口服制剂。
54.用药方法:以口服汤剂为例,2次/日(每日早上和晚上各服用1次),250ml/次,十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有刺激的食物,中、轻度颈源性耳鸣患者服用一个疗程,症状即可有显著减轻,或者耳鸣现象消失,重度耳鸣患者或耳聋患者需服用三到六个疗程,能够有效改善或完全治愈且不复发。
5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56.实施例1
57.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按质量份数(其中1份指1克),本实施例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20份、人参10份、蔓荆子10份、川芎10份、升麻10份、黄柏10份、酸枣仁10份、熟地黄10份、肉苁蓉10份、骨碎补20份、淫羊藿20份、当归20份、鸡血藤10份、莱菔子20份、穿山甲20份、磁石20份和甘草10份。
58.实施例2
59.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按质量份数(其中1份指1克),本实施例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15份、人参10份、蔓荆子10份、川芎15份、升麻10份、黄柏10份、酸枣仁10份、熟地黄10份、肉苁蓉10份、骨碎补15份、淫羊藿20份、当归20份、鸡血藤10份、莱菔子15份、穿山甲20份、磁石20份、甘草10份。
60.实施例3
61.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按质量份数(其中1份指1克),本实施例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20份、人参15份、蔓荆子15份、川芎10份、升麻10份、黄柏10份、酸枣仁15份、熟地黄15份、肉苁蓉10份、骨碎补15份、淫羊藿20份、当归20份、鸡血藤10份、莱菔子20份、穿山甲15份、磁石20份、甘草10份。
62.实施例4
63.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按质量份数(其中1份指1克),本实施例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18份、人参15份、蔓荆子10份、川芎10份、升麻15份、黄柏15份、酸枣仁13份、熟地黄10份、肉苁蓉15份、骨碎补18份、淫羊藿15份、当归15份、鸡血藤15份、莱菔子20份、穿山甲15份、磁石15份、甘草15份。
64.实施例5
65.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按质量份数(其中1份指1克),本实施例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如下:黄芪18份、人参12份、蔓荆子15份、川芎13份、升麻15份、黄柏11份、酸枣仁10份、熟地黄11份、肉苁蓉12份、骨碎补20份、淫羊藿16份、当归15份、鸡血藤13份、莱菔子15份、穿山甲17份、磁石15份和甘草10份。
66.实施例6
67.一种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汤剂),其原料由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组成,制备方法如下:按照实施例1的原料组成准备各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加水量为浸过药面3~5厘米,煎煮完成后合并两次煎液,得到的汤剂便为用于治疗颈源性耳鸣的药物。
68.用药方法:将上述汤剂分为2份,每日早上和晚上各服用1次,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和有刺激的食物。
69.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效果。
70.1、对象及一般情况
71.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颈源性耳鸣患者100例,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72岁,病程半年~20年,平均病程3.7年,耳鸣均在3级以上;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3人,对照组47人。
72.2、诊断标准
73.根据响度分类,耳鸣主要临床表现为可分为以下七个等级:
74.0级:无耳鸣;
75.1级:耳鸣响度轻微,若有若无;
76.2级:耳鸣响度轻微,但肯定听得到;
77.3级:中等响度;
78.4级:耳鸣较响;
79.5级:耳鸣很响,有吵闹感;
80.6级:耳鸣极响,相当于患者体验过的最响噪声,如飞机起飞时的噪声。
81.3、疗效标准如下:
82.显效:服用本发明后,耳鸣消失,耳鸣消失或明显减轻,达到0级或1级;
83.好转:服用本发明后,耳鸣改善,达到1级;有一定减轻,达到2级;
84.无效:用药后仍存在耳鸣,耳鸣同治疗前。
85.4、用药方法
86.将实验组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实验组4和实验组5,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实验组4和实验组5的患者分别服用实施例1-5的中药组合物制成的汤剂(制备方法和实施例6相同),每日早上和晚上各服用1次,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有刺激的食物;
87.将对照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对照组1服用耳聋左慈丸,对照组2服用六味地黄丸,按说明书服用。
88.5、疗效判断及临床观察资料
89.十天为一个疗程,中、轻度的耳鸣患者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成的汤剂一个疗程,症状即可有显著减轻,或者耳鸣现象消失,重度耳鸣患者或耳聋患者服药三到六个疗程,可有效改善或完全治愈且不复发。
90.具体地,表1为临床观察数据,其中,对照组47
91.有效率=(治愈的人数+显效的人数+好转的人数)/总人数
×
100%。
92.表1临床观察数据
93.组别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1352190.9%实验组2241187.5%实验组3442283.3%实验组4343190.9%实验组53530100%总人数152211590.6%对照组12710579.2%对照组24310673.9%总人数69211176.6%
94.具体的,通过上述临床观察数据可知,相对现有常规的治疗耳鸣的中成药(耳聋左慈丸和六味地黄丸),本技术方案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颈源性耳鸣,有效率达到90.6%,中、轻度的耳鸣患者服药一个疗程,症状即可有显著减轻或完全治愈且不复发,重度耳鸣患者或耳聋患者服药三到六个疗程,可有效改善耳鸣症状。
95.下面结合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96.典型病例1
97.马某,男,1977年出生。患者2020年7月无诱因出现耳鸣症状,时发时止,声如蝉鸣,每于前一夜睡眠不足时耳鸣加重,夜里耳鸣时又影响睡眠,近半月耳鸣加重,声大无休止,甚为苦恼。长期伏案工作,颈部疼痛伴轻度活动受限,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2021年2月来到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就诊,考虑为颈源性耳鸣,辩证为“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开始服用由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煎煮而成的汤剂,15天后即见效,1个月后,耳鸣频率明显降低,后又继续服药1个月,耳鸣得到根治,至今未复发。
98.典型病例2
99.陈某,女,1988年出生,病人2016年8月突发眩晕,伴耳鸣,恶心等症状,在医院被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经对症处理,眩晕症状得以消失,遗留耳鸣经常不定期发作,半年后开始出现颈肩部压痛,颈椎x线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耳鸣症状加重,呈持续性耳鸣,甚者影响听力。2020年3月前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就诊,考虑为颈源性耳鸣,辩证为“肝肾不足、瘀血阻络”,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10天后即见成效,20天后,能明显感觉耳鸣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后继续服药1个月,困扰多年的耳鸣得以根治。
100.典型病例3
101.区某,女,1968年出生,30岁时开始耳鸣,耳边时常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滋滋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严重时伴有腰膝酸软、疲怠乏力、头昏目眩等症状,伴颈部疼痛,转头受限,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曾采用按摩仪、康复仪等保健器材治疗,均未见效果。患者曾多处就医,并对耳部进行了系统检查,均未发现异常。2019年初诊,考虑为颈源性耳鸣,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辩证为“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服药后20天后,耳鸣减轻,1个月后,耳鸣现象和腰膝酸软、疲怠乏力、头昏目眩等伴随症状明显缓解。
102.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